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艳花,刘子建,宁 铎
基于眼动技术的TMA界面评估及优化
段艳花1,刘子建1,宁 铎2
(1. 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2. 陕西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利用眼动追踪技术对胶原纤维热形变分析仪TMA用户界面进行可用性评估,提出一种优化设计方案。以现有的胶原纤维热形变分析仪TMA界面为原型,通过专家指导,选定4个设计要素,重新设计了2款风格不同的用户界面,进行眼动实验,采集眼动数据,利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结合问卷调查,对用户界面的背景颜色和布局类型进行可用性评估。胶原纤维热形变分析仪的用户界面背景颜色和布局类型均会影响受试的用户体验,T型布局在各方面均优于上下框架型布局。该方案提出了实验仪器用户界面的设计原则,优化了设计师依靠经验主观设计原版界面的不足,可为实验类仪器界面设计提供参考思路,进一步提升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
人机交互;胶原纤维热形变分析仪TMA用户界面;眼动测试;界面优化
“十三五”期间,全球经济缓慢增长,国内产业转型加快,我国皮具种类增多,市场规模扩大,低端检测仪器被市场淘汰,而对高端检测仪器则提出更严苛的要求;此外,临床上对“活皮(鲜皮)”热形变性能检测设备的标准更高、需求更迫切。在此背景下,新一代胶原纤维热形变分析仪,即皮革收缩温度测定仪(temperature machine analyzer,TMA)顺时而生,胶原纤维热形变分析仪TMA中的用户界面是主机智能化运行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界面设计中,设计师利用一切可行的技术条件和手段,使用户界面准确、优化地显示各部分信息,不但能提升实验仪器用户界面的可用性,还可提高视觉搜索绩效,保证人机交互的有效性、实验仪器的高效性,看得清、看得懂,给用户良好的体验。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结合胶原纤维热形变分析仪TMA用户界面联动研究,通过对静态交互场景下TMA用户界面内部信息传达效率进行分析,对比不同背景颜色、布局结构的TMA用户界面视觉搜寻效率,优化胶原纤维热形变分析仪TMA用户界面,提出实验仪器界面设计原则,并以皮革类胶原纤维热形变性能检测为例进行说明。
胶原纤维热形变分析仪TMA是一种用于检测皮革收缩温度的主要实验工具,不仅适用于皮革领域,还适用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皮肤、心脏瓣膜、血管)等以胶原纤维为特征材质的热稳定性测试。
胶原纤维热形变分析仪TMA的用户界面由4部分组成:①曲线图区(显示温度、试样长度、时长);②试样数据区;③按钮区(可依设定关键数据);④顶部状态区(显示检测时间、实时温度和工作状态),如图1所示。
图2为最新研制的胶原纤维热形变分析仪TMA系统。其不但解决了位移传感器精度低,测温精度参差不齐,且试样无法始终处于3 g恒张力条件等难题,还完全满足了《QB/T2713——2005》等国内外收缩温度标准检测条件以及有关直接判定收缩温度的技术要求。检测过程中实时显示节点数据和变化曲线,检测完成后,数据组无线传至计算机,计算机绘制试样的长度、温度、时间曲线,专业软件保存并进一步处理检测信息(包括SCI期刊论文在内的高层次文章中的一图多曲线),可用于打印标准检测报告,便于后续科研人员的研究[1]。
图1 胶原纤维热形变分析仪TMA-YD4型用户界面结构图
图2 胶原纤维热形变分析仪TMA-YD4型((a)胶原纤维热形变分析仪TMA-YD4型;(b)取样器;(c)真空浸润器;(d)上位机)
经实地考察,并与专家用户、初级用户深入访谈、沟通,明确研究方向,对当前仪器用户界面进行初次眼动实验,以检测现有仪器用户界面的使用效率是否达到预期、其布局安排是否符合特定用户群体的操作习惯。经实验得出当前界面存在以下问题:
(1) 专业指向性有待加强。该实验仪器仅供皮革检测为例的专业用户使用,在形式、文字、色彩等表现形式上与普通仪器的界面有所区别。
(2) 交互通道单一,人机交互性差。胶原纤维热形变分析仪TMA的交互通道为视觉和手势交互,视觉识别接收信息,经大脑处理识别信息,点击屏幕进行下一步操作,过程是单向的,一旦视觉识别出现偏差,机器无法及时反馈,会造成操作失误或操作无效,用户体验差。
(3) 整体界面布局缺乏一致性。各模块布局违背对齐原则,上下边界不统一,试样区和操作功能区的位置范围超出当前以左为标准的规范,整体界面布局失去平衡。
