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

2022-08-26 05:42:28刘伟华宋振峰王传海宋兴峰
新农业 2022年16期
关键词:抗旱成活率树种

刘伟华,宋振峰,王传海,宋兴峰,李 华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口管理站,山东 东营 257000)

随着国家和社会各界对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我国林业工程建设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林业资源规模越来越大,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林业工程建设取得的这些成果都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绿色发展、健康发展,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抗旱造林工程是林业工程的重要组成,为林业工程建设解决了许多问题,然而,抗旱造林技术是一项复杂的长期性工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深入探索其中的原因,因地制宜的改进抗旱造林技术,进而实现我国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

1 加强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研究的意义

抗旱造林技术是林业工程建设的基础工程,其主要目的是以林间抗旱为目标,利用各项造林活动和造林技术优化生态环境,提高林业资源转化率。我国虽然幅员辽阔,森林面积在不断增长,但是我国北方多地由于气候等原因,土地荒漠化严重,森林资源增速缓慢,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山区,受到地形影响严重,林木种植成活率较低,森林覆盖率始终不高。因此,加强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免受干旱影响,通过一系列有效的造林技术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成效,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针对我国林业工程存在干旱土地造林成活率低等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因地制宜的开发抗旱造林技术,改善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 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

2.1 水资源稀缺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低,和世界平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其中,大多数的肥沃土地都用作农业用地和建筑工程,林业工程的用地大部分都是一些土地贫瘠,严重缺水的。要想在这样的土地环境下大力发展林业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水资源稀缺。尽管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灌溉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没有水源的情况下,再高级的灌溉技术都无处可施,必须采用先进的抗旱造林技术改善林地土地干旱的情况。通过抗旱造林技术,改善土地水分缺失的问题,保证土壤养分能够满足树木生长的基本需求。

2.2 抗旱树种选择

树种的选择是抗旱造林技术的关键所在。一旦树种选择不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后期的工程建设会产生诸多问题,严重时可能导致整项工程失败。但是,当前抗旱造林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容易犯经验主义方面的错误,或者一些地区的技术人员会直接照搬其他地区的选择的树种,并未对当地气候土壤等进行详细的调研。这样的做法不仅浪费大量的林木树种、人力和物力等资源,往往还无法取得预期的成效,树木的成活率不高,抗旱效果不佳。另外,很多时候选择树种会忽略树种本身是否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例如,桉树在一些地区移植时,作为外来入侵的植物会与当地原生植物产生竞争关系,争夺养分水分等,导致周围的原生植物死亡。所以,抗旱树种是否能够与周围的植物和谐共处也是树种选择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2.3 抗旱造林技术的实际使用效果不佳

尽管我国林业工程建设起步较晚,但是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对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视,注重林业相关人才的培养,不断对抗旱造林技术进行探索和实践。然而,理论技术研究取得的成效并没有在实际应用中体现良好效果。一方面是因为应用技术本身存在可行性操作的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操作不符合要求,专业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的对接出现问题,导致实践使用效果不佳,出现抗旱造林技术的实施不完整或者出现错误,操作影响工程整体效果。

2.4 干旱地区造林标准化要求较高

抗旱造林技术是一项复杂的长期工程,需要多部门配合以及多种资源。但是,在干旱条件下,造林本身极具挑战性,对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本领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不能加强对项目参与人员的管理和行为规范,按照其主观理念进行建设,实际的造林技术往往不甚理想,出现树木的栽种不符合要求,成活率低的不利情况。

2.5 管理模式与造林技术不匹配

林业工程的抗旱造林技术具有长久的历史,因此,一些地区的林区在实施抗旱造林技术时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出现过时的管理模式与先进的造林技术产生错位,导致先进的抗旱造林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管理混乱和重复施工等情况,不利于抗旱造林技术的发展。

3 解决对策

3.1 改善土壤情况,增强水资源的储存率

改善土地贫瘠情况是提高抗旱造林技术成效的首要任务。根据已有造林经验来看,进行单一的土地改良技术或者完善灌溉技术是无法大规模的提高土壤含水量,提高树木成活率的。大范围、长时间的实现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环境优化是抗旱造林土壤改善的目标,因此进行水土整治必须放弃传统抗旱方式,可以利用保水剂和覆膜两种方式为树种提供充足的水分。树木生长期间必须保障水分的充足供给,必要时修建储水设施预防树木缺水情况的出现。

3.2 科学合理的选择抗旱树种

各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不同,在选择抗旱树种时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生长的树种进行移植。首先,在种植树种前,要对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以及备选树种本身特点等进行详细的考察和分析,确保移植的树苗成活率高。其次,要考虑成本问题,作为一项长期性工程,需要投入的成本是多方面的。因此,在选择树种时,尽量降低成本的损失,选择成活率高且价格相对较低的树种进行移植。最后,还要考虑树木的美观性,特别是用于商业林的树木造林时,要综合考虑其造林美观需求。

3.3 加强管理,规范造林操作

抗旱造林技术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其操作规范性不容忽视。在施工阶段如果缺乏统一的制度和流程标准,会使得实际操作与标准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在施工开始前,相关技术和管理负责人必须明确说明抗旱造林技术的操作规范,确保每一位施工工人都能够完全掌握技术要求,使技术的实施有规可依,促进管理部门在工作上也能够有效地进行监督和管理,减少工人施工错误带来的经济损失。

3.4 完善并创新抗旱造林管理体系和技术模式

抗旱造林管理的不规范和技术操作的完成度不高制约着林业工程的发展。因此,相关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要健全抗旱造林的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对造林实施过程的流程进行严格的监管和要求,确保抗旱造林的每项技术都能够完整实施,避免出现偷工减料、消极怠工的情况出现。鼓励各企业创新管理模式,提高人才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本领,实现造林技术的与时俱进,能够及时发现现有技术的不足,积极做出改进。必要时,可以将抗旱造林技术与林业其他技术相结合,例如信息技术、数学建模等,运用多学科交互运用的方式提高抗旱造林技术的科学性,保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最大程度的发挥。

4 总结

林业工程的发展是改善环境污染的主要方式之一,而抗旱造林技术又是林业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加强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改进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健全管理模式,积极开展技术的创新,合理应用各项资源。高质量、高效率和长效性的抗旱造林技术是发展的目标,也是我国林业资源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改善的有利保障。

猜你喜欢
抗旱成活率树种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提高犊牛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提高保育仔猪成活率的饲养管理要点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今日农业(2020年13期)2020-12-15 09:08:51
提高酸枣栽植成活率的措施
河北果树(2020年1期)2020-02-09 12:31:42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35
防汛抗旱
如何抓好羔羊的疾病预防和提高成活率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30
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只顾眼前你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