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伟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300)
现阶段,国家明确提出要强化区块链等战略前沿技术的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出现,能够给金融、会计等领域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挑战。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促进金融行业快速发展,充分展现出区块链技术的优势。结合具体实践情况,借助区块链技术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核算机制,将“点—点”的核算体系予以升级,使其转化成“点—面”的体结构[1]。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所有环节的信息内容均可以准确地记录下来,消除非法修改的可能性。借助分布式记账模式,既能保证满足数据真实性的特点,又有利于拓展财务监管的范围,进一步提升核算效率。总之,区块链技术可以发挥出多样化特点,在创建企业财务共享平台期间展现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将数据与代码进行打包,组建成“块”,就构成了所谓的区块,区块在进行连接时,需要按照特定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区块链。基于区块链特征,区块链技术通常涵盖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分布式账单等技术。同时,区块链还拥有去中心化、信息安全、公开透明、开放共识等特征[2]。
首先,去中心化属于区块链技术的重要基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区块链没有中心组织机构随意支配,通常也不会增设中心数据库等内容,它主要通过多个节点实现维护。
其次,区块链具备分布式结构,在行使作用期间发挥出分布式账单传播和存储等功能。在实现分布式记账期间,相关节点能够对信息进行准确记录,并保证将信息内容储存在对应的节点中。构建分布式账单时,基于分布式记账的本质特点,主要是利用多数节点共同承载数据信息的过程,将相关信息内容植入区块链中,然后借助分布式传播的方式扩大影响力,反馈到所有节点上。整个系统运行阶段还会依靠分布式存储将所记录的内容进行保存,从这一角度而言,也能够体现出数据安全性的特征,不会给随意篡改数据留有机会。
再次,区块链具备开放共识特点,即表明在多方协作影响下,能够协调不同节点达成共识,并积极接受唯一的答案,在运行期间保证各节点相互信任。此外,区块链技术还具备非对称加密功能,该功能主要用于身份验证和关键信息加密处理,按照非对称加密技术性质,通常在使用期间会包含公匙与私匙,在区块链运转过程中,参与者借助公匙或私匙获得相应的访问权,通过这种方式查看到区块链上公布的信息内容[3]。在使用私匙时,还可以对私密信息进行审查,在该模式下能够避免关键信息泄露,极大程度上降低了风险。
最后,区块链技术需要借助智能合约发挥作用。智能合约类似于传统的文字合同,它属于在区块链内构建成的计算机程序,实践阶段通过提前预订及时处理接收到的信息资料,如果信息满足要求,就会进行有效的反馈。按照区块链的智能合约特点,在使用过程中通常具备数据透明化、不可随意篡改、稳定性运行等特征,这也意味着保存到程序中的数据始终具有有效性。智能合约示意图如图1所示。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内容,需要展现出分布式架构特征,在具备去中心化、分散记账的条件下,单个区块就类似于传统会计账单中的项目。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期间和传统账单还有所不同,因为对应的信息在节点区域具备开放性特点,并且每个节点都会对信息内容进行判断。从真伪、准确性角度出发,不同节点间还可以形成监督效应,在共同参与记录的条件下,真正构建起全面化且真实性的链式结构。分布式账单正确使用区块链技术能够有效改善传统企业财务共享阶段的不足。其一,使用其分布式储存技术能够保证各节点内容真实可靠,有效避免被篡改的风险。其二,账单中的信息相对透明与安全,并满足公开化特征的要求。其三,应用链式结构可以与时间戳技术相结合,为信息记录提供便利,使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4]。其四,区块链技术还可以有效促进监管体系的构建,将传统的点对点模式转化为点对网模式,进一步提升处理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其五,区块链分布式结构可以实现快速定位功能,信息传达满足及时性要求,避免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凭借区块链技术的数据结构优势,区块链技术能够保证数据可靠、消除信息失真的风险。在去中心化的支持下,明显降低了中心数据库对相关节点的干扰,让其在参与过程中相对独立,依据相互信任与协同效应,在智能合约的帮助下相互监督,为信息的真实性提供强力支撑。系统维护期间,可以发挥出非对称加密技术与数据分布式存储的功能,确保数据信息可追溯,为后续优化调整提供便利。
依据区块链链式数据结构,确保其运行、分析数据、保存等功能的完善性,并合理控制安全级别,发挥出分布式账单的优势特点。在实践过程中,其网络层主要依靠P2P结构进行布局,并有效结合智能合约与共识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应用非对称加密与哈希函数设定密码,确保财务数据访问与传输的安全性。建立去中心化的数据资源协同共识机制,让所有节点满足要求,最终形成分布式基础架构,按照区块链技术的结构组成,在企业财务共享平台建设方面,主要包含网络层、共识层、数据层、合约层、应用层。
