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彩东,董坤林
(国营芜湖机械厂,安徽 芜湖 241007)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航空装备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装备数量增多,质量也大大提高,与之配套的航空维修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装备修理能力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设备被不断引进,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设备维修的技术含量不断上升。然而,维修企业落后的维修技术与先进的设备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持续发展的障碍,如果设备运行时出现问题,维修不及时,将会直接影响生产,甚至还可能会引发质量问题以及安全问题。因此,维修企业研究并构建一个合适的设备维修模式非常必要。
航空维修企业设备的总数大、类型多,随着装备修理产能的提升,设备有效利用率提高,设备维修、维护工作量加大,设备维修工作面临如下现状。
(1)设备维修力量薄弱。随着企业设备种类、数量以及使用年限的增加,设备故障也是不断递增,维修工作杂而多,而设备维修人员因退休及调出等方面原因未得到及时补充、年轻维修人员不断流失,人员数量逐年减少,导致设备维修力量难以支撑企业发展的需要。如某航空维修企业内部生产车间、职能管理部门共有各类生产设备5593台(套),而设备维修人员仅有19名,设备维修人员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设备数量及维修人员分布情况
(2)形成能力慢。设备维修是一项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形成能力需要有2~3年的培养锻炼期。但目前设备维修人员岗位门槛较低,有的设备维修人员由生产一线调整转岗而来,专业不对口,没有经过系统培训,技能不足,能力提升缓慢。
(3)设备维修技术人员少,产品技术人员参与设备维修深度不够,没有形成技术、操作到维修的一体化运行模式。
(4)积极主动性不高。设备维修为服务保障岗位,工资收入相对生产一线低,日常工作内容繁杂,履职和绩效挂钩不足,一般人不愿意参与设备维修工作,愿意干的人工作积极性也不高。
(5)设备更新迭代快。随着企业的发展,为了提高竞争力,需要不断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设备总量及维修技术含量和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但一个企业不可能掌握所有设备的维修技术,企业自身的维修人员技能水平无法满足新产品、新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关键设备、进口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就束手无策,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作业,专业维修人员的缺乏成为设备维修的瓶颈。
聚焦装备能力建设需求,科学规划未来维修策略,让设备维修走上专业化的道路。既能充分发挥外部资源优势,又能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设备维修队伍,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进一步提升设备维修核心能力和保障水平,降低维修成本,缩短维修周期,保障产品修理质量和生产顺畅运行,确保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按照设备总体情况,将设备维修业务分为6大类,梳理分析设备维修现状及发展策略,具体见表2。根据发展需要和设备类别特点及外委渠道,逐步形成自主与外委、自主与劳务相结合的设备维修模式。自主维修主要向专用生产设备“状态维修”“预防维护”和通用设备故障应急抢修能力的方向定位和发展;外委、劳务维修主要为自身缺乏维修资质、技术能力及市场化成熟度高、竞争充分的设备服务。
表2 设备维修业务及能力发展策略
按照设备总体情况及分类,梳理分析设备维修模式改进策略,重点形成专用生产设备的自修能力,通用生产设备保持现有能力基础上,充分依托社会成熟可靠资源,积极拓展外委修理渠道,规范和提升设备维修管理水平。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修理需要专业维修资质、维修测试设备和技术能力,维修保养人员必须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操作。结合实际,继续将电梯、起重机、锅炉等特种设备及智能消防系统、阔幅大门、屏蔽大门和伸缩门等厂房附属设施维修保养,实施全外委模式。
