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桑黄成就大产业

2022-08-30 06:38徐虎本
中国名牌 2022年8期
关键词:临清市桑黄羊肚

文/徐虎本

【案例二】

临清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是黄河流域农桑文化的代表,是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的见证。2019年,临清古桑园被评为“省级地质公园”。在这一片翠色浓郁的古桑园,老桑树林上的桑黄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金疙瘩”。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主体—临清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清源正本公司),打造了从桑黄菌种培育到产品入市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历史上,黄河干流两次流经临清。改道后,在临清留下了13万亩的沙河地。沙河地并无神奇之处,然而这沙河地上遗留下来1万多株古桑树上金灿灿的桑黄却了不得。

桑黄是一种珍贵的大型药用真菌,已有2700年的药用历史。临清地处黄河故道,拥有2000多亩平均树龄五六百岁的古桑树,年产野生桑黄1500公斤左右。该区域产出的野生桑黄,经过多部门、多专家检测,被评定为正宗桑黄,抗癌成分含量远远高于其他区域产出的桑黄。

桑黄的药用功效在古书中早有记载。中国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描述:“桑耳一名桑黄,有黄熟陈白者,又有金色者,皆可用。”《本草纲目》记载桑黄能“利五脏,宣肠胃气,排毒气”。

“临清桑黄是目前能够查证到的,古书中最早记载的桑黄。谱尼报告显示临清桑黄是所有送检样品中三萜、多糖、总酚、麦角甾醇等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它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曾经在第二届中国(临清)桑黄产业发展大会上表示。

野生桑黄确实好,但由于产量较低,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变野生桑黄为人工种植桑黄,这无疑是一大变革。

为了扩大桑黄产业的规模,清源正本公司承担了规划建设临清桑黄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重任,探索桑黄产业经济发展新模式。清源正本与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工程院院士张友明教授签约,成立了黄河故道桑黄功能性食品科研基地;与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包海鹰签约,成立黄河故道桑黄博士工作站,促进桑黄产业的科技创新。2021年,中国林业产业协会分别在临清设立了中国菌物学会临清市食用菌研发中心学会服务站、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临清市桑黄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基地。

桑黄产业的崛起

清源正本公司总经理王荣祥被业内人士亲切称为“桑黄王”。他将“树疙瘩”送给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鉴定之后,才知道这个“树疙瘩”真是个好宝贝。从此,王荣祥便与这“树疙瘩”结了缘。

王荣祥带领清源正本公司通过内引外联、高端引智,先后落成了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并且依托山东大学微生物实验室,建立了一支以院士、教授为主的国际顶尖科研团队。王荣祥带领科研团队在模拟野生桑黄生长环境下,广泛采集黄河故道野生桑黄菌株,通过科技手段筛选出适合人工栽培的优良桑黄菌株,研究人工栽培桑黄菌工艺技术。

“我们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通过人工栽培桑黄菌工艺技术研究,确定了高效栽培的最佳工艺参数,进一步改良、优化人工栽培桑黄菌株,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桑黄菌种。”王荣祥说。

“在人工培育过程中,要先将桑木段打成桑木屑,将木屑装到生长袋中,注射液体菌种,然后放置到培育库进行培育。”清源正本公司副总经理武喜云介绍,“培育库会常年保持28℃左右的室温、90%的空气湿度。人工菌包要在这里生长三个月,最后桑黄是体积可达15cm宽、5cm厚的扇形开片,单菌棒可产桑黄实体干品25克左右。”

临清桑黄省级现代产业园采取科技引领、辐射带动、加大投入等措施,建设桑黄人工栽培及产品开发科研基地、恒温恒湿标准化大棚、桑黄菌丝培养库以及桑黄博物馆等,拉长了桑产品产业链条。

桑黄延伸产品有桑黄茶、桑黄粉、桑黄咖啡、中药饮片等。2022年,临清桑黄被评为山东省第七批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并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录。

左图:临清桑黄

右图:人工种植桑黄的智能温室大棚

双菌轮作带来“好钱景”

临清市的桑黄种植户每年4月份种植,9月底前全部收获完,形成传统的“一种一收”种植模式,这就造成了10月至次年3月冬季大棚土地闲置。为持续增加土地亩产出效益,清源正本的科研人员在实践中发现羊肚菌的最适种植温度为4℃~16℃,空气湿度为40%~50%,恰好适宜冬季大棚种植。科研人员组成羊肚菌菌种研制攻关小组,通过反复实验,终于娴熟掌握了羊肚菌的培养基制作、菌丝提炼、接种菌种、制作菌包以及人工栽培技术规范等,并投入大棚试验种植,获得成功。

目前,临清市建设大棚216个,全部推广了大棚桑黄与羊肚菌双菌轮作种植新模式。据不全统计,1亩左右的简易棚,每年可生产桑黄300公斤、羊肚菌500公斤,纯收入可达10万元。这样一来农户在收获桑黄的同时,每亩可增加3万元左右的家庭收入。该市已经建成先锋街道、新华街道、松林镇、戴湾镇、金赫庄、尚店镇六个基地,总面积突破1000亩,预计年产桑黄330吨,羊肚菌1000吨,全产业链年增加值3.6亿元、种植户亩纯收入4万元以上。“以前几亩沙土地,一年收入也就1万块钱。去年种了一亩桑黄,年收入达到了10万元。”谈起自己的致富经历,临清市先锋街道范尔庄村村民王瑞难掩喜悦,“今年我买了一辆面包车,又种了3个桑黄大棚,好日子还在后头哩!”

临清桑黄省级现代产业园项目正以规模化、标准化方式生产桑黄中药饮片和功能性食品,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引领周边农户种植桑黄,助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实现税收4000万元,可带动3000多户农业种植户增收致富。

临清市政府党组成员淳悦忠表示,临清市持续以科技创新驱动桑黄产业技术研发,以桑产品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产业化,让中医药在创新中传承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桑黄产业列入临清“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五年规划,临清将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全力打造中国(临清)桑黄产业“智汇中心”“中国桑产品加工强市”和世界古桑文化园,推动桑黄产业做大做强。

猜你喜欢
临清市桑黄羊肚
羊肚菌“飞天记”
临清市平菇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桑黄——古老中药放新彩
桑黄黄酮的研究进展
桑黄纤孔菌发酵液化学成分的研究
快乐新年
桑黄液体发酵茶饮料工艺研究
羊肚参的生药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