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桂云,罗鸣令
(安徽财经大学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大学生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1]。2021年,高校大学应届毕业生达到909万人。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以及形势更趋复杂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回国求职,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们必须寻求多元化的就业方式[2]。创业作为大学生的一种职业选择,既可以解决自身就业问题,又可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还有利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据有关数据,2019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6%,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3.4%[3],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比例高达20%[4],与之相比,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率较低。研究表明,创业行为并不是由一次创业机会或一次商业机会直接产生,而更多是受到创业主体的创业意向(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影响[5]。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才有可能促使大学生产生相应的创业行为[6]。为了进一步探究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相关因素,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安徽省五所高等院校1150名学生展开调查,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为大学生创业意识培育提供参考和针对性建议。
Bird(1988)第一个定义了“创业意向”[5],他把创业意向看作是一种心理状态,它能指导一个人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为之投入自己的精力和资源,可以较好地预测企业或个人创业行为[7]。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创业意向是人们对于创业的态度和能力,是对从事创业活动的强烈愿望[8]。国内外学者对影响创业意向与行为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多项研究。早期国内外关于创业意向的研究多集中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专业等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上面。目前,创业意向的外部环境因素被逐渐关注,创业外部环境包括创业教育、政策支持、社会关系支持等方面。李晓烽等(2022)在深入分析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创业教育显著影响创业意愿,创业意愿与创业教育的实施呈正相关[9]。梁春晓等(2021)研究发现,创业学习对创业意愿具有积极影响,在学校给予大学生的创业支持程度越高时,创业学习越可以增长学生的创业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创业意愿[10]。陆增辉等(2021)研究还发现,创业支持政策如创业资金支持、低息贷款和创业培训基地,可以帮助鼓励和增加大学生的创业意愿[11]。
通过对有关创业意向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发现,近年来有关创业意向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大多数学者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研究多聚焦在个体的人格特质上,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外部环境因素及个体内在动力的影响。创业意向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必然是个人的心理认同与外在环境的匹配。本文在现有文献基础上的进步之处在于:基于三元交互理论和成就动机理论,通过实证方法进一步探究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以成就动机理论、三元交互理论为探究基础,从大学生创业外部环境因素、个体内部动机因素两方面探讨对创业环境、个体成就动机与创业意向、创业行为之间的作用关系(见图1)。Mcclelland(1958)首次提出了成就动机这一概念,并将成就需求定义为获得成功而想尽最大的努力。成就动机是行为的内驱动力,促使个体实现更高的目标[12]。梅云(2019)研究发现,创业意向受个体成就动机的显著影响,成就动机越强,创业意向越高[13]。三元交互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有关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理论。他认为人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环境、人、行为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其中,个人因素主要包括自我认知、行为习惯、个性特征等。外在环境因素则主要包括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一系列影响作用的外部因素的总和,它包含外部诸多例如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在已有的关于创业意向的研究中,很多学者都基于三元交互理论,从认知、环境和行为三者的互动角度构建创业理论模型[14-15]。本研究基于成就动机理论、三元交互理论,从大学生、成就动机、创业内外部环境等视角,探索成就动机、创业教育、创业融资以及政府相关政策支持、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
图1 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模型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安徽省五所高等院校(财经类高校一所、理工类高校一所、农林类高校一所、医药类高校一所、综合类高校一所)的在读本科生、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通过网络在线发放问卷,剔除无效或缺失数据过多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150份。
统计特征如下:男生438人(占38.1%),女生712人(占61.9%);大一435人(占37.8%),大二293人(占25.5%),大三195人(占17.0%),大四114人(占9.9%);研究生及以上113人(占9.8%);成长环境为城市的有446人(占38.7%),农村的有704人(占61.2%);家庭成员或亲友有创业经历的学生600人(占52.10%),家庭成员或亲友无创业经历的学生550人(占47.80%)。
