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萍王全昌
(1.包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30;2.西北大学体育教研部 陕西 西安 710069)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国田径的奋进之路一直在延续。历经70余年的不断进取,中国田径在世锦赛、奥运会及世界田径系列赛均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充分展示了我国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1957年和1975年,郑凤荣和倪志钦分别打破女子、男子跳高世界记录;1978年后,中国田径逐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1983年,徐永久在世界杯竞走赛中为中国获得第一个田径世界冠军。朱建华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铜牌,成为首次登上奥运领奖台的中国田径运动员。1989年、1991年,黄志红分别获得田径世界杯和田径世界锦标赛金牌,中国田径运动员首次站上世界田径三大赛的最高领奖台。从1983年赫尔辛基田径世锦赛到2019年多哈世锦赛,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到2020年东京奥运会,中国田径不断探索改革之路。 “攻尖计划”、“攀登计划”、“中省共建”、“1516 计划”、“登峰计划”,后备人才培养点面结合,赛制改革推陈出新,中国田径发展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请进走出”、“洋为中用”、“以赛代练”、“与狼共舞”等国际化发展思路清晰明了,项目布局科学细化,行业标杆逐渐树立,管理实效不断增强,历史突破不断涌现。在世界田径大赛上不断显示中国速度、中国力量。
图1 1984-2021年奥运会中国田径获得奖牌项目
自1984-2021年30届奥运会,中国田径队共获得奖牌数量30枚,男子共获得奖牌数量为10枚,涉及项目有110m栏、竞走、三级跳远、跳高和4×100m接力;女子奖牌数量为20枚,涉及项目有竞走、铅球、标枪、链球及中长距离跑;竞走共获得12枚奖牌,占奖牌总数的40%,里约奥运会,男女竞走共获4枚奖牌,占奖牌总数66.7%。获奖牌项目占47个总数中的23.4%。里约奥运会上中国队的奖牌数量和总分名列第四位。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田径参赛运动员47人,2012年伦敦奥运会,参赛选手51人。伦敦奥运会陈定创造20km竞走奥运会记录。里约奥运会,56名运动员参加23个项目田径比赛,首次参加奥运田径比赛的选手比例高达60%。其中男子运动员27人,女子运动员29人,参赛男女比例进一步缩小,人数创历史之最。2金、2银、2铜的成绩位居奖牌榜第4位。男子三级跳运动员全部晋级决赛赛场,董斌以铜牌的战绩创造历史。张文秀获得链球银牌,创个人历史新高。东京奥运会,中国田径队多个项目取得历史突破。巩立姣获首枚女子铅球奥运金牌,刘诗颖获得中国女子标枪奥运金牌;苏炳添创造了9"83的亚洲纪录,同时晋级决赛夺得第六名,百米成绩和名次均创造历史;谢震业和葛曼棋分别首次进入 200m、100m半决赛。男女4×100m接力以第三名和第六名的成绩,创造了中国田径的历史,在奥运舞台上彰显了中国速度。
图2 1983-2019年中国田径世锦赛排名
中国队在十七届田径世锦赛共获得奖牌总数59枚。女子竞走和女子投掷项群依然是我国传统的优势项目,其奖牌数量占总数的62.7%。赫尔辛基世锦赛,朱建华获得中国田径历史上首枚世锦赛奖牌;东京世锦赛,黄志红以20"83的成绩为中国田径夺得历史首金。斯图加特世锦赛,中国女子中长跑让世人瞩目。大阪世锦赛,刘翔以12"95获得男子110m栏金牌。莫斯科世锦赛中国田径队“突出重点、突破次重点”的发展战略成效显著,首次实现了在男女跳高、男女撑竿跳、男子跳远和男子三级跳远6个短跨跳项目进入决赛。2013年莫斯科世锦赛,张培萌成为第一个百米跑进10s大关的黄种人。
图3 1981-2019年中国田径队历届世锦赛荣获奖牌项目
中国队获得1金7银1铜。奖牌总数排名第四,总积分以94分名列第五,中国队优异战绩开创中国田径新的历史。在竞走、女子投掷等传统优势项目后备人才实力雄厚,短跨跳项目也取得新的突破,走跑跳投四大项群上均获得奖牌,实现历史性突破。谢震业成为首位闯入世锦赛200m决赛的中国选手。中国男子百米接力队以37"92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首次杀入决赛,并夺得银牌,创造历史。王嘉男获跳远铜牌,高兴龙与李金哲进入决赛。苏炳添成为首位进入田径世锦赛男子100m决赛的亚洲选手。多哈世锦赛,中国田径共夺得3金3银3铜,名列奖牌榜和积分榜第4位。
