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秀丽 赵书宁
[摘 要]新时代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对于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凝聚世界各国人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团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也面临着世界政治中零和博弈、冷战思维、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影响国际社会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认同和正确理解以及我国关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阐释和宣传力度还不够大等方面的挑战。基于此,新时代大力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须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人类共同价值成为全球共识;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认同;加强传播能力建设,扩大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影响。
[关键词]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2)06-0010-0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诸多场合对全人类共同价值进行了多方面阐释。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1],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增进人类福祉,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世界胸怀和坚定信念。当前,客观分析和准确把握在错综复杂国际局势下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意义和现实挑战,不断探索完善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践路径具有重要价值,这将有助于全世界人民跨越意识形态差异,增进国际团结合作,携手应对人类危机,推动全球共同发展,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一、新时代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意义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关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建设美好世界的重要理念創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继承了中华文明中的优良传统,凝聚了国际社会长久以来达成的价值共识,承载着各国人民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愿景,蕴含着解决全球性问题的价值智慧。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各种重大风险挑战层出不穷的时代境遇下,大力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
当今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交流交锋愈加频繁和激烈,大力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有助于增强我国在世界价值观念领域内的影响力,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首先,“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深植于中华文明大地,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2],中华文明中亲仁善邻、兼爱非攻、协和万邦、天下为公等诸多处世理念和治世之道是全人类共同价值形成和发展的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可以向世界展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理念,能够为国际社会各类成员处理彼此关系、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提供原则遵循和方法借鉴,从而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球治理价值,提升其影响力和吸引力,助力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其次,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将进一步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具有国际视野、世界胸怀和全球战略眼光。近年来,中国不仅在发展经济、运用和制定国际规则等方面积极融入世界、加强与各国的互联互通,而且在思想文化层面与各国的交流也日益深入,同全世界人民一道追求和平、发展、平等、自由、民主、法治、人权等价值理念,实现了中国与世界在价值层面的贯通,从而有力地回击了某些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攻击和诋毁,展示了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最后,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将进一步揭露某些西方国家在全世界宣扬“普世价值”背后裹挟的输出西方价值理念和政治制度模式的战略意图,帮助全世界人民逐步看清“普世价值”的真面目,打破西方的话语垄断,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
(二)有助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3]460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区冲突时有发生,公共卫生、粮食安全、自然灾害、气候变化、难民问题等危机不断加剧。与此同时,固守霸权价值逻辑的某些西方国家无视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合理诉求,在国际上搞“新冷战”“脱钩”,实行单边制裁,使全球治理陷入困境,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成为大势所趋。然而“如果没有公认的共同价值观作为标准和约束,就很难建立有效的全球治理方式”[4]348。这呼唤一种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出场,来支撑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立足于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交往和相互依存、人类共同利益不断拓展的客观现实,是世界各国在参与全球化过程中表达的差异化价值诉求的最大公约数,始终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的权利和自由,主张世界各国不论大小强弱均能平等参与全球治理中国际议题的设置、国际规则的制定,倡导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在国际事务中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主张打破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下的利益分配格局,最大程度维护各方利益,从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今天,大力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将有力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进程,助力世界各国汇集各方力量,协同破解日益凸显的全球性问题,不断拓展全球发展空间,使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成果。
(三)有助于凝聚世界各国人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团结意识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5]5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第一次向世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多年来,随着各类国际合作项目的推进和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取得重大进展。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促使世界人民进一步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然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面临着价值分歧、国家利益纠纷等诸多挑战,现实中亟须一种能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接受的最具包容性的共同价值来凝聚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意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在把握历史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承认和尊重各国价值观差异的基础上凝练的各方广泛接受的价值共识,代表了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在处理自身事务以及对外交往中所遵循的基本价值规范,反映了各国人民强调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平等包容、对话合作,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的美好期许。因而,大力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可以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人类整体意识和团结意识,促使世界各国摒弃意识形态偏见,放弃狭隘的政治私利,携手维护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制定并遵循公平正义的国际规则,共同解决影响人类重大利益的问题,自觉维护和拓展全人类共同利益,不断满足全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新时代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面临的现实挑战
