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桂芳
相关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间,我国卵巢癌发病率增加了30%,死亡率增加了18%,我国每年约有1.5万名女性死于卵巢癌。卵巢癌有几大类型,其中70%到80%都是上皮性卵巢癌,较之生殖细胞肿瘤等其他类型的卵巢癌,上皮性卵巢癌的恶性程度是最高的。发病年龄在45岁左右,早期多无明显症状,70%的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加上对化疗药物不敏感,容易发生耐药等,其五年生存率一直没有太大改观,只有30%~40%。
“如果能够在一期就发现卵巢癌,那么五年存活率可以达到90%,但这样的情况非常少。”谢幸教授解释说,卵巢癌难以早期发现,与其发病的隐匿性不无关系。卵巢在盆腔内,位置比较深,病变不容易被发现;卵巢癌早期没有症状,即使有症状也是腹胀、腹部不适等非特异性现象,容易和胃病、胃肠炎等常见疾病混淆。加之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不论是超声、CT,还是核磁共振,目前的检测手段都不能做到早期发现,即便肿瘤标志物检查也没有较好的特异性。现在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是CA125(糖类抗原125),但早期卵巢癌患者往往数值不高,高的又不一定是卵巢癌。比如说患子宫内膜异位症、急性盆腔炎,数值也会高。所以不管从敏感度,还是特异度来看,都不够理想。
“目前,卵巢癌治疗是在手术尽可能切除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的基础上辅以术后化疗,但遗憾的是,这些病人经过初始治疗以后,大约有70%在两年内会复发,预后效果不乐观。”谢幸教授说,卵巢癌复发后就是二线治疗,大部分的病人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靠化疗,因为卵巢癌转移是全身性的播散,只有少部分有条件的病人,医生经过筛选,可以通过二次手术来获益改善症状。
卵巢癌的发病原因至今不明,但基因突变被认为是导致卵巢癌发生的因素之一。BRCA(乳腺癌易感基因)是一种与卵巢癌相关的人体抑癌基因,一旦突变,就丧失了抑制肿瘤的功能。目前美国、欧洲一些国家都推荐对所有上皮性卵巢癌进行基因检测。相关数据显示,在美国,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约有40%的人有基因突变。对此,谢幸教授解释说,“BRCA1、BRCA2能确保细胞的遗传物质DNA的稳定性,防止细胞生长变异,因此其在调节细胞复制、DNA损伤修复、细胞正常生长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一旦它们发生有害突变,不能完成细胞修复,癌细胞会通过一种替代性的应用PARP酶的通路进行癌细胞DNA修复,从而导致患癌率的增加。”因此,家族中有卵巢癌患者的高危人群要进行BRCA基因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卵巢癌。
BRCA检测不仅是卵巢癌高危个体筛查的重要参考数据,对卵巢癌患者后期用药也极具临床指导意义。一旦患卵巢癌特别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也应进行BRCA检测,这有助于指导后续化疗方案,更好地判断预后,及时进行风险评估,让患者拥有最大的临床获益。
谢幸教授介绍,针对BRCA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治疗是目前国际上针对卵巢癌治疗所采取的较为前沿的方法。目前,美国、欧盟以及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已先后批准新型治疗上皮性卵巢癌的PARP抑制剂上市。这种疗法通过抑制PARP酶来靶向阻断癌细胞的DNA修复路径,从源头上导致癌细胞死亡,以达到治疗卵巢癌的目的。
“我们都知道,化疗药物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它是细胞毒类药物,它对正常细胞和癌细胞都可能造成杀伤,当然对癌细胞的杀伤程度是更大的,因为这些药物主要是针对那些增殖很快,或者有恶性行为的细胞。而靶向治疗是基于基因分子水平的治疗方法,可以瞄准病变源头,绕开健康细胞,使治疗更有针对性。相对于传统的放化疗,副作用更小,患者耐受性更好。”谢幸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