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波 何静 张春辉 周敏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糖尿病在我国范围内已成为第三代致死原因,其中以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随着疾病的不断进展,合并疾病也不断增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较大影响〔1〕。2型糖尿病患者因体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障碍,胰岛素效价也开始降低,这就导致机体更容易发生血脂代谢障碍,进而诱导并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不仅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血糖的波动,另一方面也需要促进调节血脂水平,以达到控制及阻碍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目的。报道显示,利拉鲁肽作为一种人胰高糖素样肽(GLP)-1类似物,也属于一种新型的人工合成药物,具有较强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不仅可显著控制血糖,同时还可促进调节血脂指标〔2〕。本文拟分析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及对血脂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
1.1一般资料 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自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60~72岁,平均(66.97±1.23)岁,体重指数25.4~32.6 kg/m2,平均(28.12±3.11)kg/m2,病程1~12年,平均(5.25±1.11)年。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61~75岁,平均(66.70±1.31)岁,体重指数25.6~32.1 kg/m2,平均(28.02±3.24)kg/m2,病程2~10年,平均(5.13±1.25)年,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均符合《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3〕中诊断标准;体重指数>25 kg/m2;年龄60~70岁;具有清晰的意识及理解能力;全部患者愿意配合治疗及随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心脑血管疾病者;合并严重感染者;2 w内服用过血糖类药物史者;存在药敏过敏史或对药物不耐受者;临床资料缺失者。
1.2方法 两组就诊后,按照《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2018年版)》〔4〕给予患者关于糖尿病知识的传播、饮食干预、血糖监测等常规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371),250 m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皮下注射利拉鲁肽(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60037)治疗,初始剂量为0.6 mg/d,1次/d,在1 w内增加用药剂量为1.2 mg/次,1次/d,期间对患者血糖情况进行观察,连续治疗1个月尚未达到理想控制标准则可增加用药剂量至1.8 mg/d,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相关指标、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血脂指标及IMT值,同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1)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 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其中FPG、2 h PBG水平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HbA1c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层分析法测定〔5〕。(2)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IMT测量方法采用超声检验完成,仪器为美国GE公司生产的DS2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 MHz,以10 mm间距对双侧颈动脉情况进行测量,最后取得平均值。(4)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痛腹泻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
2.1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FPG、2 h PBG、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体格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体重指数、腰围、臀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与IMT水平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IMT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体格指标对比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与IMT水平对比
2.4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对比 用药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例(6.67%),低血糖、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痛腹泻均1例(1.67%)〕与观察组〔3例(5.00%)、低血糖、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均1例(1.67%)〕无明显差异(χ2=0.000,P=1.000)。
近年来,随着生活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饮食的多样化,极大程度增加了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且以2型糖尿病为主〔6〕。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类高发人群,其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甚至有将近7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血管疾病〔7〕。另外,也有临床资料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伴随不同程度血脂代谢紊乱、血管内皮受损等情况,这些危险因素均能够加重及加速体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发展的风险,加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通常处于高黏稠状态,而持续较高的血糖水平会对血管通透性造成影响,最终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及发展〔8〕。
在既往临床工作中,多采用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方案,其作用机制在于能够通过对患者的食欲产生抑制作用,而降低患者体重指数,以此促进恢复机体胰岛功能的分泌,改善相关症状及体征〔9〕。最新研究表明,单纯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无法发挥较强的微血管保护作用,同时也无法降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甚至有部分患者因长期口服降糖药物引起了胰岛细胞功能的过度降低,最终引起功能衰竭〔10〕。利拉鲁肽作为当前临床工作中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新型GLP-1类似物,其作用机制在于能够有效促进改善患者的胰岛素β细胞分泌功能,同时还可对细胞的增殖进行有效刺激,以此更好缓解糖尿病相关症状及体征〔11〕。
本研究结果证实了利拉鲁肽的降糖及调脂等作用,同时还可控制调节患者的身体体格指标。IMT是反映机体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类常用指标,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发生障碍,心肌细胞也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加重并诱发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而通过对IMT值的观察及检测,能够有效评估此时机体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12~15〕。本研究结果证实利拉鲁肽的应用不仅可有效调节脂代谢水平,同时也可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16,17〕。
综上,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促进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及体格指标,同时还可发挥调脂及改善颈动脉IMT的作用,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且治疗期间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