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建军 刘 婕 徐 伟
(1. 湖北中医药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2.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国际商务外语学院,上海 200336)
随着《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印发,课程思政建设正与高校内开设的各样课程结合展开。有别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程,而是一个理念,其主要功能是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应在日常的授课中用以盐入水、润物无声的方式全方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作为医学类院校医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医学英语词汇学”这门课程是英语教师传授英语知识的“主渠道”,同时也是加强学生思政建设的“主战场”。在此门课程的教学中,若能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互结合,则对实现“将学生培养成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学人才”的教学目标大有裨益。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文讨论了如何基于思政进课堂的医学英语词汇教学改革实践探究,以期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形成协同效应,立德树人,构建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国内有关医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早年可追溯到刘鸿涛教授就医学英语词汇的发展及其教学应用所展开的研究。语言是一个动态的体系,而了解医学英语词汇的发展史有助于掌握其构词方式、词汇来源以及内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语义转化在其发展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帮助学生提高医学英语水平。除了从单词本身出发外,朱午静在2013 年提出了利用概念整合理论,结合图表推理,增加参与创新结构元素,促进医学英语词汇的教学与记忆,使得教学在更轻松高效的课堂氛围中展开。王宗忠就基于中国知网(CNKI)的国内医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进展进行了整理分析。除了传统的词汇教学研究视角,如词源学视角、构词法视角、语义场与思维导图视角等,医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仍有新思路。如导入专业通用词(General Words for Specific Purposes, 缩写为GWSP)来对医学英语词汇进行标准化命名,提高医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等。其中,促进医学英语词汇与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结合是顺应当下的时代脚步和社会发展要求的。
医学英语词汇中所蕴含的医学人文可以成为课程思政教学的优秀材料,并结合悠久的中国医学史文化,借此提高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和传播人文医学理念。但目前为止,将两者有效结合的研究范式并不多。本文就该领域提出了教学模型,以期提高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动力和效果,为日后的课程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徐锦芬认为落实英语课程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科属性为引导,以学校特色为依托,将育人的核心、要求、原则与英语课程有机结合,与课程知识的构建系统科学地融合。
“医学英语词汇学”的主要授课对象为医学类专业本科生或医学英语方向本科生。就授课群体而言,其本身具备一定的医学背景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已掌握的医学知识可以为其学习人体结构中涉及的相关英语词汇提供正向迁移,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促进其学习的动力。就医学生的个人发展而言,大部分学生未来的职业是医生。性命所系,生死相托,医生所肩负的责任愈大,在教育过程中对其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便愈重要。因此,“医学英语词汇学”中融入思政教学无疑对医学生价值观的树立以及情操的培养大有裨益。而对于医学英语词汇的掌握可以为其日后的学术交流和职业活动做好准备。
作为医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医学英语词汇学”具有极强的学科属性,其宏观要求是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微观要求是使得接受此门课程教学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医学英语词汇知识,具备用英语进行医学写作和阅读的能力。其课程内容不仅包含医学英语词汇的起源、特点、构词法、词义、文化蕴涵等,还涉及医学英语术语与人体系统结构。此门课程将英语词汇的学习和人体各部位的医学名称相结合,在融入思政元素时,应以其医学属性为引导,结合学科特色,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医学英语词汇学”是众多高校都会开设的一门课程,其中包括西医类大学、中医类大学、科技类大学等。因此,教师在此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学的同时应以学校的特色为依托,结合学校办学特色,让思政之花绽放在各个领域。例如,就中医类院校而言,医学英语词汇学课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为推动中医药走上国际舞台而服务。在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具有高英语水平的医学人才有助于传播中华传统医学文化,展示中国当代医学发展成就,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我国的文化自信。
在此教学基础上,本文提出“课程思政融入医学英语词汇教学模型”(见图1),将医学英语词汇课程与思政相结合,以结果为导向,采用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此课程背后中医药文化的挖掘,并内化为自己的核心素养和价值情感的一部分。
图1 课程思政融入医学英语词汇教学模型
《纲要》指出,医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常海潮也提出,利用英语课讲好中国故事,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深挖教材中的故事要素,创新讲述形式,改进教学方法。在此课程要求下,该教学模型将思政与医学英语词汇课程进行结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和“三全育人”的教学理念,深入挖掘医学英语词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以医学生这个学生群体为中心,充分考虑其专业对学生素养的需求以及医学英语在其日后的学习生活、职业生涯中所展示的重要作用。结合“三全育人”理念,在教授专业英语知识的同时,融入思政元素,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如在教授心血管(cardiovascular)这一词语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黄金急救时间”这一医学概念,让医学生体会到在遭遇突发情况时,其肩负救死扶伤的重任,时间之紧、责任之重,为学生们注入医者济世的人文情怀。
