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施工工人不安全行为防范措施分析

2022-08-18 07:56朱云浩
运输经理世界 2022年13期
关键词:班组施工人员车站

朱云浩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40)

0 引言

现如今,我国很多城市正加大轨道交通建设力度,地铁车站数量不断增加,其功能服务质量快速提高,结构形式也愈发复杂,工程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地铁车站施工建设影响因素众多,复杂的地质条件与环境因素时刻困扰着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加之地铁车站施工建设环节众多,技术工艺十分复杂,作业空间十分有限,若现场管理工作存在漏洞,则地铁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将无法避免,威胁到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相关单位应树立正确的安全管控管理理念,注重预期预防性干预、数据化识别监控、规范安全施工行为、完善常态化监管警示,消除施工人工不安全行为带来的负面困扰。近些年,众多从业工作者正加大地铁施工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分析强度,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成为研究重点内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地铁车站施工安全事故均由作业人员不安全的作业行为导致,且施工单位对风险预判能力不足,安全管理不到位,人员整体缺少安全意识,也是导致施工团队不安全行为频发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加强地铁车站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已成为影响行业发展建设的关键性内容。

1 地铁车站施工作业人员行为特征

本文随机选取了多个不同企业的地铁车站施工作业班组,配合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的调查手段,总计发放500 份问卷调查,有效问卷数量为482 份,男性工人数量占绝大多数。借助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手段,进一步分析研究地铁车站作业班组工人的群体特征,了解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产生因素以及具体的外在表达形式。

1.1 作业班组工人的基本特征

1.1.1 平均年龄较大

实际调查显示,地铁车站作业班组工人的平均年龄较大,且人员构成多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年龄结构方面,施工人员的平均年龄达42 岁,40 岁以下的施工人员数量占总数量的23%左右,50 岁以上施工人员数量占总数量的25%左右。

1.1.2 平均作业时间较长

城市地铁施工建设任务繁重,很多工人的劳动时间接近10h。此次调查活动中,很多工人每日开始工作时间很早,中午休息时间不足1.5h,晚上下班时间又很晚,经常面临夜间作业或加班工作。

1.1.3 平均文化水平较低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施工人员文化水平多为初中程度,低于这一标准的人群占比为14%,初中文化程度占到5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约为20%,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不足10%。

1.1.4 施工人员对居住环境较为满意

近些年,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地铁车站施工人员的工作与居住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很多施工人员居住在施工单位统一自建的活动板房或装配式移动房中,少部分人员则选择租赁周边民房。此次调查活动中,带空调的住房超过60%,超过90%的住房带洗浴设施,网络信号基本覆盖,集体食堂条件良好,超过60%的作业班组拥有洗衣机。

1.1.5 施工人员渴望融入城市生活

城市地铁车站施工作业风险系数很高,且不安全行为往往带有个体特性,并受到作业难易程度与作业环境的同步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工人对所处城市的生活比较适应,月收入也在逐年增长,项目管理标准化程度很高,且施工人员的自身态度与应变能力对安全施工的影响也十分明显,若施工人员收入水平与其他地区存在差异,对所处城市的归属感将削弱。

1.2 作业班组施工人员群体行为的主要特征

综合而言,地铁车站施工作业班组工作人员的群体行为带有复杂性、纪律性、组织性、规律性与习惯性五个特征。

1.2.1 复杂性

地铁车站施工作业多处于城市繁华区域,人员群体行为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且人员之间也会相互影响,这就让群体行为在安全层面带有明显的复杂性,项目管理难度很高。

1.2.2 纪律性

工程项目作业班组通常带有区域性的特征,内部个体很容易对群体产生认同感,加之工程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作业施工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队伍愈发专业化,作业班组在不同工序的分工十分明确。在此影响下,施工作业班组群体作业更具计划性与目标性,同时受到规章制度以及群体的氛围意识的推动,在项目管理范围内的纪律性很强。

1.2.3 组织性

近些年,我国中西部农民工输出数量大幅增加,班组成员的群体认同度很高,调查数据显示,很多班组内部成员多来自一个城市,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而这种条件下,工人之间相互学习的意愿较为强烈,价值观与行为方式受到群体的影响,进而体现出明显的组织性。

1.2.4 规律性

作业班组内部工人群体具有认同感,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价值观较为一致,人员之间相互模仿学习,群体效能显著,加之群体工作态度以及对绩效追求等因素的作用,群体整体呈现态度与情绪的规律性,而这种态度与情绪将会直接影响到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具体表现与意向。

1.2.5 习惯性

调查显示,多数工人的作业行为带有明显的习惯性,尤其是在不安全行为方面,很多工人安全意识不足,自身行为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如不佩戴安全帽等防护措施,不系安全绳进入到高空作业场所。这些工人在被纠错后,往往在主观情绪上带有一定的排斥,依旧习惯性地继续进行,这种习惯性的不安全行为往往会带来诸多隐患,一旦遭遇突发情况,作业现场极可能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

2 地铁车站施工不安全行为影响路径

地铁工程项目施工人员流动性非常大,且施工环境千差万别,部分建筑商为自身的经济利益,一味压缩成本投入,致使工人的居住环境十分恶劣,加之施工人员文化素养普遍偏低,其从业经历又经常发生变动,导致很多专业的作业班组出现施工人员青黄不接的现象,而这些特点更是对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带来巨大影响。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将工人不安全行为划分13 类,其中,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以及冒险进入危险场所等行为带来的影响最为严重,很容易导致作业安全事故。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5%的受访施工人员自身的不安全行为未能得到及时矫正,即便这些人员认识到自身行为存在危险,往往也会因习惯问题而不会去做刻意的改变。很多施工班组多为临时组成,这也同样造成不安全行为无意识传播,因此地铁车站施工工人不安全行为形成路径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获得阶段、转化认可阶段与习惯保持阶段。一旦这种不安全行为形成不安全氛围,很可能会直接改变施工人员的思想意识与认知,对自身的不安全行为更不重视,安全生产事故无法避免。

