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类型残疾人体育锻炼行为和生命质量的比较研究

2022-08-18 08:17陈善平贾岳朋刘丽萍杨莹琨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残疾生理残疾人

陈善平,贾岳朋,刘丽萍,杨莹琨

1 前言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数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和各类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比例,推算2010年末我国残疾人总人数为8 502万人”[1],残疾人事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慰问残疾人时强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要把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接力不断走下去,为中国人民幸福追求而努力。中国有几千万残疾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2]。近年来国家对于残疾人体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一系列关于残疾人体育的文件相继发布。残疾人体育是大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迈进的关键一步,对残疾人体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随着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残疾人体育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相关研究日益增多,众多的研究认为体育锻炼可以改善残疾人身体功能、促进残疾人生命质量[3],但现有的研究大多把残疾人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缺少对不同类型的残疾人的细致分析。我国把“残疾人分为六类:一是视力残疾,二是听力残疾,三是言语残疾,四是肢体残疾,五是智力残疾,六是精神残疾”[4]。这些不同的残疾会给他们健康和生活带来不同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他们的体育行为进行针对性的研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本文旨在探讨六种类型残疾人体育锻炼行为以及生命质量的差异,以及体育锻炼行为对不同类型残疾人的影响,针对不同残疾类型的残疾人提出相应的建议,提高其生命质量。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通过中国残疾人奥林匹克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对北京市朝阳区、西城区、东城区、海淀区、顺义区等主要城区的400位残疾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因为残疾,部分调查对象不能独立完成问卷,对视力障碍的残疾人,采取问答的形式,由调查人员完成问卷;精神障碍和智力障碍的残疾人,由家属协助完成问卷填写。回收有效问卷382份,回收率95.5%;其中,视力障碍的为 12人,占总数的3.1%,听力障碍的为13人,占总数的3.4%,言语障碍的22人,占总数的5.7%,肢体障碍的为238人,占总数的62.3%,智力障碍的为61人,占总数的16%,精神障碍的为36人,占总数的9.4%。

2.2 测量工具

生命质量部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SF-36生命质量自测量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72~0.88,两周重测信度为 0.66 ~0.94[5],计分方法采用万崇华[6]在《常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简介》中介绍的方法。此量表包括8个子维度,这8个维度的中英文名全称如下:生理机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生理职能(role-physical, RP)、躯体疼痛(bodily pain, BP)、一般健康状况(general health, GH)、精力(vitality, VT)、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ing,SF)、情感职能(role-emotional, RE)、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八个维度具体代表意义,(1)生理机能:测量健康状况是否对正常身体活动造成妨碍。(2)生理职能:测量由于生理健康问题所造成的职能限制。(3)躯体疼痛:测量疼痛等级以及疼痛对日常活动的影响。(4)一般健康状况:主观测评被测者对自身健康状况及将来健康发展趋势的评价。(5)精力:测量个体对自身精力和疲劳等级的主观感受。(6)社会功能:测量生理和心理问题对社会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所造成的影响,用于评价健康对社会活动的效应。(7)情感职能:测量由于情感问题所造成的职能限制。(8)精神健康(MH,mental health):主要测评被测者的心理是否健康,内容有是否会精神紧张、情绪低落、忧郁不安,是否快乐、平静。前四个维度共计21个条目测量被测者的生理健康,另外,后四个维度共计14个条目用来测量被测者的心理健康,还有1个条目是用于评价过去一年内健康状况的总体变化情况(health transition,HT),共计 36 个题目,被测者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自我评价[7]。因其内容简短、易于填写、适用广泛、测量效果好成为全球应用最广的健康调查工具量表。

体育锻炼行为部分采用体育人口的三项指标和锻炼行为变化阶段测量题目。体育人口的三项指标包括“锻炼频率指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锻炼时间指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锻炼强度是指每次进行体育锻炼的运动负荷情况,根据体育锻炼后身体出汗的情况进行判断”[8]。具体测量题目为:“1、你参加体育活动时间每次大约?①15分钟内,②15~30分钟,③0.5~1小时,④1~1.5小时,⑤1.5小时以上。2、你参加的体育锻炼的频率(平均每周)?①不到一次,②一次,③二次,④三次,⑤三次以上。3、每次体育锻炼后身体变化?①无感觉,②全身微微发热,③微微出汗,④中等出汗,⑤出大汗”[9],根据选择的备选答案对应记1-5分。锻炼行为变化阶段反映的是个体进行有规律体育锻炼的坚持情况,测量题目为:“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是指为了促进健康而进行的有计划的身体活动,如:散步、慢跑、球类等活动,有效的锻炼应该是坚持每周三次以上、每次20分钟以上能使您出汗的运动。据此定义,您是否进行了有规律的锻炼:1、是,我坚持这样的身体锻炼已经超过6个月。2、是,我坚持这样的身体锻炼还没有超过6个月。3、否,我参加一些体育锻炼,但并没有规律性。4、否,但我打算开始身体锻炼。5、否,并且我没有打算开始身体锻炼”[10],此题采取反向计分。

