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胆囊息肉不当回事

2022-08-17 12:34杜卫东顾文扬浙江省中医院
健康博览 2022年8期
关键词:卫东息肉良性

□文/杜卫东 顾文扬 浙江省中医院

杜卫东,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从事普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擅长微创手术治疗肝胆胰脾、甲状腺、胃肠疝等疾病,治疗各种腹壁疝、腹股沟疝,经验丰富;近年来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余项。

前不久,36岁的快递员谢先生(化名)在一次送快递途中突然觉得肚子疼,他本以为是平时吃饭不规律导致的胃炎,过两天就会好了。谁知此后几天,症状依然时断时续,到医院一检查,被诊断为胆囊息肉和胆囊炎。听说息肉可能会癌变,上有老下有小的谢先生非常恐慌,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胆囊息肉多源于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浙江省中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杜卫东介绍,胆囊是人体内贮存胆汁的囊性器官。胆囊息肉指的就是来源于胆囊壁,向胆囊腔凸起的隆起性病变,统称胆囊息肉样病变。有9%~15%的人群胆囊壁上会长息肉样的赘生物,无论息肉大小,B超、CT和核磁共振等检查都有助于甄别,但不能确定其性质。对于很多患者来说,胆囊息肉本身并无明显不适症状,常因体检或上腹不适时,通过B超查出胆囊上长了息肉,且以良性居多。

胆囊息肉形成的最常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饮食不规律,经常不吃早餐会导致胆汁在胆囊中的浓度升高;长期饮酒,偏爱高脂肪、高胆固醇等高热量的食物,以及晚餐进食过多,都是胆囊息肉的高危因素。

:长期熬夜、不规律的工作和休息、久坐、缺乏锻炼等;长期压力大、情绪波动大、易怒、暴躁等,也会增加患胆囊息肉的风险。

发现胆囊息肉应引起重视

杜卫东主任医师介绍,胆囊炎没有太多的症状,患者一般不痛不痒,偶尔有右上腹不适的症状,所以比较容易忽视。一旦察觉症状严重,做B超发现它有病变的时候,可能它已是胆囊癌,甚至已经到了晚期,没法再进行手术治疗。因此,发现胆囊息肉后,千万别不当回事。

建议患者在设备条件较好,以及医疗技术水平较高的医院进行检查;复查通常采用B超检查,性价比高,能最直观方便、无创伤、准确地显示息肉的大小、位置、数量、(囊壁)基底的情况。必要时也可以采用超声造影、上腹部增强CT和/或核磁共振等作为辅助诊断的检查。开始时可3~6个月复查一次(连续检查2~3次),如果息肉没有变化,则在每年体检或有症状时再进行检查。

如何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

息肉的大小是判断良恶性的重要依据。一般多发的2~3毫米的病变,胆固醇息肉的可能性大,恶性息肉的可能性非常低。3~7毫米的可能是胆固醇性息肉,也可能是肿瘤样病变(比如腺瘤),或者其他非肿瘤性的良性疾病。大于1厘米的息肉,有可能是胆固醇性的息肉,肿瘤性息肉可能性变大,以腺瘤为主,也有可能是早期的胆囊癌。

另外,看息肉蒂的形态:有些息肉就像梨一样,看上去挺大的,但连接的蒂就像梨的柄梗一样细长,这些形态的息肉多数是良性的。有些息肉整个附着在胆囊壁上,蒂比较宽、厚,像个馒头趴在桌上,就要引起警惕了,有可能是早期的恶性病变,或者将来有可能容易恶变。

还有,胆囊息肉,如果短期内增大迅速,要提高警惕,需要考虑息肉恶变或本身就是恶性病变。

以下五种情况建议手术

杜卫东主任医师提醒,胆囊息肉一般来说不能自愈或消失,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长越大,甚至越长越多,然后引起各种危害和并发症。如果属于以下5种情形,最好手术切除。

●大于1厘米者

大于1厘米的胆囊息肉癌变率较高,一般建议手术治疗。研究发现,大于1厘米的息肉与胆囊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部分报道显示,超过1厘米的胆囊息肉癌变的几率超过30%。

●增长迅速者

息肉的增长情况也是手术指征之一,这种情况下不考虑息肉的大小,只要增长快就应该尽快手术。因为真正的良性息肉样病变,增长的速度非常缓慢。如果有恶变的倾向,或者已经早期恶变了,它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增长较快。

●位于胆囊颈部者

位于胆囊颈部的息肉容易引起不适,伴随腹胀、腹痛、黄疸等临床症状。

●合并结石者

有些病人是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并存的。这类患者常常会有不适症状,手术对于胆囊息肉大小的要求可以低一些。

●年龄较大的胆囊息肉患者

不同年龄层的胆囊息肉患者,在治疗中也会有区别。因为年龄越大,恶变的可能也越大,所以对于年龄较大的胆囊息肉患者,也建议手术切除。比如60岁以上的患者,即使息肉没有达到1厘米,也建议手术治疗。

猜你喜欢
卫东息肉良性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The arrow that saved my life救命之箭
《雍和宫》
良性甲状腺结节需要治疗吗?
肠息肉为何不切净
种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