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尧,王 颖,王煜涵
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早期教育系(中国哈尔滨 150038)
社会情绪是能够识别和管理情绪,建立并处理好人际关系,设定并实现积极目标,做出负责任决定的能力[1]。2003年美国学术、社会和情感学习联合会(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CASEL)界定了社会情绪的五部分的核心能力:自我认知、自我管理、社会认知、人际交往和做负责任的决定。家庭功能是家庭系统中家庭成员的情感联系、家庭规则、家庭沟通以及应对外部事件的有效性[2]。家庭功能代表家庭的能力,包括沟通、解决问题、家庭分工、依恋、冲突管理和行为控制[3-4]。
已有研究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以及沟通性角度检验了家庭功能与社会情绪各方面的关系。研究证明,不同类型的家庭功能会对儿童问题行为[5-8]、退缩行为[9]和学业表现[10]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与人格发展[11]、亲社会行为[12-13]、社会适应[14-15]、同伴关系[16]、学习品质[17]呈正相关,对自我控制能力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18]。改善家庭功能,可预防问题行为发生[19],同时也可以缓解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症状[20]。虽然针对家庭功能与社会情绪关系的探讨已有研究基础,但相比儿童和青少年,我国针对幼儿的研究数量仍然较少,而幼儿阶段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其社会情绪与其他年龄阶段必然不同,且更易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更需要着重探讨;从内容上看,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功能与幼儿问题行为和社会适应的关系上,较少对社会情绪的其他方面及整体进行衡量。
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evaluation scales, FACES)常用于测量家庭功能。亲密度是指家庭成员的亲密水平和自主程度。适应性是指家庭内部面对生活境遇变化,是否能及时调整以做出应对的程度,体现在家庭角色和沟通规则僵化或多变的程度。
随着家庭功能理论的不断发展,对家庭功能评估的建设性批评和有关理论、方法论问题的热烈辩论从未终止,曲线假说是该领域中最受争议的问题之一[21]。支持曲线模型的人认为,健康家庭具有平衡的亲密度和适应性,过强和不足都会引发问题[22-23];而持线性观点的研究认为,具有更高亲密度和适应性水平的家庭显示出更强的家庭功能,对家庭成员的发展有益[24]。
因此,从研究方法上看,虽两模型均有实证研究结论予以支持,但国内使用该量表的文献都以线性分布为前提进行研究及统计,尚无对两种模型的验证与探讨。因此,本研究通过检验家庭功能与幼儿社会情绪的关系,探讨家庭功能的环状和线性模型,所得结论可为后续研究从理论与方法两方面提供借鉴。
采用问卷法对哈尔滨市347个4~5岁幼儿家庭进行调查,均为有效问卷。研究对象中,男童167名(48%),女童180名(52%)。
1.2.1家庭功能测量采用FACES Ⅱ[25]测量家庭功能,分为亲密度和适应性2个分量表,共30题。采用5点计分,由低到高代表题目所述情况与作答人家庭生活现状符合程度。该量表亲密度Cronbach’sα系数0.90,适应性Cronbach’sα系数0.89,问卷总Cronbach’sα系数为0. 92,同时具有很好的效度。
1.2.2社会情绪测量采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社会-情绪》[26]测量幼儿的社会情绪发展水平。本研究使用的是48个月分量表,分为自我调控、依从性、适应功能、自主性、情感、社会沟通和人际互动7个行为能区,分数越低表明社会情绪发展越好。该量表总Cronbach’sα系数为0.84,48个月分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0,同时具备很好的效度。
使用描述统计分析家庭功能分类在样本中的分布情况,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以及一般线性模型,验证家庭功能(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幼儿社会情绪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为了确定哪些因素对社会情绪产生重大影响,运用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然后,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添加到多元回归方程加以控制,并使用BoxCox方法进行转换,以实现统计的正态性和方差齐性。
通过哈曼(Harman)单因素检验,共析出18个因子。第一个因子在未旋转的情况下能解释19.08%的变异量,所有因子共同解释62.76%的变异量,未出现解释力特别大的因子,故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
按照量表分类标准[27],先按照FACES Ⅱ亲密度分量表得分从低到高分为4个等级:松散、自由、亲密和缠结;再按FACES Ⅱ适应性分量表得分从低到高分为4个等级:僵硬、有规律、灵活和无规律;最后,分别将亲密度和适应性各等级两两匹配成16组家庭功能类型。根据环状模型理论,将匹配后两项得分均居中的4组定义为平衡型,得分存在一项极端值的8组定义为中间型,得分均为极端值的4组定义为极端型。详见表1。
表1 家庭功能环状模型
对家庭功能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四等级描述统计显示,各分类呈偏态分布,缠结和无规律的家庭最多,松散和僵硬的家庭最少;对3种类型家庭环状分类的描述统计结果显示,平衡型家庭最少,其次是中间型家庭,极端型家庭最多。详见表2。
表2 家庭功能分类描述统计 n, %
对不同家庭类型及其家庭功能类型的社会情绪得分进行差异分析,若组间差异显著,组内差异不显著,则表示样本分布符合环状模型[24]。由于极端型家庭中4种家庭功能类型在本样本中呈严重偏态分布(无规律-缠结家庭占96%,僵化-缠结型和僵化-松散型家庭占4%),会导致统计结果失衡,因此组间差异比较时将极端型家庭剔除。结果显示:中间型家庭与平衡型家庭的社会情绪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对3种家庭类型中4种家庭功能类型的社会情绪得分做差异检验,结果显示,极端型和中间型家庭中不同家庭功能类型的社会情绪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判定,本研究样本不符合环状模型分布。
