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培兰
(盐源县金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凉山 615000)
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的、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融资日趋成为提升企业发展的不可或缺、极为有效的手段。但从实际情况看,目前不少企业面临融资困难及融资风险,有的甚至导致企业日常经营运作、项目投资等难以正常开展。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财务环境状况不良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对此,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主进行优化调整和管理控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财务环境是指企业财务活动所面临的空间和时间的总和,包括外部财务环境和内部财务环境。外部财务环境包含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等因素,内部财务环境包含产权结构、经营情况、自身管理体制、对外合作关系和财务管理水平等因素。企业的外部财务环境是基本相同的,每个企业很难控制和改变,而内部财务环境却千差万别,通常企业通过自身的管理与协调,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予以优化调整、加以掌控的。
融资对于企业而言是一项重要决策,事先要厘清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融资的目的;二是企业自身资产状况、还款能力、盈利能力;三是资金需求量;四是资金使用时机;五是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六是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和规避措施。对于这些问题应当怎么把握、如何处理,企业财务环境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企业财务环境状况与其融资能力紧密相连,关系到企业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发展方向。企业要想更好地应对内部财务环境对其融资带来的影响,需要充分调查了解并研究分析,通过摸清自身运营、管理、发展等方面存在的短板不足,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针对性制定方案措施,提高自身适应财务环境变化的能力水平,有效解决融资过程中遇到的矛盾难题、推动企业良性发展。
产权结构是指企业的产权构成情况,即不同性质的权益资本所占比例及其相互关系,是企业治理结构的基石,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和绩效。产权结构复杂不利于市场建立对企业的信心,继而影响企业开展融资活动。比如,集团企业成立不同行业的下属企业,根据业务需要,将归集团企业所有的资产转移给下属投资公司监管,这就出现集团企业和子公司产权结构交叉、复杂的现象。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对企业进行财务风险评估时,会认为实控权归属划分不够清晰、开展评估存在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融资手续会较为复杂,且容易造成融资失败,即便融资成功也可能因为审批进度迟缓、耗费时间周期长,导致企业不能如期使用筹措的资金。
企业经营状况是其融资能力的晴雨表,也是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审批的一项重要指标,企业经营状况好、盈利能力强,往往更容易筹措到所需资金,也能够获得更大的融资额度。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进行融资时,银行一般会要求提供财务报表、现金流、销售发票、销售合同等能反映其经营状况的相关资料加以审核,只有满足相关标准条件,才能进入商谈贷款利率、签订贷款合同等后续环节,否则就会被拒绝提供相应资金。实际情况中,有的企业对成本管控不严,年初制定预算时预先把控难度较大,加上对公司实际需求缺乏充分考虑和精确测算,后续发现预算数据或者费用项目不合理时,也未及时调整处理、将错就错,最终很容易造成年度费用超支,严重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指标。有的企业为了分散经营风险、增强竞争力,通常会在主体的经营链条上增加其他业务、开展多元化投资,但受企业各类资源和实际控制人时间、精力、能力等方面限制,一旦投资尺度把握不好、超出自身承载区间,往往难以做到对经营主业和投资副业进行全方位兼顾掌控,造成顾此失彼、经营管理质效低下,进而发生主业绩效滑坡、副业持续亏损甚至彻底沦为空壳等问题,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很可能以企业主要业务经营状况差、不具备相应的债务偿还能力或者企业总体风险不可控等为由,拒绝批准融资或者降低企业融资额度,影响企业达成融资预期目标。