在现有分体空调、中央空调实施外委模式的基础上,将VRV多联机中央空调逐步全部列入外委范围,企业自身保持应急故障处理的能力。空调厂家人力资源充足,技术能力强,服务质量好,设有售后服务网点,维修及时性能够得到保证。在节约维修成本、保持维修能力的同时,腾出设备维修人员的时间,减少不增值干扰,集中精力对专用生产设备开展攻关维修,更好的保障生产。
通用类设备涵盖种类较多,包括金属切削设备、动力设备、液压设备、通风设备、冷冻设备、电气控制系统以及厂房附属设备等,目前市场上很少有公司能够全部承接所有维修业务。可组织对在PLC、变频器、机电设备安装、大型风机及泵类、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流水线、工业机器人设备等方面有特长的单位进行调研,寻求维保合作意向。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与合作单位进一步探讨协商,对通用机械电气设备维修实施打包外委,组织签订维修框架协议,明确责权利内容,维修费用根据实际发生据实结算。企业在保持一定应急维修能力的基础上,寻求专业公司合作,减少生产单位各自为阵、办理繁琐维修手续,提高维修工作效率和质量。
通用仪器仪表维修,特别是进口或合资设备维修,因维修内容和报价往往需要传真确认多次,有些厂家还要求必须先付款后维修,不仅维修费用高,周期也较长。为降低成本、缩短周期,积极在市场上寻找除生产厂家(代理商)以外的第三方服务公司。
结合原维修合作单位的经验,组织人员与拥有高品质的仪器检测设备和维修手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技术资料和测试数据,能够提供一流、快捷的技术服务的公司进行调研沟通,此类公司维修的仪器仪表已经包括了泰克、安捷伦、福禄克、是德、罗德、日立等一线进口品牌,维修设备的种类包含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网络分析仪、信号源、功率计、数字万用表、多功能校准器等,无论是品牌还是种类均能够满足企业需要。
在市场上,通用仪器仪表外委修理能力及技术较成熟,组织签订维修框架协议后,应明确责权利内容,维修费用根据实际发生据实结算。适用于全厂各单位通用仪器仪表的维修,以便统一管理,降低维修成本及风险,保证修理周期。
将通用设备维修业务外委专业公司后,一方面充分利用外部维修资源获得更好的维修服务,有效地降低设备维护成本和企业自身的运营成本,包括人力资源、设备维修配件等费用;一方面通过资源重新配置,强化设备维修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和发展设备维修核心业务,不仅可以凭借自身的维修力量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可以保持企业对设备损坏程度的评估能力,从而增加企业与专业维修服务商在签订维修外委或费用结算确认的能力。
先进通用技术与工艺应用(如激光熔覆)配套的机器人装置,以及智能化设备项目等先进、高价值设备的维护保养技术含量非常高,为满足后续的升级改进、二次开发,不受制于供应商,需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设备维修核心队伍,重点加强专有技术能力培养,打破厂家技术垄断,将关键重要设备掌握在自己手中,确保生产进度不受设备故障影响。
(1)优化设备选型,完善合同和质保售后服务条款,设备采购服务由“交钥匙”向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理念转变。
(2)引入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高设备状态检测和故障自诊断技术应用。
(3)发展和培养长期外委维修合作的伙伴,强化外委维修项目的过程监管和质量控制。
(4)加强外委核心设备维护、维修的介入和交流学习,培养和提升自主维修能力水平。
(5)挖掘内部优势资源,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加大设备技术人员、产品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设备维修的力度,提升专业检测设备自修能力。
(6)拓展设备维修人员培训方式,组织针对性、系统性的培训,丰富维修知识,扩展维修思路,掌握维修新技术、新理念。
(7)持续保持应急故障处置和抢修的能力水平。(8)合理判定和确定备件规格、数量。
通过设备维修模式改进,优化和同步配套管理举措的出台和落实,设备维护精力、重点集中转移到影响企业新装备能力建设和产品修理质量的核心设备上,剥离和甩掉维护中不必要的成本和包袱,完善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科学合理确定外委维修范围,充分利用市场竞争优势,发挥各设备厂商、社会专业设备维护机构等成熟资源,发展、培养相互信任、长期的外委维修合作伙伴,构建相对稳定、技术过硬、响应迅速的专业维护团队,全面落实外委维修的过程监管和质量控制,形成较优化、经济的多元化维修新模式。通过模式的调整,降低了固定人员的配备和工机具的购置维护,节省备品备件的采购工作量和库存,有效减少设备维护成本,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和可持续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