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内涵、属性与实现路径

2022-08-26 11:34
关键词:村组农村党员村级

黄 栩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1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指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1]48,“突出政治功能”[1]51,明确了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根本准则。《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指出:“政治功能是党组织的基本功能。”[2]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突出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是光荣而重大的使命,为新时代村级党组织建设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当前学术界围绕政治功能的内涵开展了系列探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基于政党层面,有学者将政治功能概括为“党的执政使命和执政职能”[3];基于基层组织层面,有学者认为政治功能就是贯彻和实践党的政治主张,包括政治引导、宣传教育、模范作用以及自身建设[4]。也有学者认为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功能就是推动发展、凝聚民心、夯实基础的能力[5]。可见,党的政治功能就是党对国家和社会在政治、组织以及思想层面的全方位领导。同时,政党系统自身所具有的纵向组织结构使得不同层级党组织在政治功能方面既体现出共性,又呈现出差异性。总体而言,现有研究多为宏观研究,缺乏对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内涵的针对性研究。鉴于此,笔者运用系统分析方式,进一步阐释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内涵、属性与实现路径。

一、新时代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内涵分析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系统分析方式的运用,注重“从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以及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关系结构、相互作用中去把握事物、思考问题,以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6]。系统分析理论认为,外在环境向政治系统输入“需求”“支持”,经由政治系统内部转换,形成的“决策”“行动”被进一步输出;输出结束后,政治系统检视实际成效,再根据检视结果对自身系统进行完善,从而适应外在环境,这一过程即“反馈”。通过“反馈”,政治系统与外在环境形成了一个无限循环的闭合过程(如图1)。村级党组织作为政治系统的次级系统,是一个与外在环境不断互动的系统。

图1 政治系统理论逻辑分析框架

综上,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是在村级党组织与外在环境①外部环境:组织环境、运行保障机制以及村庄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过程中产生。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村级党组织在适应和满足外在环境需要的基础上,对其开展必要的宣传、动员以及引导工作。在互动过程中,村级党组织需要及时接收外在环境的各种需求和支持,并将这些需求和支持及时上报上级党组织,从而有效地将需求或支持转换为相应政策、行动。同时,村级党组织需要积极并有针对性地对外在环境开展宣传、动员、引导工作,以避免因被动输入而导致的支持流失,从而进一步提高输入的有效性。二是村级党组织与外在环境互动过程中需要得到乡镇党委的领导和支持。在输出(决策、行动)过程中需要不断与乡镇党委沟通反馈,只有在乡镇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才能保障输出的有效性。三是村级党组织与外在环境互动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组织内部的稳固性。村级党组织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文化水平,筑牢农村党员的理想信念,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避免因外在压力而产生的内部隐患。总之,村级党组织与外在环境的互动既是村级党组织向外在环境宣传、动员、引导的过程,也是其不断自我强化的过程。因此,可以将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内涵界定为:在乡镇党委领导下贯彻落实党的政策,宣传党的主张,加强党在村庄的领导核心作用,即“外向性政治功能”;对内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对农村党员各方面的教育管理,提升内聚力,为党在村庄工作提供保障,即“内向性政治功能”。

二、新时代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属性分析

作为中国共产党“嵌入”农村的基层组织,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具备以下属性:

第一,政治性。政治性是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的第一属性和根本表征。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需要牢牢把握政治性,避免成为行政化附属组织,坚决杜绝内部的官僚化、形式化现象;切实把握好村庄工作的特点,发挥对广大村民的引领作用、对脱贫村民的持续帮扶作用以及对村民切身利益的维护作用;积极培养村民贡献社会的责任意识,提高参与村庄公共建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始终站在党和村民的立场上,为党中央分忧、为村民谋福利。因此,村级党组织突出政治功能必须始终坚持政治性,否则村级党组织就容易发生脱离党的领导的趋势,甚至会迷失方向。