(4) 功能键布局、尺寸不规范。常用功能键布局安排不符合用户使用习惯,增加用户学习成本;功能键尺寸偏小,不符合人体手指基本参数,在界面中比例失调,操作时容易误操作或重复操作。
根据国际定义,可用性指:在特定环境下,特定用户使用特定产品完成任务时的有效性、效率和主观满意度[2]。可用性评估是一个通过分析用户界面的可用性数值,以此为基础对交互界面进行改进优化的过程。HARTSON[3]认为,评估产品界面或设计原型的可用性,对原界面改进或原型迭代具有实践价值。可用性评估,既能改进现有产品界面的缺陷,又能在设计新的界面时扬长避短,为后续产品界面或产品原型迭代提供参考价值。
眼动追踪技术是以机械视觉技术,记录用户的眼球运动轨迹,探究用户心理活动的技术手段[4]。眼动追踪技术,记录受试者处理视觉信息的眼睛注视时长、注视点和运动轨迹,探究受试者的认知流程、心理活动和操作习惯等。当前,眼动追踪技术在心理学、认知语言学、体育学、设计学等诸多学科均有涉猎,应用于产品可用性测试[5]、网页测试[6]、动态分析(汽车驾驶[7]、航天航空[8]等)、人机交互[9]等多领域。
眼动追踪技术介入仪器类用户界面测试,分析用户进入界面完成操作任务的注视时间、追踪轨迹、热点分布等,科学、理性研究分析已有界面不足,优化当前界面,以此构建评价体系或迭代设计模型。对现有的仪器界面优化改进,以实现功能要求的基础上,降低因认知困难造成的误操作,并通过严谨性、规范化的界面设计降低认知困难,增强用户体验。
眼动追踪技术广泛应用于不同行业的用户界面研究。刘淼[10]选取5种工业气体检测设备,对人机界面进行可用性评估,提出改进意见,提升了产品用户体验;GRISON等[11]通过交通网络地图使用过程中用户所涉及的心理过程和机制调研,提出网络地图的改进建议;李晓英等[12]利用眼动追踪对自助挂号机交互界面原型进行定量绩效测试,提取出该界面的改良要素,并指导改良;金海哲等[13]研究了生理指标、眼动指标对智能触摸设备使用绩效的影响,建立使用绩效影响模型;钱丽娜等[14]研究挖泥船定位监控界面不同颜色编码在不同条件下的影响情况,得出在实际界面设计中,颜色编码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的结论。从上述研究可以发现,眼动技术在交通、医疗器械、电子设备、船舶行业均有涉猎,但与皮革检测行业相关的信息交互实验未涉猎。
因此本文以眼动实验数据为支撑,探讨眼动实验数据辅助胶原纤维热形变分析仪TMA用户界面的优化设计。
验证T型布局、上下型布局以及蓝、白背景用户界面的视觉搜索效率。
受试者为10名皮革工程专业在校生,均有使用皮革收缩温度检测仪器经验。实验设备为Tobii X2-30眼动仪,采样频率为30 Hz,Ergolab 3.0同步平台对数据进行采集和整理。
选用研究者自主设计的2款用户界面作为实验材料(图3),以不同的用户界面为自变量,眼动指标为因变量,探究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
(1) 设计方案A (图3(a)和(b)):上下框架型,上方为按钮区,背景色不同(蓝A1白A2);
(2) 设计方案B (图3(c)和(d)):T字型布局,页面左侧为按钮区,背景色不同(蓝B1白B2);
图3 用户界面图((a)设计方案A1;(b)设计方案A2;(c)设计方案B1;(d)设计方案B2;(e)原版界面C)
(3) 胶原纤维热形变分析仪TMA原版界面C (图3(e)):左右框架型,右下角为按钮区,背景色为白色。
依照用户界面各区域的位置和胶原纤维热形变分析仪TMA的功能区使用频率,指定实验任务,见表1。
表1 眼动实验典型任务
为保证本次实验的有效性,实验均在无外界干扰的同一环境中进行,图4为实验流程图。
图4 实验流程
本研究运用SPSS Statistics25,对同组和异组间方案的眼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置信度为95%,Sig.小于0.05为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选取界面设计评价的眼动指标,邀请人因工程专家3名,通过打分得出各影响因素的综合评分,选取以下眼动指标:
(1) 总注视时间。指在一个兴趣区内的总注视时间,反映了对该兴趣区的关注程度及信息的加工难度。受试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总时间,时间越短,说明交互界面的可读性、可识别性越强,受试能在交互界面进行快速地搜索、认知和加工,反之亦然。
(2) 首次注视时间。落在兴趣区即目标区域内的第一个注视点的持续时间,反映兴趣区信息的加工难度,时间越短,说明认知难度越容易,反之则越难。
