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梓宁,李 丽
(通化师范学院医药学院·吉林通化·134002)
《外台秘要方》于公元742年,唐代医家王焘编成。《外台秘要方》作为一部综合性医学方书,全书共四十卷,1104门,共6800余方。所载病种在唐以前的医学著作中,可谓最全最多。其中很多验方、经方、炮制方法至今仍应用于临床。本次研究是选取《外台秘要方》第二十六卷九虫方一首,五脏虫方七首,长虫方二首,蛔虫方九首,寸白虫方一十九首,蛲虫方六首,三虫方七首,杂疗虫方三首。对全方药味数、频率、药物炮制、制剂特点进行研究,并与现代相比较,为现代临床提供研究基础。
《外台秘要方》选取吴少帧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2019年4月第5次印刷)的书籍作为底本。对《外台秘要方》第二十六卷中治疗肛肠虫类疾病的文献进行疑难字修改,确保文献准确,并对治疗肛肠虫类疾病药物进行筛选、统计分析。包括全方药味数、药物频率、药物炮制、药物制剂。
将整理好的数据录入excel软件,制作表格建立数据库,其中高频率药物采用饼图的方法呈现,进行数据差异对比,最后建立完整的数据统计。
《外台秘要方》第二十六卷九虫方一首,五脏虫方七首,长虫方二首,蛔虫方九首,寸白虫方一十九首,蛲虫方六首,三虫方七首,杂疗虫方三首中治疗虫类疾病的药物数总共有138种。其中前4位的药物是芜荑,茱萸,狼牙,槟榔。芜荑在九虫方(1次),五脏虫方(2次),寸白虫方(4次),三虫方(1次),杂疗虫(2次)出现;茱萸在五脏虫方(4次),寸白虫方(2次),三虫方(2次)出现;狼牙在九虫方(1次),五脏虫方(2次),寸白虫方(3次),蛲虫方(1次),三虫方(1次)出现;槟榔在九虫方(1次),五脏虫方(1次),蛔虫方(1次),寸白虫方(2次),杂疗虫方(2次)出现。说明茱萸在治疗五脏虫使用频繁,芜荑在治疗寸白虫中较常使用,狼牙可治疗多种虫类疾病。详见表1。
表1 全方药物、频率统计
《外台秘要方》在治疗肛肠虫类疾病时,其中药炮制方法有熬、切、炙、锉、去(分离和清除非药用部位,可有去根去茎、去枝梗、去皮壳、去毛、去心、去核、去芦、去瓤、去头尾、去皮、足、翅、去残肉、去杂质及霉败品)[1]、碎、汗、炮(文武火炮、柳木炭炮)、烧(入瓶以火烧)、研。其中熬、切法使用最多。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提到“诸经方用药,所有熬炼节度,皆脚注之”的记述。“熬炼节度”指药物加热提炼,以“熬法”为首,可见“熬法”在中药炮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中,“熬”被释义为“干煎也,从火敖声”[2]。切法则包括切小块、切小段、切片(薄、中、厚)、切丝,一般药物切开,便于炮制,可使药材充分受热,有效成分更容易溢出[3]。详见表2。
表2 药物炮制统计
取前10味常用药将《外台秘要方》与现代炮制方法相比较。有2种药物,茱萸及芜荑不一样,其他药物炮制方法相同,详见表3。
表3 药物炮制方法比较
《外台秘要方》中制剂方法也较多,展现了当时中药制剂学研究已达到很高水平。治疗虫类疾病中共使用7种制剂方法,其中煮和酒法频次最多,位前2名。其中煮法,尤其是药汁煮,是一种传统的制药方法,不仅能降低药物毒性,改变药性,还能增强疗效[4]。酒制则具有升提的作用,能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增强药物行散,活血通络的作用[5]。《外台秘要方》与现代制剂方法相比较,详见表4。
表4 药物制剂方法比较
治疗肛肠虫类疾病中,使用最多的药物是芜荑,茱萸,狼牙,槟榔。芜荑现今入药甚少,茱萸未见对驱虫的报道,有待进一步研究。
3.1.1 芜荑
芜荑的基源植物为榆科植物大果榆的果实加工品[6]。是我国吉林省东北部科尔沁沙化地区主要树种。现在常用于防风固沙,园林绿化。因今人少得肛肠虫病,芜荑药品入药甚少,甚至已经绝迹。芜荑在《神农本草经》记载,“味辛,主五内邪气,散皮肤骨节中淫行毒,去三虫,化食”。三虫者,长虫,赤虫,蛲虫,即现代所说的蛔虫病、姜片虫病,蛲虫病,可见芜荑最初的功效是散邪驱虫。唐代《千金备急要方》中有14个处方中记录有芜荑,涵盖妇人方,诸风,伤寒,肺腑,肠痈,痔漏等方面,说明对芜荑有纵向和横向更深入的研究。在《外台秘要方》中,芜荑在九虫方(1次),五脏虫方(2次),寸白虫方(4次),三虫方(1次),杂疗虫(2次)都有记载,也证明芜荑对寄生虫疾病确有较好的疗效。是传统中药中的驱虫药,具有杀虫消积,驱虫安蛔的作用[7]。综合前人记述,现在认为芜荑主治各种肠内寄生虫、兼有治疗各类疮癣,还具有祛湿解表的功效。
