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烨锋 邹天明 成亮 沈军 蔡小强
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HLDH)是腰椎间盘突出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突出物超出椎管矢状径50%[1],发病率占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22%[2]。该疾病表现为腰腿痛反复发作,严重者出现马尾综合征。随着微创脊柱手术技术的迅速发展,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能够充分解除神经压迫,越来越受到脊柱外科医生的青睐[3]。经典脊柱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在穿刺和关节突成形时需反复透视确认穿刺针和环锯位置,增加了医患双方的射线暴露,且由于HLDH突出物大,神经根和硬膜囊受压严重,通道放置时再次挤压,可造成患者神经疼痛,严重者可出现神经损伤。我们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43例HLDH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椎间孔镜结合可视化环锯关节突成形术治疗HLDH的临床疗效。
病例纳入标准:①腰痛伴单侧下肢放射痛;②符合影像学HLDL诊断标准,即CT或MRI检查示髓核突出≥椎管矢状径50%;③经至少6周正规保守治疗无效。排除标准:①经椎板间入路手术;②合并腰椎肿瘤或感染;③合并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症。
本研究共纳入43例患者,男18例,女25例,年龄26~67岁。其中采用椎间孔镜结合可视化环锯关节突成形术(治疗组)19例,采用经典TESSYS技术(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手术由同一医生在局麻下完成。取俯卧位,C形臂X射线机透视标记后正中线和责任椎间隙。画出病变侧髂嵴轮廓线。一般进针点旁开后正中线7~10 cm,画出穿刺路径。
治疗组:18 G穿刺针经皮下、筋膜及肌肉至责任间隙上关节突,并进行周围麻醉。插入导丝,切开皮肤8 mm,扩张导管逐级扩大分离软组织,置入8.5 mm鸭嘴状保护套管。连接脊柱内镜和摄像监视系统。关节镜下清理关节突周围软组织,解剖上关节突尖部、体部、基底部及椎弓根上切迹,再向腹侧找到椎间盘纤维环表面和侧隐窝入口。置入7.5 mm三叶可视化环锯,内镜监视下旋转可视化环锯,环除上关节突腹侧骨质,扩大椎间孔。取出环锯,置入工作通道。咬除背侧部分黄韧带,进行神经根背侧减压,再向腹侧探查并摘除突出的椎间盘。保留后纵韧带,逐层推进,处理到中线或对侧。探查神经根与后纵韧带的间隙,防止髓核残留。最后对上位椎体后下缘、下位椎体后上缘及侧隐窝进行清理减压,关节镜下全程探查神经,达到彻底减压,结束手术。
对照组:将18 G穿刺针穿刺至上关节突尖前下部,指向下位椎体后上缘。透视下环锯盲视环除上关节突腹侧部分骨质,置入工作通道,连接脊柱内镜与摄像监视系统。其余操作步骤同治疗组。
术后1周内患者平卧休息,可戴腰围下床活动。术后3个月内患者避免长时间弯腰和搬重物。
记录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关节突成形时神经刺激征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有无感染、脑脊液漏、硬膜或神经根损伤等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摄腰椎动力位X线片,记录手术前后病变节段椎体间夹角。记录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时腰腿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
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与透视次数分别为(107.4±8.6) min和(6.3±0.8)次,对照组分别为(119.2±11.6) min和(13.2±1.3)次(下 页 表2)。在关节突成形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有2例、10例出现神经刺激征,两组VAS评分分别为(1.63 ± 0.60)分、(2.54 ±0.93)分(下页表2)。以上结果表明,治疗组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且关节突成形时神经刺激征较少,疼痛也较轻(P<0.05)。
表2 两组患者术中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术后3个月与术前病变节段椎体间夹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两组术后3 d、3个月腰腿痛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 (P<0.05),在相同时间点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组随访(7.42±2.06)个月,对照组随访(8.21±1.79)个月(表4)。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治疗组优15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4.74%;对照组优1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1.67%(表4)。以上结果表明,两组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4)。
