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要素市场分割、资源配置效率与经济收敛

2022-08-19 10:07:20李国柱陈祎璇
保定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劳动力京津冀

李国柱,陈祎璇

(河北地质大学 经济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要素市场的不断建设和发展,我国资本和劳动力等市场不断壮大,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有了明显提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提出,推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助于有效激发资本、土地、劳动力和技术市场的潜能和活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1]。现代经济学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地位的首要要素。探究资源配置效率在要素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收敛中的作用,有助于了解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把握经济增长路径,为更好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准备。本文聚焦京津冀城市群资源配置效率在要素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收敛中的作用,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研究假设

国内外不少学者围绕市场分割和经济增长进行研究,但针对市场分割和经济收敛的研究较少。总结现有文献可以发现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收敛的影响并非单纯的线性关系。陆铭、陈钊研究发现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呈倒U型,经过一定的临界点,市场分割会抑制经济增长[2]。不同发展阶段经济水平不同,市场分割对经济的作用效果也不同。在国家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和整体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时,市场分割是对经济增长的一种保护;当国家高度开放,经济上扬时,市场分割则会抑制经济发展[3]。经济收敛是指一定范围内不同国家或地区初期指标与经济增速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初始发展水平低的国家或地区其发展速度会更快[4]。杨帆等、杨思维等的研究认为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收敛起到抑制作用[5-6]。由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1:

H1:京津冀地区要素市场分割程度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收敛的影响结果不确定,取决于促进作用或者抑制作用的强弱。

市场并不只是直接影响经济,还很有可能通过一些中介变量作用于经济增长和经济收敛。考虑资源配置问题,冯英杰等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较低会造成地区的资源错配,并且这种影响呈U型特征[7]。魏新月研究发现地区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主要通过提升市场化程度来实现[8]。我国市场化改革是一个资源配置效率逐渐提升的过程,优化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才能够提高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9]。关于资源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收敛的影响,高军认为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规模和空间配置效率对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0]。劳动力流动与区域经济收敛呈正相关关系,劳动力流动加快了地区经济收敛[11]。总结发现,市场分割会提高要素流动成本,成为要素流动的障碍,从而影响资源配置效率,而资源配置效率又会对经济收敛产生影响。本质上市场分割对经济收敛的影响传导因素与要素资源配置有关。据此提出假设2:

H2:京津冀地区要素市场分割通过影响要素的资源配置效率来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收敛。

二、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定

1.β收敛模型设定

绝对β收敛是指无论经济体间的初始条件和结构特征如何,不同经济体的人均产出路径在长期会收敛于相同的稳态水平[12]。为检验京津冀地区经济是否存在绝对β收敛,设定回归模型如下:

若参数β1<0,则认为京津冀13个地区经济之间存在绝对β收敛,且|β1|越大,收敛性越强。

条件β收敛是指不同经济体之间具有不同的初始条件与结构特征,因此不同经济体在长期会收敛于各自不同的稳态均衡路径,只有结构特征相似的经济体之间才会呈现出收敛现象。在模型中加入控制变量,检验是否存在条件β收敛的回归模型设定如下:

若参数β1<0且βj≠0,则认为京津冀13个地区经济之间存在条件β收敛,且|β1|越大,收敛性越强。

2.中介模型设定

为研究京津冀地区要素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收敛的影响机制,设定基准模型如下:

其中,capitalit和 laborit分别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分割指数,log yi,t-1×capitalit和 log yi,t-1×laborit分别为上一期人均GDP与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分割指数的交乘项,conit为控制变量,μit为随机干扰项。在模型(3)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由 log(yi,t/yi,t-1)对 capitalit和 laborit求导可得要素市场分割指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 log(yi,t/yi,t-1)对 log yi,t-1求导可得要素市场分割指数对经济收敛的影响。

为进一步识别要素市场分割程度对经济收敛的影响机制,构建中介效应评估递归模型如下:

探究资源配置效率是否为中介变量的基本思路为使用模型(3)作基准回归,若要素市场分割指数通过资源配置效率影响经济收敛,则同时将要素分割指数和资源配置效率加入模型,相比于基准回归模型(3)的结果,模型(5)的回归结果中要素市场分割指数应不显著或显著性有较大下降。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选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y)为被解释变量,要素市场分割程度为解释变量。选用资本市场分割指数(capital)和劳动力市场分割指数(labor)表示要素市场分割程度。借用桂琦寒等的研究[13],将要素市场划分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其中资本市场数据采用京津冀地区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人均各项存款余额和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人均各项贷款余额,劳动力市场数据选用私营与非私营部门18个行业就业人员实际平均工资,具体测算步骤如下:

4)将计算得到的方差按市合并求得均值,从而得到各市i的市场分割程度指标。

中介变量为资源配置效率(ef),即京津冀地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效率。利用随机前沿分析进行计算,投入要素为从业人员数和通过永续盘存法测算出的固定资本存量,产出指标为实际GDP。

本文控制变量分别为:财政分权(gov),以地方政府预算内支出/地区生产总值衡量;所有制结构(str),以国有单位职工人数/地区职工人数衡量;产业高级化程度(indu),以第三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衡量;交通基础设施水平(tran),以区域单位面积的公路货运量衡量;对外贸易依存程度(open),以进出口总额/地区生产总值衡量;外商直接投资水平(foreign),以外商直接投资/地区生产总值衡量。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将时间窗口设定为2004—2020年,变量和指标的原始数据来源于《北京统计年鉴》《天津统计年鉴》《河北经济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三、数据测算

(一)要素市场分割指数测算

京津冀13个地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分割指数的时间演变趋势见图1。其中,虚线为资本市场分割指数趋势变化,实线为劳动力市场分割指数变化。2004年以来京津冀13个地区中天津市、石家庄市和承德市的资本市场分割水平波动较其他地区明显,市场分割指数均在0~0.8之间。相比于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指数更具有波动性的特点,其中承德市、沧州市和廊坊市波动性明显,表明这些地区劳动力市场协同发展进程有些缓慢,可能是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综合来看,2004—2020年间京津冀地区资本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波动趋势相对统一,虽然协同发展进程中会出现较大波动,但要素市场的分割指数都趋于收敛,由此可以说明京津冀要素市场协同发展进程取得了一定成效。

图1 京津冀地区要素市场分割指数的时间演变趋势

为精确统计检验京津冀地区市场分割趋势是有规律变化还是随机变化,对测算出的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分割指数进行LLC和IPS单位根检验,如果数据中存在单位根,则表明市场分割的趋势只是一个随机变化的过程;若拒绝原假设,则说明京津冀要素市场分割的轨迹正在规律地向前发展。由单位根检验结果可知,京津冀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分割指数是一个稳定的收敛过程,即说明京津冀要素市场协同发展程度在逐渐提高。

(二)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测算

经随机前沿分析测算出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值的折线图如图2所示。由此可知京津冀各个地区的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水平都呈波动状态。将地区数据与年均值作比较,发现北京、天津和保定的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在近年来基本处于领先地位。这三地的地理位置临近,处于京津冀地区的中心地带,地区间的生产结构也具有相似性,产业高级化程度较高。

图2 京津冀地区要素资源配置效率

(三)数据描述

将测算得到的变量数据及其他指标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样本观测值为221,要素市场分割指数差距较大,可能存在波动现象;产业高级化程度的差异表明京津冀各市产业结构差异性较强,各市主导产业不同;对外贸易依存程度和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的差异表明各市的外商投资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经济发展较弱的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也较低。

表1 相关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四、实证分析

(一)经济收敛

在研究分析京津冀地区要素市场分割、资源配置效率对经济收敛的影响之前,首先对京津冀地区的经济收敛特征事实进行刻画。

1.绝对β收敛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故将 2004—2020年的面板数据以2014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来对京津冀城市群进行绝对β收敛回归,控制城市和年份两个变量,回归结果见表2所示。回归结果证明京津冀地区2004—2020年两个阶段均出现了绝对β收敛,且显著。相较于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收敛速度更快。

表2 京津冀地区分阶段绝对β收敛回归结果

2.条件β收敛

经多重共线性检验可知两阶段回归模型的VIF值均小于10,Hausman检验结果表明对两阶段的分析均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在模型中加入财政分权、所有制结构、产业高级化程度等6个控制变量,回归结果如表 3所示。2004—2013年和2014—2020年的分段回归结果都显示,京津冀城市群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与绝对β收敛结果一致,但2014年后条件β收敛的速度有所上升。在影响因素方面,2004—2013年间对京津冀地区经济收敛较为显著的条件影响变量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水平,2014年后比较显著的条件影响变量为产业高级化程度和对外贸易依存程度。纵向对比来看,影响京津冀地区经济收敛的因素主要为政策性因素和市场性因素。从政策因素来看,外商直接投资或进出口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越大,越不利于经济收敛。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出口金额可以衡量城市的对外开放程度,外资和进出口的使用规模越大,经济流动性越强,收敛性越小。

