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钢琴改编曲中的民族特色

2022-08-26 09:50马梦娟
戏剧之家 2022年24期
关键词:民族特色器乐陕北

马梦娟

(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0)

自20世纪初以来,我国音乐与西方音乐不断交融,使我国音乐文化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为我国作曲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对于钢琴改编曲来说,以民歌的单线条旋律为主体进行钢琴作品的改编是最常见的创作方式,这一创作方式便于习琴者和听众欣赏和理解作品,获得对作品更深层次的认知,同时,体会其极富特色的艺术趣味。

从目前搜集到的中文文献来看,中国改编曲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近代发展时期,20 世纪初期,中西音乐交融期,中国音乐文化新的机遇期。在内战、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的背景下,中国音乐的发展受到了大批爱国音乐家的关注,他们创作出许多爱国救亡歌曲,这对中国钢琴音乐的研究与创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发展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这时期创作的中国钢琴音乐少了许多激昂的曲风,更多的是在描述民间故事和百姓们的生活状态,歌颂共产党等;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音乐新思想出现在中国音乐界,使我国音乐在创作中有了更多的灵感,涌现出大量优秀作品,带领中国钢琴改编曲这一体裁迈向新的阶段。

本论文之所以选择中国钢琴改编曲作为研究对象,探析其民族特色和艺术价值,一方面是因为,钢琴是西洋乐器,用钢琴演奏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作品是一种中西合璧的巧妙结合,笔者对这一论点具有强烈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民族特色和艺术价值发扬了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精神。作为一个钢琴专业的研究者,笔者认为,改编曲有着与寻常乐曲不一样的内容,它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东西。对于创作钢琴改编曲的作曲家而言,他们想通过作品表达的民族特色是值得我们深入了解的,比如说,作品的标题是否与作品本身有关;为什么这些作品可以流传久远,它们的音乐魅力是如何通过西洋乐器体现的等。所以,笔者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无论以哪种方式来看,中国钢琴改编曲都非常值得研究。演奏音乐在某种程度上和人们说话吐字一样,咬字不清就让人不能很好理解讲话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弹奏不清晰就会使整个音乐片段像浆糊一样混在一起,让人产生十分不好的听觉感受,所以,要想通过音乐创造一种独特的意境,表达出作品所想要表达的内涵,就必须进一步理解作品,锻炼出刻画音乐形象的能力,这也是笔者选择这一论点作为研究主题的原因。

一、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发展概况

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钢琴作为一种西洋乐器,在探索“民主”与“科学”的社会运动中逐渐兴起,同时,我国的音乐与西方音乐开始交流和交融,我国学生可以去国外进行音乐交流与学习,这进一步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学生们将学习成果带回中国,为钢琴这一乐器在我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钢琴艺术事业的发展虽然无法与西方相比,但在短短的七八十年里,钢琴在中国也成了家喻户晓的乐器和艺术。

在钢琴改编曲的发展初期,我国通过对西方音乐的学习,在教育界提出了“以西为师”的发展理念,通过对西方音乐的学习,我国音乐在模式上和技术上有所提升。在十年内战以及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一些音乐家们怀揣着爱国信念,组成了以“左翼剧联音乐小组”和“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为代表的组织,形成了强大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文艺骨干力量。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我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到达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是钢琴改编曲的稳定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的音乐作曲家们开始向国外学习音乐创作技法,对民歌作品进行改编,以钢琴进行演奏这一方式逐步形成,同时,作品的内容得到了丰富,赋予了钢琴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旋律,进一步体现了音乐领域的中西合璧特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更是迎来了音乐发展史上的新的时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陈培勋先生创作的《卖杂货》《思春》等,这些优秀的作品为中国音乐的民族化特征的凸显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改革开放后,中国钢琴改编曲在音乐发展史上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各种新的音乐文化出现在中国,作曲家们也开始追求更加新颖的创作手法,新鲜的创作理念也为我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增添了新的色彩,带动了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作曲家们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钢琴作品,而带有民族特色的中国钢琴改编曲最具代表性,演奏家们不断探索演奏风格,创新表现手法,致力于将中华文化艺术用音乐的方式展示给世界,他们的付出对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民族特色

(一)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创作类型

1.改编自民间音乐

中国钢琴改编曲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陕北民歌为媒介,加上一些耳熟能详的民歌旋律为素材进行创作的,所以,笔者以陕北民歌类钢琴改编曲为主,来探析其民族特色。

陕北民歌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让人一听就能感受到陕北民歌文化的创作思维和特点,这是陕北地区民间音乐的精髓。陕北民歌历史悠久,经过不断的演变后在黄土高原上广泛流行。陕北民歌还有着特殊的革命精神,革命精神流淌在每一位陕北人民的血液里,所以,把陕北民歌改编为钢琴曲,在创作上有着独特的手法,作曲家们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代入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从现实中发现创作灵感,这些改编出的钢琴曲旋律十分丰富,有独特的陕北民族风情特色。为突出陕北地区黄土高原地域文化的艺术特点和豁达的民族精神,一些大众熟知的改编曲如《兰花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等作品,都不仅保留了歌曲原有的特点,还巧妙地运用了钢琴伴奏织体、和声技术等创作手法,这种方式也是我国最早进行改编曲创作的主要方式,它丰富了民间歌曲的表演形式,创新了民间歌曲的发展模式,为民间歌曲的传承带来了多元化的力量。陕北民歌钢琴改编曲是独特的地域风貌和革命精神融合的产物,这些歌曲被改编成红色歌曲后,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鼓舞了民心和士气,更是为百姓了解和支持共产党起到了重要作用。