施工人员对不安全行为普遍缺少正确的理解,而这些行为的表现形式又可分为习惯性违章与习惯性不安全行为,而习惯性违章又可分为故意违章与无意识违章,前者主要为减少劳动投入,在不造成事故的情况下,实施不安全行为,而这种长期且频发的动作将会形成下意识行为;后者主要是指工人不了解不安全行为的具体特征,未能在作业施工开始前进行具体了解与判断。

3 基于施工行为安全的地铁车站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3.1 注重施工人员群体行为特征的融入,针对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实施早期预防性干预活动

城市地铁车站施工建设多处于繁华区域,生活环境优越,这对于青年施工人员的吸引力非常大。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经验丰富的60 后、70 后工人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且项目安全监管人员对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往往不能及时干预,通常采取事后矫正的方法,而这种模式在时效性、主动性与灵活性方面存在严重隐患。新时代施工工人群体作业班组对于新鲜事物的接收能力更强,其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因此,若施工单位可提供事前安全防护建议,并让工人群体认可这些建议存在的意义,其最终的应用时效将会比事后惩罚的方式更具应用效能。因此,为强化施工行为的科学管控,避免施工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对地铁车站安全管理工作的影响,施工单位应从认知心理角度入手,强化日常前期干预体系,对施工人员存在的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实施干预,并同步辅以相应的教育与培训机制,让整体干预能力更为稳定,从而让工人群体养成更为安全的行为习惯,塑造更具安全生产能力的思想意识,自觉参与到对不安全行为的管理与前期干预之中。工人养成正确的作业行为习惯后,将以群体效应带动每一个个体,而个体也会受到班组群体人员的监督,同步辅以不安全行为强制矫正措施,可让前期干预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3.2 注重培养工人对组织管理的服从性,强化生产作业管控,对工人不安全行为进行数据化识别与评估

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带来的影响各不相同,因此,施工单位在对其进行风险评估时,应从作业危险程度、工作强度、作业环境因素等方面,分析可能影响工人实际行为的各类条件,以培养工人为目标,减少负面条件因素对行为养成的破坏。此外,具体工作可从组织管理以及生产作业层面入手,精准分析地铁车站施工工人不安全行为形成路径,并快速实施干预与阻断隔离。生产作业管控工作应树立榜样标杆,应注重整体氛围的打造,实施“安全行为之星”榜样示范,对施工作业班组进行系统性安全行为强化教育,对于那些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应重点教育,注重思想意识的引导,并辅以严厉的惩处措施与科学的奖励方式,抑制不安全行为的传播。施工单位应注重信息化技术体系的广泛应用,建设智慧工地,借助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实现施工工人不安全行为数据化识别,以数据形式对作业安全进行预控。例如,施工单位在作业区域内化明确划分危险区域,并利用信息化监控技术,对施工人员随意进入危险区域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从而降低人员侵入危险区域的可能性。现场监管人员也要在日常巡检中对施工工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收集,拍照上传至数据库,并将这类施工人员标记为危险作业者,在后续的安全教育以及行为管理工作中进行重点强化。

3.3 注重现场施工安全氛围的塑造,全面规范作业厂区的安全施工行为

安全行为是施工人员在长期作业与工作中养成的行为准则、思想意识与行为模式的综合体现。因此,安全施工行为的养成,应从日常标准规范的引导做起,基于“一岗双责”的反思教育,让员工从原本的经验安全行为转变为依从安全性,最后成为本能,自觉遵从安全施工行为的各项规定。首先,地铁施工作业班组应从员工群体行为特征角度入手,以组织性与纪律性,引入合适的标准,并推行平安班组建设工作,让工人找到学习的典范,对工人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的习惯进行干预,最终实现安全意识外化于行。其次,施工单位也要广泛开展案例反思与教育工作者,从风险感知、行为态度、直觉行为控制、示范性规范等方面,让每一位工人自觉打消不安全行为的主观意向,让现场安全管理成为一项引导工人本能去完成的工作。此外,管理层与作业班组之间的沟通应保持足够畅通,应建立行为互动体系,借助物联网技术,快速完成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的识别,尽可能抑制不安全行为带来的影响,营造更为积极的现场施工氛围,从而让作业班组整体绩效得到提高,让工人真正认可安全行为对其可能产生的经济价值与发展价值。

4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地铁车站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施工单位应从施工班组群体人员特征角度入手,注重前期干预与氛围引导,将传统问题导向转变为目标导向,将经验管理转变为科学管控,根据人因风险前置理念,强化对各类风险与隐患的预判。施工单位也要同步开展事前教育工作,加快施工场地智能化建设,推行智慧施工模式,对施工人员各类不安全行为进行数据化统计与分析,加强行为矫正能力,避免人员问题造成施工整体质量下滑。

猜你喜欢
班组施工人员车站
车站一角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地铁运营期轨行区施工人员安全能力研究
夯实班组文化
浅谈企业如何扎实推进”五型”班组建设
时空守护者之车站遇险
地铁车站
咖喱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