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志维
胃溃疡是最为常见的消化性溃疡疾病,患者的胃内壁出现溃疡病变,在正常状态下人体胃内壁有一层具有保护性功能的胃黏膜,受到药物、饮食、感染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胃黏膜破损并形成溃疡,即为胃溃疡。近年来胃溃疡发病率逐渐升高,各个年龄层的人群均可能患病,特别是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胃溃疡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不良饮食习惯、作息不规律、精神压力过大等有关,使得胃黏膜损伤、胃酸过量分泌,进而诱发胃溃疡。患者的症状表现复杂多样,如胃部疼痛、胃部不适、食欲下降、体重减轻以及餐后腹胀等,部分患者还有胃出血、胃穿孔等表现,由于胃溃疡具有一定的癌变风险,在确诊后需要积极给予治疗。胃溃疡患者的康复效果与药物应用方案有关,同时也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关,例如,良好的膳食安排、规律的作息、平稳乐观的心理状态等,有利于病情康复并降低复发率。所以,做好胃溃疡患者的健康指导与干预,以此提升患者的疾病知晓率以及治疗依从性至关重要,进而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药物治疗并加强日常生活管理,这也是促进其病情康复的重要手段。下文将分析对胃溃疡患者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的干预效果。
选取2020 年6 月至2021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80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胃溃疡的疾病判定准则,通过胃镜检查、临床检查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得以确诊;②患者年龄为18 ~90 岁;③对研究方案知晓并知情同意;④相关临床资料完善。排除标准:①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伤者;②妊娠期、哺乳期的女性;③患有胃癌、肝癌等各类恶性肿瘤者;④确诊为各类精神疾病,无法进行正常的语言沟通及配合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 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21 例、19 例;年龄为23 ~78 岁,平均(40.7±1.6)岁;病程为3 ~16 个月,平均(8.5±1.6)个月;体质量42.7 ~83.3kg,平均(61.7±2.6)kg;受教育时间为5 ~17 年,平均(10.6±2.5)年。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0 例、20 例;年龄为21 ~79 岁,平均(40.8±1.5)岁;病程为3 ~15 个月,平均(8.4±1.7)个月;体质量42.5 ~83.5kg,平均(61.8±2.5)kg;受教育时间为6 ~17 年,平均(10.7±2.4)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通过口头宣教的方式使患者了解胃溃疡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表现、治疗手段、药物应用方法以及日常注意事项等,并为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使患者掌握日常的饮食原则、运动锻炼方法以及自我管理方法等,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解答。观察组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1)组建知信行健康教育小组。在护士长的带领下组建知信行健康教育服务小组,由责任护士作为组员,在健康教育工作中需要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对组内人员和工作进行协调和安排,责任护士需要树立服务意识及责任意识,并具备优良的护患沟通及协调能力。责任护士负责落实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中,护士长则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跟踪调查,评估健康教育效果,及时发现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反馈、指导和总结。在健康教育中,由责任护士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负责落实,全体小组成员还需接受知信行模式的培训,了解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的基本理念、运用方法。(2)知信行健康教育实施。①疾病知识宣教,设计针对胃溃疡患者的疾病知识问卷调查表,内容包含胃溃疡的发病原因、危害性、常见症状表现、诱发因素、药物应用等相关知识。现场发放以及现场回收问卷,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于胃溃疡疾病知识的认知情况,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错误认知,了解患者对于胃溃疡的症状、治疗手段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为后续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计划方案的制定奠定良好的基础。结合问卷调查的评估结果,通过一对一讲解以及团体授课等多种方式对患者开展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胃溃疡的发病原因、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以及日常科学合理膳食的正确方法、运动锻炼方法和日常生活注意事项与自我管理方法等。定期组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由院内消化科专家集中对胃溃疡的防治知识、自我管理知识进行细致、全面的讲解,在此过程中还可邀请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鼓励患者勇于提问,针对性地给予讲解及指导。除此以外,还可灵活运用微信平台、PPT 展示等手段给予患者健康宣教,全面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②信念培养:与患者进行充分深入的沟通交流,并开展更加深入细致的访谈,每次时间为30分钟左右,可访谈4 次。在第一次访谈时可将时间节点选择为初入组时,访谈过程中需要给予患者关怀鼓励,取得患者的信任,进而配合构建优良互信的护患关系,为之后的健康教育开展理念灌输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需要分析其对于疾病的治疗态度以及健康信念,在访谈过程中,给予患者引导鼓励,使其积极表达内心想法,大胆反映存在的疑问,并及时给予解答和讲解。