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

2022-08-20 02:23张雨鑫吴晓华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17期
关键词:拖拉机农业机械劳动力

□文/ 张雨鑫 吴晓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大庆)

[提要] 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对于粮食生产及其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并直接影响到粮食产量以及农业经济效益。研究粮食主产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现状及对策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比2010~2019年中国13 个粮食主产区的农业机械总动力、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单位面积农机总动力、人均农机总动力和主要农业机械数量等5 个指标,分析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现状,研究发现当前在粮食主产区仍存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均衡、农业劳动力制约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机数量不足和农机具配置不尽合理等问题。对此,提出对策建议。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出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并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尽管国家已采取许多措施保障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但由于各地区自然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原因,当前中国粮食主产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依然存在。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国粮食主产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现状进行评价并比较分析各地区的发展差异,从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诸多因素出发,提出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且平衡发展的有效对策,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农户收入。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目前已有诸多学者对于农业机械化展开了研究。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因素方面,有学者研究发现,耕地经营规模、农业劳动力以及劳动力成本等因素会显著影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同时农业劳动力转移可以促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在平原地区表现更加明显;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深入,有学者认为购机补贴会影响到农户购机行为,并且也会逐渐增强对农机作业服务市场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崔思远等(2018)的研究结果显示,对农机化水平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耕地条件、农机合作社数量和农机推广人员数量等;Aryal et al.(2019)认为,劳动力非农务工或外出就业对于农业机械化有影响,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劳动损失效应有利于促进农户采用农业机械替代劳动力;姚成胜等(2021)研究发现,地形起伏是影响主粮生产机械化水平的第一要素。有学者认为,农业机械化及其相关服务对于粮食生产有重要意义,胡祎等(2018)的研究发现,农机服务的充分利用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周振等(2019)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显著促进粮食产出;宦梅丽等(2021)运用超越对数SFA 方法估计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发现,农机服务可以显著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评价上也形成了多种体系,刘丽敏等(2013)对金华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时,将评价体系分为作业体系、综合保障能力和综合效益水平三部分;卢秉福等(2015)将衡量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指标分为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指数,并对比分析了三者的差异;严中成等(2018)的研究中将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方法归纳为农业机械化指数、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和发展水平四种方法,并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劣之处。

一、农业机械化水平现状分析

结合中国13 个粮食主产区的数据可得性以及本文研究目标,在此选取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单位面积农机总动力、人均农机总动力和主要农业机械数量等5个指标进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现状分析。

(一)农业机械总动力。如图1 所示,经过10年的发展,在中国13 个粮食主产区中,有3 个地区农机总动力有所下降,分别为河北、山东和江西,其中河北下降最多,约为2320.58×104 kW,江西下降最快,年均增长率为-4.58%,在2019年为13 个地区中最低。虽然山东农机总动力有所下降,但仍位于13 个地区中的首位。(图1)

图1 2010年和2019年农业机械总动力变化对比图

除河北、山东和江西三省外,其他10 个地区的农机总动力均有所上升,其中黑龙江增长最多,约为2622.79×104kW,吉林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为6.1%;辽宁增长最少,约为105.23×104kW,河南增长最慢,年均增长率为0.17%。辽宁有小幅增长,但投入的农机总动力在2019年位列13 个地区中最后一名,山东虽有下降,仍为农机总动力投入最高的地区。

(二)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该指标是指在耕种、播种和收获等三大农业生产环节中使用农业机械的面积占总面积的比值。当前广泛使用农业部公布的方式来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综合机械化率=0.4×机耕率+0.3×机播率+0.3×机收率 (1)

其中:

通过图2 可知,13 个粮食主产区的综合农业机械化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吉林增长最多,约为29.01%,四川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约为11.84%;黑龙江增长最少,约为7.2%,同时增长速度也最慢,年均增长率约为0.86%。(图2)

尽管黑龙江的增长量和增长速度均为13 个地区中最低,但在2010~2019年,黑龙江的综合农业机械化率均为全国最高,始终保持在90%以上。四川虽然增长速度较快,但综合农业机械化率仍为13 个地区中最低,约为36.91%,这表明该省的机耕面积、机播面积和机收面积远不如其他12 个地区,在农业机械的使用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单位面积农机总动力。单位面积农机总动力可以消除播种面积的影响,更具有区域可比性,公式为:

与农业机械总动力变动趋势大致相同,河北、山东和江西的单位面积农机总动力依旧呈下降趋势,同时河南也有略微下降,其中下降最多的是河北,约下降2.66kW/hm2,下降最快的是江西,年均增长率约为-4.72%。(图3)

图3 2010年和2019年单位面积农机总动力变化对比图

除以上4 个地区外,其他9 个地区单位面积农机总动力均有所上升,其中湖南上升最多,约为2.19kW/hm2,黑龙江上升最快,平均每年上升约4.9%;内蒙古上升最少,约为0.23kW/hm2,同时也是上升最慢的地区,年均增长率为0.61%。

单位面积所使用的农机总动力越多,则证明农业机械发挥的作用越大,河北和山东虽然该项指标有所下降,但仍远高于其他11 个地区,这表明河北和山东在有限的耕地上投入了较多的动力,农业机械在这两个地区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四)人均农机总动力

从图4 可以看出,河北和江西人均农机总动力有所下降,江西下降相对较快,平均每年下降约2.14%,河北下降相对较多。除河北和江西,其他11 个地区均有所上升,其中,黑龙江上升最多,同时也是上升最快的地区,平均每年上升10.26%,在2019年位于13 个地区的首位;辽宁上升最少,同时也是上升最慢的地区,平均每年上升0.44%。(图4)

图4 2010年和2019年人均农机总动力变化对比图

人均农机总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农业劳动力的替代。通过此项指标大致可以看出,在2019年,黑龙江对于农业劳动力的替代程度远高于四川。

(五)主要农业机械数量。如图5 所示,仅有湖南一个地区大中型拖拉机和农具配套比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极小,约为0.03,其他12 个地区均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其中,吉林下降幅度最多,约为1.74,四川下降幅度最小,约为0.03。由此可以看出,大中型拖拉机的配套农具数量在一些地区可能无法满足农业生产使用,存在数量短缺的现象。(图5)

图5 2010年和2019年大中型拖拉机和农具配套比对比图

大中型拖拉机和小型拖拉机的作业效率有明显不同,一个地区的大型拖拉机数量越多,则作业速度越快,但由于地理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差异,不是所有地区都适用于大型拖拉机。如图6 所示,当大中型拖拉机与小型拖拉机数量比的比值为1时,表示二者数量相等,当比值大于1 时,表示大中型拖拉机数量更多,当比值小于1 时,表示小型拖拉机数量更多。从图中可以看出,在2019年时黑龙江比值最高,但仅为0.56,虽然有9个地区比值有所上升,但小型拖拉机数量仍远多于大型拖拉机数量。(图6)

图6 2010年和2019年大中型拖拉机与小型拖拉机数量比统计图

联合收割机对于谷物收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其数量的多少与粮食种植品种也会有一定关联,种植谷物多的地区联合收割机的数量相对也会较多。如图7 所示,与2010年相比,2019年13 个地区的联合收割机数量均有所增加,其中河南增量最多,约为15.12 万台,而吉林增长了约6.45 倍;辽宁增量最小,但增长了约6.11 倍。(图7)

图7 2010年和2019年联合收割机数量对比图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均衡。通过分析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现状可知,在观测时间范围内,13 个粮食主产区除农机数量发展不均衡外,南北发展也不均衡,大致呈现出北方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而南方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同时,从综合农业机械化率的高低也可以看出,多数地区在耕作、播种和收获等农业生产环节上,农机使用也不均衡。从整体来看,机收率普遍较机耕率和机播率较低,而江西、湖南、湖北和四川机耕率、机播率和机收率与其他地区相比均较低。

