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波
(浙江科技学院体育部 浙江 杭州 310023)
《运动、营养与保健》课程,是体育学、营养学和传统医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课程。浙江科技学院自2001年春季学期开设该课程以来,一直作为校内公共选修课程 (素质拓展课程),32学时,2个学分,深受学生的喜爱。每学期选课,都是第一时间选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学生教学评价名列前茅。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学生得到信息的途径不断更新,该门课程的教学手段,必须不断地更新变化,才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实践的需要。因此,在2020年上半年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的前提下,全国高校在进行线上教学的时候,该门课程被批准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立项建设。这是一个新的挑战。
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在生活、教育和教学等领域的不断融合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体育教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电子教材、电子设备目前已经融入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之中和课余体育锻炼的试用,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的趋势,大学体育教育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然而,《运动、营养与保健》课程在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理念、学生对该课程的理念及使用以及平台建设和维护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不断地完善,纠正错误思想,慢慢地把该门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建设完成。现就这两年来该课程的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建设初期,课程负责人认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就是,把原先教学大纲的内容一部分在按照原先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另外一部分采用网络进行“线上”教学活动,两者加在一起就是“混合式”教学课程。简单的把《中医基础理论》的“阴阳五行”、“经络学说”、“五脏六腑”、“养生保健”和“运动营养学”等知识点在传统的课堂上进行教学。而把有关“运动”的健身气功和太极拳等放到网络上让学生在课外时间段进行学习,并占用一定的课时数。试行一个学期,课程负责人认为这样就算把“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好了。
在该课程“建设”一个学期后,课题组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越来越不对劲,在“中国大学慕课”网和“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上学习网上的课程,发现很多问题,与其他课程相差太大,视频就相差好多。直到我校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线上线下”精品课程申报讲座时,才知道“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模式是具体是什么,教师应该怎样建设,学生应该怎么样利用“线上”进行学习,该课程建设的标准与要求是什么,听后豁然开朗。
后来思考产生这样的做法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课程负责人的对“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认识太过浅薄,认识不足,自以为是,想当然的认为是什么就自己闭门造车地干,结果徒劳无功;(2)在我们学校特别是体育课程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可以借鉴;(3)对目前信息时代的信息技术把握不到位,思想落后,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所导致的;(4)我校学生对“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模式也是认识不足导致,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习什么,不会批判地学习。
从2021年春季开始课程组就严格按照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模式的标准进行该课程的建设。通过近3个学期的建设,有500余名学生参与该课程的学习。目前该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已基本建设成功。
课程素材的准备阶段,是前期工作,收集该课程主要的教学资料,以及有关健康健身的拓展资料,准备视频的录制及剪辑等等,课程简介及教师简介等。这是线上课程的建设的关键所在。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的资料已经储备了很多年,面对面的线下教学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要把线下课程转变成“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素材的收集转码是关键,要求这些素材必须是原始的素材,如果借用其他课程的素材必须事前进行协商引用,不然会产生“知识产权的纠纷”。“兵马不动,粮草先行”用在这里一点都不为过。
教学大纲是我们教学的“法律”性文件,每一门课程都必须按照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执行教学内容。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必须对教学大纲进行适当的修改,线上学习要占有一定的学时数。教学日历是执行教学大纲的纲领性的体现,每章每节要讲的主要内容应体现出来。教案是每节课具体的上课内容,包括板书的设计,引导课,课程思政的转换及课后小结等等。这些教学资料必须事先准备好。
线上教学必须要进行课程内容视频录制,PPT资料向PDF的转换。视频录制是准备阶段的重要内容,要邀请视频录制专家进行前期的调试,老师的服装,讲稿的投屏,知识点的准备等等。部分视频需要试录好几次,剪辑好多遍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这是该“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模式建设的关键所在。
教师上课的主要内容要录制成视频,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也要体现在视频之中,在录视频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安排学生在下面听讲,这样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很容易投入到“教学之中”;如果下面没有学生,老师很难投入其中。“说课”会变成机械式的讲课,呆板,没有激情。
主讲教师就是视频里出现的老师,他的个人简介可以事先采用文字的形式或者是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主讲教师的个人简介会给选课的学生“第一印象”,“第一印象”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选课积极性,因此前期主讲教师的个人简介一定要做的认真仔细全面。如图1所示。
图1 主讲教师简介介
课程简介直接向学生展示课程计划、课程性质、上课内容、授课方式等等信息,学生通过课程简介会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印象,将决定着学生能否选择该门课程,是很好的营销手段。课程简介也是可以采用文字和视频的方式对选课的学生进行网上展示。该门课程简介如图2所示。
