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中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跟骨骨折

2022-08-30 07:57:26舒景坤赵连伟孟凡义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牵引器跗骨导针

舒景坤,李 红,赵连伟,孟 飞,孟凡义

2021年1~7月,我科采用钉中钉内固定系统治疗11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本组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1~55岁。左侧7例,右侧4例。合并症:2型糖尿病2例,高血压1例。所有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对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予以对症治疗,排除手术禁忌。受伤至手术时间3~7 d。

1.2 手术方法腰硬联合麻醉。在跟骨后下方及距骨颈部分别打入1枚ø 2.5 mm克氏针,自跟骨内侧和外侧安装牵引器行跟骨牵引。做跟骨跗骨窦切口约3.5 cm,显露并复位塌陷的跟骨关节面,克氏针临时固定,然后用跟骨夹挤压跟骨侧方,自跟骨后下方打入2~3枚ø 1.5 mm克氏针。去除跟骨牵引器,拔除牵引用的2枚克氏针,自外向内打入2枚空心螺钉固定塌陷骨折块,再次确认螺钉位置。跟骨后结节稍偏下方自后向前打入导针,透视确认导针远端位于跟骨前关节面中央附近,导针可贯穿跟骨长轴,测量拟打入主钉长度,克氏针针尾处做2 cm纵切口,用空心钻头扩孔,拧入主钉,安装导向装置,分别在远、近端各打入1枚锁钉,透视螺钉位置合适,再次检查跟骨长度、宽度、高度及关节复位满意,拧入尾帽,冲洗切口,缝合包扎。

2 结果

手术时间70~110 min。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骨折再次移位、跟骨局部严重疼痛等并发症。

典型病例见图1。

图1 患者,男,46岁,左侧跟骨骨折,Sanders Ⅱ型,采用钉中钉内固定系统治疗 A.术前CT,显示左侧跟骨骨折;B.术中透视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

3 体会

钉中钉内固定系统在生物力学上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适合SandersⅡ、Ⅲ型骨折的治疗。其优点如下:① 在传统髓内钉固定的同时,利用跗骨窦小切口,直视下复位塌陷骨折块,达到关节面的解剖复位。② 内外侧牵引器可同时牵引,结合跟骨夹,可快速有效复位。③ 空心螺钉固定外侧塌陷骨折块、主钉贯穿跟骨体,固定较可靠,可有效维持跟骨的复位,患者可早期行功能锻炼。④ 术中软组织损伤小,切口并发症少。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 术中需多次透视。② 要求术者对复位和固定有一定经验,学习曲线较长。③ 不适合SandersⅣ型骨折。

猜你喜欢
牵引器跗骨导针
跗骨窦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经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微创术治疗Sander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做好信息、思想和情感的“牵引器”——融媒时代,我们如何当编辑
传媒评论(2019年1期)2019-03-25 13:49:18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髓内钉治疗:新设计的具有远端导针定位器的导向开口器的应用
“触摸和漏斗”法快速置入PFNA导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伸缩式井下牵引器双向锁止机构设计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导针定位装置的临床研究
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与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比较
井下牵引器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Sondex 牵引器深度影响因素及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