(3) 注视次数。在一个兴趣区内注视的总次数,反映对某个兴趣区的关注程度及信息的加工难度,注视点过多表示界面布局不合理,元素排列不当,浏览效率较低[15]。
以眼动数据总注视时间验证背景颜色对界面设计的影响,以首次注视时间验证布局结构对界面设计的影响。各项眼动数值见表2。
(1) 不同背景色分析为控制变量,故对同一布局、不同背景色的设计方案的总注视时间同组间检验,见表3。
A1与A2的总注视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背景色的用户界面存在差异,A1各项数值优于A2;B1与B2的总注视时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背景色的用户界面不存在差异,B1各项数值优于B2。布局相同,背景颜色确实影响用户认知,以总注视时间为评价标准,蓝色的界面优于白色背景的界面。
在表4中,A1与C之间的总注视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蓝色背景的界面和原版界面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B1与C的总注视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蓝色背景的和原版界面存在明显差异。布局不同,蓝色背景界面完成任务的速度优于白色背景界面。
A1和B1与C均存在差异,故对A1和B1再次检验,结果表明,A1和B1的总注视时间存在显著差异,且B1的各项指标均优于A1。
因此,在用户界面设计中,颜色因素对视觉识别效率有影响,颜色越明显搜索时间越快,可识别性、可读性越强,任务耗时缩短、认知难度降低。
表2 眼动数据统计数据
表3 同组间总注视时间t检验
表4 不同组间总注视时间检验
Table 4 Total fixation time t test among different groups
注:显著性水平=0.05
(2) 不同布局分析。不同背景色及不同布局结构均会影响用户认知。相同背景色、不同布局的设计方案首次注视时间同组间检验,见表5。A1与B1存在显著性差异,蓝色背景相同、布局不同的界面在首次注视时间上存在差异;A2与B2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白色背景相同、布局不同的用户界面在首次注视时间上不存在明显差异。背景色相同,布局结构不同的界面影响了用户认知水平。
表5 同组间首次注视时间t检验
A1与B1首次注视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A1和B1注视次数的各项数值均优于A2和B2,故验证不同组间A1与C、B1与C是否存在差异,见表6。
表6 不同组间首次注视时间t检验
注:显著性水平=0.05
A1与C存在显著性差异,上下型布局的界面和原版界面的首次注视时间存在明显差异;B1与C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T型布局界面和原版界面的首次注视时间存在明显差异。
设计方案与原版界面的首次注视时间存在差异,新设计方案的首次注视时间优于原版界面。
A1与C、B1与C均存在差异,A1和B1首次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的各项指标均优于C,B1优于A1,说明背景颜色相同,T型布局的可读性、可识别性优于上下型布局,用户能在蓝色背景、T型布局的用户界面中进行快速的任务搜索和认知,这与问卷调查的结果一致。
(3) 热区图分析。热区图,反应该区域的持续关注时间,持续时间越久,说明该区域的特征元素受到用户的关注越多。热点图中红色为关注时间最长,绿色为关注时间最短,黄色区域表示关注较少。
由图5可知,视觉热点主要集中在任务目标区域,关注时间长,除目标区域外的其他区域关注较少,蓝色背景界面比白色背景界面热点更为集中。任务4相较其他任务难度较大,受试者在界面搜索时间延长,注视时间拉长,因此在各个界面的热点分布较广。任务目标区域热点最集中,在试样区、曲线图区也有少量热点分布,表明在操作过程中受试者对2个区域也有关注,后续也需对其进行优化。
图5 部分任务热区图((a)任务2热区图;(b)任务3热区图;(c)任务1热区图;(d)任务4热区图)
(1) 专业性指向明确。在仪器类用户界面设计前期,设计师应考虑仪器界面的专业性、特殊性,icon易识易用,符合仪器适用行业。使用行业人员熟悉或大众熟知的图标元素,以免因认知错误造成操作失误;色彩搭配考虑适用行业的特殊性、公司企业的独特性。
在本次胶原纤维热形变分析仪TMA的优化界面中,为功能区的按钮添加易识易用的小型图标,图文结合,增加可读性;蓝色标志表明仪器适用于严谨的科研行业,图文标志皆指向明确,说明仪器是阳光电子研究所的专属产品,整体界面主色调选择研究所标志的科技深蓝主题色;辅助色选择识别性比较强的中灰色,对比明显、易于识别。