当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推进,世界范围内文明交流更加深入,这为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提供了宝贵机遇。然而,国际交往中依然存在的零和博弈、冷战思维、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影响着国际社会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认同与正确理解,此外,我国关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阐释和宣传力度还不够,这些都为大力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带来了挑战。
(一)世界政治中零和博弈、冷战思维影响国际社会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认同
“形势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二十一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时代。”[6]24当今世界,和平與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势不可当。然而,某些国家依然固守零和博弈、冷战思维,沿袭霸权逻辑,对除自身以外的其他国家尤其是对中国的快速发展感到十分不安,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在众多国际议题和国际事务中打压、遏制中国,对中国提出的有关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方面的具有很强科学性和价值意义的对策、建议、理念持不信任态度,甚至刻意无视中国在助力世界经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凭借其在全球舆论场域中的优势地位,在国际上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国强必霸论”“修昔底德陷阱”等论调,污蔑中国要谋取世界霸权。尤其是近两年来,某些国家将我国支持全球抗疫合作以守护人类生命健康的行动污蔑为扩大国际影响力的有意之举。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同这些国家的政治互信基础,影响了国家间关系的良好发展,而且引发了其国内民众对华不友好情绪,造成了其他国家对中国的认知偏差,误解了诸多中国倡导和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行动,从而加深了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疑虑,影响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认同。
(二)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影响国际社会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正确理解
“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7]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国家创造了千姿百态的文化传统,形成了人类灿烂的文明图景。而且,根植于特定民族历史的多元文化还蕴含着诸多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中国在充分考察多元文化世界的基础上,凝练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并充分尊重世界各国人民对全人类共同价值核心内涵的多样理解和实践路径的多元选择。然而,某些西方国家以其经济、军事、科技实力为基础,运用强大的传媒力量,长期在世界范围内输出本国的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政治理念,建立文化霸权,影响了世界多元文明共存和平等交流以及国际社会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正确理解。突出表现为某些国家将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念上升为“普世价值”,对外通过书报、广告、学术活动、影视作品、餐饮、旅游、国际贸易以及互联网在全世界进行渗透,甚至助推颜色革命,推翻他国合法政权,建立西方式的政治制度。“普世价值”在国际社会广泛传播,禁锢了部分国家人民的思想,使其丧失了对本国历史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的信心,将西方价值观奉为圭臬,从而影响了其对包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尤其是具有历史性、具体性和发展性的自由、民主在内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正确认识和自主探索。此外,国际上一些政治势力和学者,强调世界文明的差异性而非共同性,夸大文明差异在导致国际冲突中的影响,将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文明视为西方文明最大的挑战,特别是认为儒家文明影响下的中国在发展后将与其他国家产生冲突。这影响了世界多样文明的包容交流,忽视了中华民族历史与现实中对和平、发展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执着追求与践行,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国际社会对由中国这一非西方文明国家提出的包括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内的多种价值理念的曲解。
(三)我国关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阐释和宣传力度还不够大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之后,关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研究逐渐进入国内学者的视野。国内学者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具体内涵、基本特征、重要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普世价值”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阐释,为之后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资源借鉴,但从总体上看国内关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继续深入。此外,关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对外宣传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传播主体较为单一。长期以来,国家领导人、中国驻外大使、政府或者专业的对外媒体机构发挥着国际传播主力军的作用,而学术机构、普通民众、企业以及各类民间组织主动发声较少。这种多为专业权威的官方话语鲜有贴近生活的民间话语的局面,容易给国外民众造成中国传播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在进行意识形态输出的错觉和误判,从而降低国外民众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好感。二是相关国际议题设置能力还不够高。近年来,中国陆续参与或设置了有关民主人权、保护环境、减少贫困、文明交流等方面的国际议题,阐述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如2021年12月,中国举办了“民主: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论坛,500余名国内外嘉宾共同探讨民主的真谛,有力回击了美国在同时期举办的“搭‘民主’之台,唱过时冷战之戏”“假民主之名、行反民主之实”[8]的“民主峰会”。然而,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相关国际议题设置的力度和影响力相比,我国依然有一些差距。
三、新时代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践路径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契合时代进步需要,符合世界人民普遍期待,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和接受。基于此,当前需要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人类共同价值成为全球共识;需要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认同;需要加强传播能力建设,扩大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影响。
(一)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人类共同价值成为全球共识