(二)农机数量不足的现象依旧存在。农机数量的多少是决定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低的基础,当前小型拖拉机数量多,大型拖拉机数量少,辽宁、内蒙古和四川等地联合收割机数量偏少,进而导致收获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同时部分地区的大中型拖拉机的配套农具数量也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尽管当前农民的经济水平有所提高,但对于多数农户来说,购买大型农机具仍有些困难,同时当前仍有许多农户进行小范围耕作,较少的耕地面积无法使用大型农机具,并且大型拖拉机故障率较高,再一次限制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三)农业劳动力制约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从人均农机总动力可以看出,当前多数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仍投入了较多的农业劳动力,如辽宁、湖北、湖南、安徽和四川等地,当有大量农业劳动力可以满足农业生产时,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农业机械化的顺利发展,进而影响到农业生产效率。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可以有效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其他两个产业中,进而提高农户收入。而四川由于生产规模较小,以及生产方式的特殊性,需要投入较多的劳动力,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解放部分农业劳动力。

(四)农机具配置不尽合理。拖拉机这种农机具需要相应的配套农具才能发挥其农业生产的作用,拖拉机与农具配套比的协调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农机的效率,拖拉机与农具配套比越高,农机的使用效率就会越高,当前中国粮食主产区中仍存在配套农具数量较少的现象,因此拖拉机与农具的配套比并不十分合理,同时也会造成资源和能源的浪费。

三、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对策

(一)促进农业机械化均衡发展。首先,可以增强农机补贴,鼓励农户购买农机设备,促进农机数量的均衡发展,同时农机企业要为农户提供优质的农机售后服务。其次,对于耕地面积较小的地区,鼓励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集中连片生产,便于大型农机设备的使用,也可以解放一部分农业劳动力。大力发展和优化农机社会化服务,通过培育和发展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等方式,为农户提供优质的农机服务。同时,需要加强适合南方丘陵山区使用的农机设备的研发,缩小南北方粮食主产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差距,促进各地区农业机械化均衡发展,保障粮食安全。最后,加强区域间信息交流也是一个重要手段,对于农业机械化水平偏低的地区,可以借鉴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地区的发展经验,而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则可以向此类地区提供农机跨区作业等服务,有关部门可以为农户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便于跨区作业服务的提供者和需求者更好地获取信息,跨区作业的需求者获得农机服务的同时,提供者也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要想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重要的是解放农业劳动力,而当前仍有一些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较多农业劳动力。对于耕地条件适合使用大型农机设备的地区,如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可以采取措施推动农业劳动力转移,例如降低人工成本,促进农业劳动力从事其他行业;加强农机补贴,逐步淘汰掉落后的、需要投入较多人力的农机具,改用先进的、需要人力较少的农机具;对于四川等以小规模生产为主,且地势特殊的地区,应加强研发适合此类地区的小型农机装备,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多余的农业劳动力可以从事非农工作,以获得更多收益,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三)降低农业机械作业成本。部分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除了农业机械数量是一方面原因,机械作业费也是一方面原因。与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地区相比,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的地区机械作业费相对较高,不利于农业机械的使用,因此降低农业机械作业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可以采取淘汰老旧农机设备及时采用农机新技术,加快农机更新换代,减少农机燃料和润滑油等资源的浪费,控制农机维修费用等控制农机作业成本。

(四)合理配置农业机械。农机装备配置的不合理会造成资源和能源的浪费,而合理的农机装备配置则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农业机械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效率。实现农机装备的合理配置就需要农机部门和农机生产企业、农技推广部门等多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加强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促进配套农机具的研发制造以及农机技术的推广,提高农机具的使用效率。从农业生产方式的角度来看,不同地区的生产方式也不尽相同,应加强扶持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农机装备以及采用新技术的农机装备。当前,多数处于粮食主产区的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如黑龙江等地,可以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强农机生产企业、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推进绿色节能、智能高效的农机装备的研发制造与使用,并加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

四、总结

本文采用我国13 个粮食主产区的农业机械总动力、综合农业机械化率、单位面积农机总动力、人均农机总动力和主要农业机械数量等5 个指标进行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分析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粮食主产区乃至全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拖拉机农业机械劳动力
飞上天的“拖拉机”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牛哄哄的拖拉机
拖拉机闯祸了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冬季拖拉机的使用与维护
加强农业机械管理与维护保养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