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幸雷,周 慊,陈 敏
(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广东广州 510070)
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吸引科技资源聚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广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创新强省建设的重要抓手。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增加高端服务供给,因此,需要大力发展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低污染特征的科技服务业。当前,广东科技服务业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包括技术开发服务的网络化发展模式、创业孵化服务的垂直产业模式、知识产权服务的信息化发展模式和科技金融服务的多元化、专业化发展模式,但是总体实力不强,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升,市场化程度也有待增强。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广东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模式,剖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技术开发服务是指紧密对接市场需求提供科研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知识变现的服务。技术开发服务业在价值链演化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包括供求一体化发展模式、供求分离化发展模式、科技中介发展模式和网络化发展模式。其中,网络化发展模式是指研发成果与研发支撑服务相分离,围绕研发支撑服务形成了除科技中介机构之外的多样化的服务机构和平台,技术开发服务市场更加成熟,研发供求者间和研发支撑服务供求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紧密,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网络[1]。
广东技术开发服务的发展模式属于网络化发展模式,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和国有创新服务平台为载体的技术开发服务网络,为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例如,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为其研究团队提供实验设备共享平台、研发全链条的配套服务以及股权架构、商业计划等指导服务,使研究团队的研究方向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并及时解决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培育壮大了全自主无人艇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团队,建成了广东全自主无人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莞市全自主无人艇重点实验室、全自主无人艇松山湖试验基地等研发场地[2]。又如,通过举办中国创新挑战赛,分批次、多层次、高密度走访各类企业,多层次、多渠道和多思路挖掘企业创新需求,广东利用“难题招贤”“揭榜比拼”的创新机制,向本土的研发机构逆向推介企业需求,使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形成技术开发服务平台[3]。
创业孵化服务是指在科技创新型企业成长初期为其提供资金支持、管理指导等科技创业服务,使企业做大、做强。广东创业孵化服务的发展模式属于垂直产业模式,即由政府主导,具有“基金+基地”和产业导向型的特征,重点孵化各地具有未来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通过搭建科技平台、提供资金支持和创业资源供给等多种方式,形成政府引导、平台支撑、龙头企业带动的创业孵化服务系统,吸引和扶持创业者,最终实现制定行业新标准、培育行业新业态和形成领军企业的目标。
广东的创业孵化器面向专业垂直领域,有助于提升创业孵化服务的质量[4],形成完善的科技创新创业孵化育成体系。广东聚焦各地科技领域的特色优势产业布局创业孵化链条,比如佛山机器人集成应用产业、珠海集成电路设计及应用产业和东莞大数据应用产业都有相应的定向孵化体系,为充分激发行业内创新主体活力,挖掘行业创新发展潜力提供了重要支撑。广东还持续推动创业孵化平台和基地建设,通过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引领作用,建设12个重点基地作为支撑,同时鼓励各地根据自身优势建设特色基地,形成“1+12+N”的梯度发展格局,为初创企业提供金融支撑、基础设施、软硬件设备和营商服务等支持。
知识产权服务是指围绕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各类知识产权提供“获权—用权—维权”相关及衍生服务,比如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商用化、培训以及公共服务[5]。广东知识产权服务的发展模式属于信息化发展模式,即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政府及企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通过互联网搭建线上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便利化服务。
在政府层面,广东搭建了知识产权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无偿开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数据库,不仅定期上传专利信息和科技期刊等有关数据资源,还向小微企业定向推送专利信息,实现创新主体与服务机构紧密对接,全面优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在企业层面,例如,广东恒成智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了新型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开放全球专利信息情报检索数据库,推动知识产权成果的运营转化;广州奥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研发了“专利365”APP,使公众能够直接在手机上检索专利信息、获取知识产权服务。
科技金融服务是指综合运用各类金融资源,通过资本运作使金融深度服务于科技创新的各个环节,为技术研发、应用和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实现科技驱动发展和资本增值最大化的双重目标[6]。广东的科技金融服务形成了多元化、专业化的发展模式[7]。其中,政府更加专注于平台建设、资源整合,发挥引导作用;而银行主要提供特色信贷服务。间接融资作为科技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科技创新型企业能够通过更加多样化的方式进行融资。
广东政府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在线下建设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在线上构建科技金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线下+线上”的方式提供全方位的科技金融服务,并及时更新、共享金融服务供给双方的信息资源,使科技金融的供给方和需求方能够有效对接。银行通过推出专属金融产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具特色的信贷服务。例如,中国工商银行广东分行推出知识产权质押服务,提供“科技贷”“邑科贷”等金融产品,稳步扩大了普惠金融惠及面,还与政府合作,积极参与信贷风险补偿基金项目。多层次资本市场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例如,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市场主要服务于成长型企业,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也使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更加便利;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和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则主要服务于不具备上市实力的科创企业。如表1所示。
表1 广东科技服务业发展模式
本文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广东科技服务业存在着总体实力不强、内部发展不均衡、从业人员相对短缺、市场化程度不高的问题。研究数据来源于《广东省统计年鉴(2021年)》《上海市统计年鉴(2021年)》《中国火炬统计年鉴(2021年)》。
广东庞大的经济体量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对科技服务的供给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广东科技服务业的总体实力仍然无法与广东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1]。问题主要表现为科技服务业的规模相对偏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2020年,广东省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9%,但是科技服务业的营业收入仅占全省生产总值的2.97%,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5.27%。广东科技服务业产业规模的增长速度较慢,2020年广东科技服务业的营业收入比2019年增长11%,与上海(12.9%)有一定差距,相较于广东2019年同比增长率(14.2%)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此外,广东科技服务业盈利能力较弱,缺乏持续稳定发展的内生动力。2020年,广东科技服务业的利润总额为324.5亿元,销售利润增长率仅为9.85%。
