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鹏 张汪洋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 河南 郑州 450000)
当今世界正面着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多元文化的激烈碰撞为拉丁舞本土化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价值遵循。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拉丁团体舞作品的创编迫切需要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汲取养分。由于我国拉丁团体舞起步较晚,创编体系目前尚未完善。舞蹈作品大多沿袭国外样式,这就使大众很难从拉丁团体舞作品中找到情感共鸣。而舞蹈文化作为上层建筑中的重要一环,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努力创造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的作品。因此,着力研究敦煌舞元素与拉丁团体舞的有机结合,皆在为促进拉丁舞本土化的可持续发展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期望以独特的视角为更多舞者们拓宽视野,创编出符合人民精神文化需要的优秀舞蹈作品。
将敦煌舞元素融入拉丁团体舞的创编研究作为研究对象。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对象,通过中国知网、超星图书馆等相关网络平台输入“敦煌舞元素”、“拉丁舞”、“融合”、“创编”等关键词进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汇总,为论文撰写提供理论支撑。
(2)影像分析法。
通过腾讯视频对舞蹈作品《石壁绝响》进行观看与分析,通过舞讯网、百度图库对敦煌舞舞姿及舞蹈作品《石壁绝响》的相关内容进行搜集、整理,从而对敦煌舞元素融入体育舞蹈的创编方式进行探讨。
(3)案例分析法。
对所搜集的文献资料、影像图片等进行归纳总结,分析舞蹈作品《石壁绝响》中敦煌舞元素与拉丁团体舞的融合方法并得出相关结论,为本文研究内容增加客观说服力。
敦煌舞,是中国古典舞的重要流派之一,也被称之为“从敦煌壁画中走出的舞蹈”。是当代舞蹈艺术家和学者们以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为创作蓝本,立足于敦煌文化,巧妙地用肢体动作将壁画内容由静转动,“复活”创造出的一个新的舞蹈语汇,敦煌舞的名称也由此而来。敦煌文化之所以能够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独树一帜,还得益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它不仅是古代中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节点,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重镇。在这里,异国文明得以交融汇聚,由此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敦煌文化。绘制壁画,是佛教早期传播宗教义理的重要途径,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就舞蹈风格而言,敦煌舞主要以唐代乐舞为主,其他西域民族舞蹈为辅,富有浓郁的异域风情和眩惑感。其中,“S”形三道弯式是敦煌舞最为显著的舞姿特征,主要通过身体各个部位不同形态的变换:如歪颈、拧腰、翘臀、勾脚和手臂的多棱多角多弯等,共同营造出独特的舞姿特征和柔美曲线,仅手部舞姿就足足有17种之多,如,菩萨手、持花手、佛手等。舞姿动作更是多达36种,如,反弹琵琶式、盘腿敲鼓式、躺身击鼓式等。在此基础上又加入了传统的佛教艺术特色,不仅增强了敦煌舞的艺术感染力,还有力地彰显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
舞蹈作品《石壁绝响》是中国舞蹈元素与体育舞蹈多元融合的成功典范。2019年首次出现在深圳卫视的团体舞竞演节目 《起舞吧,齐舞》第一季中,由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专业的人气组合——纸扇书生,搭档Mister Miss拉丁舞团共同演绎。当传统的中国古典舞元素遇上异国风情的拉丁舞,二者之间产生的奇妙作用使舞蹈作品《石壁绝响》一经亮相便惊艳全场,在众多舞蹈竞演作品中脱颖而出,深受评委老师和人们的喜爱并获得了第一季年度经典作品的荣誉。在该作品中,创编者以敦煌主题为中心,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敦煌文化,并借助西方舞蹈语汇大胆尝试,突破了文化壁垒和传统体育舞蹈表演作品的创编模式,完美演绎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解读。将古老的敦煌壁画灵动再现的同时,为作品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新鲜活力。在运用方式和创编思路上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因此,以舞蹈作品《石壁绝响》为例进行具体剖析,旨在为广大舞者进行体育舞蹈作品创编时提供理论指导和艺术借鉴。
