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珏,杨 倩
(河北大学 研究生院,河北 保定 071002)
复试是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环节,一般由高校在教育部相关招生政策宏观把控下,采取笔试面试相结合方式进行,复试成绩在录取中占一定权重[1]。2020年,教育部下发通知,倡导全国各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通过网络远程视频的方式开展硕士研究生的复试工作[2]。
网络远程复试与传统线下复试在复试流程、考核内容、组织管理、复试评价等多方面均不同,为保证研究生招生过程的公平、公正、科学、客观,亟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符合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的复试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以42所“双一流”大学为研究对象,对其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办法文本进行分析,借助文本分析工具和Nvivo11质性研究方法,基于扎根理论分析概括出考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构建硕士研究生复试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高校更好地开展网络远程复试工作提供参考。
本研究所涉及的硕士研究生网络远程复试办法文本资料源于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官方网站。“双一流”高校作为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其研究生教育水平较高,研究生招生管理较为规范,对其进行研究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运用Nvivo11,借鉴扎根理论[3],对反映硕士研究生能力与素质要求的文本进行三级编码。首先提取42所高校硕士研究生复试办法文本中反映硕士研究生能力和素质要求的指标,越全面越好,直至饱和形成一级编码。之后依据58个基本要求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比较分类,直至所有一级编码被完全占据,形成16个次要类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整合,生成6个主要类属,形成二级编码。最后进行更高层次的抽象凝练,生成3个核心类属,形成三级编码,详见表1。
表1 硕士研究生能力和素质编码表
第一,思想政治素质与品德。这一类属包括公民素养和个人品德。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的第一条和第二条分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42所高校对这一指标的要求高度统一,并将思想政治素质与品德的考核列为重要的复试考核内容,通过面试交流、函调、自我鉴定等方式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此外,42所高校非常重视考生的报考诚信,严禁考生伪造报考材料、违背学术诚信、提供虚假信息,并在入学后3个月内,对所有考生进行全面复查、复测,不合格者取消学籍。
第二,身心素质。这一类属包含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要求考生在身体、心理等各个方面处于良好的状态。42所高校均安排考生进行体检,其中5所高校明确提出考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在学校公布的平台上进行心理素质测试,并将心理测试结果作为复试的一项参考信息,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心理素质测试者,不得进行其他环节的复试。
第三,知识。这一类属主要包括外语知识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知识水平等,考查的是硕士研究生知识掌握程度。42所高校都明确提出,复试重点考核考生对本学科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要求考生必须“具备所攻读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同时外语水平也是各高校考查的重点,“外语等级证书”“外语口语水平”“外语听力水平”出现在文件中的频率高达42次,要求考生提交外语等级证书,并通过网络面试,对考生的听力理解、口语流利程度、语音语调、表达的连贯程度、思维的清晰度、内容表达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语言的准确度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等进行评分。此外,高校还通过成立材料审核工作组和考核专家组,对考生的前置学历证书、学习成绩单、英语等级证书、获奖证书、代表性学术论文等材料进行审查,材料评议成绩作为考生进入复试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四,能力。这一类属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等,体现了研究生在学习和培养上的可塑性与发展性。42所高校均要求考生提交个人陈述、本科阶段成绩单、学位论文(应届生可提交开题报告或作品说明)、各类获奖证书、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专家推荐信以及其他具有高显示度成果的证明材料,用来考查与衡量考生的综合素质。另外,有9所高校要求考生进行个人汇报,以课程学习和科研情况为重点,主要汇报本科阶段的课程学习、毕业论文、本学科(专业)以外的学习和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复试专家根据考生汇报情况进行提问,考生口头作答,复试专家根据考生表现给出评价。还有7所高校要求考生提交攻读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计划以及毕业后的就业目标,考查学生在本专业的发展潜力。
第五,学习态度。这一类属包含考生的进取心、事业心、责任心、纪律性、协作性等内容,反映的是硕士研究生应有的理想、信念和追求等素质,代表着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态度与目标倾向。42所高校中有多所高校明确规定要结合考生提交材料、面试交流以及心理测验等方式综合评判考生的事业心、责任心、纪律性和协作性。这些特质是硕士研究生高质量地开展学习与研究的基础保证,成为硕士研究生招生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六,形象角色。这一类属包含自我形象和社会形象。其涵盖的范围比较广,包括考生的行为举止、人文素养、特长兴趣、人际关系、就业取向等。考官在面试中观察考生的体格外貌、衣着举止、礼节风度及精神面貌等,并通过提问的形式来考查考生是否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否较好地归属于社会群体。
本研究共提炼出3个核心类属:第一,思想政治素质与品德。思想品德表现是硕士研究生报考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复试考查的重点内容。公民素养是硕士研究生最基本的要求,个人品德是个人的精神、道德、品质等的集中表达,42所高校对这一类属的要求高度统一,并赋予一票否决权,即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故而将思想政治素质与品德列为首要的核心类属。第二,身心素质。身心素质是硕士研究生复试的基本考核要素,是硕士研究生正常开展学习和研究的保证。近年来高校尤为重视考生的心理素质,除了正常体检以外还在复试中增加了心理测验,心理测验不合格以及未参加心理测验的考生不予录取。第三,核心素质与能力,包括学习态度、形象角色、能力、知识4项指标。其中学习态度是指考生是否具备对本专业学科的正确清晰认知,是个体与社会行为有关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知识代表了考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知识储备等;能力代表了考生是否具备在本专业持续进行学习研究的各项发展型指标;形象角色则是考生的精神面貌、个性特点、行为风格、言行习惯、文化素养、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总和。这4项是硕士研究生复试评判的重点内容,故列入核心素质与能力之核心类属。