2.3 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统计使用SPSS for Windows 24.0版,具体统计方法主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双变量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残疾人类别作为因子,生命质量的8个子维度得分和体育锻炼行为的4个指标得分为因变量,比较分析了六种类型残疾人生命质量得分的均值、六种类型残疾人体育锻炼行为得分的均值。相关分析采用的是对生命质量的8个子维度得分和体育锻炼行为的4个指标得分两两成对进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选取的是皮尔逊相关系数。

3 结果与分析

3.1 六种类型残疾人生命质量的比较

对六种类型残疾人生命质量的分析见表1,在生理机能(PF)方面(p<0.001),残疾类型为听力障碍的残疾人生理机能状况比其他残疾类型残疾人好,残疾类型为肢体障碍的残疾人生理机能状况比其他残疾类型残疾人差,表明肢体障碍残疾对正常身体活动造成的妨碍最大。肢体残疾型残疾人主要是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损伤造成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等,所以导致需要运动系统完成的身体活动受限,相比于肢体障碍型残疾人,其他残疾类型的残疾人日常的身体活动受限较小。在生理职能(RP)方面(P<0.001),视力障碍型残疾人生理职能状况好于其他类型残疾人,精神障碍型残疾人生理职能状况比其他类型残疾人差,表明精神障碍型残疾对参与日常社会活动造成的妨碍最大。视力障碍型残疾人由于四肢并无障碍,日常出行配合导盲棒或导盲犬,可以一定程度弥补身体缺陷,对工作和生活影响较小;精神残疾的残疾人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影响较大[11]。 在躯体疼痛(BP)方面(P <0.001),视力障碍型残疾人躯体疼痛状况比其他类型残疾人好,精神障碍型残疾人躯体疼痛状况比其他类型残疾人差,表明躯体疼痛问题在精神障碍的残疾人最明显。在精力(VT)方面,不同类型残疾人差异不显著。

表1 六种类型残疾人生命质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在社会功能(SF)方面(P<0.05),视力障碍型残疾人好于其他类型残疾人,精神障碍型残疾人最差,表明残疾人参与社会交往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受精神问题的影响最大;视力障碍型残疾人只受视觉系统的困扰,日常出行和与人交流沟通所受影响较小,参加社会交往活动不会有太大困难;精神障碍型残疾会产生行为异常和影响人与人的正常交流沟通,对参加社会交往活动有较大的障碍。在情感职能(RE)方面(P<0.01),视力障碍型残疾人情感职能状况好于其他类型残疾人,表明视力障碍型残疾人的注意力稳定性相对较高,做事认真、仔细;精神障碍型残疾人情感职能状况最差,主要是因为精神障碍型残疾人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他们对自己的意识控制能力较差,所以做事情很难集中注意力[12]。 在精神健康(MH)方面(P <0.05),听力障碍型残疾人精神健康状况好于其他类型残疾人;精神障碍型残疾人精神健康状况较差,表明精神障碍型残疾人表现出更多的精神紧张、情绪低落、不快乐。在一般健康状况(GH)方面(P<0.01),与其他的几个子维度表现一致,视力障碍型残疾人情况最好,精神障碍型残疾人最差。

总体上来看,本次调查结果反映出六种类型残疾人生命质量由差到好可以排序为:精神障碍<肢体障碍<言语障碍<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视力障碍。

3.2 六种类型残疾人体育锻炼行为比较

对六种类型残疾人体育锻炼行为的分析见表2。在锻炼时间方面,六种类型残疾人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其中言语障碍型和视力障碍型残疾人每次锻炼时间比较长,他们的每次锻炼时间主要在0.5~1小时;精神障碍型和智力障碍型残疾人每次参与锻炼时间较少,他们的每次锻炼时间主要在15~30分钟。在锻炼坚持方面,六种类型残疾人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视力障碍型残疾人锻炼坚持性最好,他们基本上都进行有规律体育锻炼,部分人坚持超过了6个月;精神障碍残疾人锻炼坚持性最差,他们大多数人没有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虽说参加了一些体育锻炼,但并没有规律性。在锻炼频率方面,视力障碍型残疾人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平均为3次,在六种类型残疾人中锻炼频率最高;精神障碍型残疾人锻炼频率最低,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平均为2次,但不同类型残疾人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在锻炼强度方面,视力障碍型残疾人为中等强度,锻炼后表现为微微出汗,在六种类型残疾人中锻炼强度最大;精神障碍型残疾人锻炼强度最小,锻炼后的身体表现为全身微微发热,但他们之间锻炼强度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

