河北 耿贵敬 李 畅
以素养为本的教学,是围绕学生展开的,而素养评价,既是评价教师“教”的指导方向,也是评价学生“学”的有力手段。高考题是最具有指挥意义的评价载体,化学实验题是综合考查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题型,不仅可以涉及基础实验操作、基本实验原理的考查,还可以呈现对学生信息知识的获取与加工、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也可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多维度的发展,如“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教师如何在试题命制中体现素养评价的目的?教师在命题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文以模拟2022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化学第30题实验题命制过程为例,力求为教师展示基于大学教材和文献研究的真实命题过程,为原创试题命制提供思路。本次命题流程如图所示。
1.素材选取
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一定的观念指导下,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情境或学术问题情境,综合应用必备知识、关键能力,高质量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实验试题的命制在情境素材选取上,必须满足情境真实可操作,并将原始素材加以加工重整,以便形成符合高中学生认知水平的试题情境,从而可以在必备知识的考查上体现基础性、在关键能力的考查上体现综合性和创新性、在学科素养的发展上体现应用性。本次命题的素材取自《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实验三十三:四氯化锡的制备(少量实验)——无水化合物的制备。该素材取自大学实验教材,具有真实、复杂的特点,有利于为学生提供陌生且不脱离生产实际的测试情境。
2.素材加工
素材加工前后对比如表所示。
续表
1.整体思路
2.试题设问
请回答:
(1)反应器4加热的目的是
。
装置7的作用是
。
(2)下列有关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先点燃酒精灯,待Sn熔化后,打开装置1的活塞,并控制适当流速
B.若无装置8,产物中会混有因SnCl4水解而产生的副产物,而导致产物纯度降低
C.装置9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影响SnCl4制备
D.反应结束后,大部分SnCl4会在装置6中收集
(3)提纯:将SnCl4粗产品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提纯。请给出纯化完成后的操作排序:将粗产品加入圆底烧瓶,连接好装置,打开抽气泵、加热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产品转至干燥器中保存。
a.打开安全瓶上的旋塞
b.关闭抽气泵
c.关闭加热器,待烧瓶冷却至室温
d.控温到114℃
e.控温到30℃
(4)加热并抽气的原因是
。
(5)经过提纯,获得产品1.0 g,则产率为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1)加快氯气和锡的反应速率,促进四氯化锡汽化便于分离产物 导气兼冷凝回流(或将Cl2导入NaOH溶液中,将SnCl4冷凝回流)
(2)BD
(3)e→d→c→a→b
(4)加热是降低Cl2在SiCl4中的溶解度,抽气是加快Cl2从SiCl4中逸出
(5)91%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物质制备实验。考查化学实验分析能力及探究能力;考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
【试题简析】本题从四氯化锡的制备情境入手,根据提示信息,四氯化锡易水解。(1)从反应器4加热设问,要求学生分析反应条件及产物的性质,分析加热的多重意义,而装置7是一个冷阱装置,通过分析实验流程,进一步提示第一问,这是关键能力中的“分析与推测能力”的具体表现。(2)在认识到(1)的反应发生装置以及冷却装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每一部分实验装置的作用,学生需要在选项提示的情况下,整体认识整个制备和收集过程,这是关键能力中的“理解与辨析能力”的具体表现。(3)产物的提纯过程,从基础实验操作入手,结合题干所给的四氯化锡的性质,进行操作流程具体步骤的选择性排序,既降低试题的认识难度,又从多角度辩证的综合运用信息完善基本提纯操作,这是关键能力中的“探究与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4)在准确分析(3)的操作过程后,分析抽气及e选项控温的意义,进一步分析产物中可能存在的杂质及除杂方法,通过叙述的方式,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缜密性,这是关键能力中的“归纳与论证能力”的具体体现。(5)通过产率计算考查学生筛选数据及数据处理的能力。总体来看,本题基于大学教材中的实验真实情境,围绕实验过程中的物质制备、除杂及收集等核心问题,按照不同的思维梯度进行问题的设置,体现了化学实验题的评价功能和教学引领功能。
1.情境的真实性
传统的实验教学是教师来进行讲授,不利于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试题的价值是“做过实验”和“听过实验”评价结果不同。因此,化学实验题的命制最重要的就是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设问,一方面保证试题情境的真实不虚构,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整个实验流程中思维的逻辑性。注重试题命制及评价从“知识立意”向“素养立意”转化,不仅可以看到试题的难度,更可以看到试题情境的陌生度与真实性,关注试题的测量目标与命题价值取向,是当下试题命制的主要趋势。只有真实情境试题的评价,才能进一步促进目前传统的实验教学改革,进一步促进“教—学—评”一体化的完成。
2.思维的层次性
在新的教学形式下,从必备知识层面来看,新高考淡化了单纯的识记性内容,更加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以必备知识为基础、关键能力为支撑、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考查方式。因此,引导学生学会对信息的有效认识与加工提取、实际问题的综合性处理成为教师在新高考考查要求下的教学导向。此实验题的设问是按照物质的制备、除杂、收集等物质制备的基本路线来进行设置,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层次性的递进,由浅入深,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关注到学生实验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展,并引导学生形成认识易水解的无水化合物制备的基本认识思路。
3.设问的关联性
思维的进阶发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信息。在问题设置上,不能仅仅关注思维的发展,更要看到实际问题的呈现形式,是否能从“情境”“问题”“知识”“能力”和“素养”5个角度真正落实素养发展的纸笔测试。在陌生情境、陌生仪器装置的前提下,能否做到获取设问提示、定量定性切换、原因结果转化等直接决定了学生对化学实验题的认识与定位。因此,教师在命题时要格外关注设问角度和设问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