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陈立莉
电视纪录片将真实生活作为创作素材,并通过适度艺术加工使真相更好地呈现,从而引发人们思考。电视纪录片具有真实性、纪实性、人文性和艺术性等特点,将生活中的意义进行揭示,并对永恒的价值进行总结。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纪录片面临全新的挑战。
纪录片要以创新为主,将创新精神始终贯穿于纪录片创作的全过程。提高创新能力,并且将创新手段与内容、题材和表现手法相融合。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调动各种力量,并加强区域合作,使题材类型更加多元化,以此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纪录片主要是以社会效益为首位进行创作的。纪录片要起到服务社会的作用,对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以及社会价值进行充分发挥,从而创造出富于思想性、艺术性及观赏性的作品。
新兴媒体的出现为电视纪录片的内容生产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优势,从而为内容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新的模式。但是,新兴媒体的出现也带给传统媒体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媒体融合时代下,电视纪录片要进行怎样的整合才能适应时代变革后的时代要求,从而实现内容的分众化以及差异化的传播要求呢?
媒体融合在内容生产上要不断提高内容的质量,从而满足用户的迫切需求,而媒体则要正视融合的实现,并对其问题进行解决,以达到可持续发展。新媒体具有交互性、便携性、数字化、网络化等特点,改变了信息传播环境以及方式,从而造就了新的媒介消费方式和新一代媒介消费者。在融媒体的环境之下,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也同样要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和“内容制胜”。但是,内容生产仍然要面临着新的变革方式,应彻底改变“我播你看”的传统模式,电视纪录片创作者要具有整合媒体资源和创新能力,在内容产品形式中不断地创新,挖掘内容产品的潜力,不间断地找寻内容资源及内容产品的新空间。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微信、微博和网络社区等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对任何人发布多媒体内容,以此改变了传统媒体信息单一的制作和传播模式。这也为电视纪录片的选题和素材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因此,媒体融合要利用和引导内容生产的提供者和传播内容,对生产内容的链条进行延伸,拓宽生产渠道。
融媒体时代,内容终端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新型终端具有多功能、全媒体、便携化和网络化等特点。微信、微博、视频号、短视频平台等应用的普及,使得用户随时能够接受内容信息,也使得内容生产有了无限的可能。内容集成由平面向平台化发展,内容传播由单向向多元化发展。在终端电子化时代进程下,媒体融合要和互联网、新媒体相结合,以多种终端方式对生产内容进行呈现。
电视纪录片是写意和写实的双重美,因为纪录片独有的美学建构和美学追问,具有国际化和本土文化的特性和传播美学的作品,被称为“生存之境”。电视纪录片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例如:《风味人间》是制作美食探索的纪录片。美食主要体现了人间温暖的烟火气。中国并不是美食的孤岛,国外美食也可以引起共鸣。在全球视野里对中国美食进行审视,呈现中国的美食的独特性,在历史演化过程中探究美食的流传和变化,对中国美食进行深度剖析,以此勾勒出中华美食大地图,在美食中展示中国民族特色和个性。融媒体时代的电视纪录片自然要将这一优良传统传承下去,在艺术方面对中华文明进行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因此,精品的电视纪录片在策划阶段时,要主动确立创作的文化取向,主要可以分为三种路线:
个性化路线:主要强调的是作者的精神寄托,追求艺术的原创。对于这类创作者来说,电视纪录片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事业。个性化路线的电视纪录片是针对未来的电视纪录片,而这类纪录片,对于整个人类和社会来说,是一种独特的影像资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时代路线:主要追求时代主流,这类纪录片以宣传为主,如选取一些重大历史节点的选题并进行展示,时代路线的纪录片具有两种功能,分别为诠释和追忆。而这两种功能相辅相成,从而为历史留下珍贵的影像记录。
大众路线: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迎合广大观众的需求,比较经典的纪录片为《见证》和《探索发现》等。大众路线的纪录片从选材上、策划上、创作上以及营销上都是满足人们的日常化需求,其所展示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大众普遍关心的时下问题,基于此,大众路线是电视纪录片创作的选题方向。例如,《风味人间》中的《山海之间》,主要以自然地理为主线串联跨国食材,大闸蟹、羊肚菌、火腿、奶桶肉、大黄鱼等,美食的镜头从中国到法国、再到西班牙,从内陆到海岸。呈现出海内外环境给予人民不同物产资源,当地人利用这些资源创造出美食。