第二,组织性。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突出组织性的原因在于其自身结构和功能上的优势,只有形成组织,坚持组织原则、完善组织结构、稳固内部关系等,才能在与外在环境互动中形成统一的整体,产生集合效应,发挥更加强大有力的政治功能。反之,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强度、力度以及有效性都将被进一步弱化。

第三,纪律性。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的纪律性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保密纪律、廉洁纪律等多个方面,是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内部保障,也是坚守内部行为底线的最后一道防线。“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7]如果没有严的规矩和铁的纪律作保障,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只能沦为一盘散沙,更谈不上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政策。因此,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需要始终坚持纪律性,以坚决的态度严肃工作纪律。

第四,开放性。村级党组织与外在环境之间的互动是其政治功能产生的重要前提之一。村级党组织只有向外在环境开放,才可能在对自身结构和功能的优化过程中,建构出更为合理的内在结构体系。开放的村级党组织会为村合作经济组织、村民等发挥利益表达功能提供更多的渠道。从本质上来看,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的良好发挥反映着其适应外在环境的能力与要求,需要在开放的状态下保持着与农村社会环境的同步发展,并随着外在环境的变迁而不断优化结构与功能。如果村级党组织保持着自我封闭的状态,合法的利益表达渠道将出现堵塞现象,那么组织或村民就可能会为了达到目的而运用极端手段,这势必威胁到乡村的稳定。因此,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应具有开放性,既保障各种利益诉求能得到及时充分的交流,又便于制定有效的政治决策。

第五,动态性。动态性是指政治系统不断发生变化的特性,而这种变化是由于政治系统与外在环境在不断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中改变了系统的常态。农村社会环境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村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也应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优化调整。农村社会环境与村级党组织二者之间建立的平衡关系,就是围绕需求输入与输出的反复循环而展开,并通过不断循环推动村级党组织的发展。“没有与外部环境的信息沟通,没有外部环境对系统的压力和监控,系统会日趋封闭,从而失去能力递补,并因之最终走向自我毁灭。”[8]因此,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也呈现出独特性、多样性的特征,稳固不变、理想统一的政治功能只是人们追寻的理想形态。

第六,整体性。整体性是政治系统最重要的属性,是系统内部结构各要素相互激励而产生的整体效应。但系统内部结构要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可以划分成若干个政治子系统结构要素。要突出政治系统的整体性,就需要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建立有序的关系,从而达到最优化。结构与功能是不可分割的,“单独的功能能够通过许多结构的结合而得以实现”[9]。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基础性目标就是形成有效的组织体系整体合力。因此,村级党组织需要不断协调一致行动,保持结构与功能的整体性,以保障其政治功能的实现。

三、新时代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实现路径

(一)营造和谐稳定的村级党组织外在环境,不断突出外向性政治功能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明显。农村经济发展较快,村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然而农村社会的建设仍然存在相对滞后的现象。在组织层面,村级党组织运行保障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还相对欠缺;在个人层面,乡村出现了阶层分化、个人主义价值观高于集体利益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也对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实现带来巨大的挑战。要营造和谐稳定的村级党组织外部环境,需要从健全村级党组织的运行保障机制、改善村庄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着手。

1.健全村级党组织的运行保障机制,保障村级党组织正常运转

任何组织运行都离不开物质保障和人,而人是组织运行的核心要素。作为机制的直接受益者,村干部的精神风貌、生活状况直接关系到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发挥。因此,如何从突出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以及提高村级党组织干部政治素养、能力、待遇等方面着手,完善切实有效的村级党组织运行保障机制,是当前村级党组织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要健全村组干部政治激励机制。首先,加强对村组干部的政治关怀,增强村组干部的心理归属感和精神荣誉感,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其次,加大对村级党组织的政治支持力度。对由政策引起的党群矛盾,上级党组织应该及时出面对政策进行解读并承担相应责任;对坚持原则、不畏困难开展工作的村组干部,上级党组织应大力支持并给予保护,为村级党组织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最后,健全村组干部晋升机制。对于对村庄有重大贡献且工作能力强的村组干部,经组织考察,在不违反组织原则的情况下,可破格享受副科级待遇或选拔进乡镇班子,为村组干部畅通晋升渠道。这些政治激励机制能够调动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是乡镇党委、政府吸纳村庄精英的有效途径。

