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枕颈固定复位减压术治疗颅底凹陷症的疗效分析

2022-08-28 02:17毛紫龙张津安李维新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后路B型A型

毛紫龙 左 威 程 超 张津安 张 雷 王 鹏 李维新

颅底凹陷症是先天性疾病,是由于颅底和寰枢椎发育不良,引起枢椎齿突突入枕骨大孔,导致枕骨大孔及颅后窝相对狭窄,压迫延髓和脑干,引起相应的后组颅神经症状和其他临床症状。颅底凹陷症常伴随寰枢椎脱位、Chiari 畸形、扁平颅底、寰椎枕化、Klippel-Feil 综合征等。目前,颅底凹陷症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

Goel根据颅底凹陷是否合并寰枢椎脱位,将颅底凹陷症分为A 型(合并寰枢椎脱位)和B 型(不合并寰枢椎脱位)。采用内固定术稳定上颈椎的方式治疗A 型颅底凹陷症,已经达成初步共识。但是,对于枢椎的复位方法,仍需进一步研究。Wang 等提出将斜坡-枢椎角(clivodensaxial angle,CXA)复位至正常的生理角度(即CXA≥140°),提倡前路经口Tarp钢板技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经口松解寰枢椎关节,或经口磨除齿状突+后路复位减压内固定手术)。但是,经口手术的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早期50%,后期3%)。另外,所有颅底凹陷症的CXA是否都需要复位至正常的生理角度,仍需进一步研究。Liu 等研究表明可以根据斜坡倾斜角和枢椎倾斜角,确定A型颅底凹陷症的CXA复位角度,以达到较好的预后。这提示不同的A 型颅底凹陷症病人,存在不同的最佳复位角度。

B型颅底凹陷症并未发现寰枢椎脱位的影像学方面的证据。对于有相关手术适应证的B 型颅底凹陷证,采用内固定的方式(枕颈固定或寰枢椎固定)是否有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2016年6月到2021年1月应用单一后路枕颈复位固定减压术治疗颅底凹陷症7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齿突尖至钱氏线距离(Chamberlain's line violation,CLV)≥3 mm;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齐全;术后失访资料完整;A型颅底凹陷症寰椎齿状突间距(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3 mm,B 型ADI<3 mm。排除标准:非颅底凹陷症;未行枕颈固定术;接受翻修手术。

1.2 研究对象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颅底凹陷症70例,其中A型28例,B型42例。A型28例中,男14例,女14 例;年龄10~58 岁,平均(37.1±11.2)岁;身高104~182 cm,平均(155.5±19.5)cm;后组颅神经症状2例,四肢麻木16 例,头晕、颈部僵硬、疼痛19 例;合并Kippel-Feil综合征6例、Chiari畸形18例。B型42例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9~60岁,平均(39.1±11.2)岁;身高110~196 cm,平均(152.2±17.5)cm;后组颅神经症状2 例,四肢麻木25 例,头晕、头痛、颈部僵硬、疼痛30例;合并Kippel-Feil综合征7例、Chiari畸形37 例。本文得到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K20201104),并获得病人和其家属的知情同意,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1.3 影像学资料和参数收集方法 术前均行头颅和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检查,以及颈椎CT和颈椎MRI检查。利用医院病历系统收集70例手术前后颈椎X 线、颈椎CT 和颈椎MRI 等影像学资料,并利用V2.3.2.1 版本的Surgimap 软件测量相关颈椎矢状位参数,由2名从事本专业的高年资主治医师测量。

1.4 治疗方法 采用颈后路枕颈固定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取俯卧位,全麻下将头部固定于头架上,取颈后正中切口,暴露寰枢椎及部分枕骨,使用鼻骨剥离器暴露部分枢椎椎弓根,使用骨膜剥离器暴露枕骨板置入区域。使用椎板咬钳去除部分颅骨和寰椎后弓,进行减压。确定枢椎椎弓根进针点后,利用开口器开口,开路椎开路,探子确认钉道四壁完好,未破损,使用丝攻扩大钉道后,再次使用探子确认钉道完好,后置入1 枚椎弓根螺钉。应用同样方法置入另一侧枢椎椎弓根螺钉。使用4枚螺钉将枕骨板固定于枕骨。使用C臂进行术中X线检查,确认内固定位置良好。测量所需钛合金棒的长度,对钛合金棒进行弯曲处理,使之能够达到复位枢椎位置和角度的目的,根据颅底凹陷程度,选择工具进行撑开或加压处理后,锁紧螺帽。再行术中X线检查,观察枢椎齿状突位置及角度,确定螺钉固定稳定,无松动。然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确认无明显出血点。使用磨钻于枕骨寰枢椎表面,去除部分骨皮质,建立植骨床,将骨渣置于植骨床上。最后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1.5 随访方法 术后3、12、24 个月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主要为病人报告的日本骨科学会(patient reported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PRO-JOA)评分,用ΔPRO-JOA 判断恢复程度,ΔPRO-JOA=(术后PROJOA评分-术前PRO-JOA评分)/(17-术前PRO-JOA评分)×100%,其中≥60%为手术效果较好,<60%为手术效果一般。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软件分析;正态分布定量资料以±

s

描述,采用

t

检验;非正态分布定量资料用中位数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70 例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