表3 京津冀地区分阶段条件β收敛回归结果

(二)基准模型回归结果

市场分割指数及滞后项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收敛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其中Ⅰ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分割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Ⅱ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分割对京津冀地区经济收敛的影响。Ⅲ为添加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滞后项对京津冀地区经济收敛的影响。基准模型回归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分割及其二次项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收敛的影响并不显著。劳动力市场分割及其二次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但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一次项系数为正,二次项系数为负,表明两者之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即呈现倒U型。这说明京津冀地区劳动力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存在一个最优市场分割水平值,当小于最优市场分割水平值时,劳动力市场分割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当大于最优市场分割水平值时,不利于经济增长。这与陆铭、陈钊[3]的结论一致。由Ⅱ和Ⅲ可知,京津冀地区劳动力市场分割对经济收敛也是显著的。加入滞后项后对比系数可知各项当期值的系数均显著大于滞后项系数,即表明京津冀地区劳动力市场分割对经济收敛的影响强度从当期到滞后一期是逐渐衰减的,市场分割程度对当期经济收敛影响最大。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和产业高级化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这表明区域单位面积的公路货运量的增大以及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比重的比值增高能够为经济增长带来正效应,故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加快各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表4 基准模型回归结果

(三)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结果

中介效应的检验机制为使用经济收敛指标分别对要素市场分割指数和资源配置效率作基准回归,若要素市场分割指数通过资源配置效率影响经济收敛,则同时将要素分割指数和资源配置效率加入模型,相比于基准回归,要素市场分割指数应不显著或显著性有较大下降。中介效应结果如表5所示。Ⅳ为经济收敛指标对要素市场分割指数的基准回归结果。Ⅴ为经济收敛指标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基准回归结果。Ⅵ为将要素市场分割指数和资源配置效率同时加入模型后的回归结果。由Ⅳ可知资本市场分割指数对经济收敛的影响结果并不显著,劳动力市场分割对经济收敛有显著影响。对比三组结果可知,在将劳动力市场分割指数和资源配置效率放到一个模型之后,劳动力市场分割指数和交乘项系数有明显下降,即存在劳动力市场分割指数通过资源配置效率影响经济收敛。由此表明,资源配置效率通过资本市场影响经济收敛的传导机制较弱,而它通过劳动力市场影响经济收敛的传导机制较强,即假设2成立。

表5 中介效应检验

五、对策建议

本文首先运用相对价格法和随机前沿分析模型测算出京津冀地区2004—2020年要素市场分割指数和资源配置效率,然后对京津冀地区经济收敛情况进行研究,最后探究资源配置效率在要素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收敛中的作用机制。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市场的协同发展有利于推动京津冀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推进区域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本文以上分析和结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明确各城市优势和功能定位,推进城市间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基准回归结果表明,要素市场分割程度超过一定临界值后不利于经济增长。北京、天津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河北省东临渤海、内环京津,唐山港、黄骅港、秦皇岛港均跻身亿吨大港行列,京津冀地区13个市均有各自的优势与功能定位,在市场协同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各城市优势,找准城市功能定位,逐渐实现城市间的功能互补。各个城市应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进城市间资源共享,实现互利共赢,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完善建设区域创新体制,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发展。京津冀地区应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尤以第二产业为主导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导。推动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从而提高劳动力资源禀赋,同时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推动商品市场协同发展进程。

第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基础建设相联相通。要推动要素在城市间自由流动,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目前,京津冀一卡通的实行说明京津冀地区已初步实现交通的互联互通,京津冀地区长途及漫游通讯资费的取消也表明京津冀地区在通讯方面逐渐推进协同发展进程。在进一步的发展中,京津冀地区相关部门应就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进行充分沟通协商,为推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

第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分割通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收敛。地方政府要依据城市自身发展等因素合理配置资源,避免出现资源配置不足或过剩的情况,造成资源浪费。理论和实践证明,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是最能够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途径,因此应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由市场分配,促进要素流动。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劳动力京津冀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16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中国卫生(2016年3期)2016-11-12 13:23:18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32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32
京津冀一化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34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中国卫生(2014年7期)2014-11-10 02: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