二要健全村级党组织的物质保障机制。村级党组织的物质保障机制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建立专项资金扶持村集体经济。可以由省市一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集体经济落后的村进行扶持,增强村庄自身的“造血”能力。其次,建立村级党组织党建经费保障制度。依据人口数量、村庄面积、经济状况等,每年对村级党组织党建经费进行预算,并把预算纳入乡镇财政预算,适当提高村级党组织党费的留存比例,以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为村级党组织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2.改善村庄社会环境,实现价值引领作用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0]村庄社会环境发展与村级党组织建设是一种双向互动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村庄社会环境的健康发展对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实现村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巩固党在村庄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意义。另一方面,村级党组织能否积极引领是村庄社会环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亟需积极改善村庄社会环境,为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实现提供优良的外在环境。

一要调整村庄阶层利益格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首先,响应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创造良好的就业服务环境,鼓励村民结合村庄实际进行多种形式就业,为失业待业村民提供上岗技能培训会,并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其次,有效遏制村庄贫富分化。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对高收入阶层加大征税力度,杜绝其非法收入;引导中等收入阶层,提高市场竞争力,使之成为村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加大对低收入阶层的帮扶力度,通过各种扶助制度进一步提升其收入水平。只有努力缩小农村中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才能更好地协调利益冲突。最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应逐年提高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对弱势群体加大帮扶力度,并根据不同地域的农村发展实际情况,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合理改革,提高农村的社保水平。

二要弥合农村阶层隔阂,发展经济是关键。必须推动制度改革,淡化农村阶层边界,健全合理的社会阶层流动机制,打破原先固化的阶层壁垒。村级党组织需要积极探寻村庄集体经济的多样实现方式,以“村社合一”“企业+合作社+党支部+村民”“公司+基地+合作社+党支部+村民”等方式,实现村庄集体经济向多层次、多领域等方向的发展,使村集体经济能够不断壮大。结合村庄当地产业发展的需要,推广先进技术,并邀请相关的技术人员、专家召开专业技能培训会,解决日常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升村民的致富能力。积极引导村民参与村庄的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村民的收入,从根本上弥合村庄中阶层的隔阂,这样农村社会才能够持续稳固发展。

三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村庄的影响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首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构建契合农村实际的引领方式。其一,搭建宣传工作平台,创新宣传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技术优势,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弘扬正能量,正确把握村庄舆论导向,积极引领村庄社会思潮。其二,充分利用村庄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村庄公共文化设施,组织带领村民开展公共文化活动。其三,通过“党建+文明建设”的形式,探索以“劳动获积分,思想上去惰性;邪风扣积分,生活上去恶习;公益获奖分,意识上重集体”的模式,激发内生动力,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通过这些方式增强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引导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在农村社会扎根发芽。其次,创建公共沟通渠道,搭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公共沟通是运用公共关系权利(演讲等传播方式)来说服影响公众的一个过程。通过公共沟通活动可以实现信息的及时交流,了解并解决村民在生活上、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把握其内心想法,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创造有利的工作条件。最后,选好政治素质高的工作队伍。由优秀农村党员担任村庄政治工作的开展者,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健康运行。

(二)优化村级党组织内部结构,不断完善内向性政治功能

一个组织的功能强大与否,除了外部环境因素的切实保障,还取决于内部结构的决定性作用。突出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就需要优化内部结构,构建以加强政治文化建设为根基、加强制度建设为支撑、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素质与能力为本位、坚持以农村党员为主体的组织环境。

