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区域环境创设的艺术探析

2022-08-17 06:59张掖市临泽县第二幼儿园
山西教育·幼教 2022年7期
关键词:小熊盒子玩具

■文/张掖市临泽县第二幼儿园 徐 玲

区域活动让幼儿在特定的区域中自由地使用各种材料进行自主探索活动,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发展其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活动区域的环境创设十分重要,它包括各个区角的空间设置、场地设计和相应材料的摆放位置等,适宜的区域环境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和探究热情。所以幼儿教师要思考如何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提升幼儿的参与度,满足其活动需求,让他们更充分地融入游戏中。

一、开放活动空间,提升参与度

在设计活动区域时,教师可根据阅读、角色扮演、建构、艺术创作等项目设计主题区域,但是不要强行规定哪些区域只能进行哪些活动,允许幼儿将某个区域的玩具、材料带入到其他的区域中,展开跨区域活动及区域联动。这样各个空间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各自为政”,让活动空间展现出既有主题,又有融合性的特点,能有效地提升幼儿的参与度。

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幼儿自主参与到活动空间的创设中。如,大家决定用隔板和椅子分隔成一个个空间,但是每一个空间之间都有通道,可以自由进出。这样幼儿的活动空间扩大了,他们的参与效果也更好。有的幼儿原本参与的是阅读区,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就将绘本带入到了艺术创作区域中,教师并没有阻止,反而鼓励他可以在艺术创作区域中寻找好朋友,和他一起创作。该幼儿向其他小组的同伴发出了邀请:“我看这本书里面的小熊非常可爱,我们一起来画吧。”对方流露出了迟疑:“可是,我在画树呢,没有空画小熊了。”幼儿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放弃劝说,他观察了对方的作品,并且提出:“你看,你树下还空着一大片呢,不如在这里画一个小熊吧。”对方也产生了兴趣:“画一个小熊在树下玩,真是一个好主意。那你画什么呢?”“我想画小熊的屋子,还有小熊的妈妈。”两人商量好了之后,就开始了创作。有建构区的幼儿看到了艺术区的活跃气氛,也被吸引了过来,参与到了讨论中,交流氛围变得更加热烈。

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在区域中自由走动,能以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进行交往活动,这样充分自主的活动空间、开放性的活动设计有利于幼儿自主交往和探索,不管是小组活动还是个体活动,他们都能以积极饱满的心态融入活动中。此时,教师要积极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鼓励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幼儿融入各个小组的活动中。

二、丰富活动材料,满足个性需求

在投放活动材料的时候,教师要尽量选择种类丰富、符合幼儿需要的材料,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教师还可以询问幼儿的意见,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鼓励幼儿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各种废旧物品带到活动室,丰富区域活动材料,让活动的效果得以提升。

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幼儿自主挑选了各种颜料和工具进行创作。建构区的幼儿提出了新的想法:“我觉得,我们搭积木的时候也需要这些颜料,比如,可以在房子上贴上画,这样就需要颜料了,你们能分给我们一些吗?”艺术区的幼儿在思考后表示同意,并且分给建构区幼儿一些绘画材料。在一番交流后,幼儿发现各种材料并不是某一个区域所特有的,各个区域之间可以相互借用,这样游戏活动的内容也会变得更加丰富。不仅如此,教师还引导幼儿思考是否还有其他材料可以纳入到区域活动中。“在上次的创作中,有的小朋友用了矿泉水瓶,大家觉得还有哪些东西可以作为创作材料呢?大家可以讨论一下,我们怎么才能收集到这些材料呢?”幼儿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纷纷提出:“我觉得沙子和小石子可以用来建造小房子。”“我觉得可以收集硬纸板,硬纸板可以制造房子的屋顶,还可以在上面画画。”“我们不如去外面找一些树枝、树叶吧,还有花瓣,漂亮的花瓣可以用在画中。”在讨论中,幼儿决定从两个方面入手收集材料,一是从大自然中寻找材料,二是找一些生活中不用的废旧物品进行创作。