图4 中国田径国家队训练管理机制
90年代后期,中国田径陷入发展低谷期。2000年后,国家体育总局实施中国奥运119工程,将田径、游泳和水上项目作为奥运重点突破项目。2002年,组建国家队管理部,2003年,成立四支重点项目的国家集训队。2013年,分别成立耐力、投掷和短跨跳三个项目部,项目管理上更加细化。2018年,为落实中央和国家体育总局全民深化体育改革,谋求中国田径自我突破发展,中国田径协会开启田径强国建设之路。随着中国田径协会实体化改革举措相继实施,中国田径国家队相继成立跨栏、竞走、投掷、短跑、跳跃、中跑和长跑马拉松队委会,国家队管理更加科学,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思想是源,制度是流,体育制度建设是中国迈向体育强国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4年,中国田径协会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加强党建工作,制定实施《中国共产党中国田径协会委员会工作规则》,为奥运备战和协会改革提供方向引领和思想保障;针对田径协会实体化改革,制定《田径项目实施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行动方案》;顶层设计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制定《十四五田径发展规划》;针对中国马拉松的蓬勃发展之势,更新完成《中国田径协会路跑管理文件汇编(2022)》;2022年,中国田协为了完善田径教练员讲师资格认证和教学管理工作,相继制定《中国田径协会教练员资质认证培训管理办法》等;针对青少年后备力量发展的《国家田径单项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管理办法》等;针对田径竞赛体系的《2022年全国田径竞赛体系改革措施》;加强会员体系建设,构建《中国田径协会会员注册管理暂行办法》。
图5 中国田径协会制度分类
图6 全国田径竞赛体系
增容提质,完善体系,充分发挥竞赛杠杆主导作用。以协会主办的全国锦标赛和大奖赛为“塔尖”,以省市主办的分区赛、项群赛、邀请赛等为“塔身”,以社会各界举办的各级各类赛事为“塔基”,大众与专业融合的金字塔式竞赛体系。
图7 全国田径赛事种类
积极申办田径国际国内田径赛事,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北京奥运会、竞走世界杯、北京世锦赛、世界越野锦标赛、上海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等重大国际赛事相继落地中国。增容提质,提升国内赛事品质和数量,为运动员提供各级各类赛事,以赛代练、以赛促练、赛练融合,创新训练和竞赛理念,使竞赛杠杆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2005年,由国家总局下发的全国体育竞赛计划中,国内田径赛事共举办19场,主要包括各种锦标赛、越野赛、马拉松赛及青少年赛事;而在《2018年至2021年周期全国田径项目竞赛规划方案(征求意见稿)》中,计划2021年全年国内赛事数量达到150场(不包括国际国内马拉松赛事),其主要分为场地类、公路项目、街头赛、青少年训系列赛事、越野跑和全民挑战赛6大类12种不同形式的赛事群。通过比赛更好地提升运动员训练质量和专项运动技术水平。
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借用一切社会力量和资源,通过实践不断探索组织形式的体制创新,进一步推广田径运动,发挥田径运动再构建高水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培养高水平田径竞技人才,在世界田径赛场争金夺银。田管中心分别与陕西、新疆、云南等12个省市区分别在竞走、中长跑、马拉松等27个项目上进行共建国家集训队;2018年,四川、天津、辽宁体育局及山东体院、深圳市龙岗区文体旅游局与田管战略合作,签署《共建国家田径队备战东京奥运会赛前训练基地协议书》,为国家田径队备战世锦赛和奥运会奠定坚实基础,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打造田径科研团队,加强科技服务工作,不断进行科研攻关,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有力保障运动员科学化训练水平。东京奥运周期内,面向社会购买田径项目科技助力服务,关键问题重点突破。主要包括技术分析、生理生化监测、训练强度负荷与疲劳恢复、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训练恢复和伤病防治、营养调控、心理测试与服务等方面。有效地提高进一步完善国家队科研团队的建设,提升田径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在关键技术环节上加强改进,提升运动员训练质量。构建复合型训练团队,实行主教练负责制,建立由助理教练、科研、体能师、物理治疗师、按摩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共同组成的复合型训练团队。