在初步拟定了硕士研究生网络远程复试评价指标集后,遵循硕士研究生复试的整体一致性、客观独立性以及适度可行性原则,最终确立思想政治素质与品德、身心素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形象角色这6个主要类属作为一级指标,6个主要类属下的16个次要类属作为二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赋权,以确定各项指标在复试中的重要性。
由于一级指标中思想政治素质与品德、身心素质是考生的基本素质,在硕士研究生招生选拔中至关重要,若有任意一项不合格则一票否决,因此,思想政治素质与品德、身心素质不计入量化评分,只需要对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形象角色这四项指标计算权重,采用1~9比例标度法,并进行两两比较定量标度,构造判断矩阵,最终形成10个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取其几何平均值,最终得到一个矩阵(见表2),几何平均值的计算公式为:。
表2 一级评价指标的两两比较
运用Matlab可得到对应矩阵A的λmax=4.188,ω=(0.090 6,0.044 7,0.200 6,0.664 0)T。一致性检验:,查得 RI为 0.89。一致性比例。因此,判定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即ω的值可以作为一级评价指标的权重。
同理,采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得到各二级指标的权重,最终得出硕士研究生复试评价指标、权重以及评分标准,如表3所示。
思想政治素质与品德、身心素质是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过程中所要考核的重要指标,并且还拥有一票否决权,即不合格不予录取。可见招生单位对这两项指标的重视。硕士研究生作为我国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一方面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与品德修养,以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科学研究,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增砖添瓦;另一方面还要具备正确的学术认知、崇高的学术志向,坚守自由探索的学术精神,保持饱满昂扬的学术热情,敢于超越自我,追求真理,打造学术精品。网络远程复试通过查阅《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记录、考生提交的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表等材料,以及在面试考核过程中与考生的交流,来考查考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部分院校还要加试政治理论,采取网络远程面试+论文或网络远程面试+线上笔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此外,硕士研究生也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学术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身体素质考核一般在开学后统一安排体检,心理素质测评则在复试开始前通过各大高校自主开发的心理测验平台进行测试,测评通过才可以参与后续的复试环节。
知识这一维度指标涵盖外语知识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知识水平三大类,在指标体系中占比最大,达到了66.4%,这一维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其中专业知识水平尤为重要,在指标体系中整体占比达到了43.92%,重点考查考生对报考专业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水平,对报考专业前沿动态了解情况以及有无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触类旁通,在网络远程复试中可以通过线上笔试+面试的形式,或者将笔试考查内容融入面试;综合知识水平在指标体系中占比为8.93%,主要考查本学科课程学习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或实际工作)等方面的情况,可以增加材料评议环节,要求考生提交本科阶段成绩单、科研成果以及竞赛获奖等证明材料,并结合面试中的问答进行考查;外语知识水平在指标体系中占比为13.55%,主要从外语口语和外语听力两方面考查考生是否具备日常交流和专业领域交流的能力,是否能够阅读理解外文文献,考核方式为材料评议加英语口语问答。概言之,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科学的学科前沿知识是硕士研究生开展学习和科研的基础,考生不但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体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还要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和综合知识。
能力是硕士研究生学习和研究必备的技能与潜力等的统一体,代表了考生能否具备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后续的学习与发展。其中,研究能力在指标体系中占比达到了8.13%,重点考查考生能否对复杂的问题进行剖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具象化表达,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材料评议以及网络远程面试中对考生的问答来综合考查;创新能力在指标体系中占比达到5.57%,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关键所在,主要考查考生是否具有自主创新的能力,是否拥有创新精神,以考生在所学专业领域曾获得的研究成果为根据并结合面试中的问答来对考生进行综合考查;实践能力在指标体系中占比为2.77%,主要考查考生能否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实习中,通过知识和实践的结合,做到活学活用,考核方式为材料评议和网络远程技能测试;发展潜力在指标体系中占比为1.84%,是近年来高校新增的考查内容,通过考生提交学习和科研计划来考查其在学习和培养上的可塑性与发展性;逻辑思维能力在指标体系中占比0.74%,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正确、合理思考问题,即是否具有分析、综合、归纳与演绎的能力,考核方式为网络远程面试;语言表达能力在指标体系中占比为1.01%,主要考查考生能否做到用词准确、语意明白、文理贯通,能否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考核方式为网络远程面试。
学习态度和形象角色。这两个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占比较低,分别占比9.07%和4.47%,学习态度主要考查考生是否拥有进取心、事业心、责任心、纪律性、协作性等品质,这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保证;形象角色则是考查考生是否拥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得体的举止礼仪等,考查方式为心理测验和网络远程面试。
本研究通过对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硕士研究生网络远程复试办法进行分析,凝练出考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确立了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权重赋值,最终构建出硕士研究生网络远程复试评价指标体系。由于网络远程复试主要采取面试的形式,其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为了保证硕士研究生复试的公平性和科学性,仍需要进一步优化评价方式,区分评价标准以及丰富考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