2.调查工具
自制创业意向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为了解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相关因素,本研究在深入分析大学生创业意向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16-17],自主设计创业意向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家人或亲友的创业经历、个人经历、个人能力素质、创业环境氛围、创业教育、创业相关政策等。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有显著性意义。主要方法包括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
3.比例分析
(1)大学生创业意向现状评估
调查中发现,仅有41.13%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对创业感兴趣,这反映大学生总体创业意向并不高。调查显示,有46.52%的大学生参加过创业相关比赛,说明当前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较少,参与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仅有34.10%的学生关注或了解过国家及各省市出台的创业相关政策,还有六成多的学生对政府出台的创业相关政策的关注不够且了解较少。
(2)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外部环境因素
①创业融资
调查显示,95.57%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最大的阻碍是缺乏资金、人脉和经验。有近三成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早期最重要的就是资金,从而可以看出是否有资金的支持对于大学生创业有很大的影响。27.83%的大学生认为如果创业,首批资金则会选择银行贷款;26.52%的大学生认为如果创业,首批资金来源主要是父母;另有27.57%的则会选择合伙集资。
②创业扶持政策的了解程度
27.13%的大学生表示对于国家出台的创业扶持政策、法规并不了解;还有38.70%的大学生表示仅仅只是知道有这类政策法规的存在;偶尔关注的占31.74%;经常关注,十分清楚的仅占2.43%。这说明大学生对于创业相关政策的了解不够,研究显示,社会整体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生成有着显著影响[18]。大学生对于创业信息的不够了解,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创业意向总体不高。
③学校的创业教育
84.6%的大学生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十分重要,从而可以看出学校的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创业有很大的影响。同时,81.39%的大学生表示其对目前学校的创业教育感到满意,其中,10.61%的学生感到非常满意。而另有15.74%的大学生表示对学校的创业教育感到很不满意。55.1%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最好方式是到优秀创业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同时,希望学校开设的创业课程在内容上能够与自身创业方向一致,形式上多采取实操、实践活动,其次是开展市场营销、人际交往和沟通技巧及财务税收等课程。
(3)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内部个人因素
①创业实践经历
调查显示,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的经历比较少,只有不到一半的大学生参加过创业比赛。这可能是由于高校创业实践教育不够,举办的类似的创新创业活动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可能由于在校大学生日常学习任务繁重,没有时间或经历去参加类似的创业比赛活动,且缺乏相关兴趣。
②个人能力与基本素质
经调查,良好的组织能力、优秀的经营经验和市场意识、出色的沟通能力是大家公认的创业要求大学生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和能力,创业过程中充满种种困难,具备这些能力的人相比于其他人可能更适合创业。还有53.89%的学生认为具有强烈的挑战精神对于创业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类风险挑战,创业者需要敢打敢拼,敢于承担风险的勇气。
4.社会人口学变量差异检验
(1)性别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
对不同性别大学生创业意向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差异显著(T=2.973,P<0.05),具体结果显示男生的创业意向显著高于女生,与之前的研究一致[19-20],结果见表1。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男女生的性格特质不同,由于女性婚后照顾家庭等原因,多数女性在工作的选择上倾向于选择稳定、轻松一点的工作,而男生则有着更为积极的创业态度。
表1 不同性别大学生创业意向差异比较
(2)亲友有无创业经历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
对亲友有无创业经历的学生创业意向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有差异(T=7.951,P<0.001),具体表现为有亲友创业经历大学生创业意向显著高于无亲友创业经历大学生,结果见表2。周围家人及亲戚朋友的创业体验及心态,可能会对个体对创业活动的看法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个人的创业意向及创业行为[21]。亲友中有创业经历的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可以从亲友的创业经历上吸收到更多的经验,进而对创业途径、创业形式及创业风险等建有初步的认知,从而萌发出创业的想法。
表2 亲友有无创业经历大学生创业意向差异比较
(3)年级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
以创业意向得分为因变量,以不同年级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年级大学生创业意向的F检验结果差异显著(F=23.913,P<0.001)。为探究组间具体差异来源,进行LSD事后多重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见表3),在创业意向得分上,大一学生的创业意向显著高于大二、大三的学生(p<0.001)。这可能是因为大一的学生刚进入大学对未来有着无限憧憬和热情,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学业任务重、实习等相关原因创业意向较低。
表3 不同年级大学生创业意向差异比较
5.线性回归分析
