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锦泉,何玉带,侯 倩
(1.肇庆市国有北岭山林场,广东 肇庆 526000;2.肇庆市国有林场管理中心,广东 肇庆 526000)
北岭山森林公园为肇庆市内的近郊森林公园,以肇庆市国有北岭山林场大路田工区的原有森林生态资源为依托建设而成。公园范围内存在林分单一、林木老化、稀疏、分布不均,林相、景观功能差,重点部位未改造的马尾松、杂树混交等问题[1]。故在不破坏林分结构、生态功能的条件下,选择以乡土阔叶树为主,速生与慢生树种,采取生态景观改造技术,营造生态景观改造示范林以提高北岭山森林公园的林分生态功能等级,改善森林生态景观,提升森林公园品味[2]。
2017年,改造地点位于肇庆市国有北岭山林场大路田工区31-3等小班,水基工区1-1、1-2、1-3、2-1等小班,坐标东经112°29′31″~112°30′6″,北纬23°6′43″~23°7′10″之间。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温21.5 ℃,大部分年份无霜冻,年均降水量1800 mm。土壤类型为花岗岩发育而成的赤红壤[3]。
以当地长寿的优势阔叶树种和生态环境保护功能较强的树种为主;且以当地近自然植被的建群种和伴生种为主。从肇庆当地地带性植被资源和引种成功的优良树种中,挑选出8个树种,株数约为2.5万株,其中红锥占比40%,米老排占28.7%,灰木莲及楠木各占8.3%,其他4个树种占1%。主要树种及特征见表1。
表1 主要树种及特征
3.2.1 林地清理
采用疏伐清带造林的方式,以条带状清理为主,带宽大于1.5 m,4 m一带,采用反坡穴状整地方式株行距为2.5 m×4 m,即密度为67株/亩,原林分保留50%左右的树木,穴的规格大部分为40 cm×40 cm×30 cm、50 cm×50 cm×40 cm种植,个别采用60 cm×60 cm×50 cm[4]。
3.2.2 苗木
两年生或三年生营养袋良种壮苗,正常造林苗木高度在60~80 cm之间,要求根系完整、健壮、叶色浓绿、顶芽饱满和无枝干断裂、无病虫危害。少量用于组团的景观美化树木可以使用高度大于 200 cm 的苗木,以便更快的取得理想效果。
3.2.3 肥料
无机复合肥(NPK>40%);每穴施放0.5 kg基肥,回土要求敲碎土团,清除石砾、树根和杂物;施肥回土一周后进行种植。
3.2.4 苗木栽植
在3~5月份雨季种植,透雨后阴雨期间栽植。块状、随机的配置方式,种植时将苗木置于穴中扶正回土压实,做到“苗正、根舒”,修筑与坡面成反倾斜台面,在种植面回一层3~5 cm厚的碎土,以防干旱失水和利于保水保肥,栽植深度比原苗木根茎部的土痕深约 3~5 cm。
(1)针叶疏林改造区(10.7 hm2):大路田31-3小班和31-5小班的6.2 hm2,以及水基工区1-1小班的4.5 hm2林地,林分以马尾松疏林为主,混有少数杂树和天然次生杂灌乔木,随机混交红锥、米老排、灰木莲。
(2)桉树和短乔改造林地景观美化区(4.8 hm2):水基工区1-3小班和2-3小班的林地。1-3小班原为桉树林地,伐后于年初种植土沉香、山杜英、火力楠、千年桐等,2-3小班在原有马尾松林下套种了少量米老排和枫香,是最重要的景观窗口,现块状混交凤凰木、紫荆、木棉、亮叶木莲[5]。
(3)碳汇林景观提升区(14.9 hm2):水基工区1-1小班东面部分和2-1小班林地,原为马尾松疏林地,近年曾套种部分阔叶树,主要有山杜英、米老排、藜蒴、枫香、红苞木等,为省碳汇林地。现混交红锥、楠木。
(4)针阔疏林景观改造区(16.3 hm2):水基工区1-2小班和2-2小班的林地,林分为马尾松和杂树混交疏林及天然次生杂灌乔木,现套种红锥、米老排。
2019年11月份对8个树种树高测量结果表明(表2),树高的指标都已达到合同要求,红锥、米老排和灰木莲的长势最快,增长幅度最大,两年时间分别增加1.98 m、2.76 m和1.96 m,其次为亮叶木莲,增加1.04 m,楠木、凤凰木增长高度分别为0.56、0.48、0.19,木棉增长情况不理想[6]。
表2 8个树种树高的测量结果 m
4.2.1 样地1树种生长情况表
原有林分为马尾松,带状混交红锥、米老排和灰木莲,这3个树种生长情况都表现良好,抽样调查指标超出预定,平均树高分别为3.20 m、2.67 m和3.19 m,较2017年分别增加2.45 m、2.07 m和1.96 m,成活率高、成林速度快,已有与原有林分形成复层林的趋势;本树种配置表现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但要注意的是,红锥和米老排、灰木莲的种植一定要处于林窗之中,需做好植穴周边植株修剪工作,以便这3个树种更好地生长、更快的成林(图1)[7]。
图1 样地1
4.2.2 样地2树种生长情况表