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辅相成。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有助于凝聚世界各国人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团结意识,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互利共赢的国际实践将使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国际平台得以可视化、现实化,展现其时代价值和生命力并加以拓展完善,消除由世界政治中零和博弈、冷战思维引发的国际社会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误解误判,增进国际社会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认知和理解,推动全人类共同价值成为全球共识,从而取得有利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效果。
第一,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安宁。“和平是人民的永恒期望。”[9]中国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一如既往地支持文化传统、发展水平、体量规模各不相同的世界各国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团结世界上的一切进步力量,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和实施非法单边制裁的行径;坚持以对话协商弥合分歧、管控敏感问题,政治解决国际争端;加强与各国的沟通协调,呼吁各国超越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旧思维,放弃遏制对抗的政策选择,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不懈努力。
第二,坚持命运与共,维护世界安全与稳定。“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體。”[10]中国要切实遵守和贯彻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多样化、复杂化的安全问题;针对时有发生的地区冲突,充分尊重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劝促当事方开展务实对话协商,争取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此外,中国要继续发扬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与各国携手应对公共卫生、自然灾害、难民问题等人道主义挑战,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多方面的援助,为维护世界安全与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第三,坚持深化同各国的经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11]中国在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破解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要深化同各国的合作,为世界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如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增加优质商品进口,持续改善国内投资环境,欢迎国际资本在中国依法依规经营;不断完善保障对外投资的法律,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助力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快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以及全球经济复苏,推动全球发展事业不断向前迈进。
第四,坚持开放包容,促进世界文明和谐共生。“物之不齐,物之情也。”[12]我们要尊重世界各民族创造的文明,加强与不同文明交流对话,打破各国家、各民族交往的精神隔膜,激发世界人民交往的热情,凝聚起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共识;要始终保持包容精神,积极理性地看待世界各国在文化领域的竞争,虚心学习借鉴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在丰富的实践中总结的有益经验和创造的文化成果,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转化和发展,为世界贡献更多文明成就,实现世界多样文明和谐共生,不断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精神指引。
第五,坚持开展生态国际合作,保护全球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13]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要积极参与全球生态保护,呼吁各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14]130,积极行动兑现减排承诺,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科技创新,加快绿色技术研发,争取与各国在绿色基础设施、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推进;支持发展中国家提高在全球生态治理中的话语权,支持联合国在全球生态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争取达成一系列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议以指导各国生态治理行动、规范各国生态治理过程,不断完善全球生态治理模式,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呵护全世界人民的生命、价值和尊严,满足全世界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推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
(二)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认同
长期以来,各国的文化和价值观虽存在一定差异,但各国人民对于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追求是一致的。因而,要大力推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各国秉持包容精神,正确认识、理性对待、积极欣赏世界多样文明的价值与魅力,明确各国共同的价值追求,抵抗西方文化霸权和侵略,增进国际社会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认同。
第一,尊重世界多样文明,推动文化交流合作,逐步减少“普世价值”和“文明冲突”谬论对国际社会的不良影响。“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15]因此,我们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和世界各国文化独立性,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平等谦逊的态度,理解欣赏各国人民创造的千姿百态的习俗和文化,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类进步所必须具备的价值理念;要主动开展文明对话,积极与其他国家广泛开展在教育、科学、考古、娱乐、体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各国人民深化对彼此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政治制度、发展道路的理解,深刻认识到“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5]6“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16],增强自身文化自信,认清虚伪的“普世价值”背后的霸权本质,自觉抵制“普世价值”的渗透。与此同时,通过推动不同文明之间进行直接而有深度的交流,进一步帮助各国人民消除隔阂、误解和偏见,超越“文明冲突”的陈旧观念,理解当今世界文明多样发展、多样共存的基本现实,明确每一种文明都可以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智慧,从而增进对由中国提出的尊重文明差异和价值多元、符合各国人民共同追求、凝聚各方合力前行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解,形成对全人类共同价值核心内涵的合理性解释以及根据本国具体情况对全人类共同价值实践路径的不同选择。
第二,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国价值观,展示中国和平、发展、开放、包容的形象,在文明交流中增进国际社会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想了解中国,想知道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想知道中国人对自然、对世界、对历史、对未来的看法……想知道中国历史传承、风俗习惯、民族特性,等等。”[17]128因此,要用国外民众易于理解的话语和易于接受的方式准确讲述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历程,讲述中国在动荡变革的世界中,积极践行多边主义,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以及推动全球化朝着更加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等诸多与世界良性互动的故事,向国际社会充分展示中国始终身体力行地倡导和践行和平、发展、开放、包容、平等等价值理念,增进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认同。