与患者第二次访谈的时间可选择患者接受治疗一周后,在访谈过程中需要询问患者目前对于疾病的看法与认知和治疗态度,评估患者对于疾病康复的信心以及正确信念的形成等情况,给予患者正确的引导,使其了解擅自停药以及更改用药剂量带来的危害,向患者列举成功治疗案例,使其了解坚持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第三次访谈时可选择在患者治疗两周后,在护患沟通中使患者认识到积极的治疗态度以及信念有利于病情康复,进一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不断巩固患者的健康行为,提升其治疗依从性。与患者的第四次访谈可安排在治疗四周时,与患者进行沟通探讨并总结通过转变行为以及理念所获得的成果,共同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寻求恰当的解决方式,进一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提升治疗依从性。③行为干预,从患者的日常饮食、活动、锻炼、药物应用、心理以及呼吸系统等各个层面给予个体化的指导和干预。结合病情状况、精神心理状态制定符合实际的干预措施,鼓励患者每日写用药日记、记录自身情况、当日心情、用药情况、活动情况、饮食结构等,无须规定具体的记录范围,鼓励患者自由发挥。在进行行为干预的过程中,对患者的不良行为习惯需要及时指出和纠正,不断培养患者正确的自我管理行为,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时间均为4 周,(1)健康教育前后均进行胃溃疡疾病知识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有胃溃疡的病因与病机、症状表现、常见并发症与防治、治疗手段、药物应用方法、日常生活管理方法等,采取百分制形式评定。完全知晓为80 ~100 分,部分知晓为60 ~79 分,不知晓为<60 分。计算知晓率=(完全知晓+部分知晓)÷总例数/100%。(2)对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估,优为患者能够做到严格遵医用药、定期复诊、规律进食以及坚持锻炼等,良为患者在他人的监管督促下可做到遵医用药、定期复诊等,差为患者在他人的监管督促下仍存在不依从现象。(3)通过ESCA 自护能力量表对于患者的自护能力进行评估,内容包括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和自我护理技能,总分为172 分,得分越高说明自护能力越好。(4)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康复效果,显效:患者的胃部疼痛、不适感、腹胀等症状均完全消失,胃镜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各项结果均为正常,有效为患者的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或大部分消失,相关复查结果显著改善并趋近正常,无效为患者的症状、体征、相关复查结果无变化或加重。
观察组、对照组疾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7.5%、80%,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疾病知识知晓率相比[n(%)]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依从性优良率相比[n(%)]
健康教育后,观察组的自我概念、健康知识、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和ESCA 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3。
表3 两组ESCA 自护能力量表评分相比(±s,分)
观察组、对照组胃溃疡康复总有效率分别为97.5%、85%,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4。
表4 两组胃溃疡康复效果相比[n(%)]
胃溃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患者的病程时间相对较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如能做好严格的自我管理,遵循医嘱完成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合理调整日常膳食结构并定期回院复诊,有利于患者症状改善、病情康复,同时也是预防疾病复发的重要手段。然而,多数患者缺乏良好的疾病认知,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不依从行为,如擅自停药,这对于患者的病情康复会造成不良影响,所以需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来提升其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使患者意识到良好的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性。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存在随意性,主要以口头宣教为主,给予患者指导和知识讲解,然而未能关注患者的实际情况,也未能结合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来调整健康教育方案,未能使患者树立良好的信念,因此健康教育效果较差。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更加注重患者认知水平的提升、信念的树立以及行为的改善,在不同阶段有侧重地给予健康宣教和个体化干预,进而能够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逐渐转变患者的错误认知,使其树立健康的信念并最终落实于行动,这对于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以及治疗依从性有重要价值。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接受健康教育后,疾病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优良率以及胃溃疡的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健康教育后患者的各项自护能力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更有利于提升胃溃疡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胃溃疡患者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可提升健康教育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改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自护能力的提高,及病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