(1)音乐风格融合。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由此可见,音乐和舞蹈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关系。当乐魂与舞韵完美结合,会给人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从而进一步增强舞蹈作品的感染力。舞蹈作品《石壁绝响》是以敦煌壁画中的神灵形象为主线,描述了天宫神殿里歌舞升平、美轮美奂的繁荣景象。其音乐的创编既传承了敦煌舞乐曲经典样式,又融入了现代曲式的突破与创新;既迎合了敦煌舞和拉丁舞大相径庭的动作节奏,又将两种舞蹈风格自然过渡、完美衔接。而拉丁舞作为西方艺术形式之一,舞曲通常选用极具现代曲式特征的流行音乐。在舞蹈作品《石壁绝响》中拉丁团体舞部分的音乐,创编者大量地运用了木鱼、铛、鼓等中国传统打击乐与现代电子乐器相结合,节奏明朗、动感十足。在贴合桑巴明朗清晰的动作节奏和热情奔放的舞蹈风格的同时,弥补了传统敦煌音乐的单薄,将超凡入圣、清新脱俗的佛教意境和异域的民族风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进一步丰富了音乐的层次感和现代感。与此同时,人声诵唱佛经断续贯穿始终,这一形式在拉丁舞曲中极为少见。此外,该作品音乐节奏变化莫测、收放自如,使得舞台调度频繁紧凑并出其不意地引出舞蹈的高潮,充分调动了人们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了理想的舞台效果。
(2)动作编排设计融合。
图1 舞蹈作品《石壁绝响》中拉丁女舞蹈演员的手部舞姿之一
众所周知,舞蹈动作是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的主要途径,也是各类舞蹈派别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动作编排设计是评价一个舞蹈作品优劣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国古典舞中,意蕴表现往往通过舞蹈动作“点”、“线”、“面”的走势传达。而敦煌舞作为中国古典舞的派别之一,也沿用了此种表现方法,具有珍贵的艺术内涵和美学价值。舞蹈作品《石壁绝响》的一大亮点就在于创编者在动作编排设计上的各种巧思和细节处理的准确把握,融合两种不同舞蹈语汇的肢体动作,将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完美“复活”。作者通过搜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图片总结发现:舞蹈作品《石壁绝响》中拉丁团体舞部分的动作编排设计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创编者以拉丁舞的基础步伐为基础,对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各种舞姿形态特点进行深度挖掘并提炼出隐含动势。在时间、空间、力度的延续和承接中,将自然、流畅、极具艺术表现力的舞蹈动作连接成线,并逐渐自觉地把敦煌舞舞姿的典型特征——“S”型三道弯融入到拉丁舞的基础步伐中,通过连续性的动作变换将敦煌壁画由静变动。同时,将敦煌舞中独有的菩萨手、佛手、持珠手等手部舞姿代替了拉丁舞中女士的规定手势兰花指并协调配合身体舞姿进行灵活变换,这在现有的拉丁团体舞作品中实属罕见。
图2 敦煌舞部分手部舞姿:菩萨手与持珠手
除此之外,在拉丁团体舞部分中的托举动作和定点造型设计也十分可圈可点:如,男女舞蹈演员围圈搭肩,随后男舞蹈演员们将女舞蹈演员腾空架起,做仰头吸腿的托举造型,宛若壁画中的飞天再现,栩栩如生。在敦煌舞和拉丁团体舞齐舞的尾声部分,创编者以不破坏拉丁舞本体的舞蹈风格为出发点,在连续的拉丁舞步伐中加入了大量的敦煌舞元素——“S”型三道弯舞姿动作,“以神领形、以形传神”在作品中充分体现。展现鲜明的敦煌舞元素特征的同时,再次呼应舞蹈主题。更重要的是表演过程中流露出绝美的东方神韵,让人沉醉其中。在舞种的选择上,创编者也依据舞蹈的整体走向和音乐特点选择了拉丁舞中热情奔放,富有动感的桑巴,将舞蹈基调从敦煌舞的平缓过渡到拉丁舞的激昂,为舞蹈高潮奠定了基础。
(3)服装造型与妆容设计融合。
①服装造型
服装造型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特点、突出舞蹈主题的最直观外在方法。借助服装造型可让观众更迅速地了解舞蹈作品主题,烘托气氛,从而进一步增强视觉体验。因此舞蹈服装造型的外在美要以服务作品为中心,努力贴合主题。毋庸置疑,服装造型款式的设计同样也是拉丁团体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拉丁团体舞比赛的一大看点。在舞蹈作品《石壁绝响》中,舞蹈演员们的服装设计、面料选择以及色彩搭配上都独具匠心,高度还原了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的服饰形制,处处有据可循。相对于传统的拉丁舞竞赛服饰而言,作品中拉丁舞演员们的服装造型设计大有不同。其中,女拉丁舞演员的服饰以玫红色为主色调,色彩鲜亮夺目。腰间叠搭玫红色双层荷叶边,加之腹部中间的钻饰点缀和两侧灵动的飘带,使演员在舞动过程中更显轻盈飘逸、闪亮迷人。同时,女拉丁舞演员上半身身着裸色彩绘上衣,其样式和颈间佩戴的饰品都极具敦煌文化的艺术特色,宛若壁画中走出的舞伎。而男拉丁舞演员的服饰整体则以绿色为主色调,上身袒露右肩,左肩缠绕绿色长条形“络腋”直至腰间。同时,搭配精致的墨绿色刺绣腰封,下半身身着绿色灯笼裤,加之同色系薄纱点缀,流畅飘逸,给人以淡雅清新之感。男女舞蹈演员们的服装色彩形成了鲜明对比,红绿辉映,浓郁的异域风情跃然而出,使人眼前一亮。在面料的选择上也充分考虑到了舞蹈主题和舞蹈动作的编排设计,整体而言,舞蹈作品《石壁绝响》中拉丁舞演员们的服装造型充分做到了与舞蹈主题、音乐风格以及成套动作的编排协调统一。
