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玉辉
近年来,山东省莒南县道口镇赫马岭村探索实行“党建+合作社”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以抓基层党建为突破,通过支部领办合作社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2018年初,赫马岭村党支部领办成立代彬土地股份合作社,村集体的土地和村民承包地全部由合作社负责管理,形成了“土地入股+整建制托管+农业保险+盈余分红”的土地股份制合作模式,不仅破解了“谁来种粮”的难题,还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集体双增收。
赫马岭村由赫家岭、马家岭两个自然村组成,人口不多,也没有区位优势和特色农产品。村民长期依靠传统的小农种植和庭院养殖,年轻人既想出去打工,又不忍心撂荒家里的田地。如何盘活好现有的土地资源,成了赫马岭村党支部一直想要破解的难题。赫马岭村代彬土地股份合作社创立几年来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原因不仅在于村子原来就有发展规模经济的“好底子”,还因为村子还有一套为农民打工的“好班子”。
“好班子”是指村“两委”干部。随着合作社盈利的逐年提高,该村“两委”干部不但不领分红,还把前期个人集资股份撤出,无偿转让给村集体,盈利全部由村集体支配,连续十一年“零信访”,村“两委”班子全体成员连续三届连选连任全票当选。
“好底子”是指该村在2014年成立的莒南县农联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单位成员加入到土地股份合作社,极大地提高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专业化、精细化作业水平。农机合作社最初是由该村五名“两委”干部集资20万元、村集体出资10万元成立的,目前拥有大型农业机械4台、各类小型农用机械100台套,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作业费为本村及周边村民提供农机服务,赢得了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赫马岭村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仅给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也让村民逐渐认可和接受了土地托管的种田模式。之前,全村127户农民全部主动选择了土地“半托管”。但是“半托管”依旧不能完全解放村里的劳动力,季节性外出务工让村民整年“两头跑”。看到本村相比于附近的村庄,土地更加规范平整,适合机械作业,有着发展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先天优势,并且村里的年轻人思想活跃,外出务工的意愿强烈,赫马岭村党支部作出一个大胆决定:“干脆更进一步,以村子为单位进行土地整合,把赫马岭村近千亩的土地整合成‘一块田’,由党支部领办成立专门的土地股份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
说干就干!2018年初,赫马岭村党支部抢抓县委大力推进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机遇,吸取了之前经营合作社的经验,挨家挨户动员,逐门逐户征求全村村民意见,为村民算好生产收入账,详细讲解股权设置及分红政策。在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大会上,村党支部书记魏振伍全票当选合作社理事长,组建了一支包括5名村“两委”干部在内的12人专业生产团队,全体村民以全村751亩耕地整体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取消了田埂地垄,实行规模化一体经营,既增加了农作物实际种植面积,又为机械化作业提供了便利。入股土地全部由合作社负责耕种、管理、收割、储存、加工、销售。合作社章程明确规定了入股村民可以自行选择现金和加工好的粮食两种分红方式。
合作社成立以来,粮食连年丰收,村民持续增收,赫马岭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5.7万元,其中村集体在土地股份合作社分红增收34.7万元。村民按股份数每年每股保底收益800元,并根据年度经营情况以现金或粮食的形式享受二次分红,每年每股总收益900元以上。
随着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壮大,村内更多的劳动力获得解放,怎么解决这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党支部比群众更急。2019年4月,该村党支部探索“党支部+合作社+企业”的集体经济发展机制,与恒兴泰劳保用品有限公司合作发展富民大院手套加工项目。目前,该村已建成建筑面积400平方米的富民车间,购买20台缩口机、20台打把机并投入生产。村集体获得分红收益2万元。40多名本村村民在不耽误回家做饭、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前提下,实现人均月收入2600元以上。
如今的赫马岭村,已被纳入莒南县抓基层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村党支部领办的代彬土地股份合作社,能够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完全打破了村集体想干事却无钱办事的困局。该村投资16万元对原有机灌站进行大修,解决了2000亩耕地抗旱灌溉问题;投资107万元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硬化村内主要街道6500余平方米,完成260户“硬化+改厕”“户户通”工程,全面提升改造村容村貌,村庄环境实现了质的飞跃。该村先后被评为县级“五星级党支部”,被市委表彰为“沂蒙乡村振兴好支部”和“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