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园园,张育清,沈伟,殷庆,徐方伟
(安庆市中医医院,安徽 安庆 246001)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 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是由于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临床可表现为口渴、多饮、多食、以及小便增多。若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出现多系统损害,如心脑血管意外、视力损害、肾脏病变、糖尿病足等。中医是中华民族与疾病不断斗争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形成发展了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外治等多种治疗手段,具有简便廉验的优点,且安全性高。本文通过采用中药内服联合穴位贴敷中医综合治疗方法,探讨其对气阴两虚型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中医证候等方面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从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我科住院病人中,选取60例2型糖尿病证属气阴两虚的患者,其中女性患者29例,男性患者31例,年龄29~74岁,平均(57.32±9.93)岁,病程0.1~24年,平均病程(4.08±3.65)年。随机将60名患者分为治疗组(中医综合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西药组)3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中 T2DM 诊断标准[1]。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如性别、年龄和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本试验方案均经患者及家属签字知情同意。
1.2.1 诊断标准
依据《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诊断标准[1]。典型糖尿病症状( 如烦渴多饮、多尿,多食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加上随机静脉血糖≥11. 1mmol /L 或空腹血糖(FBG)≥7. 0 mmol /L 或葡萄糖负荷 2 h 血糖(2FPG)浓度无典型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确认≥11. 1 mmol /L。
1.2.2 中医辨证标准[2]
气阴两虚证诊断标准:主症为口干咽燥、倦怠乏力,次症为多食易饥、口渴喜饮、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溲赤便秘,舌红苔薄,脉细数无力。
1.2.3 纳入标准
所有纳入的病例均需符合以下条件:①符合上述中医证候及西医疾病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岁~75岁之间。
1.2.4 排除标准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纳入本临床试验:①不符合上述西医疾病诊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患者。②合并有心脑血管、消化、泌尿、血液系统等严重疾病患者。③年龄小于18岁,及大于75岁以上的患者。④孕乳期女性患者。⑤有严重精神类疾病患者。⑥其他因素不能完成临床试验者。
两组均采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加味白术散(主要组成:黄芪20g,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山药20g,木香9g,天花粉12g,葛根15g,丹参15g,甘草6g)治疗。30天为一个疗程,连服一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同时治疗组予以穴位贴敷治疗:予以茯苓、白术、天花粉、丹参等分为末,调和成泥,取适当药泥,贴敷于脾俞、肾俞、胰俞、胃俞、足三里,每日1次,每次4小时,1周2次,30天为1一个疗程。需注意皮肤情况,避免过敏、破皮、感染。
检查患者FPG、2FPG、HbA1C等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观察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积分的变化。
(1)中医证候积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量化中医证候积分,按无、轻、中、重程度分别记为 0、2、4、6 分,分值越低说明症状越轻。(2)血糖水平:观察HbA1c、FPG、2hFPG下降水平。(3)观察有无低血糖,胃肠道反应、肝肾损伤等不良反应。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不良反应,无脱落病例,故最终统计病例治疗组为30例,对照组为30例。
治疗后,两组HbA1c、FPG、2hFPG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bA1c、FPG、2hFPG情况比较(±s,n=30)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bA1c、FPG、2hFPG情况比较(±s,n=30)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FBG(mmol/L) 2FPG(mmol/L) HbA1c(%)治疗组 治疗前 11.89±2.78 18.04±3.87 8.09±1.59治疗后 6.34±0.79* 8.02±1.11* 6.24±0.85* 对照组 治疗前 10.59±3.14 16.41±4.51 7.58±1.93治疗后 5.92±1.01* 8.82±1.11* 5.85±0.8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比较(±s,n=30)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比较(±s,n=30)
注: *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口干咽燥 倦怠乏力 多食易饥 口渴喜饮 五心烦热治疗组 治疗前 4.33±1.39 3.87±1.38 4.33±1.18 4.40±1.22 3.53±1.35治疗后 1.80±0.80* 1.33±0.95*△ 1.73±0.69* 1.73±0.69* 1.40±0.93*△ 对照组 治疗前 4.13±1.47 3.27±1.43 4.13±1.04 4.13±1.16 3.47±1.38治疗后 2.07±0.64* 2.13±0.90* 2.00±0.52* 2.07±0.64* 1.87±0.90*