3.1.1 数据层
作为区块链的重要基础,数据层属于基础层面的重要设施,它能够有效收集、储存相关财务数据,并且可以对分布式网络进行维护,承担起链式结构的支撑作用。在将财务数据按照区块链进行植入后,对应的数据层也会与其他技术相结合,表现出去中心化与分散记账的特点,将数据信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消除数据被随意篡改的风险。数据层构建见表1。
表1 数据层构建
3.1.2 网络层
网络架构属于基础构造之一,旨在帮助沟通和联系,在形成P2P连接后,通过组建分布式组网、关键信息传输等机制,让区域链中的节点连接起来,并强化对用户身份财务数据的审核与验证[5]。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单个节点的财务数据信息明显与其他节点不符,就意味着该节点财务数据不精确,在此条件下,可以通过有效反馈予以提醒,从而再次验证,及时发现错误并进行纠正,最终恢复到正常运行的状态。
3.1.3 共识层
共识层主要涵盖多样化的共识机制算法,旨在有效判断区块链系统中相关数据是否满足真实性特征。在运转期间,它能够将各个节点数据进行对比,确保数据信息的一致性。在共享模式下,不仅满足透明化特征,还能够确保各节点之间相互配合,有效防止财务信息出现错误。
3.1.4 合约层
合约层指智能合约,它能够借助系统主动执行相关协议与算法,属于区块链的重要功能模块。在该系统运行期间,它能够对各个科目业务数据进行审查,并依据相应规则,判断数据信息是否满足需求,有效检查内控关系、规则运行状况,构建对应的预警机制,使整个体系按照合约模式联系并运转起来[6]。合约层建构见表2。
表2 合约层建构
3.1.5 应用层
应用层表现为不同应用功能的对应模块,在财务人员合理操作下,能够展现出财务数据收集整理、报告生成、数据维护等功能。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应用层功能模块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如果发现旧的体系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需求,还可以对应用层进行更新。在不影响财务系统运行的条件下,合理创造出透明化、公开化、高效率的内控体系,在企业财务共享平台创建期间发挥出重要应用价值。应用层分布见表3。
表3 应用层分布
3.2.1 财务数据采集和上链
在业务开展期间,借助直观界面对财务数据进行有效录入,管理平台则对数据信息加以审核,在审核无误后,会进入到智能合约机制中,并凭借不同功能模块实施预处理。该过程通常包含公匙私匙确立、用户身份判断、数字签名验证等,随后结合点对网系统呈现到各个节点中。通过合理验证判断是否合法,在获得节点的识别审查后,最终将数据打包成块,并纳入区块链体系中。区块链基础模块采集时序如图2所示。
图2 区块链基础模块采集时序
3.2.2 数据采集规范
在呈现出不同主体期间,对应的交易数据可能存在差别,并且不同部门间的标准并不相同。因此,为了保证数据采集满足规范性要求,还需要合理制定出对应的标准体系,保证能够实现对数据的规范和整合,确保数据口径达到一致要求,并依据业务流程与数据内容标准进行准确分析。按照上述模式分类后,上链数据内容也能够呈现出有序性特点。
3.2.3 区块链中的会计确认
数据核算时,必须正确处理账户的横向与纵向联系,避免产生混淆与误差,确保会计信息得到确认。基于区块链技术,在确认的过程中主要依靠“单方提起、集体确认”的做法,在整个体系内有效保证各个节点都融入会计信息确认的过程。经过验证后,如果多数节点都判断该数据信息有效,数据链才会接纳该会计信息,并且每个节点还会对数据内容予以备份。反之,在数据出现误差时,可以凭借上述机制进行纠错,展现出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功能。
3.2.4 区块链对会计记录进行线上监督
结合区块链的应用过程,它能够对所有信息内容予以记录,并且各个节点可以判断数据的真伪,保证数据内容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在此状态下,能够避免重复记账的产生,让整个体系维持在平衡状态。当涉及支付体系时,由于时间戳技术会确保相关记录内容严格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保存,对应的数据信息能够及时查看,在运转期间,如果出现了重复的信息内容,其他节点就会发现异常,这种独特的线上监督体系能够有效避免重复支付事件的发生[7]。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在实现企业财务共享中,区块链技术能够展现出明显的优势。首先,凭借强大的功能,可以对会计纠错形式进行重塑,有效提升内控监督体系效率。在保证信息公开化、透明化的基础上,使其满足准确性与客观性的要求。其次,在实现财务共享时,可以保证信息公布的及时性。同时,在不同节点相互配合的状态下,能够促使会计信息符合安全性、可靠性的特征。最后,凭借分布式账单的优点,让对应的财务数据从集中式储存中解脱出来,并有效转化为分散式保存管理,以便实现对财务信息的动态化监管,极大程度上避免了财务风险的出现。
综上所述,区块链技术属于新兴技术种类,在企业财务共享平台应用期间能够发挥出重要价值。同时,区块链技术能够对财务会计的管理模式进行重构,保证将财务数据真实可靠地呈现出来,有效提升财务数据处理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