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高睿
在甘肃兰州,有一位从俄罗斯远嫁中国的“洋媳妇”奥莉娅,她与中国丈夫组成一对“中俄合作”家庭。如今,奥莉娅夫妇有两个儿子,一个4岁,一个10岁,一家人过得和和美美。“洋媳妇”奥莉娅是怎样书写属于她的中国故事呢?
奥莉娅是事业与爱情两手抓的全能“洋媳妇”,不仅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在事业上也是成果累累,在学术圈名号响亮。据悉,她不仅是是人社部、国家外专局外国高端人才专家(A类),同时也是甘肃省委、省政府“首届敦煌文博会工作先进个人”,以及甘肃省政府外国专家“敦煌奖”获得者、甘肃政法大学外籍教授、对外俄语教学专家。
2009年至2020年,奥莉娅在兰州城市学院工作。2020年至今,她在甘肃政法大学执教,负责教授语言和文物保护法的课程。2010年7月10日,奥莉娅与丈夫举办婚礼,她的丈夫在兰州另一所高校做教师。
奥莉娅对记者说,她的丈夫是在俄罗斯留学的中国学生。2006年,她在俄罗斯奔萨国立大学与其邂逅,两个人读同一所大学的不同专业。俄罗斯奔萨市与中国兰州结为友好城市。谈及对异国婚姻的顾虑,奥莉娅说:“我没有顾虑,我只是觉得两个人很有缘,大学阶段年轻人谈对象,在这个阶段能看出来,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是什么样的,他在生活中就会是怎样的。”
她的丈夫有俄罗斯留学经历,了解俄罗斯文化,遇到奥莉娅不理解的地方,会耐心解释。奥莉娅说:“我不理解的地方,他会知道我为什么不理解这个点,不会有沟通障碍,我们非常聊得来。”
奥莉娅性格随和,与丈夫和婆婆关系融洽。在俄罗斯长大的她,在家吃饭向来是母亲做什么菜就吃什么菜,身为孩子的她一般没有点菜的权力。她嫁到中国家庭后,婆婆经常问她想吃什么,她每次都说:“您做什么我就吃什么。”婆媳之间相处得很好,家庭氛围很和谐。
刚结婚,他们夫妇与老人住在一起,后来才分开住。谈及是否需要老人带小孩,她说:“我不认为婆婆有义务帮我带孩子,我觉得老人有老人自己的生活,他们不是专门给我们带孩子的,平时老人与孩子一起玩就好了。”
作为中国媳妇,奥莉娅学习中文的兴趣浓厚。她说:“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会中文。我不相信语言会学不好,只要我自己愿意下功夫,再加上细心,我就能学会。”
奥莉娅性格随和,喜欢做饭,与丈夫和婆婆关系融洽。
奥莉娅告诉记者,她平时在午休时和周末会看书,购买了对外汉语专业老师推荐的教材,一有时间就看教材学习中文。她说:“学中文最难的就是写汉字和中文语法。其实,我知道的成语很多,但是有时候不知道在哪里用它,因为如果没有语言背景的话,还真不知道在哪里用怎么用,真怕用错了。”以前她喜欢追剧,现在工作繁忙,就改成听新闻广播和用手机刷新闻。“我喜欢用喜马拉雅和云听这两个app来听电子书《俄罗斯不相信眼泪》和《敦煌本纪》,作者会在书里使用很多成语。”奥莉娅说。天道酬勤,在奥莉娅的不懈努力下,她通过了高等汉语水平考试,成为汉语口音纯正的“洋媳妇”。
今年是奥莉娅来到兰州的第十三个年头了,在她眼中兰州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她说:“那年刚到兰州,这里还没有很多高楼大厦,现在兰州环境改善了许多,处处绿树成荫,高楼林立。现在,在兰州修建了好多新的博物馆,提高了大家的文化和历史素质。这里城市道路很干净,还在黄河边修建了好多公园。”
奥莉娅在黄河边散步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法治文化公园。她非常兴奋地说:“我刚好在甘肃政法大学工作,在那个公园里面我发现那有个雕塑做出宪法造型,一看感觉格外的亲切。这个公园坐落于黄河旁,夏天的时候黄河景色最漂亮的。”
奥莉娅从前在俄罗斯读书的时候,她从《世界地理》教材上看到过黄河,她说:“我读书的时候就知道黄河是世界第五大河、中国第二大河。只不过我们那边的课本是俄语的,但是地理上学到黄河,这个跟中国课本的内容是一样的。”
饮食容易产生文化认同感,奥莉娅完全适应中国的饮食,她非常喜欢兰州的三炮台茶和牛肉面。兰州三炮台茶,是用甘肃临泽小枣、福建桂圆、新疆葡萄干、荔枝干、优质冰糖为佐料配制而成。“我感觉饮食和气候有很大的关系,我把三炮台茶带回俄罗斯老家喝,那边330米海拔和兰州1500米海拔不一样,喝同一种茶身体上的感觉也不一样。”
奥莉娅是兰州牛肉面的“忠实粉丝”。她对记者说:“我喜欢我们兰州的牛肉面。现在不仅在兰州,在国外也挺有名。在我的老家俄罗斯有很多面馆,兰州牛肉面谁都能吃得惯。唯一口味上的区别是吃面时加不加油泼辣子。我们兰州这边当地的人说,你吃牛肉面不加辣子,就不算吃了牛肉面,特别有意思。我刚来兰州的时候,一滴辣子都吃不了,感觉太辣了。而现在我跟当地人一样,甚至吃辣比他们还厉害。”奥莉娅已经完全融入中国生活,并且热爱这片土地,见证兰州这座城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