对诸如政治、经济、政策制度、法律规定等外部环境因素,绝大多数企业虽然不具备对其加以影响或改变的能力,但通过自身积极主动作为,往往是能够进行正向利用的。有的企业由于决策管理层财税知识重视不够、掌握不深,特别是对于政府关于相关产业的扶持政策、税收优惠减免政策等一些新法新规跟进学习不积极,不能很好地享受法规政策变化给企业运营发展带来的支持与便利。加上部分企业管理层自身思维认知和能力水平的有限,会造成与政府部门沟通不畅,做不到及时准确地介绍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困难需要,政府也就很难获知企业真实的发展现状和急切需求,长期下去企业要想获得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就不太容易了,企业的外在形象和市场口碑也会受到影响,发展建设、资源筹集往往也会付出更大代价。除此之外,有的企业在与金融机构合作时,缺乏长远的决策考虑和发展规划,既不清楚可以合作的金融机构都有哪些,也没有熟悉信任的合作伙伴,每一次合作都得从头来过,融资能力不强、效果较差。而且,在获得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后,对方会持续收集企业的经营数据、监测企业运转状态,目的在于稳妥做好风险防控。但一些企业提供的数据内容匮乏、透明度低,也不重视与金融机构进行有效沟通,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有的还不注意提前做好资金规划,不能按期支付融资利息,损害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关系,降低双方良好合作的可能性,对企业后续开展融资带来不利影响。
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低,体现在融资方面常见的是融资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有的企业在进行融资前,不组织融资团队或专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研究,比如制定融资方案、评估融资风险、审核融资可行性合理性等,而是单凭管理层的经验理解和主观判断作出决策,缺少科学实际的数据支撑,融资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存在短板,容易埋下隐患。主要表现为:一是对融资资金需求金额测算粗糙,贴合企业自身财务指标不紧密、专业水准低,筹集资金量过大或者过小。前者可能产生大量闲置资金,不仅会造成资金利用率低、经营指标下滑,还使自身承担上不必要的融资成本;后者则容易导致企业资金紧张,影响经营运转,甚至造成资金链断裂,对项目开展和企业发展带来严重后果;二是对融资审批流程、办理周期不清楚或考虑不周全,导致融资资金批准时机过早或过晚,对企业资金使用造成被动。比如,一个项目计划在7月份投入资金,结果资金在4月份就获批到账,时机上就显得过早,造成资源浪费,增加财务成本。而如果资金到9月份才能到位,时机上又太晚,企业可能需要另谋出路筹措资金,甚至影响项目推动、错失发展机会;三是对融资手段方式分析不透、运用不好,融资渠道单一。有的企业因为急于发展,在自身财务环境的制约下,过度关注眼前利益,对寻求新的融资方式意愿不强,习惯于简单选择银行贷款、商业信用等常用的债务性融资,造成融资方案与企业需求匹配度低、质效差;四是对办理融资会产生的费用了解不深、估计不足。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意味着需要承担一系列相关费用,比如抵押评估费、担保费、财产保险费等,有的企业只关注合同约定利率等主要指标,对因融资产生的其他费用不够重视,造成成本测算不合理等问题,影响融资决策和实际效果。
上述这些问题如果应对不好,不但达不到融资预期目的,而且很可能对企业运营和发展造成被动,甚至引发风险。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管理情况,优化产权结构,明晰产权关系,减少交叉持股等情况。比如,集团企业和下属企业的各项资产所有权及归属情况应该有明确的划分和界定,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尽量同步,如果存在监管关系,应当只负责代为管理,没有实控权。对此,要出具相关的资产管理办法,确保企业内部厘清产权结构关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另外,实施聚焦战略,对下属企业区别对待,比如,注销发展前景不好的亏损企业,转让发展前景一般、盈利能力弱的企业,合力支持发展前景好的企业。通过合理地优化调整,可以使主业更加突出、不良资产得到有效清理,为提升企业竞争力打下基础。