构建教练员培训体系,探索中国田径项目高水平教练员培训的发展模式。国外优秀教练员加盟中国田径国家队,对于部分田径项目的历史突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请进走出”,国际接轨,伦敦奥运会周期内,田管中心共聘请11名外教;2015年世锦赛,田管中心在撑杆跳、马拉松、跳跃、竞走、铁饼、标枪、铅球项目上聘请7名外籍教练;东京奥运会训练周期,外聘国外优秀教练员达到19位。积极拓展国际资源,设立海外训练营,以国际化的视野不断提升田径各个单项的水平和整体竞争力。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相继在意大利、德国、美国、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建立了竞走、投掷、接力以及马拉松项目训练营,使竞走、投掷、短跑、等项目保持训练水平的高质量和高效率。东京奥运周期共签约海外训练基地22个,常年在国外训练的队伍达到100余人。
表1 中国田径国家队聘请外教统计表
改变过去大周期训练中的练多赛少观念,通过引进高水平海外基地训练,训练理念科学化、时代化、国际化,不同项目不同基地训练与参赛,以赛促练,提高国际大赛机会。中国运动员从2003年参加五六场赛事到现在的年均20场国际大赛,比赛数量和竞赛质量均有大幅提升。通过常赛检查训练效果,发现问题,保持良好竞技状态,更好与国际接轨已经成为中国田径国家队一种训练常态。
2003年,体育总局从开始建设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每四年为一个周期,根据周期内的人才培养、项目普及等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命名和奖励。目前,已经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田径项目体育传统学校网络构架体系和三级竞赛体系。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顶层设计,树立“大田径”的格局,建立田径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机制,设置“一个工程、两个业余训练培养体系、三个平台、四个机制和五个关键环节”的后备力量梯队建设机制。2009年创建国家田径单项(群)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训练基地,与地方体育局及优秀体育院校进行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地方传统项目优势。同西安体院、上海体院及北体大共建竞走国少队、中长跑及投掷项目青少队。巴黎奥运周期,共设置训练基地154个。2010年,田管中心将基地学校、高水平田径人才学校、国家级田径传统校以及少儿趣味田径学校联合起来,组建田径业余训练大联盟,构建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网络体系。2011年,国家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同贵州、云南、甘肃、青海、西藏、内蒙古西部六省合作,提出“田径耐力项目高原人才开发计划”,充分挖掘高原地区资源禀赋和人才优势,进一步充实中国田径运动后备人才储备。
回顾历史,中国田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世界大赛达标人数提升到奖牌成绩突破,中国田径不断追赶超越,竞赛成绩亮点纷呈、历史性突破不断展演。女子投掷、男女竞走后备人才实力雄厚,刘翔110m栏的奥运冠军到苏炳添的9.83s,再到中国男女接力的不断突破,早已颠覆了人们的习惯认知,田径赛场,中国田径自信在不断增强,中国人通过努力可以站于世界田径之巅。然而女强男弱常态依然,男子投掷、中长跑等项目的人才短板依然存在。中国田径应借助马拉松运动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广泛传播田径理念,加强文化素养,以学校为突破口,加强体教结合,使田径运动回归教育,力推健康中国建设。为充分发挥田径基础大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要作用,中国田径要树立新理念,发挥新动能,构建更高水平的大众田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迈步进入新时代中国大田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