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艳菊 (东莞市商业学校,广东 东莞 523000)
“雨课堂”是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共同研发的一款新型智慧教学工具,目的是全面提升课堂教学体验,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让教学更便捷.“雨课堂” 以师生最熟悉的PowerPoint 软件和微信软件为依托,它如同一架桥梁,将学生的课外预习阶段和教师的课堂教学之间有效地衔接了起来,覆盖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互动,让课堂互动永不离线.借助“雨课堂”平台,授课教师可以将MOOC 链接的课程资料、微课视频、课前制作的导学单推送到学生手机,使师生之间进行及时的沟通与反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实时回答问题,还可以开启弹幕功能,增加了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雨课堂巧妙地将“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结合起来,并将这三个环节中的相关学习数据科学地反馈给教师,让教与学的过程更加高效.
目前,大多数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运用PPT 或白板软件等进行课堂授课,然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学生的预习效率不高,由于中职学生的自觉性较差,难以保证学生会自觉预习课本的新知识.第二,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多,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也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疑惑并答疑.第三,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不能及时反馈给老师.使用“雨课堂”平台可以轻松解决以上问题.在课前,教师在微信群发布课前预习任务,实时掌握学生的完成情况;在课上,学生通过发送弹幕,老师通过发红包奖励表现出色的学生等方式进行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后,定时推送习题,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雨课堂”支持下的智慧课堂可以实时采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并进行分析,实现了智能高效的教学效果和反馈,改变了中职数学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图为“雨课堂”支持下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图1
课前,教师将中国MOOC 大学的MOOC 视频(全部免费开放)或其他网络平台视频插入到课前预习课件中,将课件推送到微信群.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把本节课的导学案和主题讨论提前几天发送到平台上.每个课前预习阶段都设置时间节点,给学生布置任务,没有在时间节点之前完成任务的学生将会收到提醒.比如在讲授高二“古典概型”这一内容时,笔者首先制作有关“古典概型”概念的微课视频,还制作了完整的教学PPT 课件和导学案,在上课前三天将微课、导学案以及主题讨论等通过“雨课堂”平台推送给上课班级的学生,并设置了预习时间节点,同时提醒学生按时完成.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预习,对古典概型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观看形象生动的微课产生了一定的思考.在主题讨论环节,学生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唤醒了学生的学习智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讲授“圆的标准方程”时,笔者在课前把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圆的美”发送到“雨课堂”平台,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认真观看.学生在欣赏视频的过程中不仅认识到了圆的美,还感受到圆的实用性以及与圆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于无形中进行了德育渗透,并且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课中,教师打开手机微信,开启“雨课堂”授课,自动生成本节课的二维码,学生通过扫二维码进入雨课堂,并进行学习签到.使用“雨课堂”签到,提高了课堂点名的效率,同时还能精确显示每位学生的签到时间,提高了课堂点名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课程中的每张PPT 课件都将通过“雨课堂”平台同步推送至学生的手机上,还可以进行课件的保存,同时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的回顾.在每一张PPT 课件的底部都设置有“不懂”和“收藏”的标志按钮,方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对难以消化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整理,并将“不懂”的内容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根据反馈的数据调整授课节奏和重点内容.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提前布置好的资料进行收集和制作PPT,在课堂上将学生的作品发布在“雨课堂”平台上,进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既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也增加了互动的环节.
“雨课堂”还带有弹幕功能,将这一功能打开,教师就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想法和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学生发送的弹幕还能生成词云,教师可以根据词云中某些词出现的频率来了解学生的关注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雨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让单调、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给课堂增添了趣味性.比如在讲授“分步计数原理”这一节课时,笔者在“雨课堂”平台设置了一个主观题“大家都知道微信支付的密码是由六位数字(0-9)组成,你们会用什么作为密码呢?”,为随后打开弹幕功能,请学生通过弹幕说说自己将会用什么作为微信支付密码.学生都积极地发送弹幕,通过弹幕的词云分析功能发现,大部分学生都选择用“生日”作为微信支付密码,也有一些学生选择“手机号码”“身份证”“电话号码”“父母生日”和“偶像生日”等.通过词云分析,老师能很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同时也能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又比如在讲授“随机事件”这一节课时,笔者设置了一道题,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例子.通过发送的弹幕可以发现学生的思维活跃,脑洞大开,有个学生发送的弹幕是“不可能事件:今天不吃饭”.实际上这个事件并非是不可能事件,针对这个事件笔者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有学生反驳说人不吃饭,可以吃面,吃包子、饺子或馒头,也有学生说人一天不吃饭也不会饿死.通过弹幕,学生能轻松灵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节省了课堂讨论的时间,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雨课堂”的工具中,最受欢迎的功能就是在PPT 中可以根据教师的需要加入一些针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测的测试题,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实时的课堂测验.传统的数学课教学,教师往往只注重对概念和公式的讲解,在上课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犯困打瞌睡的情况,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不太理想,教师也难以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使用“雨课堂”平台,教师可以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之中穿插一些随堂练习(一般是选择题或填空题),目的是督促学生要集中注意力.同时,教师在讲授完本课知识点后,还可以在课堂上发送与知识点相关的习题和试卷,并为习题和试卷设置答题时间,让学生完成本课知识点的测试.在测试结束后,学生的测试结果会呈现在平台上,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即时查看学生的答题情况,实时把控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检测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授“随机事件”这个内容时,笔者给学生讲完三种事件的概念后,在雨课堂设置了一道选择题让学生作答,限时1 分钟(分值为5 分).
