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弘德学校 李艳春
历史学习对于初中生来讲,并不只是一种知识的学习,还是一种思想的成长,通过学习历史知识,能够充分借鉴历史的经验与感悟,并生成历史核心素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提高教学效率,加强教学质量。就当前来看,通过推动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综合水平的提升,还能达到思维思想、自主能力的提高,从而为学生的未来求学与发展打下基础。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内容为历史思维、历史意识与价值观念。其中,历史思维所指的是以再认识与再现历史事实的方法来解释并理解历史中的现象,了解历史的发展历程,据此建立对历史客体的评价和分析的素养;历史意识及价值观指的是在个人历史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凝聚与升华而生成的心理、观念与思维;历史知识属于学习过程中问题发现与社会思考的基点,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国家历史,生成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并树立民族自信。
历史素养充分地体现着民族精神与家国意识,是民族建设精神家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历史教育从实际的角度出发,通过培养学生的素养,帮助学生形成开放意识与世界意识。初中历史课程中囊括了历史的发展起源,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明。通过有效的教学,可以充分地培养学生历史素养,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发展与文化的多样性,汲取历史上文明创造的成果,并认识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性主题,形成宏观的视野与意识。
历史课程中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是极具综合性的,身为初中教师,要充分从学生综合素养的角度出发,不局限于知识教育,而是从历史教育的中心着手,实现学生综合培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从学生的以下几点能力着手,首先要具备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将课本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便于理解的内容,并通过语言叙述出来。其次要具备探究能力。初中历史教材中不能包含所有的历史知识,学生要具备探究能力,通过一部分历史知识探究整个阶段历史内容,并将知识内容系统化地理解,按照某种特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根据时间轴来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领会调用自己所学知识内容。再次,要有一定的研究态度。历史是一项需要不断研究了解的课程,需要学生们具备正确的学习态度。最后,学习历史知识对于学生宏观态度的培养有着良好的益处,让学生依据历史的事实来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提升历史学习水平。
在新时期下,素质教育作为初中教学中的核心内容,要立足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转变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开展素质教育。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品格与能力的关键内容,包含着学生的文化基础与知识底蕴,还有自主能力、社会参与等多方面,是学生未来求学与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容。
通过历史核心素养教学,不仅能够充分地发展学生的唯物史观,还能使其掌握思维的方法和角度,了解历史事件与时空间的关系,明确地区分历史解释与史实内容,站在历史的角度上看待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经过教师的有效引导,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能塑造健康、积极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所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既能满足当前素质教育要求,还能提升教学的质量,推动初中生健康成长,教师要充分研究课程教学现状,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构建现代化课堂,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从宏观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已经不仅是我国教育的重要问题,更是国家建设的关键内容。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我国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已经几近成熟,并着眼于研究如何开展核心素质教育的内容,旨在培育出多方面健全的青年群体,为国家做出建设贡献。此后,教学领域针对核心素养教育内容不断钻研,并收获了良好的效果。
当下大部分初中教育已经不再过于关注考试分数,并用考试分数来评判学生的综合水平,而是加强了对素质教育的注视,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活动、课堂实践等,来加大对学生思想、思维、品质的影响。但是结合目前状况来看,历史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培育中,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教师教学模式传统、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以及学生学习态度有待提升等,都成为提升素质教育有效性的重大阻碍。想要充分落实素质教育,不仅要积极探究实践路径,更要明确历史教学如何培养核心素养,在明确教学方向的基础上开展课堂实践,有助于切实改善历史课堂,提升素质培育的有效性。
想要有效实现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就要求教学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以学生为核心,树立素质教育的意识,抓住转变教学的理念,引导自主探究,以及丰富课堂教学模式等教育方向,融合多样的教学资源,使学生们通过更加充分的课堂实践有效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渗透,对初中历史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提升了要求。历史教师想要提升当下素质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充分夯实自身历史基础,实现知识水平的提升,与教学内容的拓展。在实际教学中,按照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融合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进行课堂教学。而想要改善这一问题,首要任务是转变教育的理念,改变对考试成绩过于重视的教学态度,提升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要以挖掘学生兴趣为目标,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目标开展课堂实践。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改善教学的现状,还能加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想要有效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局限的教材内容知识是无法满足的,尤其是针对初中学生来讲,初中历史教材中很多知识都是学生刚刚接触,以前并没有学习过的,且历史知识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历史课程并不只是一门简单的文化课程,而是了解中国文化、世界文化的实际开端,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能让学生体会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并树立正确的三观和思想。通过历史教学,还能有效培育学生的爱国思想,让学生们牢记历史,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的任务。