1.加强村级党组织政治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政治生态

“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11]。突出政治功能就需要村级党组织加强政治文化建设,营造健康的政治生态。村级党组织要培养和树立“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勤奋工作廉洁奉公”的价值取向,坚决杜绝“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通过树立农村党员正确的文化导向,探索有着鲜明中国特色的、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党内政治文化。

一要加强农村党员思想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村级党组织应该定期召开党性教育活动,巩固农村党员理论知识,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做新时代最坚定的信仰者;通过制度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建立政治学习常态化机制,坚持执行“三会一课”等教育活动,为提升农村党员学习教育的质量提供一定制度保障;了解并掌握农村党员对理论学习内容上的需求,增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以及实效性,丰富理论学习的内容及方式,采取多样化方式不断提高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参与率,并通过对榜样力量的学习以及反面教材的警醒,对农村党员敲响警钟,从而不断坚定农村党员的理想信念。

二要弘扬三种文化,增强农村党员文化自信。首先,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民本”思想,对于村民反映强烈的问题要重视并认真解决,做到始终和村民保持紧密的联系;要有“与民同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始终把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为村民谋利益放在第一位。通过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村级党组织政治文化的基础。其次,弘扬中国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革命胜利的精神动力,要积极弘扬革命文化,守护政治文化的源头。始终铭记以理想信念、依靠群众为核心的井冈山精神,以不畏生死、不畏困难为核心的长征精神,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核心的延安精神,以永不停步、“两个务必”、团结高效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等,不断坚定文化自信,为村级党组织建设补足精神给养。这些红色革命精神是村级党组织政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精气神。最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积极引导农村党员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通过宣传教育、社会实践、文艺活动等方式强化农村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真正落实到农村党员的生活实践中。

2.加强村级党组织制度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目前,对于绝大部分村级党组织而言,制度保障不在于制度的数量,而在于这些制度是否能得到强有力地执行。加强村级党组织制度建设需要从强化制度意识、树立制度权威、科学设计制度等方面推进,这不仅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逻辑发展要求,也为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实现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要强化制度意识,树立制度权威。制度倡导的是一种行为标准以及规范,是侧重预警、制止错误的一种行为。强化制度意识就是要反对与现有制度不相符的错误行为和思想意识。首先,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当农村党员越界违规时,制度将成为高压线,并根据制度要求对违规的党员严厉惩罚,从而树立制度的权威,改变农村党员对制度无畏的态度。其次,制度不可朝令暮改。虽然制度必须随着村庄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完善,但是在一定时期内制度必须呈现稳定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制度的长远性以及权威性。最后,强化制度意识是一个长期建设的工程,应该与村庄发展的现状相结合,并在党内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

二要科学设计制度,增强制度可行性。在制度设计之初,就应该着眼于村级党组织发展的现实情况,牢固树立时效性的特点。对一些特定的制度设定相应的时效期,对于过时的制度必须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制度能够及时发挥促进党员工作、生活、学习的作用。对于已经过实践检验的制度,也必须在新的实践过程中继续检验,为制度的完善提供宝贵的经验。确定每项制度落实的负责人,制度所涉及的对象等,从而减少制度执行的自由裁量空间。

三要贯彻基本制度,发挥领导干部表率作用。首先,保证对基本制度的贯彻执行,为制度的执行营造良好的环境。例如,落实党支部工作机制时必须按时召开党支部党员大会,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时就必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等。其次,村组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当下,一些村组干部不带头、不表率的现象使制度执行出现空转的情况,造成制度的执行流于形式。因此,村组干部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

3.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提供相应的组织保障

任何组织都由人构成,一个组织的诞生、发展、建设都必须依靠人来实现。一个组织的应然功能能否有效发挥,其内部成员的能力和素质是关键制约因素。村组干部作为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实现的重要载体,其能力和素质对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实现有着重要影响。只有加强村组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党员的能力和素质,才能为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实现提供相应的组织保障。

