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坎德尔·木拉提 阿力木江·依米提·塔尔肯
(1.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1401;2.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进入21 世纪后,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日益成熟,并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技术应用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校园中,课程的设计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也可以运用这些科学技术,在各学校课程中,互联网技术已经得到了普及性的应用,因此给学生带来的是各类最新咨询和丰富的学习资源,这不但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生动形象地让学生快速理解所学知识,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但反观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在体育课程的教育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运用这些新技术,甚至部分学校的体育课程依旧采用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阻碍了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对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开展和发展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在新时代,如何从根源上解决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如何更为精准地开展学校体育教育,让学校体育教育逐渐成为真正可以提升学生参与兴趣以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课程,是作为一名学校体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该文将详细阐述如何将人工智能引入体育课程教学环节中,从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
在当下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课程中学生的反应来监测运动强度,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在课程中,学生对于运动强度的评判主要以出汗程度进行主观评价,由于课程强度需要通过心率等科学手段监控的方式缺失,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运动强度的把控界限较为模糊。在运动效果方面,大多体育课程多以阶段性评价为主,通常以测试的形式进行成绩的量化评估,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也较为单一,主要以是否达到成绩要求或是否掌握某项运动技术技能为标准,对学生通过体育课程是否能够改善身体机能(如体脂率、心肺功能等)的评价缺失。
体育教学内容在整个体育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教学开始之前,要依照所教授学生的身心特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制定及安排,其中不仅要有面对所有学生的普及性教学内容,还要安排一些拔高类的内容,这不仅可以发掘个别学生的特长,而且还能够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同时要注意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学生全面的人格,这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当下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还是以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教学方式为主,在教师对某项技能教授完毕后,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掌握该项技能,但这个过程中缺少了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从而使得教师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容易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这也是体育课程对于学生的吸引力逐渐下降的原因之一。
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内容的安排,大多数体育教师没有做到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并对不同体质情况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设计,这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培养。体育课程教学主要涵盖热身、队列、跑、跳、投、翻滚六部分内容,从不同年级所教授的课程内容上看,教学过程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且在动作选择上大部分为中低强度,以安全为前提的动作,因此课程运动量不大。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较为轻松地完成整堂课程,在课程中,强度较高且学生完成难度稍大的内容多集中在400m 计时跑、篮球比赛、健美操成套动作练习等。与此同时,以上教学内容中也显现出了一些问题,如课程整体强度较低、不同年级间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重复性、教学内容安排针对性不足等,这些都是对学生个性化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在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工具较为单一,主要以各类体育器材以及辅助器材为主,如在大部分体育课程中,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安排时仅是根据学生年龄或年级的不同,对课程内容的运动强度及运动难度进行主观判断后,安排课程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教师只是通过个人经验或是大部分学生在以往课程中的表现,抑或经过一些简单常规的体育测试,如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爆发力素质等,进行分值评判后,得出相应结论,这一类结论也就成了体育教师安排体育课程内容的依据。目前,大部分体育课程中并没有将一些新科技产品、人工智能产品融入其中,这就导致体育教师并不能科学地掌握学生的各类身体数据。其原因如下:第一,经费不足造成学校及教师没有足够的费用购买此类产品;第二,此类产品需要相对较高水平的技术操作,花费一定的时间去学习,而往往体育课程因其在学校的地位长期得不到重视,且课时数本就不多,因此体育教师不愿意在这方面进行主动探索和学习;第三,学校及教育相关部门对体育课程的要求较低,导致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受挫,学校体育课程的现状是以安全为主,这与学校及各相关部门的要求有关,这显示出了家长对孩子体育课程的要求不高,学校及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的要求只是不出意外即可,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不愿主动担责的表现;第四,相关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制度及措施落实不到位,国家及地区政策制定之后,没有将落实这些政策当成一种必要目标,相关部门缺少对政策的执行环节和执行效果进行监督,因此造成政策目标与实际存在很大差距。
在体育教育环节中,教师的思想和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行为的优劣,因此在“人工智能+”的视域下,体育教师要想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首要任务是对传统教育观念进行转变,要将与时俱进的思想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应该矢志不渝地用发展的眼光和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科技产品对传统教育方式的转变和冲击,时刻做好迎接大变革的准备。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在面对人工智能产品对体育教育带来的潜在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应随时提防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其次,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体育教师,要想转变教师本位的传统观念,就要主动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和根本,重视和尊重学生个体间存在的不同个性特点以及发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意识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自觉性,同时也应主动聆听和尊重学生对新式体育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想法,最终让学生在“人工智能+”的教学过程中真正受益,提升教学效果。最后,作为体育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了解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的人工智能产品,如人工智能手环等,保持与时俱进,同时用敏锐而又具有创新的思维对合适的技术和产品与体育教学课程进行衔接,勇于创新,勇于尝试,提升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最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能力的提升以及人工智能产品的良好运用离不开客观环境的影响,现实条件作为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基础至关重要。目前,大部分学校体育课程中对于教学教具、教学环境、场地设施等的配备相对较为完善,但较于社会整体发展速度而言,在不断更新改进教学环境方面还存在短板,这就表现在学校对体育课程中引入科学智能化产品的投入经费不足,对效果预期自信心缺失,这也直接导致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对学生的具体身体指标进行有效监控,最终学生的运动效果大打折扣,打击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积极性,降低学校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学校管理者应主动积极地对人工智能产品和技术加深认知,为一线体育教师做好后勤保障,定期召开关于改进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研讨会,听取体育教师对人工智能产品融入体育课程的看法,并进行合理的尝试和推演,最终在此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
要将人工智能技术及产品融入学校体育课程中,应提升教师的学习能力,发掘教师内在学习的驱动力,不能仅依靠自主学习。正因如此,学校应从提升教师对人工智能技术及产品的掌握方面着手,同时要考虑学校对此方面的认知也存在短板,这就需要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主动与人工智能服务商合作,就如何在人工智能板块介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最终共同提升和培养体育教师的相关能力。首先,校方或相关教育部门对人工智能技术及产品融入体育课程要有明确且长远的规划,对教师的培训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周期性,并将此纳入校方对教师的日常管理。这样在长效性和连续性方面,就能够与当下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快速发展和更新进行很好的衔接。其次,在开展培训之后,也要对参与培训的教师进行考核测评,并将教师测评成绩与其最终考核目标相结合,激发教师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其不断进步。最后,对参与培训的体育教师是否将所培训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中进行监督,并对实施效果及时掌握,对于通过人工智能数据所得出的学生体质健康信息及时进行整理并纳入同一系统,设立学生个人体质健康档案,依据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的周期性变化来对培训内容及教师授课内容进行调整,以此不断优化培训内容。
随着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在21 世纪的广泛应用,各个领域的发展红利日益凸显,这彰显了我国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决心和信心。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教授者,理应具备育人的属性,因此教学水平能力的提升应被视为一项常态化、可持续的工作。将人工智能引入体育课程教学环节中,是新世纪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理应顺应时代发展,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对人民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