表2 六种类型残疾人体育锻炼行为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总体上来看,本次调查结果反映出六种类型残疾人体育锻炼情况由差到好可以排序为:精神障碍<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肢体障碍<言语障碍<视力障碍。这一排序和生命质量的排序基本一致,体育锻炼水平越好的残疾人类型,生命质量也越好,一定程度上表明残疾人的生命质量和体育锻炼行为有密切的关联性。但仅仅通过残疾人类型排序的一致性的观察结果很可能是由于与残疾人类型的特征形成的共变性,要控制残疾类型的因素分析残疾人生命质量和体育锻炼的关系,还需要对不同类型残疾人进行单独分析。

3.3 残疾人生命质量和体育锻炼的相关分析

为了更细致地分析体育锻炼对不同类型残疾人生命质量的影响,从体育运动的角度将六种不同残疾类型的残疾人分为三类[13]分别分析。第一类,肢体障碍型残疾人,属于运动系统存在残疾。第二类,视力、听力、言语障碍型残疾人,他们的运动辅助器官存在残疾。第三类,精神、智力障碍型残疾人,他们属于运动的控制系统存在残疾。

3.3.1 肢体障碍型残疾人生命质量和体育锻炼的相关分析本次调查样本中,肢体障碍型残疾人有238人,占总数的62.3%。从表3的统计结果来看,肢体障碍型残疾人的生命质量8个维度全部和锻炼时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6个P<0.01,2个P<0.05),表明肢体障碍型残疾人锻炼时间越长他的生命质量越好。肢体障碍型残疾人的生命质量和锻炼频率主要也表现为正相关关系,但只有生理机能和锻炼频率的相关系数具有显著性(P<0.05),表明肢体障碍型残疾人锻炼频率越高他的生理机能越好。肢体障碍型残疾人的生理机能(P<0.01)、生理职能(P <0.05)、躯体疼痛(P <0.05)、一般健康状况(P <0.05)、精力(P <0.01)等5个维度和锻炼强度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表明肢体障碍型残疾人锻炼强度越大他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和精力越好。肢体障碍型残疾人的躯体疼痛(P<0.05)、一般健康状况(P<0.01)、精力(P<0.01)、社会功能(P<0.01)、精神健康(P<0.05)等5个维度和锻炼坚持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表明肢体障碍型残疾人越坚持规律的体育锻炼他的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越好。综合上述各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参与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肢体障碍型残疾人的生命质量。

表3 肢体障碍型残疾人生命质量和体育锻炼的相关分析

3.3.2 视力、听力、言语障碍型残疾人生命质量和体育锻炼的相关分析本次调查样本中,残疾类型为视力障碍型、听力障碍型和言语障碍型的残疾人共有47人,占总数的12.3%。从表4的统计结果来看,视力、听力、言语障碍型残疾人的生理职能(P<0.05)、躯体疼痛(P<0.01)、一般健康状况(P<0.01)、精力(P <0.01)、社会功能(P <0.01)、情感职能(P<0.05)等6个维度和锻炼时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表明视力、听力、言语障碍型残疾人锻炼时间越长他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越好。视力、听力、言语障碍型残疾人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等3个维度和锻炼频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5),表明视力、听力、言语障碍型残疾人锻炼频率越高他们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越好。视力、听力、言语障碍型残疾人的生命质量8个维度和锻炼强度均呈现正相关关系,但只有生理机能和锻炼强度的正相关关系具有显著性(P<0.05),表明视力、听力、言语障碍型残疾人锻炼强度越大他们的生理机能越好。视力、听力、言语障碍型残疾人的生命质量8个维度和锻炼坚持均呈现正相关关系,但只有精力维度和锻炼强度的正相关关系具有显著性(P<0.05),表明视力、听力、言语障碍型残疾人越坚持规律的体育锻炼他们的精力越好。综合上述各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参与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视力、听力、言语障碍型残疾人的生命质量。