原有林分为2015~2016年种植的土沉香、千年桐、藜蒴、枫香、山杜英,千年桐和黎蒴分布范围较广[8]。中上坡块状混交凤凰木、紫荆,零星混交亮叶木莲和木棉,4个树种皆为大苗种植,凤凰木、紫荆和木棉苗高2 m,亮叶木莲苗高1.2 m。其中亮叶木莲树高增长情况表现不错,2019年的平均树高为2.59 m,较2017年增加1.04 m,亮叶木莲在下坡地带生长情况较好,当前未有开花;凤凰木和紫荆的成活率高,紫荆种植后第二年已有开花情况,花朵比较稀疏,暂未形成较大景观。此两个树种树高增长情况一般,2019年的平均树高为2.73 m、2.81 m,较2017年只增长了0.73 m、0.81 m,景观效果暂不明显[9]。木棉的生长情况一般,2019年平均树高2.86 m,较2017年只增长0.86 m,枝叶不繁盛,未有开花,景观效果不明显(图2)。
图2 样地2
4.2.3 样地3树种生长情况表
样地中原有林分为马尾松,2015~2016年混交有山杜英、米老排、藜蒴、枫香,项目混交红锥和楠木两个树种,2019年平均树高为2.7 m、1.86 m,较2017年增加2.01 m、0.56 m,红锥的树高增长超过2 m,生长表现不错,但较其他两个样地较差,楠木在林荫条件下生长慢,枝叶不够繁盛(图3)。
图3 样地3
4.2.4 样地4树种生长情况表
原有林分为马尾松、荷木等,项目混交红锥、米老排两个树种,2019年底平均树高为3.6 m和3.96 m,比2017年增长2.79 m和2.86 m,表现相当好,与其他几个样地相比较,生长指数最好(图4)。
图4 样地4
4.3.1 适生性分析
项目中的各树种造林成活率达95%,林分保存率90%以上,表明能适应示范林营建地点的气候。
部分地块郁闭度较大,苗木初期生长速度缓慢,后续推广时建议选择郁闭度不超过0.5的林地,或适度间伐、修枝后进行改造。
凤凰木、木棉、紫荆、亮叶木莲长势受坡度影响较大,中上坡因干旱、台风等原因长势一般;米老排、凤凰木和紫荆抗台风能力较弱,受台风影响较大,但因在林下套种,周边成林对台风有减弱效果,略微有些倒伏,情况不严重;以上树种种植时林地选择应选择低坡度、平缓地、背风区,与其他抗风树种混交[10]。
4.3.2 造林效果分析
对4个不同类型改造区进行了3年的抚育及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4.3.2.1 针叶疏林改造区造林效果
该改造区为马尾松混红锥、米老排和灰木莲,皆为速生树种,目前3个树种的平均树高已达到或接近3 m,逐渐形成复层林分,马尾松为顶层,荷木、火力楠等为第二层,红锥、米老排和灰木莲为第三层,景观效果逐步开始显现[11]。
4.3.2.2 桉树和短乔改造林地景观美化区造林效果
该改造区目前有树种土沉香、千年桐、藜蒴、枫香、山杜英、凤凰木、紫荆、亮叶木莲和木棉,其中千年桐和黎蒴的生长速度比其他树种都快,千年桐冠幅庞大,已经开花结实,每年3~5月份,满树的小白花已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项目种植凤凰木、紫荆、亮叶木莲和木棉还只有紫荆开有零星花朵,但整个改造区景观效果已开始显现[12]。
4.3.2.3 碳汇林景观提升区
该改造区目前有树种马尾松、山杜英、米老排、藜蒴、枫香、红锥、楠木,米老排和黎蒴生长速度很快,高度接近4 m,红锥树高超过3 m,逐渐形成复层林分,马尾松为顶层,米老排、黎蒴等为第2层,红锥、枫香等为第3层,楠木最下层,尤其是米老排的叶片宽大,树冠翠绿,夹杂在马尾松林中非常明显,景观效果已开始显现[13]。
4.3.2.4 针阔疏林景观改造区
该改造区目前有树种马尾松、荷木、红锥、米老排,红锥和米老排的平均树高都已接近4 m,尤其是米老排,部分植株已接近5 m,从远处看,郁郁葱葱的米老排间隔在马尾松林中,景观效果已然显现[14]。
通过研究,北岭山森林公园生态景观改造采用红锥、米老排、灰木莲、楠木、亮叶木莲、紫荆、凤凰木、木棉与马尾松林、桉树林等混交基本成功,4个模式树种配置都基本达到设计目标,其中以样地1、样地3和样地4的生长情况最佳,效果明显,目的树种米老排、红锥、楠木、灰木莲阔叶树混交模式是值得研究推广的林分改造模式[15]。
经过多年观察,原有疏林得到有效修复,林相景观得改善。林分由原来单一的针叶疏林初步形成了针阔复层林,在抵御病虫害及森林火灾方面得到有效改善,森林群落的稳定性逐步提高,说明应用此项生态景观改造技术可以提高森林的生物多样性,林分稳定性,明显增强林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改善森林景观,提升了北岭山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价值和景观品味。为肇庆地区乃至全省的疏残林、次生林和公益林改造起到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