(2) 布局风格匹配所适用的用户群体及所属行业。不同的布局风格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使用者的用户体验。设计师除了要考虑所属行业的特殊性,还需仔细考量界面的布局类型、风格特征等,选择合适、恰当的布局风格,让使用者有一个良好的用户体验。建议在设计前期,做简单的测试、调查,了解用户群喜好,使设计更有针对性。
本次眼动实验分别采用蓝、白色背景来验证T型和上下型布局完成实验用时长短,以此说明界面的可用性。实验结果证明,T型、蓝色背景界面的任务完成时间、首次注视时间以及注视点数均优于对照组(上下型、白色背景)。故而对T型、蓝色背景的界面(即设计方案B1)进行优化设计,并再一次进行对比实验。
(3) 功能分区主次分明。在仪器类用户界面设计中,设计师需对主、次区域进行合理布局安排,使用频繁、功能性较强的区域着重设计,布局安排符合行业人员使用规范及习惯,不能仅凭设计师主观喜好而设计。
胶原纤维热形变分析仪TMA的优化界面中,对3大功能区重新组合排列,重要的按钮区域设置在界面左侧,符合人眼从左到右的阅读习惯,单一按钮依据使用频率前后排列,常用在前,少用在后;占比最大的曲线区域放置于界面正中心,曲线随加热时长的变化而实时显示,便于使用者直观检测样品变化;右侧的试样数据区保持不变,试样在上、数据显示在下,试样增加3D效果,模拟真实形态变化,可随实验进程拉长或缩短。
(4) 界面布局符合规范且统一。各区域、各模块的字体、间距、按钮、对齐方式遵循页面设计规范,统一有序,字体、字号大小符合当前页面标准。各功能区的间距过宽或过窄可导致用户认知障碍,按钮过大或太小、边缘不齐均易导致界面比例失调,因此要根据界面尺寸合理安排布局,遵循设计规范。
胶原纤维热形变分析仪TMA的优化界面中,字体选择界面设计常用字体——黑体,字号大小适页面标准而定;各功能区之间的间距根据界面尺寸定为5 mm,对齐各功能区边缘,保持界面统一、规范。
被试者参与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55%的受试者认为方案B1的布局结构更好,70%认为有背景色的界面更易于读取信息,90%更倾向于功能区的按钮式样需要图文结合。
根据眼动实验结果与问卷调查可知,T型布局、蓝色背景的设计方案在搜索时间、首次注视时间、注视次数明显优于其他备选方案,因此最终优化设计方案以B1为基础进行优化设计(图6)。
根据问卷及眼动实验结果,进行新的胶原纤维热形变分析仪TMA界面优化设计,通过眼动技术再次验证。
以B1为基础进行优化设计的最终设计方案,通过配对样本检验以及描述统计分析,探讨二次改良后被试者完成任务的总时间、首次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见表7。
表7中,改良前完成任务所需的平均时间为93.80 s,改良后为82.46 s,比改良前减少了11.34 s,改良后的界面有较大改善;改良前完成任务的首次注视时间平均值是1.21 s,改良后的平均值是1.11 s,改良前、后首次注视时间差距虽小,但后者仍有变化;改良前平均注视次数是16.38,改良后是14.45,比改良前减少了1.93。对改良前、后的界面进行检验,其显著性水平低于0.05,说明改良后的用户界面完成任务的总时间、首次注视时间、注视次数与改良前存在显著性差异,再次证明改良后的界面是有效的。
图6 最终设计方案
表7 改良前、后数据对比
合理的胶原纤维热形变分析仪TMA用户界面是提高皮革收缩检测效率的保障。基于眼动追踪技术对TMA用户界面进行可用性测试,T型布局优于上下型布局,蓝色背景优于白色背景,提出仪器仪表类用户界面设计优化意见,为仪器仪表类的界面设计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本研究还存在不足,如研究缺乏动态原型测试,仅从设计原型实验获取的数据无法说明交互的合理性、可用性;数据分析采用的算法也较简单;此外,由于受试者的浏览习惯不同,部分浏览时间偏长,影响后续实验数据,具体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1] 曹继春. 改进型数字皮革收缩温度测定仪的研究[D]. 西安: 陕西科技大学, 2018.
CAO J C. Research on improved digital leather shrinkage temperature measuring instrument[D]. Xi'an: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2018 (in Chinese).
