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 杨娜娜 沈筠筠 冯金法 李婉莺 苏楠 周伟宏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1]。脑卒中患者常常发生各种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研究[2]发现,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和住院费用均明显高于无肺部感染的脑卒中患者;对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及时清除其呼吸道分泌物是治疗的关键。振动疗法、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tive cycle of breathing techniques,ACBT)均可有效清除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应用较多[3],但将振动疗法联合ACBT应用于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研究较少。为探讨三维旋进式振动疗法联合ACBT在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80例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在苏州市立医院本部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80例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4]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2)符合肺部感染的诊断标准[5];(3)患者意识清楚,无明显认知功能障碍,能配合治疗;(4)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脑卒中发病前已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2)合并肺部肿瘤、肺结核、肺出血、肺栓塞、气胸、肋骨骨折的患者;(3)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的患者;(4)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71.63±12.96)岁,病程(50.5±27.17)d,原发病为脑梗死29例、脑出血11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70.88±13.25)岁,病程(51.03±26.49)d,原发病为脑梗死28例、脑出血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病类型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肺部感染常规治疗,包括人工叩击排痰、鼻导管吸氧、抗感染、止咳祛痰治疗等。在此基础上,采用ACBT进行治疗:(1)呼吸控制。患者取站位或坐位,身体保持放松;嘱患者深吸气至腹部隆起,然后缓慢呼气至腹部尽可能凹陷,尽量排出肺内残余气体,吸气和呼气时间维持在1 ∶2~1 ∶3,连续进行3~5次。(2)胸廓扩张运动。嘱患者深吸气,并于深吸气末屏气3 s,然后缓慢呼气,连续进行3~5次。(3)用力呼吸。嘱患者收缩胸部和腹部肌肉快速呵气1~2次,然后咳嗽,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每次进行4~5个循环,2次/d。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澳大利亚尼亚加拉(Niagara)医疗设备公司生产的三维旋进式振动治疗垫、手持式三维旋进式振动治疗仪进行三维旋进式振动疗法治疗:患者取卧位或半卧位,将三维旋进式振动治疗垫置于患者背部,将电机放置患者右侧,将手持式三维旋进式振动治疗仪用海绵或毛巾包裹后置于患者胸前,尽量避开心前区。选用标准模式治疗,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节治疗强度(一般为低中强度),20 min/次,2次/d。每次治疗结束后,接着进行1次ACBT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指脉氧、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变化和身体不适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肺部感染疗效 治疗14 d后参照文献[6]评定患者肺部感染疗效。肺部感染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肺部湿啰音完全消失,胸部CT或X线胸片显示肺部炎症完全吸收为痊愈;临床症状好转、肺部湿啰音明显减少,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下降或基本正常,胸部CT或X线胸片显示肺部炎症明显吸收或部分吸收为显效;临床症状、肺部湿啰音、胸部CT或X线胸片未见好转甚至恶化,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未下降甚至升高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肺部感染症状体征消失时间 比较两组患者咳嗽、咳痰、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
1.3.3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 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
1.3.4 肺部感染积分 治疗前后,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 CPIS),根据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气管分泌物、气体交换指数、X线胸片浸润影、气管分泌物或痰培养结果等进行综合评分,最高评分12分,患者评分越高表示其肺部感染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疗效的比较 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治疗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患者(85.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疗效的比较 [n(%)]
2.2 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咳嗽、咳痰、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的比较 (x±s,d)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CPIS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CPIS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CPIS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CPIS的比较 (x±s)
脑卒中患者往往年龄较大,常合并基础疾病,且存在营养不良、吞咽障碍、留置胃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等问题,肺部感染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7-8]。肺部感染不仅会影响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还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积极治疗脑卒中患者并发的肺部感染将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9-10]。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治疗肺部感染患者的关键。ACBT是一种操作简单的气道廓清技术,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呼吸控制,可训练患者进行腹式呼吸,从而增加潮气量,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增强咳嗽、咳痰能力[11];(2)胸廓扩张运动,有利于患者肺组织重新扩张、松动气道分泌物[12];(3)用力呼吸技术,患者呵气时气道管壁会产生内在的振动和一定的纵向剪切力,从而松动痰液,有助于痰液的排出[13]。ACBT被广泛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治疗中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14-16]。
以往临床上常采用人工叩击排痰法促进患者将痰液排出,但是人工叩击排痰具有许多缺点和不足。机械振动排痰可以使患者呼吸道黏膜表面的痰液松脱,松动的痰液沿细支气管、支气管、气管排至主支气管,最后通过咳嗽排出体外[17];与人工叩击排痰比较,机械振动排痰具有作用深度深、叩击频率及力量易掌控、可减轻医务人员劳动强度、疗效明显等优点[18]。此外,机械振动排痰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1秒用力呼气容积、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等[19]。三维旋进式振动治疗垫和手持式三维旋进式振动治疗仪通过巧妙设计的偏心转子,能产生致密而柔和的三维旋进式振动波,这种振动波在肌肉软组织、骨骼中的传导距离远长于传统振动设备所产生的振动波,应用其排痰能在保证疗效的同时避免损伤骨骼、肌肉软组织和毛细血管,患者舒适感提高,依从性增高[20]。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治疗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患者(85.0%);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咳嗽、咳痰、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CPIS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提示三维旋进式振动疗法联合ACBT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排痰能力,有效控制肺部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