表4 两组随访时间及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未出现感染、脑脊液漏、硬膜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对照组发生1例出口神经根挤压伤,术后胫前肌肌力4级,经营养神经、功能锻炼治疗,3个月后肌力恢复正常;1例行走神经根外膜损伤,无临床症状,未予特殊处理;未发生感染、硬膜损伤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两组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495)。
典型病例:患者,女性,27岁,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麻木1年余,诊断为L4~5HLDH,局麻下行椎间孔镜结合可视化环锯关节突成形、髓核摘除术,末次随访时疗效评定为优(图1)。
图1 椎间孔镜结合可视化环锯关节突成形术治疗L4~5 HLDH a~c. 术前CT及MRI影像示L4~5 HLDH,压迫神经根和硬膜囊 d~e. 术前腰椎动力位X线片示L4~5椎体间夹角为16.3° f. 直视下可视化环锯环除上关节突腹侧部分 g~h. 术后CT影像示L5左侧上关节突腹侧部分被环除 i~j. 术后MRI影像示突出的髓核完全摘除,神经减压充分 k~l. 术后3个月腰椎动力位X线片示L4~5椎体间夹角为13.8°
HLD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一旦确诊,建议手术治疗[4]。HLDH由于突出物巨大,占据椎管一半以上,传统后路开放手术需要半椎板甚至全椎板切除才能完全摘除髓核,骨性结构破坏大,且需进行椎旁肌肉组织剥离及失神经化,容易导致医源性腰椎不稳和慢性腰背痛。PELD作为一种微创脊柱手术,因其切口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临床疗效与开放手术相当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5]。一项荟萃分析发现,与开放椎间盘切除相比,PELD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6],临床效果好,可获得较好的腰椎稳定性[7]。王威威等[8]前瞻性研究表明,与腰椎融合内固定相比,PELD治疗HLDH可减轻创伤应激,能更有效地改善腰腿痛和脊髓、腰椎功能。徐峰等[9]采用椎间孔入路PELD治疗32例HLDH,未出现感染、硬膜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经平均随访22个月,术后VAS、ODI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优良率达90.63%。其他学者[10-12]同样认为PELD是治疗HLDH安全可靠的微创技术。
TESSYS技术是PELD最为经典的手术技术,其利用环锯扩大椎间孔,将工作通道放入椎管内。该技术在穿刺定位和椎间孔成形时准确性要求很高,术中需要反复多次透视来调整穿刺针位置和监测环锯深度,增加了手术时间和医患双方的射线暴露[13]。同时盲视下进行关节突成形时,可能导致出口神经根挤压性损伤,或因环锯捅入椎管而造成行走神经根、硬膜损伤。
我们采用可视化环锯关节突成形术治疗HLDH,只需穿刺至椎间孔下1/2区域,对穿刺定位的准确性要求降低,降低穿刺难度,减少透视次数。椎间孔镜监视下关节突成形,当骨块随环锯转动时,即可取出,锯齿深面有黄韧带保护,避免硬膜囊、行走神经根损伤,符合外科手术由椎管外到椎管内的操作理念[14],避免盲视下反复透视确认环锯深度以及骨块无法取出等弊端[15]。邸云龙[16]研究认为,与TESSYS技术相比,经皮内镜下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操作简单,可提高成形准确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增加医患安全性,两者总体疗效相近,均有较高的安全性。孙宜保等[17]报道,与TESSYS技术相比,PELD结合可视化环锯椎间孔成形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医患射线暴露,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术式。其他学者[15,18]同样认为,椎间孔镜结合可视化环锯可以简化操作,减少透视次数,提高椎间孔成形效率和准确性,避免神经损伤,同时可以保证手术疗效。本研究发现,治疗组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P<0.05);术中关节突成形时,治疗组神经刺激征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与经典TESSYS技术相比,椎间孔镜结合可视化环锯关节突成形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对神经干扰小,可减轻术中关节突成形时疼痛不适。两组术后3个月与术前病变节段椎体间夹角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组间病变节段椎体间夹角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种手术方式均不影响腰椎稳定性。两组术后3 d、3个月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提示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缓解腰腿痛,改善腰椎功能。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种手术方式疗效相当,均能有效、安全地治疗HLDH。
综上所述,椎间孔镜结合可视化环锯关节突成形术与经典TESSYS技术治疗HLDH安全可靠,疗效相当,不影响腰椎稳定性。但椎间孔镜结合可视化环锯关节突成形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射线暴露,对神经干扰更小,可减轻患者术中疼痛不适,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