围绕重大历史题材及节点策划选题:例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目标、庆祝建党100周年等。例如,央视纪录片《敢教日月换新天》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摄制,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以“敢教日月换青天”的志气、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始终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伟业。此外,对重点时间节点、重大活动以及重大战略进行深入创作。围绕弘扬革命文化、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的文化,着重做好纪录片的选题规划。对选题库进行丰富和优化,以此形成谋划、创作、播出和储备的创作生产新格局。
满足受众新时代文化需要,挖掘自然人文类热点选题:以“徽派纪录片”为示例,从《马钢战歌》到《远在北京的家》《我的小学》,再到《淮军》《大黄山》《淮河六章》《中国文房四宝》等,还有刚上映的《八月桂花遍地开》《大湾村的笑声》等,这些都是记录安徽人在江淮大地上辛劳耕种,这些纪录片创造出了一种“徽派纪录片”的品牌。这些优秀的纪录片作品充分地挖掘安徽具有独特特色的自然人文资源,专属打造出具有安徽独属的纪录片IP。
国际视角下选题:创作者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资源作前期调研和资料收集,做到正确认识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保持不迎合不固守的态度。纪录片的选题可以侧重中国文化的角度,尽可能消除文化之间的隔阂。例如,《行进中的中国》,讲述的是国际视角下鲜活的人物故事,以此来展现人类历史上这场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众多的脱贫攻坚战。
3.3.1 艺术性
电视纪录片在展示真实的事件的基础上,通常给人的感受是比较富有美感的,这就是纪录片的艺术性的特征。而制作者要达到富有艺术性特征的目的,则要做到写实和写意之间的平衡关系。一部好的纪录片是能过引发观众对于美的追求的,基于此,纪录片要以开放性为结构进行事件的叙述,同时要以封闭性为辅助,以最原始的美对问题进行提出,用感性的外衣来衬托出理性的追问。电视纪录片的审美取向主要为营造声像的奇观、挖掘情感世界以及探究哲理等。这三方面的内容相互之间呈现出逐层递进的关系。营造声像奇观是最基础的内容,主要任务是带给人们在感官上的刺激。
3.3.2 技术性
强化科技支撑。应推动5G、大数据、云计算、超高清、VR、AR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纪录片领域的应用。探索短视频、竖屏、互动、动画等跨形态应用的创新。
媒体融合时代,应加快推动纪录片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的融合传播,使线上线下联动、大屏小屏共振。电视纪录片的平台主要有播出平台和合作平台。做好平台管理的工作,在此过程中要确保传统平台的稳定性,例如,“徽派纪录片”,其传统播出平台有安徽卫视、央视广播电视台纪录频道、湖南电视台金鹰纪实频道以及上海纪实频道等,在此基础上,徽派精品纪录片逐渐拓展新的播放平台,如互联网视频平台。电视纪录片可以在互联网视频平台进行播出,比如爱奇艺、腾讯及优酷等。
媒体生态环境已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此期间,一些电视台进行了机制改革,但不应流于形式化。在组织机构方面,纪录片的创作平台可以包含创意设计部、前端采集部、后期融媒编辑部、产品运营部和技术研发部等,以此建立融媒体整体传播的组织框架。
电视纪录片团队的打造分为创作团队和营销团队。电视纪录片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自然要保证高品质的作品。而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团队必须是具有专、精、尖的团队精英人员,从而与国际和国内顶尖纪录片团队形成一种良性合作。除此以外,一部优秀的电视纪录片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良好的宣传团队和营销团队是必不可少的。“徽派纪录片”的创作团队有非常优秀的领军人物,也有新生力量,这样的团队形成了承接有序和传承的体系。团队的成员从选题策划、立项、拍摄及后期全流程的纪录片创作的宣传,创设了“徽派纪录片”的微信公众平台,以此增加其影响力。
品牌的打造是离不开精品节目的。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从选题、策划、拍摄、制作及播出中每一个流程的严格把控,以此确保拍摄出来的纪录片具有非常高的水准,才能创立出其独具特色的品牌,从而得到观众的青睐,进而得到市场资本的投入。
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电视纪录片要打造品牌,以此来吸引市场资本。目前,“徽派纪录片”的品牌影响力初步成功,已然吸引了大量的市场资本,例如,《紫蓬山》《天下徽商》《桐城派》等纪录片作品均由市场资本支持。随着徽派纪录片品牌的逐渐打造,品牌的市场资本之间形成了良性关系,从而使市场的支持更加有利电视纪录片。拓展播出平台。支持纪录片专业频道建设,鼓励各级电视台开办纪录片栏目。增加播出总量和黄金时段播出量。结合实际制定上星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纪录片的目标要求,强化激励机制,表彰鼓励先进,对标带动整体。扩大纪录片在网络视听平台上线份额,加大优质纪录片首页首屏推荐力度,设置专区,增加供给。
综上所述,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纪录片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特别是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及纪录片制作、传播和宣传等环节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纪录片应立足于创新,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