图2 《运动、营养与保健》课程简介
每个学校使用的网站不近相同,浙江科技学院使用的是“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具体网站请参照图2所显示的网站网址。www.zjooc.cn。建议无论哪种网站必须让学生使用起来方便快捷,注册方便,学生很容易找到需要找到的内容,学习起来也方便。不然学生因网页的抱怨会迁移到对课程的不满,会产生课程网上学习的抵触情绪,结果是不利于该课程的学习。
该阶段是课程建设的主要时期。课程建设需要不断地调试摸索,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只有不断的建设调试,才能达到课程建设的标准。到2022年春季本学期为止《运动、营养与保健》“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已经经过了3个学期的试用,基本建设成功。如图3所示,已经有3个学期的课程试运行。
图3 网站上的开课按钮
课程负责人,在准备好课程资料的前提下,首先在www.zjooc.cn申请实名注册,学校教务处负责管理的老师审核通过,会给出一个指定账号和密码。然后把《运动、营养与保健》申请为“SPOC”在线课程,(按照规定先有“SPOC”课程,验收通过以后才会有“MOOC”课程)一般来讲,申请以后学校负责该平台管理的老师按照一定的程序,严格把关审核通过以后就可以了。
如图3所示,在“创建课程”按钮板块就可以操作。
按照学校教务系统的上课时间段,在“班级管理”创建上课班级,在上课班级里按照网站所给的班级名单模板 (ZUST_学生学号),按照给出的模板格式导入每个上课时间段的学生名单,系统会生成账号和密码。学生通过手机下载“在浙学”APP,安装,注册,按照“ZUST_学号”为账号,密码登录以后就可以在网上“签到”、“学习”、“讨论”、“发言”及“考试”等等板块里操作。如图4所示。
图4 创建班级
按照网站上的规定,所有的上传资料必须经过学校教务处平台负责人的审核通过后才能够转化为课程内容。在课程平台上有“课程资料”,此栏目下拉有3块模块,分别是“课程视频”、“其他资料”和“拓展资料”。如图5所示。
图5 资料上传
把前期准备的资料上传、提交,学校教务管理人员审核通过以后,按照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的章节进行上传,转码成功后,及时发布课程信息,学生就能够看到该课程的内容,进行“线上”学习。如图6所示。
图6 学生可以看到的视频资料
课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使用,才能发现问题,改进提高,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随时随地便于学习,提高身体素质。这样才能达到“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标准。
该功能是是线上课程最基本功能之一,只需在网上设置签到时间,及签到方式即可,有时候签到需要学生手机定位在校园内,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或者课余时间进行“签到”,便于教师考勤统计,一目了然。学生对自己的签到情况也是清清楚楚,如果忘记签到可以申请补签,只是每一个学期一位学生只能申请一次补签。从签到的情况也是可以看出学生学生的态度。
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疑惑,教师在课程平台上发布的“讨论”,师生都能够在“线上”进行。任课教师发布线上学习的资料,学生可以在线上自己学习,学生在线上对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只需在网上就可以查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时间、时长等学习状况。这也是“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精髓所在。学生如果在线下传统的课堂上没有听清楚的知识点,可以在“线上”进行学习“复习”,传统线下课堂上讲不清楚的知识点也可以在“线上”进行补充。根据20余年的教学经验,该特别是特别是“运动项目”这个版块,教师现场讲解示范的不一定清楚明了,也没有“痕迹”可查,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反复播放学习,随时随地地学习,直至弄懂学会,实在是方便很多。甚至每个学生每个知识点学习了多长时间,在哪里学习的都可以在课程平台上查出。
任课教师每个知识点都可以进行测试,然后组成题库。在期末考试时随机从题库里挑选考试题目;也可以单独出试题,试题类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及材料题等等。每种题型都有一定的模板,只要按照模板去出题,每题配上标准答案,学生在做好试题,提交后就可以看到标准答案及自己的得分。如果学生或者教师对填空题、解答题、材料题等非客观题目不太放心,也可以单独在网上“重新”批改这些类型的题目,系统也会重新合成新的理论成绩。这样既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答案又知道标准答案,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改变了传统考试教师批改试卷的疲倦,快捷方便,也便于考试后的成绩及时统计。学生对这些新型的考试模式反而更容易接受,考出的成绩比传统的笔试要好。
学生可以把自己的考试题目直接传到平台,教师可以在后台批改。也可以把视频拍摄好以后上传,教师同样也是可以“线上批改”。
学生上完课程后,会对该课程进行评价,学生的匿名评语一般来说是对该课程最真实的评价。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这些评价有别于每学期末教务处组织的“学生评教”,“学生评教”时,学生按照一定的“模板”进行做,封闭式、机械式的“选择”,很难发挥出学生对该门课程教师授课的真实想法。况且学生的“评教”,任课教师不会第一时间看到,要等很长时间才能看到学生对自己教学的评价。该平台的“课程评价”是相对开放式的“考题”,学生能够真正地发挥“民主”,有什么就可以畅所欲言的“写”在上面。任课教师也能够第一时间看到学生的“评语”,会及时改进不足之处,发挥优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线上教学只是传统线下教学的补充,不能用线上教学来代替正常的线下教学。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不能分开看,不能把教学内容分成“线上”和“线下”简单地相加。而是“线上”和“线下”相辅相成,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线上”学习只是在特定情况下的补充。课堂上实在讲不清楚,讲不完的内容,可以放到平台上,让学生“线上”自主学习。
大学生是年轻群体的代表,可塑性强,接受新鲜事物快,应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把祖国的中医养生的理念灌输到他们的脑海之中。该门课程中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阴阳五行”中的相生相克理论,这些朴素的辩证法就是我们祖先的智慧;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一直赓续的中华的血脉,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些都是祖国的医学在起作用。很多养生保健观点就是最好的传统文化。
可以在“拓展资料”这个版块上放置一些“抗疫”事迹,让学生相信祖国的医学文化博大精深,可以战胜病魔,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线上的许多功能课题组暂时也没有弄懂、搞透,只有不断地完善线上的上课内容,就会满足学生的需求。“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很强大,客服很敬业,每位使用者提出的问题都能够及时帮助解决。在使用过程中,要敢于突破原有的思路,更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对“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需要。
只有经过不断的改进完善,才能争取在更高的平台上申请更高层次的项目,惠及更多的人,这也是该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