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斌 杨彩霞
是什么让学生对学校念念不忘?又是什么在引领学校发展?学校文化应是关键。学校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存在,却是学校提升凝聚力的“黏合剂”。宜昌市西陵区营盘路小学(以下简称“营小”)围绕“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办学理念,秉承“正心至和,励行尚美”的校训,以“做最美的自己”为校风,创建了“和谐于心、美丽于行”的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根植于学校历史。每一所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学校的历史,让文化生长在历史之树上,学校文化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2006年,营小成立之初,提出了创建“好习惯养成教育”特色文化;2012年,学校进一步提出打造“美的教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办学理念初步形成;2016年,学校又提出了追寻“充满阳光、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田园教育梦。回望历史,立足当下,为了更好地实现营小师生的教育愿景,2019年秋,学校决定重新提炼和明确营小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的根,在于历史与传承。结合学校实际,营小师生进一步确定了“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和美文化”理念,让学校成为传承文化、发展文化的地方。“和美文化”不但传承了学校建校以来积淀下来的良好文化精神,更连接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符合师生共同期待,符合教育未来方向。
在传承学校文化根脉、确定办学理念之后,“和美文化”的核心内容也随之明朗:办学目标是“让每一个生命充满阳光、充满生机、充满希望”,学校精神是“君子精神——玉成他人,成人之美”,校训是“正心至和,励行尚美”,校风是“做最美的自己”,教风是“求真,求实,求美”,学风是“向上,向善,向美”,教育愿景是“营盘学子——趣美、营盘教师——智美、营盘校园——雅美”。全体教职工参与对核心理念的解读,并在教师大会上展开大讨论,参与到对“和美文化”的思考和实践中。
每位教师对“和美文化”理念建构、学校章程修订、学校制度整理和编制都提出了个人意见和建议。经过商议与修改,学校最终形成了《“和美文化”理念册》《营盘路小学学校章程》《营盘路小学白皮书》等文件,让学校管理与发展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当文化汇聚到同一个方向,就有一种合力牵引着所有人朝一个目标奋斗,学校发展就有了“魂”,文化也就成了引领学校发展的力量。
学校通过充分挖掘“和美文化”的内在意蕴,引领全校师生,让“和美文化”在教育实践中丰富起来。
让孩子与“和美文化”融合,他们才能在学校有归属感。开学典礼上,学校以“和美”为目标,激励教师“求真,求实,求美”,鼓励学生“向上,向善,向美”。学校通过开展“五星评价”,每月评选“五星班级”,每班评选“和美少年”,树立行为标杆,让少数人带动所有人,明确符合“和美文化”的言行规范。教师集体创作的校歌《阳光向上》,处处体现着“和美文化”,在升旗仪式、研学旅行、校园活动上都能听到学生唱响校歌。孩子们称呼自己为“和美学子”,时刻鞭策自己阳光向上。
校园中,学生在美勤苑里播种与收获是一种劳动的动态美,图书角里营造出的是一种阅读的静谧美,雪松、桃花、翠竹的生长是一种生命的自然美。学生处处看见美,感受美,浸润在美好的环境中。
“和美文化”的落地需要每一个孩子亲身参与、感知和实践。“和美四节”让孩子们用喜欢的方式体验学校文化,提升体验感。
在“和美教学节”中,所有学科教师齐上阵,不同年段学生展风采,交流、聆听、辩论、领悟,师生共绽光彩。在“和美体艺节”中,不同的体育项目都能让师生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不同的文艺节目都能让师生震撼。在全员参与的节目中,师生展现出团结与拼搏的魅力。在“和美科创节”中,不同的设计理念引发同样的赞叹、不同的展现方式吸引同样的关注,学生在琳琅满目的科创作品中感受科学与创新的魅力。在“和美阅读节”中,不同的漂流读物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学生在浓郁的书香中体会到静心的乐趣。
全体学生在“和美四节”中张扬个性,每个人都有丰富的体验感。有孩子参与的学校文化才具有生命力。
“和美文化”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常实践的积累。学校社团活动成果颇丰,戏曲节目登上了央视大舞台,并获得省级奖。学生在各类科创比赛中连获佳绩,近500人次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这是成就感。学校正在努力争创“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这是成就感。“和美志愿服务队”用自己的行动实实在在地影响周围的人,这是成就感。
学校的建筑与环境设计也承载着学校文化,无声地影响学生。
目前,营小迁建工程已正式开始,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迁建后,我们也将遵循“和美文化”的理念,开辟“和美文化”长廊,打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和美”空间。学校设计了以“和美”为主题的校徽、校旗、校服、吉祥物以及各类文化标牌,营造“和美”氛围。正是在对新校园美好未来的规划中,师生对“和美文化”有了新的憧憬与期待。
有了文化就有了发展方向,教育也有了力量。好的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教育场所,让置身其中的师生能够得到文化的滋养,成长道路上留下学校文化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