加强成本控制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内容,成本控制必须是企业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共同职责。这里的成本,包括生产成本、经营成本、销售成本及资本成本等。企业应提高管理水平,制定成本控制计划,年初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和经营情况,以部门为单位做好各项费用预算,审核通过后分配给财务部门执行,如果出现费用项目有新增或者预算超支情况,及时提醒超支部门,控制费用,如有需要及时调整预算,保证正常生产、经营的同时压缩成本。融资时资本成本的控制也很关键,不同的融资方式的资本成本不同,企业应对各个融资方案进行比较,选择使用资本成本较低的资金,做到尽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企业合理地加强对外合作还可以帮助自身树立良好的业界形象,增强社会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合作对象、潜在客户加以关注,这样的公信力和市场影响力毋庸置疑会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本。一是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对接,多学习了解新财经政策,及时获取对企业有利的信息,如产业扶持、专项补助、税收优惠减免、各种补贴等。企业应安排专人负责接洽,了解情况,若企业符合要求,及时享受。二是企业在取得资金之前,相关人员应与金融机构进行深入对接,明确企业目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好资金的运作规划和还款计划,让金融机构放心放款,达到企业与金融机构双赢的目的。企业在取得资金以后,应按金融机构要求,定期报送企业最新的经营动态与资金流向,严格履行还款计划,做到诚实守信。保持与金融机构有效的沟通,及时跟进最新的金融政策、融资方案,既要长期良好合作、建立好相互依存的关系,也要放开眼界走宽路子,和多类型、多家金融机构保持联络,以便于选择最好的政策、最优的方案。
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建立完备的财务管理制度,有利于财务工作的规范高效开展,其中包括投资决策制度、融资管理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风险预警制度等。以融资管理制度为例,可以采取组建专业团队,制定投资决策和融资方案,多部门联合把关的方式予以实现,既能增强各部门协作能力,又能降低风险。具体操作上,一是要合理预计资金需要量,预计资金需要量最合理的状态是,既满足经营发展的需要,又不会有多余的闲置资金。企业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很重要,可以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采用不同的预测方法,做到尽量准确预计资金需要量。比如企业在运营期,可根据生产经营计划,计算维持正常运转的资金需要量;企业在扩张时期,根据投资项目或扩张规模计算。资金需要量是融资的依据,企业应该把合理规划资金需要量作为实施融资规划的核心,高度重视并进行合理的预计与筹划。二是要把握恰当的融资时机,企业应该指定专人定期分析财务环境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有利或不利影响,综合考虑大额采购合同、大额销售合同等重要因素,对资金需求的各个节点进行分析评估,预测何时可能出现资金缺口,以此确定融资时机,保证日常经营运转和企业延伸发展的需要。三是要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选择融资方式是一项重要的财务工作,它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筹集资金,能筹集到多少资金、成本高不高,要权衡不同方式取得的资金数量、成本和风险,最终确定采取哪种方式。企业最常用的融资方式是向金融机构借款,这种方式可以为企业筹集到短期资金或长期资金,缺点是手续比较繁琐,成本偏高。企业可以用商业信用进行融资,也就是企业在商品、劳务交易中使用延期付款或延期交货的形式,两者的约定是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这是企业筹集短期资金的一种主要来源。企业可以与上游企业之间采用票据结算方式,这种方式能让企业占用一定额度的无息资金,从资金成本、操作流程来看这种融资方式比向金融机构借款方式优越。还有一种方式是保理融资,也就是企业在和下游客户交易时,对大额的应收款,可以找保理商先兑付,既能提前使用资金又让保理商帮助化解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单一的融资方式往往存在一定的弊端,为了更好地适应企业融资的需要,可以考虑多元化的融资,即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综合使用多种融资方式筹集资金,最大限度发挥各类融资方式的优长、提高融资效益。在此基础上,融资过程中还可以建立相应风险预警机制,针对相关财务指标设置预警红线,一旦企业内部财务环境触及财务指标红线,可迅速响应中止融资,防止突破企业承受能力。
财务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融资质量,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速度和质量。这就需要企业在优化产权结构、加强财务管理、增强盈利能力、畅通对外合作、严密风险防控等方面下足功夫,持续营造便于融资、成本适宜、风险可控的财务环境,为企业开展融资和更好更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