[2]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1SO9241-11l: ergonomic requirements for office work with visual display terminals VI DTs: Part ll: guidance on usability [EB/OL]. [2021-06-01]. https://www.iso.org/standard/16883.html.
[3] HARTSON H R.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nterdisciplinary roots and trends[J]. Journal of System and Software, 1998, 43(2): 103-118.
[4] 李淑江, 孔鹏宇, 窦如宏, 等. 游艇关键造型特征的眼动追踪研究[J]. 包装工程, 2020, 41(24): 91-97, 117.
LI S J, KONG P Y, DOU R H, et al. Eye tracking on key modeling features of yachts[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0, 41(24): 91-97, 117 (in Chinese).
[5] 潘飞, 姜可, 王东琦. 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购票网站可用性设计研究[J]. 包装工程, 2020, 41(24): 243-247.
PAN F, JIANG K, WANG D Q. Usability design of ticket purchase website based on eye tracking[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0, 41(24): 243-247 (in Chinese).
[6] 张喆, 韩贝贝, 孙林辉, 等. 工商银行网页理财页面可用性的眼动研究[J]. 人类工效学, 2019, 25(1): 65-71.
ZHANG Z, HAN B B, SUN L H, et al. Eye movement research on the usability of ICBC web financial page[J]. Chinese Journal of Ergonomics, 2019, 25(1): 65-71 (in Chinese).
[7] 王文娟, 张碧含, 符梦婷, 等. 无人物流车的车外屏人机界面设计研究[J]. 图学学报, 2020, 41(3): 335-341.
WANG W J, ZHANG B H, FU M T, et al. Research on human-machine interface design of exterior screen of driverless delivery car[J]. Journal of Graphics, 2020, 41(3): 335-341 (in Chinese).
[8] 杨新湦, 王茜. 眼动指标、管制负荷及航空器动态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 18(15): 333-340.
YANG X S, WANG Q.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eye movement indicators, controler’s workload and aircraft dynamics[J].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2018, 18(15): 333-340 (in Chinese).
[9] 王苗辉, 李艳, 宋武, 等. 基于科学实验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研究: 以格力空调为例[J]. 图学学报, 2019, 40(1): 181-185.
WANG M H, LI Y, SONG W, et al. Research on man-machine interface design based on scientific experiment—a case study of the improved design of gree air conditioner interface[J]. Journal of Graphics, 2019, 40(1): 181-185 (in Chinese).