以创业意向总得分为因变量,以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创业成就动机、创业政策了解程度、个人特质等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见表4),性别、年级、创业比赛经历、亲友创业经历、创业政策了解程度以及创业成就动机与创业意向得分存在回归关系(P<0.05)。
表4 创业意向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6.相关分析
本研究借助SPSS23.0对创业成就动机、创业环境、自身能力和创业意向进行相关分析,如表5所示,创业成就动机、创业环境分别与大学生创业意向显著相关。其中创业意向与创业成就动机(r=0.176,P<0.05)、创业环境(r=0.059,P<0.05)呈显著正相关,个人特质与创业意向得分无关(r=0.036,P>0.05)。具体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变量间相关性分析表
研究显示,虽然目前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热情,但仍有较多的学生创业意向不高,整体创业意识较为薄弱。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和促进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水平。通过对实证结果进行差异分析,得出结论:(1)当前在校大学生创业意向总体不高。(2)性别、亲友有无创业经历、年级等社会人口学特征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有显著的影响,男生的创业意向明显高于女生;家中亲友有创业经历的学生创业意向明显高于亲友无创业经历的;大一年级同学创业意向高于高年级学生。(3)创业成就动机、创业环境、个人特质分别与大学生创业意向显著相关。其中创业意向与创业成就动机(r=0.176,P<0.001)、创业环境(r=0.059,P<0.05)呈显著正相关。
根据当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培养大学生的挑战及创新精神,鼓励其勇于突破自己“安逸”的圈子。在大学一年级时,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及专业,鼓励大学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促进社会的发展。对于高年级即将面临毕业的同学,更应鼓励其大胆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开展创业指导等,提高其创业意识。同时因材施教,对待不同的学生采取针对性提升措施,根据其在创业实践中的个性化核心需求,提供精准服务。一方面,对于具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创业教育和指导,增强创业精神,强化创业实践,拓展创业类实操课程、创业技术培训、企业经营模拟训练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创业能力。另一方面,面对创业意向不高的大学生,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增强创业意识和提高创业素质为目标。综合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水平。
(2)注重提高女性大学生的创业意向。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可以以创业成功的女性为楷模,通过举办讲座、创业指导、实地观摩等多方式多渠道进行宣传,消除大家对女性创业的偏见,让女大学生认识到自主创业可以很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开启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创业对女性来说也是一个十分不错的选择,从而使女大学生能够进一步认同创业的意义,培养女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并提升女大学生的创业意向。
(3)加强学校的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高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来源,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应重塑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理念,应对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带来的挑战,推动和深化教育范式变革,突出需求引领、目标导向和创新驱动[22],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各专业培养方案必修课程、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为学生提供实践教育场所及平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开展创业相关知识理论课程,并积极推进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促进课程体系的深度交叉融合。另一方面,开展创业模拟实践,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业想法,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创业模拟从而增进他们对创业的了解。同时积极邀请优秀的创业企业家以创业导师、兼职师资来到学校进行授课,传授成功的创业经验和创业技术,从而激发学生创业热情,通过校企合作育人,建立产学研政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帮助,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业意向。
(4)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从高校的角度来说,高校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服务的重要阵地,既要通过创业教育、创业培训等方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同时还要加强宣传引导,形成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积极办好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鼓励学生积极参赛。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着重为高校毕业生创业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政府方面要制定科学、可行的创业政策,切实以大学生为中心,从大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在大学生创业激励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帮助解决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方面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创业意向,促进大学生高质量的创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