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雷 丁炎 吴鹏西 胡强 阮钧 王勇
夜尿次数增多是老年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病人最直观的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LUTS),常造成睡眠障碍,是就医最常见的原因[1-2]。近年来研究发现,前列腺组织弹性成像硬度可以反映BPH所致的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 BOO) 严重程度[3],但有关前列腺组织弹性成像硬度用于评价老年BPH病人药物治疗后疗效的研究甚少。本研究收集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接受单药α受体阻滞剂治疗的BPH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前列腺组织弹性成像硬度用于评价老年BPH病人夜尿增多改善效果的价值。
1.1 研究对象 入选2018~2019年>60岁的BPH老年男性,纳入标准:(1)总前列腺体积(TPV)≥20 mL;(2)夜间起床排尿次数≥3次;(3)未药物治疗过夜尿增多。排除标准:(1)使用利尿剂;(2)留置导尿管;(3)有前列腺、尿道狭窄手术或骨盆放疗病史;(4)神经源性膀胱疾病;(5)膀胱结石、尿道狭窄者。共136例病人入选,年龄61~88岁,平均(69.5±8.3)岁。经α受体阻滞剂治疗半年后,夜尿次数<3次为夜尿改善组,夜尿次数≥3次为未改善组[4]。本研究中所有病人均给予单药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片治疗,1次/d,每次0.2 mg,疗程6个月。
1.2 资料收集 治疗前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年龄、BMI、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 IPSS)、IPSS排尿症状评分(voiding symptom score, IPSSv)、IPSS存储症状评分(storage symptom score, IPSSs)、TPV、移行区体积(transition zone volume, TZV)、最大尿流率(maximum urinary flow rate, Qmax)、残余尿量(residual urine, PVR)、前列腺移行区组织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sonoelastography,SWE)等。
1.3 研究方法 应用法国声科公司的Surpersonic Aixplorer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型号SE 12-3,频率3~12 MHz,弹性模量量程0~70 kPa。病人取左侧卧位屈髋膝位,嘱病人放松、深呼吸,将探头缓慢插入肛门,首先灰阶超声测量整个前列腺和移行区的左右径、前后径、上下径,机器自动生成TPV和TZV。进入SWE模式,经直肠探头与直肠壁和前列腺接触,不可过度加压,每个切面至少稳定3 s再获取弹性图像,取样框直径3 mm,取样框应避免选择有前列腺结石和囊肿部位,在前列腺移行区测定弹性模量(Emean),连续测3次,取平均值。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AS 9.4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资料的t检验,多因素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价组织弹性成像硬度预测药物治疗老年BPH病人夜尿增多的价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改善组和未改善组一般情况比较 随访半年共54例(39.7%)病人夜尿改善,82例(60.3%)夜尿未改善。2组病人的年龄、TPV、TZV、Qmax和Emea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IPSS、IPSSv、IPSSs和PV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年龄、TPV、TZV、Qmax和Emean作为自变量,结果显示年龄(OR=2.837,95%CI:1.352~5.827)和Emean(OR=4.258,95%CI:2.065~8.710)是BPH病人夜尿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
表1 改善组和未改善组临床资料比较(±s)
表1 改善组和未改善组临床资料比较(±s)
组别年龄(岁)BMIIPSS(分)IPSSv(分)IPSSs(分)TPV(mL)TZV(mL)Qmax(mL/s)PVR(mL)Emean(kPa)改善组(n=54)66.3±4.125.7±2.915.4±4.29.7±3.86.1±1.135.2±8.315.2±6.413.9±2.540.4±27.937.8±6.3未改善组(n=82)74.9±8.6*26.2±3.518.1±5.711.4±4.66.9±1.936.7±10.2*15.9±7.0*12.8±2.4*45.7±25.446.7±9.9*注:与改善组比较,*P<0.05
2.2 Emean预测BPH病人用药后夜尿改善的价值 Emean预测BPH病人用药后夜尿改善的AUC为0.747(95%CI为0.628~0.852),最佳截断值为38.4 kPa,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14%、70.68%。
夜尿增多影响老年男性睡眠质量,是BPH病人的主要就诊原因[5]。BPH病人与正常人相比,胶原纤维、平滑肌细胞成分在增生的前列腺组织中明显升高[6]。前列腺部尿道受到周围前列腺组织的限制,在排尿过程中的顺应性取决于前列腺组织的弹性。前列腺增生后,腺体内部成分的变化引起前列腺组织弹性改变,导致尿道顺应性降低[7]。已经证实前列腺平滑肌上分布着大量肾上腺素能α受体,α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滞分布在这些区域的肾上腺素能α受体,松弛平滑肌,缓解病人膀胱出口机械性梗阻,减少排尿后的膀胱残余尿,提升膀胱功能容积,从而改善病人夜尿增多的现象[8]。与中青年男性相比,老年BPH 病人前列腺间质成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也支持了前列腺间质在BPH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α受体阻滞剂治疗有效组病人前列腺间质组织中平滑肌成分比例明显高于无效组,胶原纤维成分比例明显低于无效组[9]。人体不同组织器官存在弹性差异,发生病变时,组织内部构成的变化也会引起弹性的变化。付帅等[9]研究发现,前列腺弹性成像显示的组织硬度与组织中胶原纤维的含量呈正相关。本研究发现,用药后夜尿症状改善的病人前列腺组织Emean明显低于夜尿未改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是夜尿症状改善病人前列腺组织中平滑肌成分比例高,而胶原纤维成分低,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0]。Logistic回归分析也证实前列腺组织Emean较小的病人服用α受体阻滞剂疗效好,夜尿症状改善明显,前列腺组织Emean可能成为一个预测老年BPH病人应用α受体阻滞剂是否有效的指标。
本研究认为,老年BPH病人夜尿改善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年龄。既往有研究指出,75岁以上的BPH病人夜尿症状显著加重[11]。本研究结果也表明年龄与α受体阻滞剂改善BPH病人的夜尿症状效果密切相关,即年龄越小,夜尿改善越明显。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中也曾提出相似观点[12],认为当BPH病人早期出现夜尿症状时,即刻使用α受体阻滞剂干预,其改善效果更好。
本研究发现,前列腺组织Emean、年龄可作为α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BPH病人夜尿症状疗效的预测因素。年龄小、前列腺组织Emean<38.4 kPa,可以采用α受体阻滞剂单药治疗来改善夜尿增多。由于本组样本量较小,确切结论需由大规模、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