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与应急管理》课程思政案例探析

2022-08-27 10:17张亚运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7期
关键词:轨道交通应急事故

张亚运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0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与应急管理》旨在培养大量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技术人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与应急管理》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96学时,5.5学分),旨在培养具有安全技能的城轨工作人员,安全运营,助力中国梦。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与应急管理》的课程目标、学生学情以及日后工作岗位内容需求,将该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确定为“懂知识、会技能、能应急”,其中“懂知识”即为学生需要掌握的安全知识;“会技能”为学生需要具备的各项能力;“能应急”则为学生需要达到的素养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深度挖掘课程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培养的民族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辩证思维的方法和工匠精神等。

1 实施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与应急管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课程思政的融入可以很好地促进专业教育,也是落实树德育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趋势。在课程教学设计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融入思政教育。

1.1 案例分析―增强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

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城市轨道交通其他工作的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与应急管理课程教学除了各类安全设备的认知与全技能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引入对应知识点的设备事故、客运事故、行车事故和施工事故案例,通过案例引出相应的安全知识点,以事故分析说明安全意识的必要性,强调责任意识。在学习知识点车站安全技术时,上课前通过播放北京地铁电梯事故,强调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引出车站电梯的分类和安全事项点。通过对事故案例深入分析,逐步引导全天电梯各个阶段的安全工作流程,挖掘每个环节的危险源,通过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产生对车站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安全意识。

1.2 实操参与―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根据高职学生对理论学习兴趣较弱,动手能较强,善于利用网络的学情特点,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操比例,进而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使学生的安全技能得到提高。在实操部分适当加入我国地铁的发展史,中国城轨设备的国际地位,展示我国地铁前辈攻坚克难、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强学生不断奋斗、力争上游的精神。例如在学习轨道交通安全技术模块时,学生在校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引导学生周末前往附近地铁进行调研,了解地铁安全设备的实际状况,寻找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并能让学生感受到当前城轨技术的先进性。另一方面,可以唤醒学生对中国制造的自豪之情,更能激发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1.3 应急演练―提高具有大局观的前瞻意识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与应急管理的实际工作要求,很多时候要求未雨绸缪,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城轨事故,了解不同事故的应急处理过程及其结果,让学生从这些事故的应急处理中体会前瞻意识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自觉投入到实现中国梦的建设中。比如学习行车调度安全时,播放上海地铁追尾事故,要求学生分组制定该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案,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演练,最终各组根据自己的成果对比实际的事故处理,寻找自己方案不足。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也能让学生投入其中,培养其作为一个行车调度员的大局观,更能提高学生的前瞻意识。

2 实施方法

2.1 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思政育人的教学方法

随着思政元素的融入,传统的针对专业授课的教学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课程思政的改革,需要根据课程中不同的思政元素,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认识类、设备类知识的思政元素的融入,可以采取理论分析为主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安全的谨慎态度;客运安全、行车安全类的思政融入,在问题导向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以任务驱动为主,辅以针对性的情境模拟,让学生切实感受安全问题处理过程中的难点,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2 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过程思政育人

当前学生多喜欢通过手机、电脑等多种工具获取各类信息,对于相对固定的课本知识兴趣不足,结合社会较快的发展节奏,学生接触的也多是短、快、准的碎片化信息。针对这个最大的学情,不仅在专业教学上,更是在思政元素的融入时,需要多种多样的网络信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各类时政案例也更能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另一方面,线上线下的一体化教学需要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才能巩固思政教育的成果。通过课前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青年大学习”或“学习强国”搜索相关时政案例,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利用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方式发散思维,利用云课堂可以进行实时的小测验,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课后利用云课堂进行课后答疑,并将进行的德育实践成果通过线下或网络的形式提交,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思政教学效果。

2.3 构建多维度的课程思政综合评价体系

由于道德教育和思政评价相对抽象,依靠传统专业教学评价体系中单一的教师评价,很难全面地对某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线上评价可以有效避免部分学生出于面子或者感情不能相对公平的进行自评或互评,从而弥补单纯进行线下评价的不足。学生参与最后的成绩评价,可以补充教师所不了解的部分,尤其是思政部分的评价,部分学生可能在老师面前是一个表现,在背后可能是另一种表现,同学之间的互相了解则要深刻得多。因此,线上线下、教师学生的综合评价对课程思政改革有很好的适应性。

图1 课程思政综合评价体系

3 教学效果

3.1 案例开展的价值

3.1.1 责任意识提升

在该课程的学习中,通过大量案例的引入,在提升了学生交际能力、学习自信心的同时,也不断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增强对生命的敬畏感。

3.1.2 职业能力提升

该课程紧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特点,以实用性为导向,真实模拟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场景,符合学生岗位和专业需求,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技能和团队意识,增强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效果。

3.1.3 工匠精神提升

通过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加入责任意识、工匠精神、不断探索的思政元素,唤醒学生主动钻研技术意识,培养其探索钻研精神,塑造其对工匠精神的荣誉感。

3.2 主要成效和特色

通过大量不同案例的引入,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有了明显提升,对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设备有了清晰的认识,安全意识得到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较大。学生的个人素养得到提升,各类党团活动次数变多,获得各类表彰的学生人数也有显著提高。

4 案例反思

思政育人不像专业知识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被学生掌握,它是一个逐步培养的过程,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不能只依靠思政课程,更需要不断地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延长思想教育的过程,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改变学生素养的目的。由于课程思政的改革较短,本人的经验也有限,虽然该课程的思政元素有了一定的挖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该课程旨在培养高水平的安全技能人员,但由于实训条件有限,部分功能无法实现;

(2)鉴于专业课教师在思政能力方面存在不足,专业课程教师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能力有待提高;同时,课程思政推行过程中形成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成果较少。

猜你喜欢
轨道交通应急事故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学中文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小恍惚 大事故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