丰富的材料有助于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能自由地参与到创作中,用更有创意的方式解决各种问题。幼儿会根据材料的情况,自主设定各种不同的活动内容,并设计出符合个性需求的活动项目。同时,丰富的材料也能确保每一名幼儿都有足够的玩具,减少他们等待的时间,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性。

三、创新材料存储方式,指导主动计划

部分幼儿在家庭生活中,常常将玩具摆得到处都是,最后由家长来整理,教师要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自主计划活动内容,并学会收纳整理玩具材料,培养幼儿在发现材料、使用材料、归还材料的过程中养成善于整理归纳的良好习惯。同时,他们也能在此过程中提升处理问题、理性思考的能力。

在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启发大家思考:“这些玩具到处都是,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我们怎么帮助玩具找到自己的家呢?还要让我们能更方便地找到它们。”幼儿开始自主计划,有的幼儿提出:“我们有很多白色的塑料盒,我觉得可以用来放小积木。”有的幼儿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是积木的种类不一样,我们可以混在一起放吗?”在探讨中,有人提出:“我觉得混着放很好,这样我们打开一个盒子,里面有很多不同的玩具。”“我觉得不太好,如果我们只想玩一种的话怎么办?是不是要将所有的盒子都打开来寻找呢?”在一番探讨后,幼儿一致决定:一个盒子里只能放同一种玩具,否则的话,就会弄乱的。这时候又有幼儿提出了问题:“可是,盒子盖上后,看不到里面是什么,我们要找某种玩具的时候,不是还要将所有的盒子都打开看吗?”有幼儿从杯子上的编号得到了启发:“我们用编号来表示不同小朋友的杯子,是不是也可以给盒子编号呢?”他的说法让更多幼儿打开了思路:“我觉得可以在盒子上面画上积木的样子,这样多清楚啊,一看就知道了。”在讨论后,幼儿决定用标签法辅助存储,提升了材料管理的效率。

在归纳整理的过程中,幼儿逐步提升了分类意识,会结合材料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存储方式,还会使用标签进行标注,方便自己整理归纳各种材料。幼儿的自主活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四、融合家庭资源,拓展认知视野

区域环境创设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和幼儿,家庭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要积极与家长沟通,让他们也参与到区域环境的创设中。如,支持幼儿收集家中不用的玩具、书籍投放到区域中供大家游戏、交换,又如,亲子共同搜索家中的废旧物品,将其转化成有趣的玩具。还可以开展亲子活动,带领幼儿参观博物馆,去公园中收集活动材料。在此过程中,幼儿的视野拓展了,参与活动的兴趣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教师引导家长也参与到区域活动中,如,在阅读区中,幼儿园的图书数量有限,教师动员家长、幼儿开展绘本漂流,每人提供一本书,让幼儿交换阅读。此时家长也提出了担忧,担心幼儿会将书弄丢,或者弄坏,于是教师便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讨论,思考如何能办好“娃娃图书馆”。“大家觉得好的图书管理员要怎么做呢?看书时要注意什么?”幼儿在协商讨论后,制定了“娃娃图书馆”的借阅规定,包括:“每次只能借一本书,可以将书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但是记得第二天一定要带回来。不要随意折书角,也不能撕扯书页……”在协商后,家长认为孩子长大了,懂事了,也放心地将家中的书籍交给幼儿自主管理。此外,幼儿还思考讨论了图书管理员要承担的具体责任,有的幼儿提出:“要记住每一本书都借给了哪个小朋友。”还有的幼儿提出:“每天都要数一下,看看书的总数是不是少了,如果少了,就要找回来。”“我觉得书的摆放次序不能乱,可以按照封面的颜色来摆放,还可以把讲小动物的书都放在一起。”由于融入了家庭资源,幼儿园和家庭形成了教育合力,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了“图书馆”的运营模式,社会性也在不断发展和提升。

在高效创设区域活动环境后,幼儿能更充分地融入活动,区域活动的效率也会随之提高。教师要时刻关心幼儿的活动情况,并结合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需要不断调整环境设计,让幼儿能在多元化的环境中提升认知水平,促进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小熊盒子玩具
有趣的盒子
小熊
寻找神秘盒子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可爱的小熊
肉盒子
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