第三,加强民间人文交流,推动实现民心相通,夯实共同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民意基础。“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18]510开展广泛的民间人文交流,有助于减轻世界各国人民因语言、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差异而造成的隔阂,实现心意相通,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国政府摒弃冷战思维、超越零和博弈,凝聚起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共识。对此,可以加大对熟练外语、通晓外国社会政治文化人才的培养以及扩大国内高校招收来华留学生规模,推动汉语国际传播,从而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语言互通;可以通过与各国合作举办文化博览会、民间艺术节、旅游推介活动以及互结友好城市等方式扩大民间交流;可以依托与其他国家的相关合作项目,加强项目建设人员、企业工作人员同当地民众的交流,互相感知和了解彼此的文化,促进世界人民友好往来。
(三)加强传播能力建设,扩大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影响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一个原创性话语。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专业对外媒体的阐释和宣传,全人类共同价值愈加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为进一步引导世界各国充分理解并同我国一道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需要加强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传播,扩大其国际影响。
第一,深化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研究。我国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要充分发挥理论研究的优势,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继续深化对全人类共同价值思想理论底蕴的研究,并结合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支持全球抗疫合作、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一系列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行动,有理有据、生动形象地解读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基本内容和实践价值,还要主动阐释全人类共同价值与“普世价值”在理论基础、关照对象、内在特性、重要意蕴等方面的差异,澄清有关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误解。与此同时,重视从哲学、伦理学、国际政治等视角分析全人类共同价值,不断拓展全人类共同价值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奠定对外传播的基础。
第二,建立多样化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传播队伍。我国要继续发挥驻外大使、政府或者专业对外媒体机构在对外传播中的作用,确保全人类共同价值对外传播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要重视青年学生、企业等在对外传播中的作用,提高全人类共同价值对外传播话语的温度和亲和力;要充分发挥海外华人华侨在对外传播中的积极作用,他们对祖国有着深厚情感,对全人类共同价值有着广泛认同,对国外民众的文化环境、政治立场、生活习惯、媒体喜好、话语禁忌有着充分了解,因而更易于将全人类共同价值与西方文化中进步的内容相结合,以国外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表达,使关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话语“接外国的‘地气’、顺外国的民心”[19],增进国外民众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解。
第三,主动设置有关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议题。我国政府、智库机构要积极谋划、科学设置有关全球经济复苏、世界贫困治理、应对气候变化、探讨民主真谛、尊重和保护人权等国际热点议题,邀请国内外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青年学生直接对话交流,向国际社会充分阐释其中所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同时,针对某些国家或学者因意识形态差异和对中国的认知偏见而形成的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误解以及对中国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行动的质疑甚至歪曲,要敢于发声、积极回应,如有理有利有节地驳斥某些国家以自己的标准对我国民主、人权事业进行的无端指责、污蔑和攻击,揭露其借“民主”“保护人权”的幌子,干涉他国内政,搞意识形态对抗,在世界制造分裂的阴谋,消除国际社会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质疑和误判,引导国际社会客观公正地看待、理解全人类共同价值。
第四,丰富全人类共同价值传播的方式方法。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影響了人员大规模跨国流动、线下交往。因而,我们可以继续发挥电视、广播、报纸、书籍等传统媒体的作用,并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报纸、书籍的数字化转型,传播有关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研究成果;可以依托发达的互联网技术,积极搭建线上交流平台,如举办线上会议论坛、新闻发布会,与世界各国政党、政府、媒体、智库、民间组织等进行“云交流”,最大程度拓展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传播范围;可以在国外民众普遍关注的新闻媒体和普遍使用的社交媒体上推送制作精良的文化产品,间接传播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不断扩大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影响。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着眼于维护全人类共同和长远利益,超越了国家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的分歧,反映了人类不同文明所广泛认同的价值理念的最大公约数。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我们要坚持胸怀天下,大力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激发全世界人民的团结意识,凝聚全世界人民的思想共识,引领世界各国求同存异,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在国际事务中团结合作、权责共担、互利共赢,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1).
[2]温林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底蕴[N].光明日报,2021-10-19(6).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4]蔡拓,等.全球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5]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6]习近平谈“一带一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7]习近平.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视频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21-04-21(2).
[8]求是网评论员.“民主峰会”:一场美式闹剧[EB/OL].http://www.qstheory.cn/wp/2021-12/11/c_1128153284.htm.
[9]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3-04-08(1).
[10]习近平.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22-04-22(2).
[11]习近平致信祝贺“纪念《发展权利宣言》通过三十周年国际研讨会”开幕[N].人民日报,2016-12-05(1).
[12]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4(2).
[13]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29(2).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15]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9-05-16(2).
[16]习近平.加强政党合作 共谋人民幸福[N].人民日报,2021-07-07(2).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9]张宏志.以中国论述说服世界——关于构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思考[J].党的文献,2017(4):19-24.
责任编辑 宋桂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