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舒娴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 广东,阳江 529566)
人才队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提高农民、乡村人才队伍的技术水平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发展道路。农村科技特派员通过与村内进行有效沟通,根据对接村的不同需求,进而开展不同层次,面向不同人群的各类培训班,进而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通过技术培训,可以构建高效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在与农户的交流过程中,特派员可发现一些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进而在日常科研工作中有针对性地探索、解决村民的技术问题,使自己的技术真正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而农户可在短时间内获得新技能、新技术、新理念,并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真正的实现增产增收。
一项优质农产品的种植或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的推广不仅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还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农村特派员的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通过建立示范区、示范基地为对接村引进产量高、品质好、抗病虫害的品种;二是新型环保肥料、农药的推广使用;二是根据对接村需求为贫困村打造其主要产业所需的相关机械设备。特派员通过推广自身研发的新品种、新技术或是引进国内外优良的农产品、新技术,通过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区、示范基地等农业绿色种植技术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目前,消费者对农产品包装、新鲜度要求较为严格。市场上包装良好,新鲜的农产品亦更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目前乡村缺乏电商销售、物流运输等方面的人才。部分科技特派员为电商销售、物流运输专业,运用自身专业对农产品进行包装、商标设计、品牌推广与策划、缩减农副产品运输时间,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颜值”,从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特派员此外高校农村科技特派员通过为对接村产品开设网店、定制电子销售渠道、直播带货,进而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大多数地区目前尚未搭建科技特派员需求平台,并未在对接前使对接村和特派员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某些地方为了完成每个村均有特派员进驻的任务,常常不经考察将特派员与贫困村随意匹配。造成科技特派员的科研成果跟对接村所需技术不匹配,与乡村产业结合不紧密,不能更好的对贫困村进行帮扶,造成帮扶效果差或无从下手的局面。
新品种、新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水土不服”,引进新品种时需要对其适应性、抗病性、抗逆性开展测试和示范,存在一定的风险,农户受其文化程度和知识水平影响,缺乏新品种种植配套的技术,使新品种推广存活率低,种植效果不理想。另外由于部分乡镇农资经营门店夸大宣传,推介自家代理的品种,不信赖新品种、新技术。因此农户情愿种植常规品种,也不愿意尝试品质更高、产量更好的新品种。
目前省市两级的农村科技特派员主要为农林专业的技术人员,其在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方面能够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但在引导农户打造品牌、开拓市场、产品包装方面经验不足。有了好产品,却销售不出去;有了好产品,缺不能很好的加工储藏。仅仅是单个领域的帮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很好的助推乡村振兴。
农村科技特派员基本为高职称、高学历的技术人员,很多技术人员均通过人才引进进入单位。其对地方方言不熟悉,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常用普通话进行沟通交流。而土生土长的常住居民,日常交流使用的是本土方言,且现有劳动力以中老年人为主,其普通话水平有限。因此特派员在推广技术品种时存在语言沟通障碍,在培训和指导技术时有部分词语无法准确传达至农户,帮扶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成果。
可由特派员发布技术推广;农户、村委会发布技术需求、闲散用地合作需求、农业设备需求;政府对于其地方面临的乡村振兴上的共性问题提出技术需求;企业、大型合作社对农业用地需求、农产品需求。搭建一个以农户、特派员、政府、企业为主题的多项需求平台,解决乡村从产品、农户、设备、土地资源、销售等方面的问题。需求平台还可以为农户、特派员、政府搭建一个一对一的沟通平台,使双方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完成对接任务,更好地发挥科技特派员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对于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可由特派员用其特派员经费以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区的形式,为种植新品种、运用新技术的农户免费提供肥料、农药、设备等、支付田间管理劳务费等方式鼓励农户种植新品种、运用新技术,并在示范区对其适应性、抗病性、抗逆性开展测试,因地制宜地为对接村提供新品种种植配套的技术。以此鼓励农户种植新品种、运用新技术,并将农户运用新品种、新技术的风险降至最低。若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失败,可为特派员科技改进提供依据;若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成功,可为新品种种植提供适宜对接村的配套技术,亦极大鼓励农户栽植新品种、运用新技术的信心。
相较于传统的一个特派员对接一条村的帮扶模式,多个不同专业方向的特派员组成团队帮扶邻近多条村的帮扶模式可以从农业、食品贮藏与加工、食品包装、电商销售、乡村污染处理和乡村规划等全方位对乡村建设进行帮扶,提高了乡村发展中农业技术、销售渠道、乡村生活环境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和条件。此外,邻近村的相关情况和地理条件相似,甚至有相同的产业,在实际帮扶过程中,邻近乡村的选择也可减少特派员用于交通的费用和时间,更好地为对接地区服务。
与异地特派员相比,本土特派员还具有熟悉本土方言,便于与村民交流等优点,本土特派员长期扎根于当地,对于当地的农业产业情况有根深入的了解,可以更好的为对接村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且本土特派员与对接村的路程距离较短,大大缩短了特派员前往对接村的时间和费用成本,这也有利于特派员与对接村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此外,培养本土农村科技特派员可让本土的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其不断的扎根、服务本地区的农业发展,亦将对其自身技术提高和发展有所帮助。而且其自身技术的提高和发展也会带领农村农民、本地产业发展。
农村科技特派员在培育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体系,促进我国农村第一二三产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关部门应及时发现农村科技特派员其在科技下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探寻更加高效的特派员帮扶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人才和平台支撑,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