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珊珊,孙 凤,刘 莉
(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济南250011;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脑血管疾病[1]。若患有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则患者正常生活、学习及工作会受到严重影响,该病具有两大临床特征:较高的后遗症发生率及发病急[2]。临床症状表现为偏瘫、昏迷,此病因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脑栓塞、腔隙性缺血性脑卒中及脑血栓形成,以脑血栓形成最常见,在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疾病中所占比例高达60%[3]。当脑部血管被血栓堵塞,会引起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所对应区域的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性坏死,从而使相应的神经功能缺失。经抢救后,大多数患者生存率得以提升,然而大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如吞咽困难、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尿路感染、压力性损伤、吸入性肺炎等。与此同时,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生活能力,使其出现情志状态如抑郁、焦虑,使患者自信心受影响,从而降低依从性,对疾病康复非常不利[4]。所以,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高效的护理措施,对预后及康复意义重大。有研究报道,标准化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长期治疗,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缺血性脑卒中病情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5]。2020年11月1日~2021年11月1日,我们对10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中医情志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20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清楚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排除标准:①合并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②合并精神类疾病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60~77(67.87±1.92)岁。对照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59~78(66.92±1.7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工作人员指导患者病情监测、用药及饮食,出院后嘱患者复查。①日常生活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日常生活训练,评估患者咀嚼、吞咽功能;观察是否出现呛咳、损伤现象,若未出现异常现象,评估患者摄食行为,并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器具、食物进行训练。②肢体训练:指导患者卧床期间,使其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每2 h翻身1次,从而避免压力性损伤的发生。③步行训练:指导患者第1次开始步行训练时,先在床旁活动,再缓慢练习迈步、行走,每次锻炼时缓慢增加时间及步行距离;在进行步行训练时,家属或护理工作者需陪伴患者,以免摔伤,密切关注患者步态情况,及时纠正异常步态。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情志康复护理。首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为其答疑解惑。护理工作人员主动关心患者,积极沟通以取得信任;同时告知患者关于疾病相关的知识,特别是强调预后与精神状态之间的联系,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护理工作人员需及时回答患者的疑问,使其合理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提高舒适度;需全面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受教育程度,若受教育程度较高,护理人员可以详细解释相关知识,使其提高疾病了解度;若受教育程度较低,为保证患者能够有效理解,工作人员需用简单通俗的话语进行解释。其次,若患者出现情志状态如抑郁、焦虑等,鼓励患者及时宣泄并倾诉问题,通过邀请恢复较好者到现场解释治疗疾病和康复全部过程,从而提升患者治疗信心。若患者依赖心理较强,则引导家属多陪伴。最后移情异性,若患者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则通过多种形式如播放音乐、交谈,使患者转移对疾病注意力,并缓解情志状态。
1.3 评价指标 ①心理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不良情绪严重程度与分值呈反比,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抑郁程度越重或焦虑程度越重[6]。②护理满意度:采用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满意度与分数呈正比,包括特别满意、满意及不满意3个等级。护理满意度(%)=(特别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7]。③神经功能:采用神经功能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总分100分,其神经功能与分值呈反比,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神经功能越好,反之越差[8]。④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护理依从性及后遗症发生情况,其中后遗症发生率(%)=发生后遗症例数/总例数×100%[9]。
2.1 两组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2.3 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住院时间、护理依从性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住院时间、护理依从性评分比较
2.5 两组后遗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有后遗症3例(3.0%)、无后遗症97例(97.0%),对照组有后遗症28例(28.0%)、无后遗症72例(72.0%)。两组后遗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595,P<0.001)。
在中医方面,缺血性脑卒中被称为中风[10]。近年以来,我国老年群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不断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身心健康,通过有效、安全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1]。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及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平均寿命逐渐延长,社会越来越关注人口老龄化的健康问题,不仅关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12]。有研究表明,大部分老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目前,心理障碍已逐渐成为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13]。故做好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情志护理,对保证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意义重大[14-15]。以往工作者对护理模式的要求主要偏向生理要素,近几年逐渐转变为心理因素,更加注重让患者获得舒适感及心理满足。虽然大部分护理工作者逐渐意识到情志护理的重要性,但仍需改进,从而改善护理效果。情志护理是以人文关怀护理为基础,使患者康复护理依从性得以提升,使其感受到关怀,鼓励所有成员参加,在最大程度上使护理质量及患者自理能力得以提高,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护理依从性及后遗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优于护理前(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将中医情志康复护理运用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能够帮助患者改善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及神经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康复护理依从性,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