[10] 刘淼. 工业气体检测设备的人机界面可用性评估[J]. 机械设计, 2018, 35(4): 123-128.
LIU M. HCI feasibility evaluation of the industrial gas detector[J]. Journal of Machine Design, 2018, 35(4): 123-128 (in Chinese).
[11] GRISON E, GYSELINCK V, BURKHARDT J-M , et al. Route planning with transportation network maps: an eye-tracking study[J]. Psychological Research, 2017, 81: 1020-1034.
[12] 李晓英, 周大涛, 黄楚, 等. 基于眼动追踪的自助挂号机界面可用性设计研究[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8(8): 145-148.
LI X Y, ZHOU D T, HUANG C, et al. Interface usability design of self-service registration device based on eye tracking[J]. Machinery Design & Manufacture, 2018(8): 145-148 (in Chinese).
[13] 金海哲, 吴一凡, 屈庆星, 等. 基于生理与眼动指标的智能触摸设备使用绩效的评价研究[J].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20, 25(4): 166-172.
JIN H Z, WU Y F, QU Q X, et al. The research on using performance for smart touch devices based on physiology and eye tracker metrics[J].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20, 25(4): 166-172 (in Chinese).
[14] 钱丽娜, 倪福生, 吴晓莉, 等. 挖泥船监控界面的颜色编码实验研究[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20(1): 285-287, 292.
QIAN L N, NI F S, WU X L,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color encoding of dredger monitoring-interface[J]. Machinery Design & Manufacture, 2020(1): 285-287, 292 (in Chinese).
[15] 孙林辉, 韩贝贝, 张伟. 基于眼动实验的英语学习类手机APP界面设计评价[J]. 人类工效学, 2021, 27(2): 1-8.
SUN L H, HAN B B, ZHANG W. Evaluation of mobile APP interface design for English learning based on eye movement experiment[J]. Chinese Journal of Ergonomics, 2021, 27(2):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MA interface supported eye movement technology
DUAN Yan-hua1, LIU Zi-jian1, NING Duo2
(1.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021, China; 2. College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021, China)
Usability evaluation was performed for the collagen fiber thermal deformation analyzer TMA (temperature machine analyzer) user interface using eye-tracking technology, and an optimized design solution was proposed. Taking the existing collagen fiber thermal deformation analyzer TMA interface as a prototype, under experts’ guidance, four design elements were selected, and two user interfaces with different styles were redesigned. Eye movement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eye movement data was collected, and SPSS was employed to conduct data analysis. Combined with questionnaire surveys, the usability was evaluated in terms of background color and layout types of the user interfaces. The analyzer’s program background color and layout types could affect the experience of tested users. The T-shaped layout outperformed the upper and lower frame layout in all aspects. The TMA user interface of the collagen fiber thermal deformation analyzer was optimized by the eye tracking technology. It optimized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experience-based designers who subjectively designed the original interface, and proposed the design principles for the program of experimental instruments. It could thus shed lights on the concepts for the interactive interface style of the experimental instrument and enhance the soundness and rationality of the design.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TMA interface of collagen fiber thermal deformation analyzer; eye movement test; interface optimization
21 November,2021;
Maj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jects in Shaanxi Province (in the Field of Social Development) (2017ZDXM-SF-035)
DUAN Yan-hua (1996-), master student. Her main research interests cover product and interaction design. E-mail:969693924@qq.com
TB 472
10.11996/JG.j.2095-302X.2022040745
A
2095-302X(2022)04-0745-08
2021-11-21;
2022-02-18
18 February,2022
陕西省科技统筹型重大项目(社会发展领域) (2017ZDXM-SF-035)
段艳花(1996-),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产品与交互设计。E-mail:969693924@qq.com
刘子建(1963-),男,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设计艺术学工业设计方向。E-mail:liuzj@sust.edu.cn
1-8 (in Chinese).
LIU Zi-jian (1963-), professor, master. His main research interests cover design art industrial design direction. E-mail:liuzj@s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