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幼儿歌曲演唱”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22-08-29 12:05:22姜晓慧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思政幼儿音乐

姜晓慧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近年来,关于思想政治内容进课堂、进教材这一方面的研究日益成为国内教育专家关注的重点,这与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出的重要讲话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幼儿歌曲演唱”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充分感知音乐艺术的魅力、拓展音乐文化视野,还能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及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所以,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探寻本课程的思政建设研究是高校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幼儿歌曲教学中,每首音乐作品均蕴含不同的主题思想及教育意义。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及政治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意识,使其形成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并具备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健康心理及政治素养。由此可知,在音乐课程教学中积极推进“幼儿歌曲演唱”课程思政建设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 “幼儿歌曲演唱”教学呈现的问题

当前的“幼儿歌曲演唱”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呈现在三方面。

1.1 课程思政融入不足

当前,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仍然沿用传统的授课模式及教学手段,将授课重心聚焦于歌曲旋律练唱,过多关注学生能否准确演唱歌曲旋律、能否准确合练伴奏、是否有偏音及节奏不稳等现象,往往将训练学生音准、节奏及歌唱技能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此外,教师对歌曲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挖掘不彻底,缺乏对歌曲主题思想及教育内涵的深入剖析,从而忽略歌曲学唱与思想政治元素的相互融合,导致教学时过多注重训练学生的歌唱技能,而没有做到以德育人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不能正确结合歌曲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准确发挥音乐的育人功能。

1.2 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不完善

自课程思政这一理念提出以来,众多高职院校已纷纷开展音乐类课程思政的建设与研究。但切实将“幼儿歌曲演唱”课程思政做出成效并具备完善评价体系的却是少之又少。部分教师在本课程的思政建设与实施方面没有脚踏实地进行深入实践研究。部分高职院校没有有效组织教师对本课程进行更深层次、更专业化的思政教学建设,只单纯依靠教师自发组织音乐课程思政教学建设与改革,而并未建立完整的建设情况汇报及建设成果评比制度。究其根源在于缺乏完善的音乐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及院校的监督与支持。

1.3 课程模式改革缺乏深入性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任务。《方案》指出: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2]。由此可见,改革后的音乐课程在教学时不能只停留在专业技能的教授,还应在此基础上结合音乐作品的思政元素以德育人,这往往需要教师在教学前进行深切地思考并改进教学方法。目前各高校“幼儿歌曲演唱”课程的改革情况及教学方式上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音乐课程教学模式单一、与教材相关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不完善。在当今科技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幼儿歌曲演唱”多数为线下授课,缺乏系统、丰富、蕴含思政元素的网络课程资源供学生学习,暂未实现教学智能化及全程信息化。此外,课程模式的改革也仅局限于幼儿歌曲学唱及肢体律动表演,缺乏对儿歌作品情感价值的引导,没有深入分析歌曲中的育人思想及思政元素,导致学生专业技能突出但综合素质能力较弱且思想品德行为不规范。

2 “幼儿歌曲演唱”曲目选择及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儿歌对幼儿早期的人格塑造和知识积累具有很好的启蒙作用,是幼儿最原始的精神食粮,因此运用儿歌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道德品德是幼儿早期教育的有效策略。[3]而歌唱作为人类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准确抒发并表达人类的内心情感,每一首音乐作品都蕴含着独特的思想情感及道德内涵。就课程内容而言,“幼儿歌曲演唱”要求学生在掌握声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准确演唱歌曲,深切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及情感价值观,在幼儿园教学中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及品德素质,从而实现歌唱技能与道德品质高质量协同发展。

2.1 教学曲目的选择与分析

“幼儿歌曲演唱”教材编排的音乐曲目类型广泛,涉及的题材与体裁也丰富多样。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正确选择歌曲作品已然成为实施“幼儿歌曲演唱”课程思政的重中之重。这要求教师在选曲时既要符合本课程、本专业思政教学的育人目标,又要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要切实做到培养学生通过学唱儿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为更好呈现“幼儿歌曲演唱”课程音乐作品的思政价值,笔者以下列幼儿歌曲为例,对其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进行详细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儿歌曲目及思想政治元素分析

2.2 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2.2.1 强化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优秀的儿歌不仅能丰富幼儿的情感,增长知识,启迪智慧,而且其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歌曲更能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活泼的性格和健康的心态。[4]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实施者,是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道德培育的责任人。“幼儿歌曲演唱”课程若想成功实施课程思政,仔细选择富有教育内涵的歌曲作品是首要的。教师在教学前需深入挖掘作品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结合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设计恰当、合理的教学环节,借助歌曲的创作背景及蕴含的思想情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学唱歌曲时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修养与道德素养。

2.2.2 构建“幼儿歌曲演唱”课程思政体系

“幼儿歌曲演唱”课程若要成功实施课程思政并取得一定建设成果,需要有良好、完善的制度及体系做支撑。针对本课程的思政教学建设,首先需要建立本课程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在院校多方人员的监督与支持下成立“幼儿歌曲演唱”课程思政小组,组织教师在教学前对课程内容的教学与实施进行集体研讨,从而实现作品思想政治元素与歌曲内容的有机融合,在不断实践思政教学的基础上定期汇报建设效果,进行精品课程评比,共同打造“幼儿歌曲演唱”金课堂。

2.2.3 建立“幼儿歌曲演唱”课程资源,注重作品情感价值引导

随着科学技术及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网络教学已逐渐成为提升学生文化知识及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这得益于网络教学的便利性及资源的广泛性。“幼儿歌曲演唱”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学习能力构建课程思政网络教学资源,利用资源平台打造独具特色的“幼儿歌曲演唱”精品课,按照模块化教学特点选取不同题材及不同教育思想的歌曲作品完成教学,借助网络学习不限时间、不限地点的灵活性、自由性及趣味性特征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从而使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及较高的品德素养。

3 结语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5]在“幼儿歌曲演唱”教学中,学生通过学唱儿童歌曲可以深切感受其中的教育、人文、历史等思想内涵,教师需将这些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促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自身道德品质,拓展音乐及文化视野。所以,作为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对本门课程进行深入并透彻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极其重要,尤其要在课堂中坚持以学生为主,结合先进教学理念巧妙地将思想政治元素有机融合至儿童歌曲教学中,唯有这样方能促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树立教师责任意识,深切体会新时代幼儿教师的使命与担当。

猜你喜欢
思政幼儿音乐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天津教育(2023年2期)2023-03-14 07:34:52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2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23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