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 黄学农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庄严宣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交通领域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
在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加快推进电力行业低碳转型,能源电力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截至2021年底,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突破10亿千瓦,新能源发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水电、风电、光伏装机均超过3亿千瓦;通过加快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建设,多措并举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风电、光伏和水能利用率均达到或超过97%,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不断提高,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了坚实基础。
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是实现“双碳”目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在国家持续大力推动和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据统计,截至2022年6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001万辆,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220万辆,是去年同期水平的2倍左右,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呈现加速上涨趋势,预计“十四五”末保有量有望超过2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的市场格局同时带动车用能源体系从传统能源转向电力等清洁能源。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近年来,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推动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截至2022年6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到392万台,今年上半年新增130万台,同比增长101.2%,充电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私人充电桩和城市公用充电桩协调发展,参与投资运营充电场站的社会化资本逐渐增多,主要高速公路干线服务区基本实现了充电设施有效覆盖,有力地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市场化发展。
充电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规划建设不平衡、信息统计不完善、运营平台不联通等问题,制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难点和堵点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居民建桩难、高速公路充电站平假日“冷热不均”等“老大难”问题突出。同时,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充电行为将进一步推高用电需求,带动电网规划建设的同时,也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影响。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电力行业既要确保可靠供应,又要加快结构转型,有效减少自身的碳足迹,还要协助交通等其他行业实现绿色发展。从现在算起,距离碳达峰还有不到10年的时间,“十四五”是关键期、窗口期。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在确保电力供应安全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充电设施与电力系统规划、建设、运行的高效协同问题,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与能源电力转型协同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顶层设计作用。以综合性、前瞻的视角统筹做好新能源汽车与能源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系统评估不同汽车技术路线的减碳潜力、能源供给路径和能源需求,明确面向“双碳”目标的新能源汽车和能源系统协同的主要方向、重点、目标和任务,系统部署行业交叉融合技术创新、标准制定和产业化落地,为协同发展奠定好规划基础。
二是持续提升充电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会同8部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围绕加快推进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安装、提升城乡地区充换电保障能力、加强充换电设施运维和网络服务、做好配套电网建设与供电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政策措施。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会同相关部委和行业企业,推动《实施意见》的落地见效,提升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要继续加强充电网络规划布局,持续提升建设效率和设备使用效率。积极推进社区充电设施建设,大力推广有序充电,适应私家车大规模电动化的发展需要。提升高速公路沿线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水平,满足城际交通出行需求。
三是着力提高充电基础设施接入电网能力。做好电网规划与充电设施规划的衔接,加大配套电网建设投入,合理预留高压、大功率充电保障能力,为大型公共充电场站建设做好配套保障服务。加强新建居住社区配网规划设计,落实新建居住社区100%固定车位预留充电桩建设安装条件,结合城市管网升级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改造升级已建配电网络,进一步提升既有社区充电设施接入能力。加快构建以“车桩网”为载体的“源网荷”互动体系,引导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互联网融合发展。
四是支持新能源汽车与电力系统融合的技术创新。鼓励行业机构及企业开展有序充电、V2G等技术应用示范,加快柔性充电、无线充电、自动充电等先进技术研发,推进新能源汽车与电力系统、绿色能源融合技术的创新发展。鼓励车企研发具有丰富车网互动功能的新能源汽车,促进“人—车—桩—网”各环节的融合衔接,支持运营企业增大双向充电桩的建设力度,实现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