3.1.2 茱萸
这里讲的茱萸就是吴茱萸,因产地为吴地的好,而得名的[8]。吴茱萸味辛、苦是临床常用中药,具有散寒止痛、助阳止泻,降逆止呕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可镇痛、抗炎、抗肿瘤、抗氧化,对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多个系统具有药理活性[9]《外台秘要方》中提到东行茱萸根单独或配伍使用可治疗五脏虫(肛肠虫钻入五脏内),寸白虫(现代绦虫),三虫(蛔虫、姜片虫,蛲虫)但现代研究未见茱萸根对驱虫的报道,待进一步研究。
3.1.3 狼牙
即现在所习用的鹤草牙[10]。现代研究表明,鹤草芽可治疗口腔白色念珠菌,马口头槽绦虫病,阴痒,锥虫病,古今相同。
3.1.4 槟榔
槟榔是一味传统中药,也是我国“四大南药”之首。味辛,苦。具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的功效[11]。大量研究表明,槟榔在驱虫、消食、醒酒、消炎、改善消化道功能、降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抗抑郁、抗病毒等方面均有药理作用[12]。槟榔对多种寄生虫都有抑制或杀灭作用,能兴奋胆碱受体,促进小鼠胃肠推进运动,抑制幽门螺旋杆菌,许兰氏黄癣菌,流感病毒[13]。古今相同,多用于绦虫病,蛔虫病,姜片虫病,虫积腹痛,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水肿脚气,疟疾。
《外台秘要方》中治疗虫类疾病时,炮制方法很多,体现了当时中药炮制加工的发展与成就。茱萸在《外台秘要方》治疗虫类疾病时是生用,现代研究表明吴茱萸富含挥发油,其中以吴茱萸烃和吴茱萸内酯为主,具有镇痛,镇静,抗菌等作用[14]。现今如果以制吴茱萸常用与生用相比其抗菌抗虫效果可能会减弱,待进一步研究。最先提出芜荑的炮制方法是“阴干”,后以“做酱食之”逐渐成为主流,《外台秘要方》中提出“熬”,熬法为干煎之法[15]。与所述不相同,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药物在经过熬、切、炙、锉、去、碎、汗、炮、烧、研,炮制后能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味、增强药物疗效、改变或增强药物的作用趋向、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便于调剂和制剂、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矫臭矫味,利于服用[16]。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更安全的保障。
中药制成适宜的剂型供使用才可发挥效用。外台秘要方中煮法列第一位,说明虫类疾病在唐代多数使用内服的方法。酒制剂可内用也可外用,例如取楝实,以淳苦酒中渍再宿,以绵裹内下部中,令入三寸许,一日易之。用法细致,可参考。蜜丸的方法排第三位,蜜丸的大小在书中也描述详细,蜜丸如弹子许,含一丸;蜜丸如梧子,以浆水下30丸;蜜丸如麻子大,以浆水下一合;蜜丸如小豆大,以浆水服一剂,跟药味药量有关。总之,《外台秘要方》治疗虫类疾病的药物制剂常以煮剂、浸酒剂、丸剂、散剂、煎剂、膏剂为常用剂型,可以看出中药制成适宜的剂型供使用,既可发挥长效作用,又可显著降低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且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增强了药物疗效[17]。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更安全的保障。
通过《外台秘要方》研究,发现治疗肛肠虫类疾病的药物以杀虫消积为主,药物多辛、苦,归胃、肠经,其中芜荑,茱萸是现代忽略的药物,有待于研究。炮制方法多用于熬法、切法,使药物有效成分更容易溢出。制剂方法则常用煮剂、酒剂方式,有效的提高药物疗效,得以发挥最大的功效用以治疗肛肠虫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