2.2 随访结果 70 例术后随访12~60 个月,平均(36.2±10.3)个月。A 型末次随访PRO-JOA 评分明显提高(

P

<0.05),CXA 明显增大(

P

<0.05),CLV明显缩小(

P

<0.05);其中24例手术效果较好,4例手术效果一般。B型末次随访PRO-JOA 评分明显提高(

P

<0.05),CLV 明显缩小(

P

<0.05),而CXA 无明显变化(

P

>0.05);其中33例手术效果较好,9例手术效果一般。详见表1。

表1 本文70 例颅底凹陷症后路枕颈固定复位减压术前后CXA、CLV、PRO-JOA评分的变化

注:与术前相比,*<0.05;CXA.斜坡-枢椎角;CLV.齿突尖至钱氏线距离;PRO-JOA.病人报告的日本骨科学会量表

评估指标CXA(°)CLV(mm)PRO-JOA评分(分)分型A型B型A型B型A型B型术前122.7±16.7 120.0±8.7 10.7±3.7 11.3±4.3 9.2±2.5 10.5±3.1术后133.8±13.5*128.3±11.3 6.5±1.7*6.5±3.2*15.1±1.3*15.9±1.8*

3 讨论

颅底凹陷症作为一种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因齿状突进入枕骨大孔区域,造成枕骨大孔区域狭窄,压迫延髓、脊髓和神经,导致一系列的症状。2004 年,Goel将颅底凹陷症分为A 型(合并寰枢椎脱位)和B 型(不合并寰枢椎脱位)。A 型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不稳定的枢椎向后上方“滑脱”压迫延髓和脊髓,利用内固定方式复位和稳定枢椎的手术方式,已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目前,A型颅底凹陷症的争论主要在于怎样复位。

脊柱矢状位平衡是指人体在保持直立时,消耗最小能量,同时保持水平凝视状态。而颅底凹陷症病人手术复位必然打破先前的矢状位平衡,引起相应的脊柱矢状位序列的代偿性改变。Wang等[主张将CXA 复位至生理角度(≥140°)。Liu 等对16 例A 型颅底凹陷症的回顾性研究表明,手术前后CXA 的变化角度与手术前后颈椎前凸角相同,而且呈负相关,即增大的CXA 导致颈椎曲度减小、变直。而颈椎前凸减小,颈椎病概率增加。本文28 例A 型颅底凹陷症仅用枕颈固定复位方式治疗,神经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24 例手术效果较好(图1),4例手术效果一般。

图1 A 型颅底凹陷症后路枕颈固定复位减压术治疗前后影像表现

因为,B 型颅底凹陷症不合并寰枢椎脱位,所以,大多数学者认为其不存在上颈椎不稳,治疗方法主要是根据压迫的来源的方向,选择经口切除齿状突进行延髓和硬膜腹侧的减压,或切除部分枕骨及寰椎后弓进行颅后窝减压。然而,Goel认为B型颅底凹陷症存在长期的、慢性的上颈椎不稳。而Klippel-Fieel 综合征、寰枕融合,及其他骨性融合是颈椎椎体的继发稳定性改变;另外,Chiair畸形、脊髓空洞等病变也被认为是神经系统的继发保护性改变。Goel将寰枢椎不稳分为三种类型:B 型颅底凹陷症的不稳类型是第二或第三种不稳,第二种不稳是寰椎小关节向枢椎小关节后脱位,第三种不稳是没有影像学方面证据的关节面排列,但是能在术中发现不稳。因此,B型颅底凹陷症的治疗可采用后路单一固定(寰枢椎固定或枕颈固定)的方式,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42例B型颅底凹陷症采用寰枢椎固定或枕颈固定的手术方式,其中33例手术效果较好,9 例手术效果一般;并且B 型颅底凹陷合并Chiari 畸形的脊髓空洞,术后长期随访显示明显减小(图2)。

图2 B型颅底凹陷症后路枕颈固定复位减压术治疗前后影像表现

综上所述,单一后路固定复位减压术治疗颅底凹陷症,A 型和B 型都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但是受限于客观条件和颅底凹陷症的发病率,本文仅进行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且仅针对后路固定复位减压术的效果研究,所以,颅底凹陷症的手术治疗方法仍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后路B型A型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验 血
蚕宝宝流浪记
临床表现为心悸的预激综合征B型心电图1例
A型血的人应选择什么样的食物
《潜伏》等48则
如何辨别国外服装号码
珍惜今天才有“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