图2
从“雨课堂”平台反馈的数据来看,对于这道题学生的答题准确率是100%,说明全班学生都基本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同时在“雨课堂”的后台数据中还能看到学生的作答时长,老师根据学生的答题速度可以判断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上面的客观题中大部分学生的答题时长在15 秒以内,其中刘鑫城答题速度最快,只用了3 秒.
“雨课堂”还有一个很受学生欢迎的红包功能,老师可以通过发红包奖励学生参与课堂答题,有了这个功能,学生在课上会更加主动地参与答题,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在课堂练习环节把单个习题发出后,会自动出现课堂红包按钮,如果教师希望为这道题发送红包,那么点击红包按钮并选择发送的个数及金额,答题正确且快速的学生即可收到红包.发送之后学生会收到相应的习题,学生可以通过答题的方式获取红包,不过要抢红包不仅需要答题快,还要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回答错误是拿不到红包的.“雨课堂”的红包奖励机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课后,老师可以在后台查看“雨课堂”平台生成并推送的“课后总结”相关数据,主要包括以下数据:不懂的PPT课件内容、课堂发布的习题数据、学生参与的数据和本节课的签到人数等.课堂小结还统计了进入这节课的学生人数,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答题所用的时长和准确率,这些数据可以量化为分数并进行排名.学生数据中展示出本节课前三名的优秀学生,也对落后的三名学生进行“预警”.通过这样的排名既可以提醒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又能起到监督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下图是笔者讲授“随机事件”这节课的学生数据:
图3
运用“雨课堂”授课,学生若在课堂上没听明白,在课下还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重复回看直播,回看路径是进入“雨课堂”公众号,点击【我的】-【课程】,找到右上角的【我听的课】,选择课程:学堂在线“在线授课”教师培训班,选择具体课堂点击进去,在右侧中间有“直播回放”,点击即可.学生通过观看回放,把课堂上没弄明白的知识弄懂,使学生再一次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这个观看回放很便捷,只要有一台手机,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雨课堂的“课前、课中、课后”三大教学环节能有效地帮助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收集各种数据.从学生的课前预习环节、教师的课中讲授环节、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课后的测验和作业等方面,有助于教师科学分析相关课堂数据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形成量化的评价,使教师能准确地进行教学.大量的数据不仅可以随时还原真实的教学过程,重现当时的课堂,而且通过这种全景式的记录,可以客观、科学地反映教学状况,为教师改进和选择最佳教学决策提供重要信息.
在中职学校进行了数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运用“雨课堂”辅助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和学生的认知度进行了调查,并与实施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进行了对比.主要是采用整群抽样法,在2019 级会计电算化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中随机抽取2 个班级共97 名学生作为观察组,在这两个班都实施了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我们在课程教学实施之前、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之后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含:对于“雨课堂”的使用态度、“雨课堂”功能的使用情况及态度.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学生对“雨课堂”的使用态度的问卷结果表明(表1),学生希望老师在课堂上更多地使用“雨课堂”,大多数学生觉得这种混合式教学方法对学习有帮助.
表1 学生对“雨课堂”的使用态度
“雨课堂”功能的使用情况和态度调查结果显示(表2)“扫码签到”功能的使用率最高,学生最喜欢“红包”和“弹幕互动”这两个功能.
表2 “雨课堂”功能的使用情况及态度
上面的调查结果显示,“雨课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的同时,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更好地促进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教学效果良好.
“雨课堂”的使用确实能吸引部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它是建立在运用微信的基础上.根据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条规定,“学校应当合理使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由于中职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控力与自觉性,无法专注地进入到“雨课堂”,甚至一打开微信就不由自主地去聊天、玩游戏、刷视频等,从而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因此,运用“雨课堂”平台上课,关键是要组织好课堂纪律,监督好学生,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建议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在课前预习阶段尽量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复习阶段以知识点的形式呈现,节省学生的复习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雨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理解并消化课堂内容.
“雨课堂”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辅助软件,它的部分功能还不够完善,比如现有的“雨课堂”平台只能支持优酷、土豆、腾讯等部分资源的视频,不能插入百度网盘中的视频资源,当插入慕课视频时,也不可以删减视频的长度或截取视频中的关键部分.另外学生做的主观题作业无法批量导出来,教师只能在“雨课堂”平台上打开学生提交的作业图片,一张一张地进行批改,导致批改效率降低,也无法及时分析学生的解答情况.
教师在运用“雨课堂”进行授课时,需要连接网络,课程才会显示二维码,学生通过手机扫码进入课堂,在课堂上进行在线答题,在教学过程中偶尔会出现PPT 卡住、没有推送信息或上传的主观题作业显示不出来的情况,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提供畅通的网络环境,尤其是在教师上课时,网络一定不能卡顿.
“雨课堂”的出现,对于中国的教学改革来说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它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学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但很多中职学校对“雨课堂”的教学理念不够重视,缺乏完善的教学机制,没有将最新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所以,中职学校需要对“雨课堂”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完善,确保“雨课堂”能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信息化环境下,“雨课堂”作为一种融合文字、视频、视听、图片的新型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弥补传统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缺陷,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意识,并可在中职数学课堂中广泛推广和应用.使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更好的渠道,但是教学应该建立在以课堂为主的基础上,深度整合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手段,不能单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