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大连瓦房店市渔之缘钓鱼协会秘书长·王鹏
每年4月底,蓝点马鲛从黄海越冬地沙外渔场、江外渔场,经大沙渔场,过山东高角北上,于6月初抵达黄海北部产卵。7月初,黄鲣子、“炮弹”等鱼经日本海抵达黄海北部育肥。黄海北部便成为钓蓝点马鲛、黄鲣子、“炮弹”的绝好海域。为此,我和大连瓦房店市渔之缘钓鱼协会的另外两名成员,经过半个月的准备,于7月13日踏上征程,欲以铁板、拖钓的方式钓获目标鱼。
13日上午,三人从杏树屯港坐快艇出发,一小时后到达獐子岛。船长刘哥早已在港内等候,纯朴的笑容令我们信心倍增。为了次日的正式出海,刘哥开船带我们去熟悉环境、寻找钓点,并制订了战术——把握住上午涨潮期,兵分两路,一路慢摇铁板,主攻底层的“炮弹”和黄鲣子,另一路快抽铁板,主攻中下层的鲅鱼,船长辅助,见机行事。
返程已近傍晚,迎接我们的是丰盛的农家海鲜晚餐和凉爽的空调房。
一夜无话。14日凌晨四点,我们被微微蝉鸣声唤醒,不久后便精神抖擞地登上钓艇。刘哥目光坚毅,按计划驾船直奔第一个钓点,我们在甲板上有条不紊组装装备。当天海上刮西南风,浪涌向南,浪高仅0.2米,气压1001百帕,气象条件适合钓鱼。到达北纬39°的目标海域时,已有十多艘钓鱼船在海面往来穿行,船上的人抽竿动作幅度之大反映出他们对大鱼的渴望程度。观察了一会儿,无人中鱼,大家根据刘哥提议,果断放弃该钓点。
刘哥不慌不忙地观察着卫星导航和海流,把船开至备用钓点,点头示意我们可以下竿了。三枚铁板钩带着我们的期盼一次次直冲海底,找鱼的过程是单调漫长的,又是满怀希望的,毕竟“希望总在下一竿”。终于,经验丰富的刘哥率先中鱼,遛鱼、回鱼一气呵成,30多斤重的黄鲣子顺利出水。根据刘哥的中鱼经验,我们全部采用慢摇铁板的方式主攻底层,并取得成效,40斤级、50斤级的黄鲣子陆续出水。此时,周围的船只逐渐多了起来,钓友们向我们投来羡慕的目光,竖起大拇指祝贺我们。
“船舱已经装满了,钓最后一趟。”刘哥话音刚落,三竿齐入水,手法一致,大家正期待着,协会理事姚哥突然大喊:“中鱼!”他扬竿刺鱼,6000型渔轮嘶鸣着疯狂出线。这尾鱼个头儿肯定不小,它一鼓作气游到60米开外,随即掉头逆流而上,反向来袭。刘哥迅速备车,姚哥连忙摇轮收线。鱼已游到船下,这是极易断线跑鱼的时刻,好在刘哥通过不断调整船头方向确保竿线角度恰到好处。15分钟后,姚哥初显疲态,换人继续收线遛鱼,渔轮泄力时不时地出线,大鱼扯线的力道丝毫未减。凭经验判断,此鱼必定70斤以上,之前出水的50斤级大鱼不过遛了15分钟左右。
遛至25分钟时,大鱼要线力量明显减弱。又过了5分钟,大鱼的巨大身影已透过清澈的海水映入眼帘。终于,它被拉至水面。“巨物啊!”大家情不自禁地高喊着。
怎样把它弄上船是一个问题,搭钩已经钩住鱼头,鱼身鱼尾还在水里。刘哥灵机一动,用船上的缆绳套住鱼尾,大家合力把鱼抬上船。此刻,所有疲惫一扫而光,兴奋是我们唯一的状态。
返程途中,刘哥联系岛内农家院的刘总,将大鱼送入冷库。
该鱼重约82斤,打破了獐子岛海域此前76斤的单尾纪录,值得一记。