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显示,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在社会情绪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比较结果表明,在亲密度方面,缠结型、亲密型、自由型和松散型家庭儿童的社会情绪得分呈递增趋势,即缠结型家庭儿童社会情绪得分均低于其他类型家庭,其与亲密型和自由型家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00)。在适应性方面,无规律型、灵活型、有规律型和僵硬型家庭儿童的社会情绪得分呈递增趋势,即无规律性家庭幼儿社会情绪得分均低于其他类型家庭,其与有规律型和僵硬型家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且灵活型与僵硬型家庭儿童的社会情绪得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29)。因此从该结果上看,家庭功能和幼儿社会情绪可能存在线性关系。
为了确定哪些其他因素对社会情绪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家庭背景变量依次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具有统计意义的变量是母亲学历和家庭收入。
将母亲学历和家庭收入代入回归方程作为控制变量,家庭功能为自变量,社会情绪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母亲学历和家庭收入之后,家庭功能依然对社会情绪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即家庭功能得分越高,社会情绪得分越低。说明家庭功能和幼儿社会情绪呈线性相关。详见表3。
表3 家庭功能与幼儿社会情绪回归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极端型家庭最多,平衡型家庭最少,而其他相似研究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如:Joh等[24]研究显示,平衡型家庭最多(224,56.3%),其次是中间型家庭(111,27.9%),极端型家庭最少(63,15.8%)。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文化有关。环状模型中反映的隐性价值体系强调西方价值观念中的自主性和自由性,而非合规性和遵从性。在此背景下,许多研究结论与该观念相一致。有研究[28]显示,行为问题与家庭凝聚力和适应性有极高相关水平,与中间型和极端型家庭的孩子相比,平衡型家庭的孩子出现行为问题的症状更少。但是,在其他文化背景下,家庭成员未必不会接受极端亲密或疏离的态度。因此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强的国家倾向于促进个人主义或独立性,而我国则倾向于彰显集体主义或相互依存。因此在家庭功能的分类表现上,我国缠结型家庭明显多于其他国家。
同时也有其他研究反对固有的文化偏见。有研究者[23]认为,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族裔群体中,家庭规范和期望都不尽相同。在某些文化背景下,很难用一套标准去衡量人们愿意接受的亲密和适应程度。除中国之外,还有很多族裔群体也强调极端的家庭亲密度。与此相应地,有研究[29]认为,即使有些家庭的家庭功能在环状模型上表现为极端,但是只要所有家庭成员都接受这种状态,它也会对家庭成员的成长发挥正向作用。
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断,虽然本研究样本分布偏向于极端型家庭为主,但因为这种价值体系在中华文化背景下是自洽的,且家庭成员亦愿意接受并乐在其中,那么家庭功能越符合这种预期,幼儿的社会情绪就越趋向健康。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功能与幼儿社会情绪呈线性,能够负向预测幼儿的社会情绪分数。本研究涉及的社会情绪包括自我调控、依从性、适应功能、自主性、情感、社会沟通和人际互动7个行为能区,既评估能力行为,也检验问题行为。现有研究对家庭功能与个别能力行为和问题行为的关系已有较成熟的结论,如良好的家庭功能可以降低幼儿乃至青少年的问题和退缩行为[6,30-31],家庭适应性是幼儿领导能力、角色关系、规则意识和表达方式培养的基础,家庭给予的接纳感、良好沟通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将伴随他们走入社会,更好地融入社会[32]。家庭功能直接影响幼儿的社会心理适应状况[33]和儿童的情感基础[34],也是治疗儿童抑郁症的重要因素[35]。除此之外,本研究从总体上验证了家庭功能与社会情绪的线性关系,证实了除上述结论外,家庭功能对幼儿自我控制、自主性、依从性的发展也产生影响。根据自我控制理论,父母如果对儿童的日常行为能够进行有效监控、识别和纠正,则有助于提升儿童的自我控制水平[36]。同时,也有研究发现,规则意识与自主性的发展相伴随[37],且适应性越灵活的家庭成员自主性越强[23]。因此,这样的家庭有更多机会随时察觉儿童的行为偏差,并及时给予纠正,从而利于幼儿自我控制与自主性的发展。另外,家庭中稳固的健康关系使幼儿感到自己被家庭所接受,因此感到安全、适应,对家长的信赖导致依从性增加而反抗行为减少,形成良好的社会情绪。
首先,因为共同活动时间是测量家庭亲密度的重要指标之一[38],家人在一起积极相处的时间越长,共同关注越多,家庭凝聚力更强,父母的养育效果就越好[34]。建议家长除了重视陪伴幼儿的时长和效果外,也应多制造家庭成员共同相处的机会,让幼儿感受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其次,家长应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改变,从应对情绪到应对方式上给幼儿良好示范,从而带动整个家庭的灵活性;再次,如果没有适当的沟通,家庭的变通灵活性将非常有限[39]。因此,应建立良性的家庭沟通机制,通过平等公开的交流讨论,提高家庭成员对家庭事务的参与度,形成健康的家庭功能,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情绪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虽然本研究从家庭功能与社会情绪关系角度证实了两者的线性相关,但只能证明普通幼儿社会情绪发展情况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之间的关系。而有学者认为,家庭功能的曲线模型可能对问题儿童的家庭测量更敏感[40]。因此后续研究可尝试在其他年龄段或问题儿童中取样,做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