良好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教学实现成功。在传统历史教学背景下,教师所采用的多是单一乏味的教学模式,以课堂讲义、内容讲解、课堂背诵与抽查等方式来完成课堂学习。在这种问题下,学生不能产生对历史知识钻研的兴趣,缺乏历史意识,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水平,不利于对知识的掌握。如果学生长期处于这种模式,会严重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成长,对于初中生发育发展来讲非常不利,且影响深远。所以想要实现有效的素养培养,不仅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课堂理论教学,更要注重课堂形式的转变,提供综合性课堂,在保障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认识与价值观得到良好的提升。
历史是一门较为注重时序的课程,要具备较强的时空观念,在特定时空下对事物的发展进行分析观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生成历史思维,并根据时空的要素来加强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的紧密关联。教师的有效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历史知识框架,将分布在时空中的历史知识紧密地连接起来,从而进行系统化的排列,构成一个知识整体。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历史课程的特性为学生选择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时间轴、坐标系、思维导图等较为直观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大部分教师在实际课堂中都会选择使用时间轴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不但能够将古今中外的历史事件连接起来,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时空观念。尤其在同一历史时期中,在不同空间中发生的事件可以通过时间轴整理起来。教师要积极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们树立积极的时空观念,并鼓励学生构建自己的时间轴,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培养历史思维。如学习1919—1922年间的知识时,我国经历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重大事件。与此同时,在国外正经历着华盛顿会议、苏联成立一周年等的重大事件。教师可以将几个历史知识通过发生时间的前后,构建时间轴体系,优先画出一个时间轴,然后按照日期先后顺序填入,并根据日期来填写事件发生的时间。时间轴的绘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还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实现自主探究,构建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有效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点不在于学习历史知识,而是在历史知识的应用与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提升,并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历史意识,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求教师要具备历史意识,对历史有着独到的见解,并树立如何通过引导让学生生成自己的意识等思想。想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可以在课堂上应用多种教学方式,但是想要提升学生的历史意识,就要通过设问、解问的模式,让学生在锻炼中实现自我提升。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百家争鸣”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逐渐加深问题的层次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让学生在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进行深入的思考,并抒发自己的观点。经过有效的课堂互动,还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百家争鸣”这一课讲述的是百家中道家、儒家、法家等思想的代表人物和主张内容,以及论述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并阐述了儒家思想的由来和形成。在教材内容讲解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以及意义。同时,课程教学要求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们理解百家争鸣中儒家思想的形成,以及为什么会出现学术繁荣的现象等。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历史意识,教师需要通过逐步深入提问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意识,如问题1:百家争鸣时期中包含了多少学派,你最喜欢的学派是哪个?问题2: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学派,它的治国思想是什么?问题3:通过了解不同学派的治国之策,你认为哪个学派的思想最可行?问题看似非常随意,却需要调动学生在整堂课中所学的知识内容,由基础到提升,再到课堂的拓展环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历史意识,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历史是一门极具人文素养的课程,通过学习课程知识可以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想要挖掘历史知识的教育价值,需要充分扩充教育资源,丰富文化积累,并融合多种教学活动来拓展学生的历史眼界。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贞观之治”时,为了能够了解更加真实的李世民,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从“玄武门政变”到“贞观之治”进行透彻的理解,并分析李世民这一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性格、特点等。让学生们对唐朝的发展有客观的了解。同时,如果具备教学活动的条件,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文化馆、历史博物馆等场地进行学习,见识古典艺术与文学的发展,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历史知识。学生在参与班级活动或校外活动后,可以积累更多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内容的了解。教师要抓住教学的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挖掘育人价值等内容,让学生实现知识水平与核心素养的提升,为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基础。
随着素质教育的影响加深,初中历史教学不再局限于知识教育,而是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新颖的教育思想的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学课堂,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并实现历史思维、历史意识的培育。通过有效的教学,改善了传统课堂中单一固化的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了历史课堂的不断革新。教师需要明确的是历史的核心素养培育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活动,而是长期的战役,教师要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推动历史课程现代化变革,才能更加符合教学需求,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