一要优选配强村组干部成员。首先是选好村组干部班子。通过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方式,例如“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增强村组干部的民心根基。其次,加强后备干部培养。一些村组干部由于文化低、年龄大等因素,与村庄的发展、村民的期待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要拓宽村组干部成员的选人范围,注意在大学生村官、复员退伍军人、科技示范带头人等人员中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村组干部成员,尤其要选准配强村级党组织支部书记这个关键岗位。

二要加强农村普通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首先,健全农村党员教育和培训机制,提升队伍的整体能力和素质。针对一些农村党员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理想信念动摇等现状,上级党组织需要积极实现党员教育资源的下沉,采取多种方式召开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培训会。其次,加强农村党员队伍的管理,提高党员意识。村级党组织应当严肃党组织生活,有效贯彻执行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健全不合格党员审定与处置机制,对于不合格党员及时清退,确保党员队伍出口畅通。最后,构建农村流动党员网络化管理体系。农村流动党员中绝大部分为青壮年党员,每日都与互联网保持紧密联系。村级党组织应当充分依托互联网,改进党员管理模式,构建流动党员网络化管理体系,利用微信、QQ、微博等方式开展组织活动,增强与流动党员的沟通交流,使流动党员不隐身、不掉队。

三要提高农村党员发展的科学化水平。首先,结合村庄发展的现实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党员发展的标准。当前,一些村庄出现“空心化”现象,村级党组织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应坚持政治合格、品德优秀的原则,着重将中农阶层优秀的人才吸纳到组织中来,增强党组织的整体战斗力。其次,健全党员发展工作的监督管理机制。党员发展工作过程中,村级党组织要做到工作透明,维护好村庄村民对村级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在组织考核的基础上引入民意表决机制,对于群众意见大、不符合条件的,坚持取消其资格,确保发展的党员符合党章要求。

4.坚持农村党员的主体地位

农村党员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农村党员有明确的主体意识,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能力,能够积极参与村级党组织的各项事务,认真履行义务,积极行使权利。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坚持农村党员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培养农村党员的主体意识。

一要培养农村党员角色意识。党员的角色意识,是坚持农村党员主体地位的核心,是党员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基础。要牢固树立“党员本位”理念,培养“主人翁”意识,坚决抵制官本位意识凸显的“领导主体”意识。加强农村党员的主体性教育,帮助农村党员在工作生活中时刻牢记党员身份,树立农村党员的角色意识。

二要保障农村党员权利意识。首先是参与日常活动的权利。党员是党的主人,是参与者而非旁观者。农村党员有权利在党员大会、支部大会上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有权利阅读党的相关材料,接受党组织开展的教育和培训活动;村级党组织在做决策时必须充分征求农村党员的意见。其次,保障农村党员的政治权益。农村党员有权利行使表决权、选举权、被选举权以及罢免权。保障农村党员的政治权益具体体现在:党代表真正代表农村党员,党代表的产生真正出于农村党员的真实意愿,村组干部成员是由农村党员直接选举产生。最后,保障农村党员的监督权。农村党员有权利对党组织和其他党员进行监督,只有农村党员监督权得到有效行使,才能杜绝腐败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打造积极向上的村级党组织。

三要培养农村党员责任意识。强调党员“主体地位”,是要让党员肩负起应尽的职责。党员责任意识是党员“主体地位”的最终体现。要着重通过党内政治教育的方式培养农村党员的责任意识,让农村党员在生产、生活中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要充分发挥主流舆论的主导作用,积极宣传先进模范事迹,通过事迹感染并带动农村党员,使农村党员能够自觉承担相应责任。

综上所述,村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就要切实按照党的建设总要求,充分结合村庄实际需求,勇于改革创新,力争全面进步。

猜你喜欢
村组农村党员村级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
380名农村党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多措并举调动农村党员积极性
富裕县 设立农村党员创业扶助基金
治治农村干部的常见病
农村党员教育工作创新的思考
加强村组财务管理 巩固税费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