图4 舞蹈作品《石壁绝响》中男女拉丁舞演员的服装造型
②妆容设计
仅仅在服装上贴合主题人物形象还不够完整,舞蹈演员们的妆容也需要呼应主题。在传统的拉丁舞竞技中,女士妆容通常以厚重的眼影、夸张的眼线和浓密的睫毛来突出拉丁舞狂野奔放的舞蹈特征。而舞蹈作品《石壁绝响》中女拉丁舞演员们整体都采用经典的戏曲妆容来配合敦煌的主题风格,通过大面积的色彩晕染眼妆和精细线条勾勒的眼形,将敦煌壁画中的人物形象复刻的惟妙惟肖,使演员们的整体形象与主题更加贴合,韵味十足。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有利于唤起人们对舞蹈主题的代入感,增强舞台效果。由此可见,服装造型和妆容设计的外在美都需要以服务作品为中心,同时,对色彩的选择和搭配也尤为重要。因此,在舞蹈创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对服装造型和妆容设计的重视。
世界舞蹈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各个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壮大。拉丁舞作为一种舶来品,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孕育而生,使得大众很难从拉丁舞作品中找到民族认同感。因此,只有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断地进行创新融合,为拉丁舞的本土化发展添砖加瓦,才能使拉丁舞在我国的发展永葆生机与活力。随着当今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拉丁团体舞的创编者们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成套动作组合上了,而是敢于突破,将极具中国特色的优秀舞蹈元素合理地迁移运用到拉丁团体舞的创编之中。尤其是在舞蹈主题的选择上,也愈加广泛丰富。此外,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也为拉丁团体舞创编主题的选择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题材。这不仅使中西方舞蹈文化得到了有机结合,也推动了我国拉丁团体舞的创编体系的完善。现如今,越来越多优秀的拉丁团体舞作品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汇贯穿其中,既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文化,又不失拉丁舞本身的特性。增强了舞蹈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底蕴的同时,也更能被大众欣赏理解,赋予其新生命与新活力。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拉丁团体舞创编也是同理。任何舞蹈流派永葆生命力的关键在于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因此,在进行拉丁团体舞创编时,创编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文化修养和专业技术能力,学习借鉴其他舞蹈流派中的优秀技术技巧,敢于对拉丁舞的基础技术进行大胆的融合创新,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舞蹈作品的中心主题。
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拉丁团体舞的创编过程中,创编者不仅要开拓思维,善于学习、借鉴其他舞蹈语汇的优秀技术技巧,还要充分考虑二者在音乐风格、动作技巧等方面的差异性和兼容性。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创新,生硬融合。否则,不仅不会为舞蹈作品锦上添花,还会破坏拉丁舞自身的内在属性与基本功能,失去了拉丁团体舞创编的初衷和意义。因此,拉丁团体舞作品在追求突破创新的同时也应把握合理性。
舞蹈作品《石壁绝响》的出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使大众对拉丁舞有了新的认知和定义。与以往传统的竞技性拉丁团体舞作品不同,舞蹈作品《石壁绝响》的绝妙之处在于:创编者紧紧围绕敦煌主题,运用两种舞蹈语汇的迥异风格从多角度诠释敦煌之美。既保持了拉丁舞鲜明的动作特征,又融入了敦煌舞独特的民族风格。实现了舞蹈作品创新的同时又牢牢把握在合理突破的范围内。随着舞蹈《石壁绝响》等一大批优秀的本土化融合作品的出现,使得我国拉丁舞本土化发展日益繁荣。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广大舞蹈艺术家和舞者们在进行拉丁团体舞作品创编时,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突破传统创编思维,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汲取养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做到西体中用,不断丰富我国拉丁团体舞作品的内涵和艺术感染力,更好地促进拉丁舞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