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帅,吴琼,雷强,谈孝凤,杨文,周玉锋,孟泽洪*
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6;2.贵州省植保植检站,贵州 贵阳 550001
2020年间,贵州省余庆县松烟镇二龙村和湄潭县永兴镇中华村茶农相继反映,村里部分茶园发生茶枝间断性枯死的现象,枯死茶枝下部多见瘤状结节,不知何故。经过现场调查发现,枯死茶枝树皮粗糙开裂,且有木质部裸露腐烂的现象,是典型茶枝瘿蚊为害状(图1)。
在我国,为害茶树的瘿蚊有3 种,分别是为害茶树枝干的茶枝瘿蚊、为害幼嫩芽叶的茶芽瘿蚊和茶叶瘿蚊。茶树经茶枝瘿蚊(sp.)为害后,被害部常伴随腐生真菌侵染及其他蛀干害虫为害诱发溃烂,因此常称茶枝瘿蚊为“烂杆虫”。茶枝瘿蚊属双翅目(Diptera),瘿蚊科(Cecidomyiidae),主要分布于南方茶区贵州、云南、广东、湖南等地。
茶枝瘿蚊以幼虫于茶树枝干皮层下取食韧皮部和木质部为害,受害枝干树皮粗糙肿胀开裂(图1-A),逐年受害后被害部位不断扩大形成轮纹状凹陷伤疤(图1-B、图1-C),为害严重时树皮干枯脱落,木质部受伤腐烂,上部枝梢干枯死亡。通常以老龄茶园或管理较差、郁闭度较高茶园受害最重。
图1 茶枝瘿蚊为害状
茶枝瘿蚊成虫体纤细,暗红色。雌虫(图2-A)体连翅长2.8~3.0 mm,雄虫(图2-B)体连翅长2.6~2.9 mm。头小,复眼黑色,接眼式,无单眼;下颚须4 节。触角雌雄不一,雌虫触角14节,柄节、梗节短小,鞭节长圆柱形具短柄,柄状部位光滑,圆柱形部位两端稍膨大且环生长刚毛(图2-C);雄虫柄节、梗节短小,鞭节各节球形结节膨大,单结和双结膨大间隔排列,每一球结上环生长刚毛,共计26节(图2-D)。胸部背面隆起,有3 条棕褐色纵纹品字排列。前翅透明,密生黑色绒毛,周缘具5 个黄斑。足细长,黄、黑色相间。
图2 茶枝瘿蚊成虫
茶枝瘿蚊卵(图3-A)光滑,长椭圆形,白色透明,长0.27~0.30 mm,宽约0.10 mm,散产,有时几粒甚至几十粒不规则堆产。
茶枝瘿蚊幼虫蛆状,初孵时乳白色,半透明,初孵幼虫长0.31~0.35 mm(图3-B);渐变红色,老熟幼虫深红色,体长2.4~3.1 mm(图3-C),前胸腹面“Y”形胸骨片明显。
茶枝瘿蚊蛹(图3-D)长椭圆形,裸蛹,长2.0~2.3 mm,头胸部棕色,腹部红色。头顶具额刺1 对,腹部明显分为7 节。雌蛹足达腹部第五节,雄蛹足达腹部末端。
图3 茶枝瘿蚊
茶枝瘿蚊在贵州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或虫瘿中越冬,次年3月中下旬至4月下旬化蛹,3月下旬至4月下旬羽化产卵,4月中下旬卵开始孵化,后潜入枝干伤裂处皮下生活为害,直至11月份以老熟幼虫越冬。卵期约17 d,幼虫期长达1年,蛹期11~21 d,成虫寿命4~7 d。成虫多于傍晚起飞活动,寻找配偶,进行交配,交配时长约1 min,卵产于旧虫斑或其他伤口新生组织处,产卵时间每次6~8 min,单雌产卵量平均23.5粒。茶枝瘿蚊成虫于4月中、下旬有2次发生高峰,虫口发生受温湿度影响,气温较高和湿度偏低时活动旺盛。
冬管结束后,茶园行间覆膜,阻碍老熟幼虫入土越冬,次年3月上中旬收膜集中杀灭膜上幼虫和蛹;或3月上中旬春茶开采前,结合春季追肥,利用旋耕机等机械对茶行土壤进行翻耕,降低老熟幼虫存活率;依据被害位置高低,分别采用轻修剪、重修剪、台刈的方式从茶枝瘿蚊幼虫为害部位下方剪除受害枝干并将其清出茶园,以防控幼虫。
成虫羽化高峰期施药防控,于傍晚成虫飞行最活跃的时候,对行间及枝干喷施2.5%联苯菊酯乳油1 500倍液等防治成虫。
茶枝瘿蚊幼虫生长期长,生长环境潮湿,可喷施每克含400 亿个孢子的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375~450 g/hm,或每毫升含80 亿个孢子的绿僵菌可分散油悬浮剂600~900 mL/hm进行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