科技服务业有多个细分行业,各个行业的发展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不平衡。研究和试验发展服务业的营业收入较高,盈利能力强,而包含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等服务的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的产值较少,盈利能力弱。2020年,广东研究和试验发展服务业的营业收入为374.3亿元,占科技服务业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1.4%,而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的营业收入仅为263亿元,占科技服务业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为8.5%。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的企业虽然数量多,但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弱。广东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的企业数为469家,多于从事研究和试验发展服务业的企业数(379家),但是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利润总额仅为12.8亿元,甚至不足研究和试验发展服务业利润总额的1/3(82.9亿元)。
人才是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型服务业最为核心的资源[8],但是广东科技服务业的职工薪酬较低,难以对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起到有效的吸引和激励作用,导致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相对短缺。2020年,广东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应付职工薪酬为853亿元,占服务业总体比重为11.3%,较上一年增长了11.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的人数为48.7万人,占服务业总体的比重约为8.2%。2018—2020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的人数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5.1%、9.5%和6.1%。因此,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不仅绝对数量少,而且增长率较低,其中2019年和2020年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同比增长率均低于10%,甚至还有逐年放缓的趋势。
广东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科技服务机构逐步褪去了“官办”“半官办”的色彩,各类新型科技服务机构和市场主体通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模式等新技术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9],但是,科技服务业企业的发展缺乏主动适应市场环境的灵活性和积极性,对政府的财政支持依赖性较强。数据显示,广东提供企业孵化服务的众创空间大部分收入来源于财政补贴,仅2020年政府对众创空间的财政补贴高达2.1亿元,占众创空间总收入的9.77%,而众创空间的服务收入只占众创空间总收入的40.3%。同时,国有性质的科技服务单位数量虽少,却拥有更多的人才资源以及更强的实力,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私营企业的生存空间。2020年广东科技服务业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的就业人员共计11.53万人,占该行业就业人员总数的24.14%,但是国有单位和集体单位占该行业法人单位总数的比重仅为1.97%。
广东应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科技服务业转型升级。在技术研发服务方面,要推动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建设一批具有开放性、集聚性和前瞻性的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促进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实现研发资源优化配置。在创业孵化服务方面,应利用线上资源建设虚拟孵化器空间,通过互联网扩大创业孵化服务范围,通过大数据收集储存客户信息,提供多样化定制服务,一对一定向解决科创型企业发展的问题,提升服务质量,实现线上线下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在知识产权服务方面,要整合知识产权基础数据资源,设立知识产权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为广东创新提供优质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广东应根据各地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优势,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需求,推动与港澳之间协同发展,利用各方优势提升科技服务实力[10]。一是抓住“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深港创新圈建设的重要机遇,充分利用香港在科技服务业的优势,吸引在技术研发、知识产权、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等领域的知名科技服务机构与广东开展科技服务合作[11]。二是组建粤港澳三地共同参与的孵化器联盟,定期举行研讨会,交流沟通导师培训和项目孵化方面的成功经验;搭建公共平台,共享导师、基金和教育培训等资源,促进信息、技术、资金和人员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三是设立粤港澳地区服务机构,构建以广州为中心的粤港澳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发挥聚集效应和外部效应,增强广东科技服务业的对外影响力,吸引科技服务资源流入。
广东应继续发挥技术开发服务业的优势,同时围绕创业孵化、知识产权和科技金融等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弥补薄弱环节,形成更加健康均衡的发展结构。一是鼓励各个行业的领军企业提供创业孵化服务,充分利用其在本行业所积累的专业知识和行业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在孵企业快速成长,助推龙头企业转型升级[4]。二是支持知识产权服务企业“走出去”,鼓励省内企业筹建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技术组织,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2],推动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国际化;同时拓宽国际视野,引进国外知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广州设立总部[13]。三是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科技金融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新三板挂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以及股权质押融资等服务。
复合型人才是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东需要形成引才、育才、留才的多重优势,提高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质量和数量。一是依托广东雄厚的经济创新实力和科技服务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吸引国际国内的优秀人才集聚,为科技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二是鼓励粤港澳三地合作办学,发挥各地在不同学科上的优势,开设科技服务相关专业,参照国际合作办学的模式共定培养计划,实现高水平师资的交换交流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三是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选拔优秀的从业人员,由企业出资进入高等院校深入学习,从而建设高质量科技服务业人才团队。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强化企业在科技服务业中的主体地位。一是鼓励科技服务企业面向市场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整合优势科技服务资源,形成科技服务资源池,发展成为科技集成服务商。二是支持有条件的科技服务机构开展联合、兼并、重组,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和集团化方向发展[14]。三是探索科技信贷机构与风投机构间的投贷联动模式,完善广东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广东科技金融信息平台建设,整合港澳创投风投、银行等金融机构资源,推动广东金融服务互联互通、金融机构互设,为科技型企业融资、并购、重组、改制、上市提供“一站式”、个性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