表4 视力、听力、言语障碍型残疾人生命质量和体育锻炼的相关分析

3.3.3 精神、智力障碍型残疾人生命质量和体育锻炼的相关分析本次调查样本中,精神、智力障碍型残疾人共有97人,占总数的25.4%。从表5的统计结果来看,精神、智力障碍型残疾人的生理职能(P<0.01)、一般健康状况(P<0.01)、精力(P<0.01)、社会功能(P<0.05)、情感职能(P<0.01)等5个维度和锻炼时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表明精神、智力障碍型残疾人锻炼时间越长他们的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越好。精神、智力障碍型残疾人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等7个维度和锻炼频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1),表明精神、智力障碍型残疾人锻炼频率越高他们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越好。精神、智力障碍型残疾人的生理职能(P<0.05)、躯体疼痛(P <0.05)、精力(P<0.01)、社会功能(P<0.01)和精神健康(P<0.01)等5个维度和锻炼强度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表明精神、智力障碍型残疾人锻炼强度越大他们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越好。精神、智力障碍型残疾人的生理职能(P<0.01)、躯体疼痛(P<0.05)、一般健康状况(P <0.01)、精力(P<0.01)、情感职能(P<0.01)等5个维度和锻炼坚持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表明精神、智力障碍型残疾人越坚持规律的体育锻炼他们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情感职能越好。综合上述各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参与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精神、智力障碍型残疾人的生命质量。

表5 精神、智力障碍型残疾人生命质量和体育锻炼的相关分析

4 讨论

4.1 六种类型残疾人生命质量现状及特点

从本次调查数据与城乡居民SF-36评价参考值[13]比较来看,残疾人生命质量明显比健全人差,甚至于低于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水平。“残疾人生活质量的保障与提升,是残疾人群体目前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14],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生活、就业、教育、无障碍等方面的生活保障变得尤为重要,残疾人生活保障制度的完善、残疾人社会组织的发展,能够极大程度地解决他们生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使残疾人生活得更具幸福感。六种类型残疾人之间生命质量也有所差异,特别是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一般健康状况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跟他们的残疾特征有必然的关系,需要根据残疾类型针对性地改善。

在六种类型残疾人中,视力障碍型残疾人的生命质量有六个维度得分最高,精神健康、生理机能方面状况有待提高,总的来说,视力障碍型残疾人在六类残疾人中生命质量最好;为了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建议为视力障碍型残疾人提供更好的辅助器具,方便视力障碍型残疾人出行,独立胜任日常生活。听力障碍型残疾人生理机能状况较好,情感职能得分较低。对于听力障碍型残疾人来说,日常的沟通是最大问题,佩戴助听器可有效解决听力障碍型残疾人交流困难,弥补他们生理机能和情感职能方面的不足,提高其生命质量。言语障碍型残疾人生理机能状况较好,在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方面状况较差。针对言语障碍型残疾人,可以去专门的康复医疗中心进行康复训练,掌握多种替代性交流方法,日常对患者语言刺激,让患者主动沟通,从而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生命质量[15]。肢体障碍型残疾人精神健康方面状况较好,生理机能较差。建议积极开展肢体障碍型残疾人培训,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提升残余肢体的运动能力,提高其生理机能水平。智力障碍型残疾人生理机能状况较好,精神健康状况较差。建议多建设为智力障碍型残疾人提供免费日间照料及教育训练的社区服务机构,提高其生命质量。精神障碍型残疾人在生命质量上有七个维度得分均为最低,生命质量状况不容乐观,由于精神障碍型残疾人的病情难以控制,不定期发病,所以对精神障碍残疾人的照顾需要更加周全,给予很多的关爱,社区康复站的建立是关键一步,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有效康复形式之一[16]。

4.2 体育锻炼对残疾人生命质量的促进作用

体育是促进人类发展和健康的重要手段。已经有较多的研究证实了体育能有效促进个体生命质量,例如:王益民[17]在兰州市中学教师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中发现随着锻炼时间的延长,教师生命质量的各个维度得分呈增高趋势。通过本次调查数据对生命质量与体育锻炼的相关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体育锻炼对残疾人的生命质量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肢体障碍型残疾、精神障碍型残疾和智力障碍型残疾的效果更加明显。而且,在对残疾人运动员的相关研究中还发现参与体育运动可以提高残疾人身体自尊水平[18],有氧运动对发展性障碍群体的认知功能也有积极影响[19,20]。这些研究结果反映出体育在促进残疾人生命质量和幸福感上有相当的优势[21,22],比起简单的给予物质和生活上的帮助,参与体育活动更能促进残疾人身体能力和功能的康复[23,24],体现残疾人的自尊自强[25],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残疾人摆脱残疾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困境[26]。因此,在促进残疾人生命质量的工作中,应把组织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作为一项重要措施进行落实。