2.改编自爱国歌曲

我国爱国歌曲在创作上融汇了许多民间旋律,这是爱国歌曲在创作上的一种独特手法。作曲家这么做的目的就是通过音乐这样一种更容易引起共鸣的方式激发和引导人民群众产生浓烈的爱国情怀,让人民群众了解到,自己一定要追求新的生活,要敢于斗争,敢于抵抗不法势力,要有不屈服、不退步的生活态度。所以,作曲家们在创作过程中,十分注重这方面内涵的表达。建国后的一段时期是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初步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创作的钢琴作品将中国钢琴改编曲创作水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些作品在歌颂共产党的同时,也凝聚了人民群众的爱国力量,加深了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热爱。

3.改编自中国民族器乐

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历史很悠久,民族器乐凭借独特的音乐魅力和民族特色流传至今,在中国钢琴改编曲中,选择对民族器乐进行改编的作品占据很大比重。随着音乐的发展以及音乐家们的创作,以民族器乐为代表的中国钢琴改编曲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魅力。

根据民族器乐改编而成的中国钢琴改编曲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这一形式的出现也体现了我国作曲家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感情。民族器乐有独特的民族韵味,如何保留这一特色而进行二度创作,是作曲家们必须思考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又可以细分为以下三点:第一,根据弹拨乐器进行改编。筝、古琴、琵琶等这些乐器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乐器,我们知道,这些乐器的特点是音色非常明亮、干净,且具有独特的演奏技巧。筝的刮奏可以用钢琴以琶音的方式进行模仿;琵琶的轮指可以通过钢琴以颤音的方式进行模仿。这些演奏方式既保留了乐器原本的特点,在音色上也更加贴切。需要注意的是,钢琴中的颤音和琶音在弹奏时一定要使音色十分均匀,手臂不可以抬得太高,手腕要放松,要用手臂的力量带动音乐的走向,落键时手型一定要保持住,弹奏琶音时一定要保证每个音的强弱对比,不能过强也不能太弱,具体要根据音乐的意境去表现;第二,根据鼓吹乐器进行改编。最具代表性的鼓吹乐器有鼓、唢呐、笛子等。对于这些乐器来说,难点在于对节奏的把控,还有对气氛的影响。比如,鼓是最基本的乐器,常常用来表现比较热闹的气氛,使用的节奏类型也比较广泛,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花鼓》就是一首根据鼓乐改编的钢琴改编曲,作曲家们用丰富的弹奏技巧和和声织体进行模仿,表现了欢乐的气氛;第三,根据弦乐器进行改编。具有代表性的弦乐器有京胡、二胡等。以二胡为例,为了在钢琴上模仿出二胡独特的音色,作曲家们运用了大量的倚音,在演奏过程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民族器乐和钢琴在演奏作品时都会用到装饰音——倚音,但民族器乐的倚音与钢琴中的倚音在演奏时有不同的表现手法。二胡的音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悲凉效果,所以,一些二度、三度的倚音能为营造悲伤氛围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创作方向

1.发挥想象力

以想象力为基础,加以情感的带动,是艺术创作最主要的方式。演奏者将自己的想象力与情感交融,诠释音乐的内涵,可以赋予乐曲生命活力,将艺术的魅力完美展现出来。当我们用钢琴演奏乐曲的时候,钢琴本身的音色是不具备流畅性的,但为了体现民族特色,我们就要通过想象力来弥补钢琴的这个缺点,运用弹奏技巧让钢琴的音色产生一种持续不断的错觉。比如,用钢琴演奏《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我们可以通过想象力对音乐的走向作一个带有叙事性的铺垫,每弹一个音符都仿佛在诉说着当时陕北地区的故事,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演奏者非常了解乐曲想要表达的乐思,才能将自己的情感与弹奏合二为一。

想象力与作品相互交融,可以使作品表达得更为贴切。演奏者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将作品的神韵展现出来,使听众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听曲子,也是在感受乐曲背后的故事,体会作曲家创造出来的音乐形象。

2.善于模仿

纵观中国的钢琴改编曲,许多作曲家都用到了“模仿”这一创作手法,这不仅是为了还原原曲的味道,更重要的是,这一手法是对我国民间音乐的继承和发扬。比如,钢琴上的颤音是为了模仿民族器乐唢呐的“花舌”;短倚音穿插在高音区,产生节奏性的对比,这是为了模仿唢呐中的鸟叫;连续的黑键刮奏,是为了模仿古筝的拨奏;小二度音程加半音,是为了模仿板胡演奏的滑音和颤音等。通过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感受用西洋乐器演奏民族音乐时的效果,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所以,中国钢琴改编曲在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成就,值得我们这一辈继续发扬光大。

三、结语

钢琴改编曲中的民族特色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神,为我国音乐艺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给广大听众带来了全新的欣赏体验。笔者选择研究中国改编曲中的民族特色是想让更多人认识到,音乐无国界,音乐文化具有非常强大的包容性。改编曲看似只是简单地对原曲进行再创作,但实际上,改编曲里的重新编配,添加新的音乐元素等,都是具有一定依据的,需要创作者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研究原曲的创作背景,才能很好地进行二次创作,这样改编出来的曲子才能和原曲的主题思想一致。总之,带有民族特色的钢琴改编曲有着中西文化艺术相结合的魅力,它将推动我国音乐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民族特色器乐陕北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民族器乐的传统与当代演释
我的大陕北
党建地图·陕北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
略谈器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
论维汉熟语的民族特色
民族特色是创意设计的灵魂
毛泽东转战陕北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