刘桂玲指出,思辨能力是课程思政的基础。在教材所呈现的以西方文化为主线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和互动话题的思考,通过比较、对比、反思等形成自己的判断,获得正确的价值观。思辨能力也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种思维能力。基于此,本文提出“中西医整合对比教学模型”(见图2)。教师在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中,巧妙利用中西医的异同对比,在训练学生思维的同时融入中医药文化,引导学生做出思考判断。
图2 中西医整合对比教学模型
西医对人体的认识基于解剖,主要是从微观构造来认识人体和疾病;中医则是用整体观分析人体,用辨证诊治的方式来救治病人。两者是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方式,二者之间不存在主导方和从属方。西医治疗中的解剖视角可以为学生词汇中的构词法学习提供教学契机,引导学生将不同的身体部位和疾病名称进行结合,减轻其记忆负担,提高其学习效率。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医学英语词汇知识后,此教学模型提出将中西医整合对比,进行教学。将中医对人体的认识纳入医学英语词汇的学习中,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横向的角度来理解人体和疾病以及医学英语词汇的结构。同时,通过对西医医学英语词汇的学习,学生能够进行医学英语的学术阅读和写作。课程中所涉及的词汇也可以用于中医术语的翻译,从而给中医术语规范化和中医药的对外传播提供新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知识选取时也应注重课程内容背后的文化勾连,不但要让学生知晓西方词汇构词背后的文化知识,还要利用课程机会让学生了解中医历史。教师还应当向学生传播中医文化,让学生感受到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医学也具备完整的体系,引导学生挖掘中医背后的文化价值,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此种横向对比的学习方法既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了训练,也对学生日后学习其他课程知识有较大启发,帮助其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成果的产出。
当代大学生深受时代的熏陶,他们思维开阔,自主意识强烈,但行动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教师在设定课程目标时,要将课程目标导向和课程内容导向相结合。在思政结合的课程背景下,除了完成基础的课程内容教学工作以外,教师还应做到立德树人,实现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凸显课程的价值维度。在课程内容选取方面,教师应当注重医学英语词汇背后的价值挖掘,借此塑造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当正确的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自主意识后,其行为方面自然会出现转变。除此以外,此模型提议在教学方法的选取方面,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缩写为POA)、批判式学习、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将中西医整合对比,构建中外融通的教学体系,以此来教授引导学生。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类型不一的教学法都注重在教学中让学生协同做事,关注人自身的发展,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这与立德树人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也与混合式教学高度契合。多种教学方式也能为学生注入精神动力,引导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投入医学英语词汇学习中,无疑能提升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吕晓敏指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不科学的问题。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以闭卷期考为主要考核形式的评价系统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目的在于检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这样的评估系统只是具备选拔功能而缺乏激励机制,导致学习者只重视学习结果,忽略学习过程,对教学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建立科学完备的导向与评价体系对于课程建设而言至关重要。教师应合理利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评价方法,在课程的不同阶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多维度、全方面的评定。
思政进课堂尚未有普遍接受的课程评价体系,本文以POA 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学生能力提高为产出目标来设计课堂。在整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中,融入文化因素,分阶段对学生的能力做产出性检验。同时建立教学评价系统,以此和课程思政相结合,在耳濡目染中提高学生的思政感悟,使学生的学习成果最终体现在学生的产出中。完备的评价体系可以更为精确地检验并审查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在最后学习成果评价中,教师可以从多维角度出发,让学生在学而有佳之处得到明确的正反馈,学而不足之处也能得到较为明确的改进指导,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成果的产出。
在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此教学模型旨在为医学英语词汇教学提供教学借鉴。但由于此模型初步建立,且在运用中学生和课堂均具有多变性,该教学模型在具体实施中会面临不确定性,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同时,教学过程中穿插的中医医学知识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有一定要求,一些对中医英语领域不熟悉的教师在教授这一部分内容时需要进行自我学习,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以此来达到中西医英语教学融合。
在“医学英语词汇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并不是一件易事,由于西医的解剖术语和中医的整体观念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不能生硬地添加思政元素。本研究拟寻求最佳途径将思政内容与医学英语词汇学进行融合,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医学词汇背后的文化蕴涵来吸引学生,用中华民族优秀品质来激励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思政元素,发挥课程育人功能,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担当历史使命,将学生培养为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