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简小年(新余市农业农村局) 戈定峰(新余市政府办 )
近年来,新余市围绕“作示范、勇争先”和“打造新时代‘五美’乡村”的目标,秉持“工小美”“农小美”的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提升农村功能化为突破口,狠抓农业农村发展硬任务,全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让“农小美”新画卷精彩绽放。
近年来,新余市不断完善政策架构,在《新余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框架下,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落实责任单位的同时,细化各领域工作举措,形成推进乡村振兴“1+N”政策体系。
强化组织推动,高位推进。新余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进行常态化的督导调研、巡查暗访,层层传导压力;市委农办牵头抓总,坚持“一月一调度、半年一通报、全年总排名”的工作态势和“报纸、网络、专刊全媒体曝光”的宣传攻势,统筹工作落实。加大投入保障,定期调度“农林水支出”和“土地出让收入优先支持乡村振兴支出”两大指标执行,全市“三农”领域公共财政投入连续7 年保持高增长,2021 年市财政投入“三农”领域资金达16.3 亿元。
始终把稳粮保供放在突出位置,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政策资源,毫不放松地抓实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流通、市场监管等各个环节,米袋子、肉盘子、菜篮子均超过省定工作任务。
据统计,2021 年粮食种植面积达153.34 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3 亿斤以上,同比增长4%,增幅列全省第一;生猪出栏达到89.95 万头,存栏达到51.78 万头,基本恢复到2017 年以来最高水平;完成蔬菜播种面积32 万亩,蔬菜总产量达56 万吨,其中新建设施蔬菜达7070 亩。
在防止返贫方面,新余强化监测帮扶,率先建立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识别监测对象577 户1389 人、消除风险389 户812 人,“四拓展四提升”经验做法获得国家、省乡村振兴局肯定,以专刊印发到全国、全省进行推广。
落实防贫保险,筹集社会资金3170 余万元,年度保险帮扶251 户366.69 万元。推动产业提升,新发展产业项目140 个,受益村集体220 个、脱贫户和监测对象4519 户;全市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10464 人实现就业,稳定超过2020 年就业人数;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实现年人均纯收入1.73万元和1.31 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0.3%、21.7%。
以贯彻落实蜜桔、牛羊水产两个“三十条”为重点,整合优化土地、金融、技术等普惠性政策,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帮扶及奖补措施,聚力打造优质瓜果、草食畜禽、特色水产等九大产业,推动特色产业不断优化品种、提高品质、创新品牌。
2021 年,全市以新余蜜桔、果冻橙为主的柑桔类水果面积达到31 万亩;牛、肉羊产量分别达到9.6 万头和3.6 万只,同比增长159%、130% ,创近年来最高增幅;水产品年总产达5.3 万吨,同比增长27.4%;食用菌产业方兴未艾,涌现出江西中田、蘑坊菌业等一批现代化企业,建成全省最大的双孢菇工厂化生产基地。全市共培育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25 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龙头企业年产值近百亿元。
一直以来,新余市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功能化提升,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首场硬仗,多管齐下、内外兼修,美丽乡村精彩“蝶变”。
高质量推进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村庄“七改三网”整治建设,重点打造“三线四片”美丽示范线,培育了4 个美丽示范乡镇、108 个美丽示范村庄,在出省率先实现全市建制县区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开展农村综合环境整治“60日攻坚行动”,累计拆除农村“空心房、危旧房、违章房”17.16 万栋,建设“菜园、果园、花园”518.6万平方米。农村生活垃圾全域实现第三方治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处理率达100%。建成“万村码上通”5G+村庄环境长效管护市级平台,农村人居环境常态化管护机制逐步形成。
聚焦重点领域,发挥改革“关键一招”的作用,一批力度大、成效大、影响大的农业农村改革举措在全国、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渝水区列为全国、全省乡村治理试点县(区),探索形成“党建引领、五力聚合”乡村治理模式和“两资清理”,实现乡村治理增能提效的工作经验,在《全国乡村治理动态》刊介推广。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凸显,率先在全省完成“整市推进”工作,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实现了县区“全覆盖”,全市累计成功交易338 笔,成交金额5714 万元,溢价794 万元,有效实现了农村集体资源的保值、增值。农村承包地确权工作成绩斐然,其中新余市渝水区获评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全市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交易活跃,土地流转率达63.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 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