残疾人被认为是参与体育活动较少的一个群体[27,28],朱桂华[29]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发展残疾人体育的价值研究中提到“残疾人由于身体的缺陷,健康基础比普通人群要差,加上社会存在的偏见、歧视,社会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对残疾人的服务不完善,残疾人参与日常体育锻炼较少,身体机能下降”。但从本次调查数据表2的体育锻炼行为统计结果来看,大多数类型残疾人群参与了足够的体育锻炼,特别是在锻炼频率、锻炼坚持性方面得分较高,甚至超过一些健全人群的得分,表明我国残疾人体育参与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也是我国残疾人体育工作中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但本次调查也发现了一些不足,由表2数据可知,精神障碍型残疾人在体育锻炼行为四个维度中得分均为最低,锻炼行为明显不足,且生命质量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是这类残疾人的帮扶工作最难,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缺乏针对不同类型残疾人特点开展工作,对这类残疾人关注度还不够。常晶婷的研究指出:“不同年龄、性别的残疾人体育锻炼方式不同,体育运动对不同类型的残疾人作用也不完全相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残疾类型研究残疾人的体育锻炼行为和促进办法,通过体育更好地促进残疾人生命质量的提高”[30]。

4.3 六种类型残疾人体育锻炼促进策略

从调查结果来看,视力障碍型残疾人在体育锻炼行为各个维度方面得分均为最高,说明视力障碍的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状况较好。视力障碍残疾人只受视觉系统的限制,身体的运动系统并无大碍,所以在参加体育锻炼方面比其他残疾类型残疾人更有优势。针对视力障碍型残疾人建议多组织趣味体育活动,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他们的情绪情感会释放出来,促进心理健康[31]。听力障碍型残疾人在锻炼坚持性方面表现一般,由于受听觉系统的影响,在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与他人交流存在较大困难,大多独自锻炼,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体育锻炼的趣味,导致听力障碍型残疾人不容易坚持体育锻炼。建议在他们锻炼的过程中配备掌握多种交流方式的体育社会指导员,将他们要学习的锻炼内容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使他们能够通过简单的符号和手语在体育锻炼中进行交流,帮助他们感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提高其坚持性[32]。言语障碍型残疾人和听力障碍型残疾人相似,由于交流沟通的问题形成困难,难以体验锻炼乐趣,锻炼坚持性有待提高。针对此类残疾人,体育锻炼过程中应多组织趣味性强,合作为主的体育活动,激发他们表达情感,享受体育锻炼中的快乐。肢体障碍型残疾人在体育锻炼各个维度表现较差,由于身体的限制,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限制更大,针对这类残疾人,建议多开展强度较小,有助于身体康复的全身运动[33,34]例如:游泳、舞蹈等运动。 智力障碍型残疾人体育锻炼状况一般,由于智力低于健全人,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所以针对此类残疾人,应以趣味体育为主[35,36],尽量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快乐,辅助以体育影片、动画片、音乐的直观教学,通过认知-运动双重任务训练[37,38]激发他们的潜能[39]。 精神障碍的残疾人在体育锻炼行为各个维度表现均为最差。由于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对自己身体的认知也比较模糊,所以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状况较差。针对此类残疾人,要采用有组织的体育锻炼活动,加强过程监控,以非对抗性的体育项目为主,避免过度的刺激和冲突的发生,保证他们体育锻炼安全有效。

5 结论

(1)残疾人生命质量总体状况较差,六种类型残疾人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比较而言,视力障碍的残疾人生命质量较好,精神障碍残疾人生命质量较差。

(2)六种类型残疾人在锻炼时间和锻炼坚持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多数类型残疾人群参与了足够的体育锻炼,特别是在锻炼频率、锻炼坚持性方面得分较高,但精神障碍残疾人体育锻炼行为状况不容乐观。

(3)参与体育锻炼对残疾人的生命质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和智力残疾的效果更加明显。在促进残疾人生命质量的工作中,应把组织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作为一项重要措施进行落实。

猜你喜欢
残疾生理残疾人
大脑如何知觉音乐的形式美?——来自电生理的证据
肉鸡铬需要量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我骄傲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
四位老人与一个残疾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