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在改善倦怠乏力、五心烦热方面更优于对照组(P<0.05)。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内分泌疾病,近年来,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以及不恰当的生活方式,发病率逐年攀升,已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若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水平,可累及机体各个系统,引起一些列的急、慢性并发症。2型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其基本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素问·奇病论》中论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可见本病多由长期过食肥甘厚腻,致使脾胃受损,脾胃运化失司,伤阴耗液,发为本病。消渴日久,久病入络,导致血脉瘀滞。后期可并发雀目、疮疖痈疽、中风偏瘫、水肿等危重情况。
张育清主任,安徽省名中医,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在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方面颇有建树。张主任认为本病多由先天不足,后天饮食不节所致,其中脾胃亏虚,气阴两虚贯穿疾病始末[3]。加味白术汤是张主任在长期临症上总结出来的经验校方。是在七味白术散的基础上加味而来,主要由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木香,葛根,天花粉,丹参,甘草构成。方中黄芪,归肺脾经,功能补气、生津。试验研究表明[4],黄芪多糖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餐后1h血糖,其机制可能与其能抑制α-淀粉酶的活性有关。党参功能健脾益肺,益气、止渴。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5],党参对机体免疫系统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具有降低血脂及血糖的功效。白术功能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有研究表明[6],白术多糖能有效降低自发性 2 型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其机制可能与白术多糖可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利用率,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茯苓功能健脾渗湿,养心。茯苓复合提取物能有效降低 T2DM 大鼠空腹血糖水平,调节紊乱的脂代谢,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胰岛素抵抗[7]。山药又称薯蓣,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中药。功能补益肺脾,益精固肾。现代研究表明[8],山药及其功能成分具有良好的降糖作用,且全山药效果尤甚。木香归脾、胃经,功能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现代研究表明木香可能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从而减轻胰岛素抵抗,进而起到降血糖的作用[9]。葛根有生津止渴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葛根药对可降低血清 IL-6、TNF-α 水平,调节 AMPK 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进而减少肝脏糖异生、增加肝糖原合成,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β细胞损伤,从而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10]。天花粉味甘、微苦,性微寒,功能清热泻火,生津止渴。动物试验表明天花粉原液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水平[11]。丹参功能活血通经祛瘀,清心除烦。消渴日久,可出现血脉瘀滞,是各种并发症发生的根源,丹参可活血祛瘀通络,能有效缓解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速度或者严重程度。丹参多酚酸盐B是从丹参中提取的一种水溶性酚类化合物,试验表明,其可通过提高 Bax 的表达及降低 Bcl-2 的表达,从而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及改善其认知功能[12]。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奏健脾益气,生津止渴之效。
穴位贴敷是一种中医外治疗法,是基于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腧穴-经络理论,选择特定的穴位,并采用相应的药物进行贴敷,药物通过对穴位的刺激,从而达到调节脏腑阴阳的作用,且药物经过皮肤吸收后,通过细胞间质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避免了首过效应,大大增加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更好的调节机体内环境,增强机体免疫力[13-15]。脾俞为背俞穴,具有健脾、和胃的功能。胃俞为胃之背俞穴,功能和胃健脾。胰俞作为胰腺的腧穴,功能养胰健脾,调和肠胃。足三里为胃经合穴,胃之下合穴,能和胃健脾。肾俞是肾脏的背腧穴,具有双补肾脏阴阳之特性。五穴合用,同时配合中药,功能健脾和胃,滋阴生津之效。本研究结果显示,加味白术汤联合穴位贴敷能明显缓解患者中医证候,且在改善患者乏力、五心烦热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中药联合穴位贴敷治疗2型糖尿病证属气阴两虚患者,不仅能降低患者血糖水平,进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还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且安全,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